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自然 以动为魂

空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海风吹拂五千年》、《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些经典的盆景佳作,既有历史的辉煌,又有文化的遗存,更体现了一位盆景人超凡的政治素养。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品质的沿袭、美德的弘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国盆景教育家贺淦荪先生已离开我们8周年了,但他的“动势盆景”理论仍备受推崇,逐渐成为了盆景艺术创作的理论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第八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的盆景学术交流论文中,先生提出了“动势盆景”的理念。他认为:大千世界景象万千,形态各异;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情景有别;人的思想活动更是瞬息万变。单一的静止的固定模式,难以表达复杂的客观世界和人们的主观情感。盆景造型必须抓住“动势”这一特点,在“动”字上狠下功夫。以“向、背、驰、张”为造型纲领,“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只有“动”才能表现自然景物的丰姿神采,只有“动”才能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融二神于一体;只有“动”才能展现时代的进取精神,突出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动势盆景”必须努力达到“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这样美的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从这一理论中逐渐认识到了它的科学性、必然性、可行性。因为“动势”一词关联了许多学科,可见事物都是相通的,下面我抱以学习的态度谈谈我的浅见。</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雨林大观》</p><p class="ql-block">材料:博兰、龟纹石、阴沉木等</p><p class="ql-block">规格:450cm×180cm×186cm</p><p class="ql-block">作者:刘传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从哲学观念来说,</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但同时运动和静止又相互渗透。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思维,莫不如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动势盆景”符合标准的哲学规律,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有生命的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疏影横斜桔飘香》</p><p class="ql-block">材料:山桔</p><p class="ql-block">规格:飘长150cm</p><p class="ql-block">作者:罗小东</p> <p class="ql-block">品名:《身寄黄岳千仞上》</p><p class="ql-block">材料:黑松</p><p class="ql-block">规格:150cm×95cm</p><p class="ql-block">作者:张志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从物理学角度出发,</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然美的关键在于事物的“动势”,也就是事物本身的运动规律等。“动势”是指事物本身运动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本身趋势,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物理学上称为磁动势。就是说每个物体都有它的磁场,都有其振动频率,只要它们存在就永远在运动。这说明“动势”二字是非常科学的,有着物理学上的理论基石。</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天语》</p><p class="ql-block">材料:黑松</p><p class="ql-block">规格:105cm×126cm</p><p class="ql-block">作者:徐昊</p> <p class="ql-block">品名:《江山夕照》</p><p class="ql-block">材料:真柏、汤泉石</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00cm</p><p class="ql-block">作者:韦群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三、从生物学角度讲,</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审美者的人类眼睛的结构,就是用来感知大自然的“动势”的。“动”与“势”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视觉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系统不仅是对外界动态的记录和照像,更可以使人们感知到事物的“动”,可见动态中隐藏着“动势”。如一个纯洁的方框,它予人的视觉是平稳安定的,因为其中隐含的作用力比较均匀,不易觉察。当框中染上墨迹或画上任意的点、线时,原先的均匀感便随之打破,变得有轻有重了。再比如在山石盆景中加上一个小亭子或一条小船等,用于盆景中来表现它的张弛有度、长短相较、奇正相称等,这些都是“动势”发生变化、动态重新分配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述这些“动势”,并不是什么比喻或幻觉,而是视网膜对外界形状所反射的光波吸收感应后,经视神经传输至大脑,又发生点对点、线对线的对应刺激的结果,这些刺激的综合便是“动势”。我们就是通过视觉神经的作用而获得“动势”的观赏效果的。</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林韵》</p><p class="ql-block">材料:对节</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00cm</p><p class="ql-block">作者:张先觉</p> <p class="ql-block">品名:《东篱神韵》</p><p class="ql-block">材料:金弹子</p><p class="ql-block">规格:树高92cm,盆长108cm</p><p class="ql-block">作者:卢石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四、从美学角度说,</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动势”的存在是让一个画面或一个多维空间显得不呆板的重要元素。它让一切变得活跃,带来了生命力与情感的表达。美的事物一定具备三种属性:民族性、时代性、和谐性。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审美标准,西方民族注重“求真求美”,而中华民族追求“尽善尽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西方古典美的典范之作《维纳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女性丰腴饱满的身体,刻画出真,表现出美,体现了古希腊民族的意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国民族传统雕塑中的菩萨像,也是表现妇女形象。但采用的是写意手法,着重描写人的精神和姿态,而不强调某些生理特征的“真”,以符合民族的道德观和审美定式,“尽善尽美”。</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清韵图》</p><p class="ql-block">材料:榆树、龟纹石等</p><p class="ql-block">规格:200cm×130cm</p><p class="ql-block">作者:郑绪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动势盆景”也讲究“尽善尽美”。比如丛林组合的盆景就讲究有主有从、有重有轻、互相联系、互为作用。总之,就是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将“动势盆景”安排得当、远近相谐、奇正相称、虚实并举、疏密相间、浓淡相和、险稳相依、高下相长、长短相较、大小对比、盈亏相得、轻重天成、稳急居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尽善尽美,也称艺术的完整性。在盆景制作中,我们的态度是力求完美,虽然难以做到,但毕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不仅仅限制于盆景制作,绘画也是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  《群峰竞秀》——贺淦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群峰竞秀》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现藏于海南锦园盆景博物馆,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30年过去了,今天看来仍然会被其磅礴的气势深深折服。盆景由芦管石、翠柏、水蜡、红枫做成。细观,群峰由两大群体构成,中间是一条蜿蜒的大江,让人自然而然想起“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境界;山上树林茂密,又让人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意。左侧群山稍矮,右侧群山稍高,这种不对称给人以灵动之感。左侧群山近处江边的陆地上被绿色植被覆盖,中间点缀着红色的秋叶,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美感。右侧群山近江处以30度的角度缓缓上升,到右边近二分之一时陡然升起,成为作品中的最高峰,挺拔险隘。继续向右不远处又耸起三座绵绵高山,比主峰稍矮,与之遥相呼应。整件盆景颜色明暗相间,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大气磅礴,呈现阳刚之美。群峰错落有致,有的直耸云霄,似锋利的宝剑;有的秀美妩媚,似婀娜的女子;让人不由得咏起“江山如此多娇”的豪情,越品越有味。作品将大好河山浓缩于方寸之间,我们似乎感受到山间的清风,听到湍急的水流声、猿猴的啼叫声,真是动感十足。</span></p> <p class="ql-block">  《海风吹拂五千年》——贺淦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五、从音乐、舞蹈的角度看,</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植物的每一次生长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不同的动态好比一段节奏轻快的旋律,作者就像指挥家,指挥着他们的植物演奏一曲曲华丽的乐章。比如《风在吼》就谱写了一曲清悦激昂、豪迈奔放的大合唱。《海风吹拂五千年》则清丽婉转、曲折动人,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热爱。</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风来花自舞》</p><p class="ql-block">材料:三角梅</p><p class="ql-block">规格:树高118cm</p><p class="ql-block">作者:林学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舞蹈是一种有节奏的动,许多优秀盆景的造型都有着“活泼的节奏”即“飞扬的动势”,恰似一种优美的舞姿。闻一多先生曾说过:“实则节奏与动,并非二事。世间绝对没有动而不成节奏的,如果没有节奏,我们便无从判明哪是动。通常所谓节奏是一种节度整齐的动,节度不整齐的我们称之为动或者乱动,因此动与节奏的差别,实际只是动时节奏性强弱的程度上的差别,而并非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东西。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是有节奏地移易的点的动,所以也就是生命机能的表演”。由整齐的动、乱动,到舞蹈的有节奏的律动,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也揭示了盆景创作中统一与变化的法则,可见动势与舞蹈之间的关联。</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山乡牧归图》</p><p class="ql-block">材料:朴树</p><p class="ql-block">规格:树高110cm 盆长:200cm</p><p class="ql-block">作者:廖宝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六、从宗教角度上说,</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儒家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均要建立和谐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佛家同样强调自身的修养,讲的是超世,教人深信因果,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渡己渡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道家的举止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讲的是出世,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能,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无论哪一教都是讲究注重自身的修养,渡己渡人,师法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建立和谐关系。这些道理无论是盆景人自身的修养,还是盆景的制作,都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动势盆景”的理论精神将“自然的神韵”放在了首位,最终以达到“写意的效果”。盆景制作唯有天人合一才是最合理的发展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贺淦荪先生为什么能提出这一科学理论:“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呢?</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枫叶红于二月花》</p><p class="ql-block">材料:三角枫、幽兰石</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40cm</p><p class="ql-block">作者:冯连生</p> <p class="ql-block">品名:《虚怀》</p><p class="ql-block">材料:榆树</p><p class="ql-block">规格:树高118cm</p><p class="ql-block">作者:胡大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是他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有着对艺术创作需继承和发扬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b></p><p class="ql-block"> 他知道艺术家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就谈不上艺术思想的形成。艺术构思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这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的艺术构思。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烟光凝而暮光紫”,有人说,没见过晚山会变紫,其实王勃描绘的是傍晚,风平浪静,远山宁静的景象,随着太阳下山,山一段段变化色彩这恰好符合太阳的可见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说明艺术的境界来自现实、又高与现实,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真谛是神似形似、似是非是、非是又是、情质一致。“太似则媚俗,非似则欺世”,“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即“动势盆景”所强调的写意效果。</p> <p class="ql-block">品名:《千帆过尽烙纤痕》</p><p class="ql-block">材料:龟纹石、米叶冬青、薄雪万年草</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30cm</p><p class="ql-block">作者:田一卫</p> <p class="ql-block">品名:《小桥流水人家》</p><p class="ql-block">材料:真柏、济南青石</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20cm</p><p class="ql-block">作者:李云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是先生有着丰厚的文学底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动势盆景”在他眼里,就是一首诗。曾有两句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正是我们想象中的一幅盆景作品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作诗,才能达到诗画造景的理想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妙韵庆丰年》</p><p class="ql-block">材料:火棘</p><p class="ql-block">规格:50cm×38cm</p><p class="ql-block">作者:黄就成</p> <p class="ql-block">品名:《天作神笔绘虹桥》</p><p class="ql-block">材料:博兰、龟纹石</p><p class="ql-block">规格:150cm×100cm</p><p class="ql-block">作者:张辉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三是先生有着植物学等知识的同时,更有着深厚的美学功底及教学经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奠定了盆景创作的基石,“动势盆景”本着师法自然为前提,以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为创作原理,以中国画的“谢赫六法”为创作基础,“气韵生动”给人生机勃勃、精神振奋的感觉。盆景是多元文化,盆景创作应多吸收各种领域的营养,与时俱进,才能成为更时尚的民族风。</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大风歌》</p><p class="ql-block">材料:九里香</p><p class="ql-block">规格:树高105cm</p><p class="ql-block">作者:陈昌</p> <p class="ql-block">品名:《舞弄清风》</p><p class="ql-block">材料:榆树、对节、龟纹石</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50cm</p><p class="ql-block">作者:舒杰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动势盆景”的造型中,“风动式”表现的最为强烈。但它只是“动势盆景”中的一种形式,不等于“动势盆景”,更不是风吹“一边倒”。之所谓树不动,风动;风不动,意动。创作者思想上的“动”,导致形式上的“动”。意识上的“动”,形成风格上的“动”。规律上的“动”,构成法则上的“动”。</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金戈铁马》</p><p class="ql-block">材料:小叶朴树、龟纹石</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50cm</p><p class="ql-block">作者:肖宜兴</p> <p class="ql-block">品名:《家和万事兴》</p><p class="ql-block">材料:金弹子</p><p class="ql-block">规格:盆长130cm</p><p class="ql-block">作者:鹿新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下许多优秀盆景都符合“动势盆景”的理论法则,只是没人去总结而已。所以“动势盆景”并非流派,这是一种大体与大我。贺淦荪先生将美学中的形式美、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凭借多年的盆景创作实践及美学教法经验,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形成了盆景创作的较高境界。“动势盆景”是“天人合一”较完美的体现。与其说先生创立了《动势盆景》的理论学说,不如说他总结了盆景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奠定了盆景艺术创作发展的基石,指出了盆景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古稀赞》</p><p class="ql-block">材料:小叶朴树</p><p class="ql-block">规格:树高106cm</p><p class="ql-block">作者:邢进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何为优秀盆景:不违背自然规律,符合美学法则,且诗情画意者均为好盆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俗话说,规范有定式,创作无定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盆景艺术讲究的是源于自然、遵循自然、高于自然。因此,不能将盆景的创作思想约定俗成为一种模式去普及、去推广、去模仿、去评判,而应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处理态度与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让盆景与传统、盆景与经典、盆景与创新的关系更趋多样。</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在大路上》——贺淦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民族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振兴中华服务。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了大自然的不可征服性,艺术创作唯有“天人合一”才是最合理的发展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与大自然走的最近的盆景艺术,其创作与欣赏不应限制于具体的技法;更应趋向于对自然美的追求,强调物我交融的美学思想。寓情于景、以形传神,创作出健康向上、刚劲有力、排斥腐朽的艺术作品,来激发人们创造美的热忱,从而达到心理上的舒适与愉悦和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span></p> <p class="ql-block">品名:《丰收》</p><p class="ql-block">材料:枣树</p><p class="ql-block">规格:高75cm</p><p class="ql-block">作者:姚明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盆景艺术的创作必须坚持走继承发扬之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我国的盆景界,有着一批德艺双馨的盆景人,他们为我国盆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贺淦荪先生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他把自己的全部托给了盆景艺术。在光阴的故事里,他只是一首插曲,而这首插曲却在人间永远流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感谢以上各位大师对贺淦荪先生的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感谢全国盆景人对贺淦荪先生的厚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求世俗盆中景,唯乞人间真善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愿我国的盆景事业有着美好的未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