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故事起源于上个世纪1981年的大学校园里,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友好宿舍~顾名思义是两个男女生宿舍,我们女生宿舍417房,住着6个女生,是1979年考入大学的79级女生;男生宿舍317房住着7个男生(但其中2个从不参与友好宿舍活动,只能忽略不计),是1978年入学的78级男生。那个年代我们的学生宿舍楼按系分配,我们系各年级男女生同住21栋楼,女生住4楼,1-3楼住男生。我们的417房正对在317房上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大学原名叫南京气象学院(现在改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据说学弟学妹们又称之为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位于南京市江北的浦口区盘城集,一听地址,就知道这是在乡下(如今学校扩大了无数倍,地址名改为:江北新区宁六路219号)。当年一条小小的县道经过学校大门口,学校旁边有座约百米高的龙王山,周边除了稻田就是鱼塘。</p><p class="ql-block"> 77、78、79级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新三届,77、78级有不少下乡或工作多年后再考上大学的大龄学生,他们特别珍惜大学时光,争分夺秒读书,甚至到食堂打饭排队都要看书背单词。我们79级则大部分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入学后比较调皮捣蛋,爱玩爱闹,加塞打饭时有发生,所以我们79级总被77、78级的师哥师姐们鄙视。</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即使是大学生,除了班干部和个别胆大的同学,其实男女生之间很少说话,以至于毕业十几年以后,有好几个同班男生见到我,都问了我同一个问题:在大学时我和你说过话吗?因此当年的那种氛围,317和417能成为友好宿舍,在那些“正经”的老师同学眼里是“大逆不道”、“不务正业”,而在大多数同学特别是男同学心里则是羡慕+妒忌+恨。</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来说,友好宿舍从吵闹开始结缘,建立起几十年绵绵不断的友谊,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更是让我们在历久弥新的情意中真正感受到其温暖和可贵!正如友好宿舍成员郭敏在他作词作曲的友好宿舍之歌《缘聚》写道的那样:</p><p class="ql-block">相逢相聚校园,那是我们有缘,曾经那年月下初见,晚风中订约绵绵,惹来飞燕声声的惊羡。</p><p class="ql-block">相交相知之间,不觉华发已添,就让我们笑看风云,用友情惊艳人间,演绎一生一世的情缘。</p><p class="ql-block">忆往昔同窗情,看今朝挚友爱,虽经沧桑虽历磨练,莫论世事多变,像美酒像清泉,这情谊润心田。</p><p class="ql-block">就让我们笑对人生,放出心底的爱,愿此生相伴到永远。</p> <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友好宿舍分别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左起:余学超,常俊杰,郭敏,陈彪</p><p class="ql-block">中左起:翁文舜,周煜,陈书蓉(阿毛)</p><p class="ql-block">下左起:朱远琼,任华,张小丽,江燕如</p> <p class="ql-block">《缘聚》音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不吵不成交</b></p><p class="ql-block"> 友好宿舍吵架的始作俑者是后来离开了我们宿舍的雅轩同学,所以友好宿舍后来的活动及分别时的合影并没有她。那是1981年暑假前夕,大家正在紧张复习准备着期末考试。一个酷热的午夜,雅轩同学牙疼睡不着,起身穿着拖鞋在宿舍里来回走动。可破旧的学生宿舍隔音效果实在差,滴答滴答的走路声让楼下317房睡眠不好、全身心努力学习的陈平烦躁不已,继而怒火燃烧,拿起扫把对着天花板“咚咚咚”使劲捅。我们也不示弱,居高临下呀,脚丫跺地板太容易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317全体男生</p><p class="ql-block">左起:周煜,郭敏,陈彪,常俊杰,陈平,余学超,李彰俊</p> <p class="ql-block"> 这序曲过后没几天,又发生了一桩“钥匙事件”。我们那时的学生宿舍没有阳台,学生的衣服要么晾在阴暗的走廊上,要么就在窗户边拉根绳子晾少量的几件衣服。这天我们宿舍晾在窗边的任华的内衣被风吹落在317的窗沿上,因为有前几天的牙疼风波,再说内衣也不好意思找到男生宿舍去取,所以,大家帮着用一根长绳绑着钩子,并在钩子上挂了一串钥匙,以防风吹绳子飘动钩不到内衣。正当钩子快要钩到内衣时,从317里伸出两只“魔掌”,把钥匙取走,而让钩子钩住了内衣。这串钥匙可是任华开门开箱子的宝贝(过去的学生宿舍没有衣柜,我们的衣服等物品只有放在自己带到学校的一个小箱子),没了钥匙,任华甚至都没办法换洗衣服,这可是大夏天哦。417对着317喊了几天,317还是不肯把钥匙归还,就这么僵持着。后来不知谁提出来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于是,417的老大姐翁文舜带着任华、雅轩,317的班书记余学超(也称余书记)带着<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郭敏、常俊杰,到校内的水塔公园</span>进行了认真而卓有成效的谈判,不仅归还了钥匙,还达成了建立友好宿舍的意见,约定今后两宿舍人员不再吵闹,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通有无。</p><p class="ql-block"> 期末考试后的暑假前夕,友好宿舍成员相约,暑假结束返校带上各自的家乡特产回来共享品尝。新学年返校之后,来自各地的家乡特产促进了417与317之间的沟通联系。而我们的“沟通”方式或许是现在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可能还会笑掉大牙。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男女生也极少到对方的宿舍去,所以我们的对话和交换特产的方法依旧是上面提到的一根绳子,即从窗户边用绳子把东西或纸条送下去、吊上来。以下是317的郭敏保存了40年的小部分证据。</p> <p class="ql-block">燕如 字</p> <p class="ql-block">燕如 字</p> <p class="ql-block">远琼 字</p> <p class="ql-block">燕如 字</p> <p class="ql-block">文舜 字</p> <p class="ql-block">周煜、文舜 字</p> <p class="ql-block">周煜 字</p> <p class="ql-block">燕如 字</p> <p class="ql-block">燕如 字</p> <p class="ql-block">燕如 字</p> <p class="ql-block">燕如 字</p> <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上下楼传送字条、物品成了对面宿舍楼的一道风景,很轰动,以至于引起了学校的注意。79级和78级的年级辅导员老师分别找过两个宿舍的书记和大哥大姐们进行很严肃认真的谈话。多少年后,我们才得知,当年余书记及大哥大姐们为我们受尽了年级辅导员老师的“折磨”,才保住了友好宿舍这杯“美酒和甘泉”。</p> <p class="ql-block"> 两个宿舍在校内唯一的一次集体面对面的活动是吃螃蟹。应该是新学年的上学期,也就是317大四的上学期,不知317同学是到学校后面鱼塘里抓来的螃蟹还是买的螃蟹,他们在宿舍里用电炉把螃蟹蒸熟了,邀请417全体女生到他们宿舍共享,在我的记忆中还存着一个大脸盆装着满满的大螃蟹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b>二、玄武湖之约</b></p><p class="ql-block"> 1982年夏季317的男生们即将毕业分赴各地,余书记是苏州人,但江苏学生多,能留在家乡的很少,所以余书记被分配到辽宁沈阳;周煜来自北京,运气还不错,分到北京市气象局;郭敏来自上海,运气也不是一般的盖,分回了上海市气象局;<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陈彪则回到了他的老家甘肃兰州,后来他又考回校读研,</span>又去了美国读博;运气差一些的是常俊杰,他家在北京但回北京的名额已满,只能参军去了甘肃酒泉卫星基地。</p><p class="ql-block"> 即将分别,两个宿舍真有些依依不舍,我们组织了一次终身难忘的玄武湖游。我们在玄武湖一起划船,唱着那个年代最热火的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词是那么应景~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更是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虽然下着小雨,可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灿烂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友好宿舍在玄武湖划船</p> <p class="ql-block"> 从玄武湖出来,我们到新街口的大三元酒家聚餐,满满一桌的南京美味佳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碟爆香的鸭舌头,大家还喝了酒,那一餐花了25元,费用由317男生们分摊,他们说他们毕业马上参加工作就有钱了,应该由他们请。哈,我们那个年代的男生们很绅士的。这个费用在当年是相当的昂贵,要知道当时我们一个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是15元啊。我们举杯相约~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p> <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大三元聚餐</p> <p class="ql-block">书记:阿毛,快吃这个!😍</p> <p class="ql-block">举杯相约</p> <p class="ql-block"> 两个宿舍还互赠了礼物,317录了一盒男生们演唱《沙家浜》的录音磁带交给417,417也将两盒录有女生们唱歌的磁带交给了317。可惜的是417的女生们太没心没肺,磁带早不知丢哪儿去了。而417交给317的两盒录音带却被郭敏同学完好地保存至今,而且还转换成MP3格式可手机播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17送给317的录音带:</span></p><p class="ql-block">1982年12月31日(欢歌篇)</p> <p class="ql-block">1982年12月31日(欢声笑语篇)</p> <p class="ql-block">1982年12月31日(诗歌朗诵篇)</p> <p class="ql-block">1981年6月28日录制</p> <p class="ql-block"> 317的师兄们毕业后,两个宿舍人员之间还时有通信往来。那时粮食还是供给制,学生每月粮票27斤,女生通常吃不完,而男生不够吃,所以我们都会把饭票送给班上的男生,尤其农村来的。417女生担心来自鱼米之乡~苏州的余书记分到沈阳工作,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不够大米吃,大家还凑了全国粮票寄去给他。余书记从沈阳发给我们417全体的信,都是燕如用她银铃般的声音给大家念,我印象最深有一句话: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干燥气候,到了冬天,嘴唇裂开就像那石榴花儿一样。另外,我这个最不擅长收藏东西的人,至今竟然还保留了一张郭敏在1982年12月30日寄自上海的元旦贺卡。</p> <p class="ql-block">1983年元旦贺卡</p> <p class="ql-block"> 友好宿舍成立后至我们417毕业这两年的时间里,每逢寒暑假,我和文舜回家都要经过上海,每次都得到郭敏全家的热情招待。郭敏的祖籍是广东潮汕人,和我算是都不在老家生长的老乡。郭敏的爷爷辈们早年就已经移居上海,因为爷爷奶奶在世时还讲潮汕话,所以郭敏爸爸的潮州话还很流利,郭敏还能蹦出几句,因此更有了几分亲近感。郭敏的父母都是特别和蔼可亲的人,我和文舜不仅在郭敏家的阁楼住过,还在他家的小厅里与他父母一起喝酒、吃饭、聊天,他父母上班时,还给钱让郭敏带我们出去吃上海特色的小笼包。我从海南返回学校时,也给郭敏父母带海南的珊瑚、椰雕、贝壳等。文舜姐妹(她妹妹当时在南京大学气象系80级)回校途经上海,也和郭敏、余书记一起游了上海豫园。</p> <p class="ql-block">郭敏全家</p> <p class="ql-block">成双不成对😜文舜姐妹与书记、郭敏在上海豫园</p> <p class="ql-block">文舜姐妹与余书记在上海豫园</p> <p class="ql-block"><b>三、二十年相会</b></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二十年时间稍纵即逝。大家分离在各地,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友好宿舍成员里,余书记、陈彪、任华在工作了若干年后远赴大洋彼岸深造和定居,国内的成员则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四川、甘肃、大连等地,即使在那个只能靠写信的通讯年代,虽然相互之间联系不算多,但似乎也没有完全断过。</p><p class="ql-block"> 时间来到了2002年,78级同学毕业20周年了。那年317他们班准备在桂林搞毕业20周年聚会,远在美国的陈彪也准备回国参加班级聚会。我耳边响起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之歌,想起了友好宿舍的玄武湖之约,便与周煜、郭敏、文舜等人商量,是否在317班级聚会之前,我们先进行友好宿舍20年聚会?结果大家一拍即合,我们把聚会地点定在南京。</p><p class="ql-block">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友好宿舍成员无法全部到齐(317和417各到了3人),但我们相聚的6人很好地兑现了当年“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的承诺,喜悦之心情真是难以言表。2002年8月1-3日,317的周煜、郭敏、陈彪,417的文舜、阿毛和我(我们还带了孩子),相聚于南京,我们不仅到玄武湖划船,回味20年前的美好,还回母校,到我们曾经的学生宿舍21栋317与417楼下合影。我们还去找了当年聚餐的大三元酒家,可惜早已不见踪影。我们带孩子们一起游了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地。</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划船</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划船</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合影</p> <p class="ql-block">气象系学生宿舍21栋楼当时还在</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317、417正对着的楼下合影</p> <p class="ql-block">417聚会3人</p> <p class="ql-block">317聚会3人</p> <p class="ql-block">317所在班级天动781的教室变成系主任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校园水塘边</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p> <p class="ql-block">水塔公园</p> <p class="ql-block">游中山陵</p> <p class="ql-block">游雨花台</p> <p class="ql-block">游玩小憩</p>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们6人一起共同回忆了友好宿舍从吵架到建立友谊的心路历程,很多的细节都在这次聚会中唤起。聚会结束后,郭敏用他高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为友好宿舍建了一个交流论坛(那时QQ刚起步没多久,群聊还没有,更没有微信),取名:友好宿舍俱乐部,甚至还设计了网站logo。新的通讯方式为我们相隔千里万里的友好宿舍成员交流大大提供了便利。郭敏把他珍藏了20年的当年用绳子交流的纸条在群里公布,把我们大家狠狠地惊讶到了:郭大侠不愧是古董收藏家!我们为有这样的朋友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友好宿舍论坛网站logo</p><p class="ql-block">生成时间:2003年4月28日</p> <p class="ql-block"><b>四、书记返乡聚</b></p><p class="ql-block"> 2003年8月,余书记回国探亲,非常巧合,那时我正好带着几个同事到苏州学习调研,否则汛期还真不好请假出门。周煜得知后,专程从北京飞到上海,余书记、周煜、郭敏和我四个人在上海小聚了一次,这是317毕业后我们和余书记唯一的一次会面。我们到外滩漫步,还去看望了郭敏的母亲。郭敏的母亲竟然还记得我们友好宿舍,不仅记得317各位的姓名,还记得417我和文舜的名字,真是好感动!</p> <p class="ql-block">4人相聚上海</p> <p class="ql-block">卡拉OK</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p> <p class="ql-block">郭敏说:这张信用卡第一次用,不知能不能刷😍</p> <p class="ql-block">认真点菜</p> <p class="ql-block">郭敏:书记多吃点啊</p> <p class="ql-block">余书记说:家乡的饭菜真香啊🤗</p> <p class="ql-block">夫人查岗🤫</p> <p class="ql-block"><b>五、偶遇在各地</b></p><p class="ql-block"> 2004年3月,天津市气象研究所在天津举办城市暴雨研讨会,郭敏和雅轩作为会议代表在会上偶遇了。在校时,虽然雅轩后来离开了417宿舍,少参加友好宿舍的活动,可她是317与417缔结友谊的源头哦,难得一见,317的男生怎能放过呢。郭敏即刻打电话给北京的周煜,周煜立马当天就赶到了天津。据说那次他们一起喝酒,雅轩酒量相当了得,把周煜和郭敏喝成了关公,雅轩却没点反应,我们的雅轩真给力!🤗</p><p class="ql-block"> 近20年来,两个宿舍在国内的成员,都会趁出差的机会三三两两小聚一下,被“骚扰”最多的当属在北京的周煜和在上海的郭敏,周煜的办公室和郭敏的办公室我都去过好多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聊一小会儿。而到了国外的成员,见面机会就很少。近年有2次照片记录如下:2017年,317的陈彪回国在家乡兰州与417的阿毛会面;2018年,317的书记和陈彪在美国相遇,别看都在美国,遇见一次也是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两只“魔爪”秒变皇冠👑~天津三人聚</p> <p class="ql-block">郭敏与雅轩同游清东陵~天津会议期间</p> <p class="ql-block">2017年陈彪与阿毛在兰州</p> <p class="ql-block">2018年书记与陈彪在美国</p> <p class="ql-block">2018年书记夫妻与陈彪夫妻</p> <p class="ql-block"><b>六、相约同旅行</b></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几年,孩子们一个个上了大学,抚养孩子的重担虽然减轻了许多,但赡养老人、照顾孙辈的责任又压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每次相约旅行,周煜要照顾患了痴呆的母亲,常俊杰要带外孙,远琼要照顾过了90岁的双亲,远在美国的各位更是鞭长莫及,相对比较能走得开的只有郭敏、文舜、阿毛和我,所以这些年我们这几个人分别有了共登金铙山、邮轮日本游、金秋赏胡杨的共同旅行经历。</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14-15日,文舜、郭敏夫妇、我,还有我们大学同班的孙刚老大哥(77级病休至我们班)一起爬了福建建宁县号称八闽第一峰的金铙山,我们穿过登山必经的时光隧道,登上云雾缭绕的山顶。之后他们还去了泰宁的大金湖、寨下大峡谷、甘露寺等,我因有事提前返程。</p> <p class="ql-block">登山之前</p> <p class="ql-block">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金铙山顶</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下旬,我们417班级在南京举行了相识40年聚会,聚会结束后,文舜、阿毛和我到了上海,郭敏夫妇带我们去游览了上海郊区的广富林文化遗址,请我们吃了大餐。然后,文舜家里有事先回去了。10月22-27日,郭敏夫妇、阿毛和我四个人按照约定好的计划,从上海出发,乘坐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邮轮,来了一场休闲的邮轮旅行,晃到了日本的长崎、鹿儿岛,玩得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 回程路上,我还兴致勃勃为这次游玩填了一首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梦令•乘坐海洋光谱号远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乘坐海洋光谱,共赏朝阳霞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友好宿舍人,数十载常回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同祝,同祝,青春友谊长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郭敏夫妇请吃大餐</p> <p class="ql-block">在海洋光谱号邮轮上</p> <p class="ql-block">爽歪歪</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长崎</p> <p class="ql-block">长崎平和公园</p> <p class="ql-block">踢一下鹿儿岛火山</p> <p class="ql-block">整齐踏步</p> <p class="ql-block">火山脚下飞舞</p> <p class="ql-block">搭乘轮渡到樱岛</p> <p class="ql-block">日式泡汤</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5-11日,我们友好宿舍4人再次相约赴甘肃内蒙赏胡杨。可惜的是,召集者阿毛因腰椎间盘问题临时取消了行程,我们3人加上郭敏夫人、文舜和我的闺女等一行6人,在兰州集合启程,沿着河西走廊,顺着祁连山脉,先向西北方向到张掖、金塔,然后转向东北方向到额济纳旗,再向东南方向到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最后到达银川返程,行程2400多公里。我们观赏了秀丽妩媚的金塔胡杨林、最原生态的老人湖胡杨林,以及高达39万亩面积的额济纳胡杨林。置身于秋日的胡杨林中,带给我们生命的强烈震撼、心灵的空间静谧、美丽的视觉盛宴,感觉任何语言文字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清平乐·千年胡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三千岁月,笑看风雨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茫茫荒漠万年越,秋叶胡杨情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金灿透亮堪绝,傲骨世人书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生命不屈不惧,豪气雄韵不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小丽2020.10.6于金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集合,阿毛设宴款待</p> <p class="ql-block">友好宿舍4人</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友好宿舍3人及家属</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友好宿舍3人</p> <p class="ql-block">金塔胡杨</p> <p class="ql-block">沉醉在金塔胡杨</p> <p class="ql-block">老人湖胡杨</p> <p class="ql-block">老人湖栈道</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p> <p class="ql-block">在额济纳,常俊杰感动于我们的相聚出游,慷慨解囊800元,在千里之外请我们吃大餐</p> <p class="ql-block"><b>七、真情永相随</b></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儿,一定有人问,难道友好宿舍就没有发生恋爱故事吗?哈哈,这或许是所有故事里永远缺少不了的话题。好吧,在这我只能略述一下,如果要详细描述,可就喧宾夺主了。这个小故事就发生在317的常俊杰和417的我身上。首先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常大哥给了我情窦初开、似懂非懂的年龄段最美好的记忆,虽然我们最终并没有走到一起。</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谈恋爱,所以违反校规的事情在我看来确实不好,学校里只有胆子比较大的个别学生才会明目张胆地谈恋爱。刚开始我对他没有好感也不反感,因为都是友好宿舍成员,相比其他男生,接触更多一些。而两宿舍之间的交往,我也不属于活跃分子。可他对我确实上心了,每天他会早到食堂给我和文舜买好小炒(大学四年,我和文舜一直一起吃饭,连饭票都合在一起用),用小提琴拉《梁祝》给我听,或许我就这样慢慢给打动了。在他大四那年的寒假,我答应尝试和他交朋友,但要求他不许给任何人说。可是当天晚上回去,他就给他班上的好朋友欧小余说了,瞬间立刻传开,这让我特别生气。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连我们辅导员孙东援老师都知道了,老师先后两次找我到她家里,劝我说:你和他不合适,我问老师:为什么?老师反问:那你喜欢他什么呢?我答:我喜欢他会拉小提琴。现在回想那时说的话非常幼稚,可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19岁的我说出这种话也可以理解吧。</p><p class="ql-block"> 他毕业时回不了北京,就选择去了酒泉卫星基地,在部队院子长大的他认为,即使我毕业时去不了酒泉,还可等转业的机会在一起,而到了地方工作,调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等我毕业时,他当然非常期望我也去酒泉基地,可是我遭到家人、老师、同学等所有人的反对,最终我还是回了广东工作。几千公里的相隔没能留住我们这段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然分手了,但这段感情却纯真无暇。友好宿舍的聚会和旅行他都没参加,一心忙着他的闺女和事业,也把她闺女培养成一位著名的歌唱家,自己也自学成了一名业余作曲家。最近我和他的两次见面是在三亚,2019年3月我和姐妹们回海南扫墓,顺道环岛游,恰遇他陪父母在三亚,他邀请我们姐妹上他朋友的游艇游三亚湾。2020年5月我和几个中学同学又到海南玩,又遇他在三亚,于是和我的中学同学们一起去摘芒果。2020年10月,郭敏夫妇、文舜和我及闺女们在额济纳看胡杨时,他慷慨解囊800元请大家吃饭,闺女们说:真是中国优秀前男友。</p> <p class="ql-block">忆往昔</p> <p class="ql-block">快乐相聚</p> <p class="ql-block">摘芒果</p> <p class="ql-block">2021年为庆祝八一建军94周年,常俊杰作曲了一首《解放军向前进》,张小丽翻唱了这首歌</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友好宿舍建立40周年的日子,我只想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下我们这段从青春走到耳顺之年的故事,把她献给我们友好宿舍的每一位成员,献给我们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期盼着全体友好宿舍成员相聚的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