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未了情

狂飚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同学情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5年8月,我考进了依兰县第一中学。分在67班,班主任语文老师黄毅文,(随继父黄氏姓,后认祖归宗改为魏应弟。)副班任兼地理老师孙宝贵,数学老师尤淑贞,俄语老师刘凤林,美术赵国信老师,音乐蒋绍臣老师等…&nbsp; &nbsp; &nbsp; &nbsp; 班级建立了团支部,依稀记得支部书记范培林,其他成员有王玉珍,张淑兰。班长魏业祥、班副方英华、体委孙伟、班委其他成员已想不起来了。还有各学科的科代表:语文科代表刘慧贤、数学科代表姜敏媛、<u>俄</u>语科代表钟彩霞、我有幸选为美术科代表。&nbsp; &nbsp; &nbsp; 我班系二部西面第一个教室,对面是乒乓球活动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当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飞跑出去占盘,5分钟也不错过,别说是午休了。班级球艺最精的要数体育委员孙伟了,曾在全校学年组比赛中拿过名次。文艺骨干有管丁赤迪和亢艳霞,她俩的歌唱的棒极了!比如《红梅赞》、地道战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上甘岭》、《贫农弟兄吕传良》等…至今想起来还会荡气回肠!&nbsp; &nbsp; &nbsp; &nbsp; 校园里阳光明眉,教室内读声朗朗。我们整天无忧无虑,每日高枕无忧。上下学排队成行,右侧通行,见着老师行礼问好已蔚然成风。那时马路上的人没有今天这么多;各种机动车辆也没有现在这么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纯朴。老师补课职责所在,老师家访天经地义。绝不象现在办班辅导补习各科收费每人每小时50元起点的广告街头巷尾比比皆是。班级还组成课外学习小组,帮助军烈属及孤寡老人挑水、劈柴做好事,老师经常上门辅导和督促检查。&nbsp; &nbsp; 那时,我极羡慕学习好的同学,在班里我最崇拜的偶像要数范培林。他是班里团支书,不但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思想也积极上进。他年令比我们大些,在同学眼里就像名老大哥,有很高威信和凝聚力!&nbsp; &nbsp; 当我们正步入初二学期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学生不学习文化课,开始贴大字报,声讨什么三家村、四家店、邓拓吴晗廖沫沙。紧接着就是接触实际,联系本校校长和老师来了。开起批斗大会,给谷校长和有历史问题的教师带高帽。我们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跟在高中和初三的大哥大姐们后面瞎起哄!一夜之间,闹得校园里鸡飞狗跳,鬼哭狼嚎的!接着开始大串连,起初去佳木斯、哈尔滨。这也不是想去就去的。&nbsp; &nbsp; &nbsp;在政治资格审查时,我不合格,只因父亲在全县点火声讨大会上,身系县委委员上了‘封神榜’,当时靠边站。所以被留校看果树园,同留校的还有李志平、郭庆珍、王铁成等人,她们是小业主和坏份子的后代而受的牵连吧。听同学们回来说,她们从佳木斯上火车到的省城哈尔滨,参观了有关学校,看了大字报,值得炫耀的是还上省长李范伍家去参观所谓资产阶级糜烂生活。直到父亲审查过关后有了结论,我才加入了红卫兵组织险峰战斗队,第一次戴上红卫兵袖标!同年11月份,全国革命大串连进入高潮。我有幸与王铁成、王永林、王永山、孙建、刘彦、桑富成、高云新共8名同学赴京,坐同一列火车从佳木斯出发,途经哈尔滨、长春、沈阳,最后到达首都一北京。在北京东大桥接待站鉴证后,安排在朝阳区内属国务院办公区内的一所五层楼,先由解放军代表指导训练,专门训练我们列队走步,并告诉我们系好鞋带,遗落东西不许哈腰去捡,要注意安全的重要事项…</p><p class="ql-block">终于在11月26日早8时25分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检阅和接见。即毛主席第七次接见红卫兵那次。&nbsp; </p><p class="ql-block">&nbsp;回来后,随班级红卫兵组织一起被县红总收编,参加了斗争李范五、郑太来、杨杰及校长谷鸿宾等当权派的斗争大会。然后,我们陆续占领了县委、县人委的办公楼,不可思议的是占领县委的几间办公室正是我父亲领导的县委农工部。老天竟然和我开了这样大的玩笑,儿子夺了老子的权,坐上了他的椅子。到了67年3月7日,在哈军工红色造反派的扶持下,依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我们搬出了县委大院,重新回校闹革命。进入斗批改阶段,班级达到了白热化。险峰与雄鹰两派队伍开始激战,由于雄鹰队有黄老师(造反派)支持纵俑,并得到校方造反派的承认,彻底夺了班级的核心组权力。&nbsp; 68年5月末,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我班来了军代表老王,还有工宣队老赵和老刘两名的林业工人,领我们军训与支农,参加秋收到江北。&nbsp;</p><p class="ql-block">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nbsp; &nbsp; 我们连夜敲罗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并涌跃响应,积极报名。次日,全班还照了毕业像。&nbsp; &nbsp; 就这样告别了三年的中学同学,走出了一中的校门…&nbsp; &nbsp; 每当我回想起这段往事,心里就有说不出来的难过,不仅我们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老师也同样是名受害者。它不但毁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学梦!同时也毁了我们与老师的师生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依兰县第一中学</p> <p>1966年8月18日至12月,毛主席先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八次共检阅了一千二百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年还不满14岁。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题67班毕业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命不凡气势宏</p><p class="ql-block">离别东西南北中</p><p class="ql-block">燕雀焉知鸿鸪志</p><p class="ql-block">社会冶金大炉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青不是难堪日</p><p class="ql-block">下岗方知筋骨硬</p><p class="ql-block">历经大浪淘沙后</p><p class="ql-block">唯有工农子弟兵</p><p class="ql-block">狂飚于2018年7月10日</p> <p class="ql-block">十七年后的重逢85年</p> <p class="ql-block">春风得意时的范培林85年</p> <p class="ql-block">依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67年3月9日</p> <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忆当年</p><p class="ql-block">知青名子天下传</p><p class="ql-block">梦萦房东同张铺</p><p class="ql-block">情怀村西伙食点</p><p class="ql-block">广阔田地青春恋</p><p class="ql-block">抗大重演若延安</p><p class="ql-block">不负初心工农后</p><p class="ql-block">永葆江山驻红颜</p> <p class="ql-block">一起插队四合村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同批插队四合村的全体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知青重返四合村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在一起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离校四年后送张昕张德贵闫术当兵</p> <p class="ql-block">具有特殊意义的同学小聚在慈云寺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相逢一笑泯恩仇</p> <p class="ql-block">三百年古树(现已被雷击)同学们聚集在浸油厂于慈云寺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后与黄老师的班级第一次大型聚会时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后又重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p><p class="ql-block">1969年1月23日,是个令人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告别了父母及家人,背好行装,胸戴一朵大红花,登上了一台解放牌敞<u>蓬</u>汽车离开了县城依兰,来到太平公社四合大队插队落户。县里组织了机关干部和企事业职工群众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欢送仪式。一进村口,就受到大队干部及众多的贫下中农敲罗打鼓夾道迎接的热烈场面。欢迎会上,大队书记陈万贵与大队长李化民分别代表党支部和大队表示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户。接着安排人员住宿及工作布署划分作业区。四合大队是全县为数极少的大队经济核算制的单位,也就是取消生产队(小队)划分为大队直辖的作业组,年终统一归大队经济结算。这是学习大寨的经验而制定的,全县仅有两个单位这样做,另一个是江北的德裕大队。四合大队还是个老知青点,65年就曾有一批1O余人老知青,加上我们这批新来的共有3O余人。和我一起来的同学有陈秀云、范培林、胡元志、张昕、于涛、高云昕共七人,陈秀云和外班的女同学分一家,高云新和夏兆生、王长有住在知青点食堂。我和范培林、胡元志、于涛、张昕5人安排在北片作业区领导吕祥家里。&nbsp; &nbsp; 吕祥大哥是我们五人的房东,他家坐落在村东勃利河边,两间草房,南北大炕,房前房后是园子,东西两侧是下屋(小棚子)他刚三十出头,己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吕哥吕嫂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幸福,两口子很勤劳,也很恩爱的,从没见过他俩吵过架。我们在他家居住的两年里,相处的也很融冾。嫂子很慈善,我们收工晚了,她给我们把北炕烧热,锅里的热水供我们洗漱,相处得和一家人一样…我们春种、夏锄、秋割、冬刨粪和修水利,日出而起,落日而归,头一年干的虽幸苦,但却苦中也有乐。这批知青中,要数我身体最差,吕哥是北片作业组组长,为照顾我,专门安排我做个轻活。让我参加全公社兴修勃利河水渠工程会战。&nbsp; &nbsp; 四合村距县城30多公里,距公社所在地太平镇6公里,四合村有条勃利河就直接流入太平镇西边的牡丹江汇合。我曾在此搞水利会战半年多,对工地周围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的地理环境都留有深深的印象。&nbsp; &nbsp; 每日我们挖土方,挑土篮,修堤坝,拦河水。在那里我认识了当地本村青年李元奇、李长甫,整天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非常开心。李元奇比我大几岁,在太平四中初中毕业回村务农,文化底蕴好,会做诗,还常帮助别人写情书。在工地上很照顾我,每筐土方都装半筐让我挑(此人后来与张达春遗霜张孝民结婚,好景不长,几年后因病而亡)。每天公社还管一顿午饭在工地上,白面馒头大豆腐汤可劲造。过端午节和仲秋节时,公社水利站还杀猪改善生活。我们干的热火朝天的,情绪很高。年底我从大队会计室周顺齐志山那结算时,竟然出勤280多天,每劳动日8角钱,扣除平时借的30多元,净剩180多元现金,这是我辛苦劳动所得的第一桶金 &nbsp;…… &nbsp;</p><p class="ql-block">69年那年,党的九大召开,林彪代表党中央做工作报告,并以接班人的形式在党章中固定下来。中苏边境闹事,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我们全体知青,群情激愤,在大队召开声讨大会。一位老农不识字,竟然把苏修头子勃列日涅夫说成了璃力夹克,惹得我们哄堂大笑!更有趣的是过节在食堂包饺子,全体人员分馅分面动手来包,一位老兄搞恶作剧,竟然把玉米襄和煤块包里面,闹得上边领导都知道了,大会小会地被大队领导训斥。还有一次,住在食堂宿舍的高云新、夏兆生等人在夜里偷着用茶壶煮饺子时,被食堂老高头发现告密,对这几人做了批评并罚款。转眼到了7o年,我在田间干活时因胃病发作,请病假回到县城。在此期间,胡元治、张昕等人出民工赴抚远中苏边境修建国防公路。而范培林、陈秀云等知青始终坚持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上。历经两年的漫长岁月,我们终于迎来黎明的曙光,至七0年末,七名同学相继进入粮食战线,陈秀云嫁给本村青年杨国良,很幸福!后于2018年病故。范培林当兵入党提干,退休后在北京养老。胡元治在浸油厂任书记,于涛在佳纺任车间工会主席,两人均已病故。张昕由红星粮点当兵入党,后任糖厂厂长,现在烟台。高云新从化工厂下海经商,现在葫芦岛养老。我曾在制粉厂、地震台、检察院工作,现退休在依兰。其他同学就不用我在此文里表述啦!在此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学校分别奔海涯</p><p class="ql-block">园丁故里忆生家</p><p class="ql-block">帅哥再续当年韵</p><p class="ql-block">靓妹重开六月花</p><p class="ql-block">尽醉山庄相敬酒</p><p class="ql-block">喜餐汇馆火锅虾</p><p class="ql-block">今朝回味从前事</p><p class="ql-block">无限风光颂晚霞</p><p class="ql-block">狂飙于辛丑年秋</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

同学

大队

老师

我们

四合

范培林

班级

知青

年月日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