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月23日,距赣江南昌段扬子洲水域发现数量惊人的长江江豚正好过去了一个月。这期间,记者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自然教育与志愿者委员会主任余会功以及十多名生态摄影师一道,几乎天天赶到这里拍摄江豚。通过详尽的数据和大量的图片、视频记录发现,这里的种群基本固定在30头左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惊叹:“赣江南昌段扬子洲水域成了又一个名副其实的江豚湾。”</p><p class="ql-block"> 7月22日,《约30头江豚“打卡”赣江南昌段》一文在本报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省市区各级政府和渔政管理部门都立即行动起来。南昌市渔政部门和东湖区政府派出工作组,清理江豚湾周边的垃圾和劝退垂钓人员;扬子洲镇成立了江豚湾巡护组,每天在沿江周边巡视。</p><p class="ql-block"> “赣江进入全面禁捕以来,赣江水域的渔船基本都‘上岸’了,赣江的生态逐渐恢复,江豚现身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江西省反非法捕捞志愿者中心志愿者陈锡建表示。</p> <p class="ql-block"> 赣江南昌段20世纪80年代也曾有成群江豚出没,此次听说这么多江豚长时间聚集,说明赣江和鄱阳湖禁捕取得了一定成效。</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长江流域的渔民常常依靠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以躲避大风暴,而人们崇拜的“河神”就是江豚。</p> <p class="ql-block"> 江豚又称江豚、江豚、海和尚等,身长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公斤。因为江豚的嘴型看起来像“微笑”的表情,所以它也被称为“微笑”动物。江豚通常生活在热带和暖温带咸淡水之间的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江河下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豚喜欢独自或成对地移动。一般来说,一组江豚不超过4-5只,但同一组有87头江豚。它与生活在长江沿岸的白鳍豚并不合群,但偶尔它们会一起玩耍。它们活泼好动,经常在水中上下摆动,身体不断滚动、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身等动作。江豚还有一种有趣的吐痰行为。它把头伸出水面,快速向前游,然后一个接一个地闭上嘴。它有时会从口中喷出水,有时在60-70厘米外。呼吸时,只露出头部,尾鳍藏在水下,然后像弹跳一样潜入水中。呼吸间隔通常在一分钟左右。如果要刮起大风,江豚的呼吸速度会加快,水面会非常高。江豚头上的大部分会朝着有风的方向离开水面。这可能是因为在天气变化之前气压很低,所以必须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在长江上工作的渔民称这种行为为“顶风”。</p> <p class="ql-block"> 长江干流是淡水江豚最理想的栖息地,白鳍豚和无翅江豚是其中的“旗舰”物种。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长江江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自2006年4月以来,科学家再也没有发现白鳍豚。这种稀有物种可能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事实上,除了白鳍豚外,长江中的四种珍稀鱼类,如施氏鲟、虎鱼、魟、柚子等,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江豚可能是长江中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近20年来,与白鳍豚体型相似、习性相似、活动水域相同的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资料显示,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约为2700只,2006年不足1800只。现在,长江中江豚的数量可能只有1000多只。根据种群中成熟个体不足2500只可列为濒危物种的国际标准,长江江豚已进入濒危物种名录。</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我们又发现了数量惊人的江豚,让不少人开心不已,这也什明了我国水质越来越好,才会有那么多濒危的水生动物相继出现。目前,长江沿岸已建立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这些行动改善了扬子江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保护无尾海豚奠定了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