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谈毒色变——含蟾酥的中成药在心血管中的应用

驻马店市中医院药学部殷伟

<p class="ql-block">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中医认为其性味为辛,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低剂量蟾酥即有较强的心脏毒性,《中国药典》2020版推荐蟾酥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一听到有毒就敬而远之,其实是认识不足,蟾酥具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 ,其优点是无积累、作用快,利尿作用比洋地黄显著,对心肌具有双重正性变力效应。蟾酥还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通过合理炮制、配伍、明确用量、合理联用都可以避免毒副作用。比如麝香保心丸2009-2013年收集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0.001%-0.009%,都属于十分罕见范围[1]。有研究表明蟾酥心脏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麝香保心丸中蟾酥含量相对较低,且通过中药复方间的作用降低了蟾酥的毒性[2]。</p> <p class="ql-block">  由于其良好的心血管作用,含蟾酥的中成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汇总了心血管疾病常用的含蟾酥中成药合理应用如下:</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驻马店市中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殷伟整理汇总</i></h5> <h5>[1]范维琥,吴宗贵,施海明.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02):145-153.<br>[2]杨爱文,范雪梅,李雪,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基因芯片研究蟾酥急性毒性及配伍减毒机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32(05):1058-1064.</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i>  【温馨提示】本文旨在传承、发扬、宣传优秀中医药文化,文中所述之药,切勿自行滥用,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适。如确需使用当请专业中医药专业人员详细中医辨证施治后处方,合理用药、安全用药。</i></b></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驻马店市中医院药学部科训:药真质优,仁济为民 精药知医,热忱服务!</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