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8月下旬 ,我和同学们从北京来到了遥远的北大荒,成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四团机炮连的一名兵团战士 ,驻守在祖国北疆的边境线上。</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初,我和战友们又一次回到了曾经生活工作了八年多的黑土地,并沿着边境线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边境之旅。</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我在44团团部红星大楼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4团横跨鸡东、密山两县,地域广扩,当时与苏联交界的边境线有90多公里,一营在杨木林子边境一线,二营在兴凯湖当壁镇边境一线,四营在黑背山郝家屯边境一线 ,只有三营在东海地区,距边境大约三十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1969年我们刚到兵团时,团部在紧邻边境的四营,因中苏边境形势紧张,团部搬到了距边境大约三十公里左右的东海地区,机炮连曾奉命紧急维修团部大楼。</p><p class="ql-block">在兵团的八年中我曾多次来到团部大楼办事或看望在团部工作的同学,现在东海团部地区已经建起了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成了农场职工的集中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9年的永安乡火车站,距边境线20多公里,是一个简陋的三等小站。</p><p class="ql-block">1969年8月22日上午,我和同学们在这里走下火车,第一次踏上黑土地,成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四团机炮连的一员,开启了八年多的屯垦戍边生涯。</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8年的永安乡火车站,虽然车站被涂成了灰色,但主体建筑没有变化,林虎铁路线上有许多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时期修建的火车站,基本都是一个模样 ,尤其是车站顶部那个有着射击口的炮楼让人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在兵团工作的八年中,我曾多次经过或来到火车站办事,每次回京探亲或返回连队也从这里上下车,永安乡火车站是让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座落在44团四营的毛主席塑像,每当你见到毛主席他老人家向你挥手时,地处边境的四营就到了,四营距中苏边境线三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1969年我们在永安乡火车站下车后就来到了四营机炮连驻地。</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在四营毛主席塑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刚到四营时的机炮连驻地营房,机炮连到东海维修团部大楼以后,执勤三连驻扎在这幢房子里,四十八年过去了房屋建筑基本完好还在使用。</p><p class="ql-block">这座营房距中苏边境线三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营招待所旧址,我脚下的路通往中苏边境黑背山脚下的农业22连,22连距边境不足一公里。</p><p class="ql-block">四十四团执勤三连曾在22连南山驻扎,这里紧邻边境防火道,在山岗上的哨所可以看见几十公里外的兴凯湖,1970年我在执勤三连搞简易通讯训练,在南山驻地生活了一个月。</p> <p class="ql-block">这是44团三营地区著名的大锅盔山,1970年初,机炮连从四营移防到三营地区,在大锅盔山下安营扎寨,建起了新的营区,1970年机炮连全体人员曾经全副武装的攀登上了大锅盔山 ,机炮连耕种的三千多亩土地大部分也都围绕在锅盔山附近。</p><p class="ql-block">如今鸡东县永安镇大锅盔山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机炮连战友全副武装攀登大锅盔山,战友肩上扛着的重机枪轮架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1970年初我和通讯员在锅盔山驻地营房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地距永安乡火车站4公里,距边境线约2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1970年夏我和通讯员尤学慧卫生员徐定国在锅盔山驻地营房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和战友们在锅盔山下的机炮连老营房旧址前合影。</p><p class="ql-block">机炮连搬到红旗煤矿地区建设焦化厂以后,执勤三连就搬到了这里。2007年我第一次回农场时,这里被农场豪天酒厂使用,酒厂老板还送给我一瓶酒厂生产的酒作为纪念。</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我们一砖一瓦亲手建起的营房,现在已经破败不堪空空无也,只留下了我们对那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1971年末我随机炮连转战到三营红旗煤矿矿区建设焦化厂,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兵团第一座焦化厂并投入正常运行,生产的焦炭供应给兵团内部和社会上的工厂企业,解决了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困难。</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是废弃的焦化厂上煤仓和大烟囱 ,四十多年过去了,目睹我们亲手建起的焦化厂变成了一片废墟,大家无不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在东海团部和曾经的机炮连连长高敏(左二)、副连长姜海泉(右一)合影留念,48年过去,曾经年轻帅气的连长已经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白驹过隙岁月蹉跎,看着48年前年轻帅气的机炮连连长高敏的照片不禁让我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牡丹江农管局老年服务中心大楼</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在密山市裴德镇牡丹江农管局老年服务中心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兵团八一农垦大学旧址,1969年11月,我在八一农大参加了兵团四师的司号员培训班,从此成了一名号兵。</p> <p class="ql-block">1969年我在机炮连任司号员。</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在兴凯湖边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团二营地处兴凯湖当壁镇 ,这里地处中苏边境,是中苏边境的界湖,当年我团执勤二连驻守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现在兴凯湖已经成了东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年留在二营地区的战友们也都住进了楼房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在中俄密山口岸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白棱河界桥旧址,白棱河界桥宽不足一米长不足7米,是原中苏边境上的界桥,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边境界桥,它座落在密山口岸旁边,是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在密山口岸边境界碑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栅栏的那边就是俄罗斯领土。</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在兴凯湖观景台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正从密山当壁镇前往虎林珍宝岛,行走在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公路,在观景台上欣赏了美丽的湖光水色。</p> <p class="ql-block">我在虎林县虎头镇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虎头要塞是日军抵抗苏军战斗最激烈的地点之一,据说虎头要塞战役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最后之战,随后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这是虎头镇的标志物</p> <p class="ql-block">我在虎头要塞遗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虎头镇乌苏里江起点碑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对岸就是俄罗斯。</p><p class="ql-block">触景生情,想起了那个年代经常唱的歌:涛涛的乌苏里江,英雄的珍宝岛,巍巍的完达山冲云霄……。</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河,站在江边可以隐约看到俄罗斯边界上的瞭望塔。</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车走了几百公里,终于来到了著名的珍宝岛,但由于江水高涨,漫过了江边码头,因此不能上岛,只得远远的照相留念。</p><p class="ql-block">回想1969年3月2日,中苏两军在珍宝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激烈战斗,我们和54万全国各地的知青为了保卫珍宝岛才来到了北大荒中苏边境,48年了今日终于得此一见,虽未登岛也不遗憾。</p> <p class="ql-block">站在边境山头观景台上眺望远方,只见边境线上山峦起伏,江河在缓缓流过,远处茂密的白桦林和近处宽广平缓的大草甸,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心生遐想,不禁赞美祖国边疆的美丽景色,感慨人的一生与风雨同行终见彩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