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宁 一身正气

沈家涛

<p class="ql-block">  1963年9月20日,247名上海虹口区的知青支边来到了新疆兵团农二师兵团孔雀四场蚕桑队。1964年4月14日,他们在孔雀四场场部留下了这张难忘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本文的主角曹友宁便在这张合影中,照片太小,人物又多,密密麻麻的,很难找到哪位是曹友宁了。</p><p class="ql-block"> 曹友宁说,自己本来就是沧海一粟,并不主张笔者为他留下什么文字。</p> <p class="ql-block">  在三十团历史上最大、最残暴的“天山脚下”冤假错案中,也出现了一位震撼绿洲的抗暴英雄!他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机智勇敢地与歹徒们斗智斗勇,终于虎口脱险,跑回上海,事迹确实领人扬眉吐气。</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一身正气,威震暴徒的曹友宁。</p> <p>  曹友宁作风干练泼辣,体格强健,平时,一般的歹徒三两个还真奈何不了他。所以他早已是那些不怀好意者的眼中钉,肉中刺了。</p><p> 1968年6月,“天山脚下”假案爆发。团机关上,湖北青年李少发被抓,李又供出了八连知青全进,暴徒们连夜赶往八连,抓住全进逼供拷打,逼他交代所谓的“天山脚下”同伙,但他没咬出一个知青战友。</p><p> 曹友宁的外号叫“老粗”,但他是该粗则粗,該细则细,粗中有细的。</p><p> 随着事件的迅速恶化,暴徒们立即借机对曹友宁下手了。他们囚禁并刑讯逼供曹友宁,逼他交待参加天山脚下的“罪行”,逼他交待同伙,但曹友宁坚持原则,对无中生有的事一概不予承认。暴徒们心狠手辣,逼供手段步步升级。曹友宁眼看硬抗必将遭到进一步毒打,灵机一动,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他机智地与歹徒们开始须臾周旋,</p> <p class="ql-block">  6月23日,曹友宁装出一副认罪服输的样子,对暴徒们说,叫你们的头来,让我想想,三天后我交待。</p><p class="ql-block"> 一听说硬骨头曹友宁要交待了,歹徒们终于松了口气,他们拿来笔纸让曹友宁写交待检查,稍稍放松了看管。</p><p class="ql-block"> 曹友宁一边假装准备老实交待,一边进一步观察环境地形。他让挚友孙彪给他送来洗换衣服,换下了被打碎带血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他被关的是修造厂的木工房,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土坯房。虽然是在木工房,但歹徒们是不可能给他留下任何带尖角的工具的。不过,这也难不倒曹友宁,他找到一些小木板,趁暴徒放松警惕的时机,找准方位,悄悄地用小木板的角把一处墙根的土坯的缝隙掏空,使劲扒下了几块土坯。但他并没有贸然行动,他在等待最佳时机。他搬了些杂物掩盖住掉了的土坯,另一方面继续用假装老实的语言蒙蔽暴徒。他也已经摸清楚了某总头头的防范他的规律是夜紧日松了,晚上一般是双岗甚至是两个双岗,而白天则只有一个人看守,而且此人一般只会偶尔从门口往到里面瞅一眼,大多数时间只是提着钥匙守候在门口,有时候还会去吃饭或买包烟什么的离开一会。</p><p class="ql-block"> 6月26日中午刚过,机会终于来了,一点多,看管他的暴徒打瞌睡了,曹友宁见机,迅速搬掉杂物,扩大墙洞,机灵地钻出墙洞跑出去了,跑出了虎口。</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正是连队的午休时间,四周一片寂静。 他没有跑上大路去拦车,而是沿着排碱渠悄无声息地钻进农田,再斜角穿过农田跑到偏远连队的排渠里。然后他在几位挚友的帮助下,选择一般人想不到的路线,一路回到了老家大上海。</p> <p>  直到下午四点半左右,暴徒们发现木工房里一点动静都没有了,情况不妙,才发现上当了,如梦初醒,急急忙忙四处寻找,哪里还有曹友宁的半点踪影。</p><p> 就这样,曹友宁机智勇敢地为自己赢得了比黄金还珍贵的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三个多小时,足够让曹友宁虎口遇生了。</p> <p>  下午五点多,团部和连队多处广播喇叭里传出了“天山脚下反革命分子<span>曹友宁持枪逃跑”的消息。某总头头气急败坏地拼命呼叫,并下令全力追捕曹友宁。说曹友宁持枪,纯粹是信口雌黄,一派胡言,哪里来的什么枪呢?他们只不过是借机提高恐怖气氛,为他们的暴行增加一点点口实罢了。</span></p><p><span> 这么一折腾,曹友宁成了某总的心腹大患。他们认为曹友宁已经被打伤,又没有什么车辆,肯定不可能跑远。他们很快派出了几百名打手,在团场各处展开拉网式搜查,还派出十几路人马,汽车、拖拉机一起出动,到处设岗,封锁追查。他们实在是太低估了意志坚定者的正义能量了。他们搜查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全部竹篮打水啦!</span></p><p><span> 而另一方面,正义的职工群众,闻讯欢欣鼓舞,大家听懂了,知道曹友宁终于虎口脱险了,英勇的曹友宁是知青朋友们的希望,就像在一片白色恐怖中,闪现了一道明亮的光芒,太解气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曹友宁虎口脱险,跑回了上海,但他的心天天都在惦念着边疆团场,惦念着那些被囚禁被刑讯逼供的战友们。八个月后,当他得知天山脚下事件已经过去,团场的革委会明确表态天山脚下是个假案的消息,他立刻返回了团场。打他的凶手是杨永庆等人,杨是个河南人,外号杨白脸,还有某总的头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宝某、周宗某等人见了曹友宁就躲着走。杨白脸等歹徒此时一个个胆战心惊,像躲阎王一样躲着曹友宁。曹友宁一个个找到他们,让他们道歉认罪。这些暴徒后来没一个有好下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经团场领导批示,曹友宁这次虎口脱险,纯属被迫,不跑就可能被打死了(以朱文虎陆志刚为例),所以跑回</span>上海8个月的路费工资全部报销。伸张正义的消息是大快人心的。</p> <p class="ql-block">  曹友宁,1963年支边进疆后,先后在蚕桑队、217连、机耕队(后来叫修造厂)工作,1965年至1976年一直在机务战线。曹友宁豪爽率直,技术精湛,年年获取师团先进、学大寨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1974年,在园艺场机务排工作时,曹友宁胆大心细地改装苏式尤特拖拉机,几经攻关,获得成功。他的机务攻关得到了机务股长宫永恒的支持,他说有80%的把握。但刘某机务副厂长不支持,看都不来看一下。</p> <p class="ql-block">  曹友宁<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创新的方案很快在全师推广,使得全师几十台老式苏制拖拉机的性能焕然一新,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可谓功勋卓著,由此他荣立三等功一次并晋升一级工资。</span></p> <p class="ql-block">  像曹友宁这样,不畏强暴,坚持与凶手斗智斗勇,勇敢机智地死里逃生,回来后又能让凶手害怕:“不下跪求饶就搧死你”的强者毕竟不多呀。</p><p class="ql-block"> 所以那些残暴的凶手和指使者大部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1978年,团党委为天山脚下平反昭雪的文件和讲清楚大会惩罚的凶手和指使者,加起来也只有七个。估计只是实际凶犯的二十分之一。大部分凶手不仅洋洋自得,长期逍遥法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而且连个像样的道歉都没有。这对身心遭受严重伤害的受害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曹友宁在边疆农场16年,对人对事豁达大度,爱憎分明;他拯危济困,帮助过很多有困难的同事,留下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响当当的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曹友宁夫妇于1979年按政策双调回沪。回沪后,曹友宁在公安战线依然一身正气 ,继续以在戈壁风沙中练就的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努力工作。先是在虹口区武装部征兵办工作,1981年调任宝山区公安分局,任政治处正科级干部。在公安战线,他英勇、果断地辅正除邪,屡建战功。他当便衣警察,办好了许多案件,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拥有非常良好的口碑。同时,他也为兵团的上海知青办了许多事,凡是团场回沪有事找到他的,他都尽心尽力帮忙解决。他是三十团上海老知青的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  相亲相爱的曹友宁、沈曼夫妇。</p> <p class="ql-block">  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3年9月,上海市新沪中学初三(3)班女生,欢送金笑予、沈曼支援边疆建设时的合影。沈曼和金笑予来到兵团孔雀四场。沈曼后来成为曹友宁的贤内助,终身伴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3年9月,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知青都已年近七旬。247位知青中已有32位或长眠在天山脚下或回沪后因病离世;另有20多位失去了联系。为了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日子,2013年9月3日,他们在虹口区同丰路的一个礼堂里隆重举办了纪念庆祝会,这是会前到会的122名包括曹友宁在内的63年的老知青合影留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