<p class="ql-block"> 三个半月前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救治一名起搏系统感染患儿,经过医护和患儿家长的不懈努力,患儿终于在半个月前康复出院!</p> <p class="ql-block"> 13岁的佳佳(化名),生于2008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儿童,却饱受病痛折磨….佳佳2岁确诊法洛四联症、唐氏综合征。在昆医附一院行开胸心脏矫治术成功,但继发三度心脏阻滞,由于年仅2岁,锁骨下静脉纤细,仅能容纳一根导线,给予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并出院,出院后伤口裂开,再次住院伤口愈合后出院。7岁时因起搏器电量耗竭在外院行单腔起搏器更换。</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患儿12岁,因程控发现心室起搏器导线阈值升高,感知不良,导致起搏电池提前耗竭,也为了起搏治疗更加生理性,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收治患儿,征得家长同意后,实施了“单改双”起搏系统重建。</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8日,在麻醉科、杂交手术室配合下,心律失常中心成功的在患儿右前胸植入DDD起搏系统,然后摘除原来位于左前胸的VVI起搏器(原起搏导线包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正常出院。</p> <p class="ql-block"> 出院一周后,家长发来图片显示双腔起搏器伤口裂开并化脓,立即通知患儿重新入院,给予局部换药清创,效果欠佳,入院第5天行彻底清创手术:术中将起搏器和导线外露段取出,松开接头,反复用碘伏、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起搏器、导线,连接起搏系统后,重新放入囊袋,缝合包扎。术后加强伤口护理,仍不愈合,进而化脓,连续换药10天发现冲洗创面的双氧水可进入囊袋并“冒泡”,提示保守治疗不会成功。在全麻下沿用已包埋的导线,行左侧单腔起搏重建术,然后取出右前胸感染的起搏器,反复清创后拔出心房、心室起搏导线,缝合伤口,坚持双侧伤口强化护理,历时近两个月患儿伤口愈合出院。第一次“单改双”起搏器系统升级失败!</p> <p class="ql-block"> 3个月后,确认患儿双侧伤口完全愈合,再次收住患儿,成功实施了第二次“单改双”起搏器系统升级,吸取上次手术教训,保留右胸单腔起搏系统,延长术后观察期,加强伤口护理,但新起搏系统的伤口再次愈合延迟、不同部位相继出现皮肤溃烂、化脓。</p> <p class="ql-block"> 采用每天碘伏冲洗、双氧水冲洗、分次摘除感染线头、庆大霉素喷洒、磺胺粉覆盖、酒精纱布封闭,仍然经久不愈,愈合缓慢,虽然起搏器囊袋伤口已经愈合出院,仍嘱患者留昆每天换药,果然起搏上方导线经过的皮下隧道部位又出现溃烂化脓,导线外露。</p> <p class="ql-block"> 立即再次收住,当天全麻下行局部清创、摘除线头、导线深埋、缝合包扎。术后10天内强化伤口护理,仍愈合不佳,与家属沟通准备再次撤除DDD起搏系统,在家长“能保就再保一下”的恳求下,继续坚持加强伤口护理,在前述措施的基础上,增加红霉素眼膏涂布创面,终于出现了转机:创面停止化脓,保持干燥超过3天!</p> <p class="ql-block"> 继续坚持伤口护理两周,创面结痂、周围皮肤颜色趋于正常,在关闭左侧单腔起搏系统、程控优化右侧双腔起搏系统、嘱咐家长坚持换药和发回图片后,准予离昆回家。</p> <p class="ql-block">准备离昆回家</p> <p class="ql-block"> 回家一周时,伤口完全愈合,停止换药,第二次“单改双”起搏器系统重建完全成功!</p> <p class="ql-block"> 由于患儿先心病合并智力发育滞后,家庭经济困难,从昆医附一院首诊救治到云南阜外接手救治,全部三个单腔起搏器和两个双腔起搏器都来自医务人员和企业的爱心资助。</p> <p class="ql-block"> 本例患儿历尽波折,终获成功,如下经验可供同行借鉴:为避免患儿不配合,患儿历经起搏相关的七次手术操作均在全麻下实施,唐氏综合征患儿的伤口愈合比其他儿童明显延迟,需要延长住院观察期和强化伤口护理,对于皮肤溃疡化脓的创面应用磺胺粉覆盖可以发挥杀菌、收敛、与环境隔绝三大作用,红霉素眼膏有时可发挥关键作用,每次换药用碘伏、双氧水轮番冲洗是恢复创面无菌的关键操作,只要皮肤创面没有连通起搏器囊袋或导线尚未外露,都有机会通过坚持换药争取愈合。</p> <p class="ql-block">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医护人员祝愿佳佳快乐成长,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