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艺术博物馆观展

星辰xin

<p class="ql-block">天气晴好。饭后,按照预约,来到了保利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保利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立交桥西南角,属于中国保利集团,是中国首家国有大型企业兴办的艺术类博物馆,馆藏以100余件青铜器为主。同时有青铜器馆和石刻造像馆两个馆可以参观。</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陈列”所展出的青铜器精品100余件(组)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青铜馆展出商代早期至唐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的青铜珍品150余件(组),展现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其中商代三牛首兽面纹尊、史尊、纲伯卣及西周神面卣、王作左守鼎、戎生编钟等,皆为世所罕见的稀品与孤品。</p> <p class="ql-block">这件西周时期兔形尊是目前所知中国时代最早也是唯一一件立兔形尊,距今已有2900年的历史了。兔子三瓣豁嘴,四瓣蹄,两只大耳上举,短尾下伏,形象十分写实。</p><p class="ql-block">这件立兔形尊背上还有一只伏卧的小兔作为器盖的钮。虽然它的形体很小,但鼻眼清晰,相当传神。它与立兔相结合,好似表现一只原本安安静静伏卧在草丛中休憩的小兔,突然被狩猎队伍的马蹄声、弓箭声惊醒,当即站起身来四下观瞧,并随时准备逃跑的场景,艺术构思十分精妙。</p> <p class="ql-block">这件西汉早期的器物是古代伞盖或帐构的弓帽,通体作呈“S”形的龙形,龙体中空,可套插伞骨;龙身上面设一倒钩,用来勾挂用作伞面的织物。它通体鎏金,色泽华美,而且龙的雕塑手法极为精到,龙昂身上扬作飞翔状,双角斜立,两眼圆瞪,大口暴张,牙齿锋利,凶猛异常,就像是一条正在准备出击的眼镜王蛇!</p> <p class="ql-block">商周贵族行“沃盥之礼”,也就是洗手,需要用盉从上向下浇水洗手,洗手水落入盘中;盉与盘相配构成一整套行“沃盥之礼”所必需的重要器皿。</p><p class="ql-block">这件西周晚期铜盉为极少见的扁盉,通高44.5厘米,为目前所见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盉之一,而且工艺复杂,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它的装饰十分复杂而精彩,盖纽为一只大型凤鸟,双翅上翘。凤鸟身上又有一只勾喙的小鸟,被一只回首卷尾的虎抓住,虎前后腿回环成为穿孔,通过穿钉使器盖与下方的把手相连接,上下扭运灵活,设计十分巧妙。</p> <p class="ql-block">这件商代晚期铜铲应出自山西、陕西交界地区某一大型贵族墓中。胎体厚重,保存完好,未见任何残损。铲体呈半圆形,柄呈长条形,与以往所见的炭铲不同,形制特别。铲的顶部装饰一大角向前旋转并翘起的羊首,柄身上饰龙目纹,接近铲体部分另饰一牛首图案。这件铜铲,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商代青铜制生产工具。但专家们从形制、保存状况等方面分析,它并不实用,很可能用于某种礼仪活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这件青铜卣通高达42.6厘米,</span> <b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为已知商周青铜卣中形体最大者之一</b>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且制作精致,纹饰华丽,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中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通体纹饰以云雷纹衬底。器身的左、右、前、后四侧,由盖至圈足,有钩状扉棱贯通。……通体装饰极为繁缛,但层次分明,繁而不乱,非常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这件西周早期凤鸟尊,尊盖内侧有2行8字铭文:“倗季乍祖考宝尊彝”,明确标明其为商周时期有名的倗氏家族某位成员所作的青铜礼器。尊通高50厘米,胎体厚重,质地精良,保存极佳。通体表现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头顶花蕾状高冠,勾喙前伸,长尾披垂。凤鸟的背部设置圆拱形器盖,盖上挺立一只小凤鸟,一幅神情怡然的样子。大小凤鸟通身均装饰鳞状羽纹等纹样,繁复而美观。</p> <p class="ql-block">这件叠瓣龙纹大鼎,据传出自河南平顶山市叶县春秋晚期许国国君许灵公之墓,是为许灵公陪葬的一套七件列鼎中的一件。鼎通高63厘米,最宽处达79厘米,气势雄伟。鼎外周壁嵌接六个造型奇特的怪兽形耳,怪兽头竖大耳,大尾上卷。鼎口沿处装饰细密工整的交龙纹,腹部饰四周垂瓣,内饰交龙形。迄今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大鼎制作工艺和装饰都较为简单,而这件大鼎通体满饰花纹,甚至连鼎足底部亦装饰有兽面纹,整体装饰极为精彩罕见。作为春秋时期某一诸侯国国君所用的青铜礼器,它既是迄今所知春秋时期最高等级的青铜礼器,也是目前所见春秋时期体量最大、工艺最精美的青铜大鼎,是春秋时代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精品陈列”的石刻精品40余件,通过展示公元5至8世纪的石刻造像,勾勒出巅峰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尊菩萨像为汉白玉质,1972年陕西陇县火烧寨唐代寺院遗址出土,为唐代皇帝的家庙所在。这尊菩萨像很可能当年为唐代皇帝奉祀所专用,为唐代皇室雕刻作品。</p><p class="ql-block">菩萨坐在圆形高座之上,左腿翘起,上支左臂,左手支面颊,右手敷搭在右腿之上。他双眼微闭,眼瞼下垂,正陷入深思之中,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思惟的场面表现得极为真实感人。菩萨头梳高髻,赤裸上身,下穿裙摆及足的长裙,跣足。菩萨形体与面相均刻划得肥硕丰满,前额宽厚,颊腮圆润,细腰丰臀,两足肥厚得体,具有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40余件北朝至唐代(公元5世纪至8世纪)的石刻佛像,勾勒出巅峰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彩。其中公元6世纪至7世纪(北朝时期)山东青州地区雕造的一批佛像,其保存之好,工艺之精,世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这尊背屏式佛三尊造像,整体保存十分完整。像下所设方座的正面有78字的刻铭,明确标明它是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由一位名叫法想的比丘尼发愿雕造的弥勒佛三尊像。这在目前所见的山东青州北朝造像中是时代最明确且最早的一尊;所雕造的弥勒佛形象也是中国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弥勒佛之一,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肚弥勒佛有很大差别。</p><p class="ql-block">主尊佛居中,体貌丰健,法相庄严,嘴角含笑,外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立于莲台之上。佛两侧有翔龙吐出莲茎和莲叶,其上托出莲台。二胁侍菩萨站于莲台之上,面相清秀,略显微笑。背屏上方雕六飞天,最上方两飞天双手捧塔,其他四飞天分别执箜篌、笙、排箫等乐器,正边奏边舞。</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盨是距今约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原本有盖,现已缺失。虽其貌不扬,但它内底所铸98字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将极大推动中国古史研究。</p><p class="ql-block">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却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对探讨中国古书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正因如此,这篇铭文被学者们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p><p class="ql-block">依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李学勤先生的观点,这件铜盨为遂国国君所制,这个遂国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舜的后人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2000年5月,保利集团将100多年前遭列强掠夺的三件圆明园国宝——牛首、猴首、虎首铜像抢救回国,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激发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p> <p class="ql-block">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人宣布将归还鼠首与兔首给中国政府。</p> <p class="ql-block">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圆明园兽首铜像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2019年11月,何鸿燊先生正式将马首铜像捐赠国家文物局</p> <p class="ql-block">馆内,参观的人不多,这爷俩坐在地上,给人一种闲适之感。</p> <p class="ql-block">从一层可以看到大厦的结构,四面玻璃窗板,透视着大厦的外部景色。</p><p class="ql-block">天,依然是蓝的;云,也依然是白的!</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极速的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