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理解之门——基本问题

Lemon🍋

<p class="ql-block">  基于课标与文本解读,设计有逻辑的问题链促进学生语言理解与知识的结构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教学主题。暑假期间,根据刘静老师名师工作室的安排,我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书中第五章,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的相关内容让我对问题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理解。</p> 361度看基本问题 <p>  日常教学设计中,我们怎样设计发人深省,有效的教学方案?怎样避免基于活动的设计和基于灌输的设计这两种误区?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作者指出利用基本问题架构目标可以有效避免设计误区。</p> <p>1.何为基本问题?</p><p> 基本问题是激发思考与探究,激励揭示更多的问题,包括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只是给出标准答案。</p> <p>2.基本问题的六大指标。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其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1)真正引起对大概念和核心内容的相关探究。</p><p>2)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p><p>3)要求学生考虑其他不同观点,权衡证据,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回答。</p><p>4)激励学生对大概念、假设和过往地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持续的反思。</p><p>5)激发与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的有意义联系。</p><p>6)自然重现,为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创造机会。</p> <p>3.专题性与综合性基本问题的区别</p><p>我们将更具体的基本问题称为专题性基本问题,将更综合的基本问题称为综合性基本问题。最好的单元学习要建立在这样一系列相关问题之上。如图所示</p> 基本问题与问题链 <p class="ql-block">  使用基本问题架构教学目标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设计。通过阅读该章节内容,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巧妙提出课堂学习的基本问题,并围绕基本问题巧设问题链,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1.设计与基本问题明确相关的评估任务。</p><p class="ql-block">2.基于儿童已有认知及生活经验提出基本问题,用儿童语言设计问题,确保每个孩子都理解问题并看到问题价值。</p><p class="ql-block">3.围绕基本问题设计合理数量的问题链,且确定优先顺序,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化,促进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转变。</p><p class="ql-block">4. 鼓励学生就基本问题谈自己的故事及感受,使基本问题个性化。</p><p class="ql-block">5. 在解决基本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充分探究。 </p> 问题与大单元教学 <p class="ql-block">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巧设问题,很重要。通过阅读本章节内容,结合单元整体教学,我认为我们应基于以下几点进行单元基本问题设计与课时基本问题设计。</p> <p class="ql-block">1.基于单元内容进行文本解读,确立单元大概念与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基本问题的设计应指向单元大概念,体现探究性与可操作性。</p> <p class="ql-block">2.课时基本问题的设计应指向课时小概念与课时教学目标,各课时的基本问题最终应服务于单元基本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问题设计应环环相扣,层层铺垫,逐层深入。布鲁姆的理论,将问题以金字塔的形式自下而上做了分级——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也就是:是何What?为何Why?如何How?若何If what?是从低阶走向高阶的。</p>

问题

基本

设计

教学

单元

学生

课时

理解

基于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