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梅天下禅!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上,禅宗有六祖,其中四祖五祖的道场都在湖北的黄梅。于是黄梅就成了我们湖北学佛人心中的佛教圣地,于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拜一拜。</p><p class="ql-block"> 中国禅宗,是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创始人为南北朝达摩祖师,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于神州大地。禅宗六大祖庭分别是河南初祖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p><p class="ql-block"> 禅宗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同时将日常生活与劳作融入修行当中,有异于传统的打坐诵经,使得修行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所谓处处有禅意,处处有禅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禅宗自达摩祖师传入中国以来,一线单传了两代:二祖慧可大师和三祖僧璨大师,这三代基本上处于潜行隐修的状态,社会大众对禅宗知之甚少,禅宗甚至被名门正派视为异类,不入正法之流。直到四祖道信大师时代,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p><p class="ql-block"> 唐武德七年,道信禅师受蕲州道俗之请至黄梅造寺定居,说法传禅近三十年,聚徒五百人,开禅僧定居修学之先河,并倡导“坐作并重”,以农养禅。这种有别于当时主流佛教寺院的修行方式,既奠定了中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亦成为祖师禅在华夏大地肇始发端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祖道信大师是第一位提出农禅并重的出家人,也是佛教丛林道场的开创者,他开启了中国佛教僧人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先河,对禅宗乃至整个佛教的发展都具有开创性意义。</p><p class="ql-block"> 四祖有生之年建立了许多道场,其中在黄梅双峰山建立的道场最有影响力,即现在的黄梅四祖寺。当代大德本焕长老、净慧长老都曾助锡此寺,现任方丈为净慧长老的高足明基大和尚。</p> <p class="ql-block"> 四祖寺,位于湖北黄梅双峰山下,乃中国禅宗丛林之始。寺院周边的毗卢塔、种松塔、衣钵塔、明月桥、灵润桥及其摩崖石刻群,均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祖寺大门外的灵润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桥。小桥、流水、人家,自然和谐,浑然天成。桥上还建有长廊,供来往的行人歇脚休息。</p> <p class="ql-block"> 去黄梅祖庭参访礼佛这件事,一直是我们这些武汉义工长久的心愿。“诸法因缘生”。有了同样想法的几位师兄,在武汉佛友义工群2021年九月份的某次义工活动中一拍即合,当下一起结伴发起了这场十月朝拜之行。今天终于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风尘仆仆,我们终于来到了四祖祖庭,好激动!</p> <p class="ql-block"> 红墙碧瓦,金碧辉煌的大殿,龙柱盘旋而上璀璨发光。龙天护法,祖庭<span style="font-size:18px;">昌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殿后墙上刻着四祖法语。四祖法语时刻启迪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寺院,道路的两旁柏树郁郁葱葱。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就是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天上的一朵朵白云,最能代表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南无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殿外广场上,环顾四周,远处峻峭连绵、葱茏秀美的山峰将四祖寺揽入怀中,一切恍如梦境,而眼前庄严宏伟的大雄宝殿,又让我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是的,我们来了!来朝拜祖庭!</p> <p class="ql-block"> 四祖殿。</p> <p class="ql-block"> 慈云之塔石牌坊,这里就是登山礼塔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禅宗四祖道信圆寂于此,是道信大师的真身墓塔,被人尊为“毗卢塔”,意即毗卢遮那(法身)之所在;俗称祖师塔、平塔、方塔,御封慈云塔。</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佛弟子以拜塔的仪式来纪念祖师。在缓慢、宏亮、坚定的“阿弥陀佛——拜”佛号声中,三步一叩首,在449级石级上,虔诚朝礼道信禅师圆寂荼毗之处——毗卢塔。</p> <p class="ql-block"> 十分赞叹张华师兄。师兄今年68岁,仍然坚持和我们一起参拜朝圣毗卢塔。而且全程自始至终都坚持了下来了。真的让人十分感动。紫蓉师兄至始至终都在旁边陪着她。随喜赞叹!</p> <p class="ql-block">快到终点了,加油!</p> <p class="ql-block"> 一路沿着台阶拜上,汗湿透过衣衫,当最终拜到塔前时,已经分不清自己流的是泪水还是汗水,只觉得心格外清凉,身体变得异常轻快,愉悦感弥漫全身。站在塔前,慈云弥布,感恩的波涛在心头涌动。感恩四祖大师的慈悲加持,感恩道友们的同心同行!如律如法的念供,感觉自己回到了千年以前,在大师身边参禅经行,忏悔修行,一心至诚求取解脱之道。四祖大师也如佛龛中的模样,安祥寂静地看着我,看着我们。将禅宗妙义如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般传递给我们,并要求我们善护念之!</p> <p class="ql-block">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p><p class="ql-block">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p> <p class="ql-block"> 简短隆重的回向仪式结束后,我们又继续攀登224级石级台阶,到达四祖道信大师传法给五祖弘忍大师的传法洞,用心去体会净慧长老所题的“法流天下远,道冠古今长”的深义。</p> <p class="ql-block"> 传法洞是当年四祖道信向五祖弘忍传授禅宗心法的地方,看上去犹如在山顶上建的一座小院,黑瓦白墙,典型的徽派建筑,传法洞本身是山顶的一个小天然石洞,后人在洞前建了一座殿,把传法洞围在了殿内,大殿两侧厢房对称的建有数间房屋,并建有山门,形成一座山顶上的院落,在山下仰视,显得雄伟壮观,极负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传法洞。洞顶上有一块石头叫虎踞石,据传是有只老虎当年也来听经闻法,后来被佛法感化,化成石头来护法。</p> <p class="ql-block"> 传法洞门厅后壁上的四祖法语。</p> <p class="ql-block"> 传法洞的前面照壁上刻有“佛光普照”四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 在传法洞远眺群山,四周崇山群峦逶迤环抱,岗岭起伏、云雾缭绕,如同道信大师慈悲关切的俯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 下山,明天还有新的朝拜之路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到了四祖寺。晚上,一起在双峰讲堂听明基大和尚讲戒律。</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在四祖寺挂单,月牙儿静静地照着鼓楼。我们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现场感受到了寺院的晨钟暮鼓。</p> <p class="ql-block">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p> <p class="ql-block"> 朝闻祖庭悠钟,夜睹明月禅心。</p> <p class="ql-block"> 今月照古人,</p><p class="ql-block"> 古月眷今人,</p><p class="ql-block"> 故月今犹在,</p><p class="ql-block"> 依然明祖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几位师兄早起参加了寺院的早课。</p> <p class="ql-block"> 参加了早课的智勤师兄深有感触,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早课》</p><p class="ql-block">月照娑婆飞檐冷,</p><p class="ql-block">风动凡心旗旛寒。</p><p class="ql-block">一念朦胧钟鼓破,</p><p class="ql-block">正觉道场讽楞严。</p><p class="ql-block"> 随喜赞叹!</p><p class="ql-block"> 讽:就是以寺院特有的唱腔声调进行诵经,称之谓讽诵。</p> <p class="ql-block"> 从四祖寺左边山道盘旋而上,绕过山梁,一处绿树翠竹掩映、碧水清潭环伺的比丘尼道场出现在眼前,这便是芦花庵。芦花庵背靠青山,旁依秀水,建筑依山就势,层叠而上,却又相互照应,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所追求的美学品格。</p><p class="ql-block"> 一行人不禁感叹:能在这如江南园林般的世外仙境修行,那是神仙才有的福分。</p> <p class="ql-block"> 芦花庵,和号称中国四大禅宗古刹之一的四祖寺相对而望,始建于宋朝年间,后来由于火灾而没落。2005年经四祖寺方丈净慧老和尚号召众多居士共同出资2000多万元奠基重建,后经宏用师父苦心经营,不断完善才有现在的规模,使这一古庵重现于中华大地。</p> <p class="ql-block"> 芦花庵左倚平川瀑布,右凭罗湾河,上望观音古寨,下临传法洞水库,背靠双峰山麓。四周岗岭起伏,云雾缭绕、松柏掩映、幽竹苍翠、水光山色、绮丽多娇。芦花庵作为四祖寺下院,供尼众安禅弘法之用。殿堂庄严,环境幽雅,小桥流水,奇石飞瀑。春来鸟语花香,秋至芦花遍地。</p> <p class="ql-block"> 几位师兄在芦花庵的大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寺院,道路两边都是幽深的翠竹,十分的幽静清凉。</p> <p class="ql-block"> 松柏掩映,幽竹苍翠。</p><p class="ql-block"> 古德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宁静致远,心静如水才能安心修行。</p> <p class="ql-block"> 殿堂庄严,环境优雅。小桥流水,奇石飞瀑。</p> <p class="ql-block"> 芦花庵里面有一面墙的石雕画。上面分别雕刻着禅宗初祖到六祖的法语供我们学习瞻仰。顶礼!</p> <p class="ql-block"> 芦花庵的明德师在五楼的会客室接见了我们一行朝拜者。明德师非常慈爱睿智,请我们喝了秋梨茶,还回答了我们随缘提出的学佛修禅的问题。感恩!</p> <p class="ql-block"> 明德师听说我们是从武汉来的佛友义工群里面的成员,她非常赞叹和赞许,并邀请武汉佛友义工群以后有机缘也去芦花庵做义工,芦花庵会提供住宿给我们。随喜赞叹!期待有缘再来!</p> <p class="ql-block"> 这间会客室的上方,挂着净慧长老的亲笔书法。顶礼!</p> <p class="ql-block"> 寺庙中各处安放着各种形态的小和尚石雕。石雕小和尚也显得活泼可爱。师兄们十分喜欢,纷纷合影。</p> <p class="ql-block"> 张华师兄是一位慈爱的老奶奶,她的眼中充满了光华。</p> <p class="ql-block"> 忘记师兄拾阶而上,望着我们微笑。</p> <p class="ql-block"> 祖师殿里面供奉着禅宗初祖达摩祖师。</p> <p class="ql-block">来,握个手!</p> <p class="ql-block">静心、打坐、禅定。</p> <p class="ql-block"> 两两相望。智证师兄和张华师兄在说什么呢?也许在感慨芦花庵风景之优美,也许在商量下一步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芦花庵每一处的景色都非常清新怡人。</p> <p class="ql-block"> 阿莲师兄是我们队伍里面的开心果,总能逗我们开心的笑。</p> <p class="ql-block"> 若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 取舍之间。</p> <p class="ql-block"> 芦花庵前面的清潭中有很多锦鲤在游来游去,师兄们纷纷拿出食物,给清潭中的锦鲤喂食。</p> <p class="ql-block"> 芦花庵的景色真的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好一处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起来合个影。下一站,老祖寺。</p> <p class="ql-block"> 老祖寺位于黄梅北端苦竹乡慈云山中,古时又称紫云山寺。是由印度来华高僧千岁宝掌禅师开山创建。</p> <p class="ql-block"> 据传千岁宝掌和尚为佛门第一寿星,享寿1072岁。于东汉末(约公元212年前后),由川藏进入中国境内,比禅宗初祖达摩早300余年,后与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同在黄梅,同为达摩祖师座下弟子。宝掌和尚圆寂百年后,六祖慧能的三传徒孙天王道悟卓锡登临紫云,居宝掌故址,扩建寺院,缘得乌沙潭龙王力助,粮、木俱全,因此老祖寺前至今尚有"出水池"、"出米池"等神传遗址。宋、元、明期间有静川、道安、香村等高僧大德继席于老祖寺,清有顺治皇帝赐封为圆照国师的慧恩法师住山持戒。由于明朝兵部尚书汪可受在紫云山建挪步园山庄,老祖寺也并入了有"小庐山"之称的挪步园风景区。 由于历代兵乱所致,老祖寺几度废毁,昔日梵刹仅存瓦房数间,一片荒凉。2006年,净慧大和尚发愿再振名蓝,鄂东古刹得以重辉,成为避暑览胜、礼佛参禅的现代旅游景区。老祖寺景区共有莲花桥、讲经台、菩萨洞、紫云霁雪、龙溪潭等28处名胜景点。</p><p class="ql-block"> 所以老祖寺从唐宋以来,就跟四祖、五祖这三个寺院,成为黄梅佛法的根源,成为佛教在黄梅最有影响的寺院。由于有这三个寺院,所以有人称黄梅是小天竺。</p> <p class="ql-block"> 老祖寺的庭院内长有一颗柿子树。柿子橙红橙红的,长的极其可爱,好像一颗颗人参果似的挂在树俏上。引得各位师兄们一阵赞叹。</p> <p class="ql-block"> 阿莲师兄在寺庙内还偶遇了一位前来旅游的义工,竟然和我们同在一个义工群里面做过义工。此时此地能相逢,真是缘分。</p> <p class="ql-block"> 张华师兄的腿由于前一天拜塔,今天有点行动不便。阿莲师兄扶着她上台阶。在学佛之路上就是需要这种相互扶持的道友,才能让我们一起到达光明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 我们由陈师兄引领,穿过一幢幢寺院建筑,走过寺院的后门,在一片光亮中,一座塔林倏然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在智勤师兄的带领下进行绕塔。一边走一边虔诚称念“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摩尼佛”。</p> <p class="ql-block"> 这幅壁画上讲的是老祖传法的故事。南无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老祖寺里,茶香袅袅。这位义工一边给我们倒茶,一边给我们讲解品茶的各种知识。感恩!</p> <p class="ql-block"> 老祖寺的山门前面是一个大湖泊,青山环绕,水天一色,环境清幽。远处青山上好像还有石窟和佛像雕塑的痕迹。我们问过附近的人,得知没有路能够登上青山,心里还是十分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 湖里有许多放生的白鹅和锦鲤,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游着。我们都很惊奇:鹅和鱼竟然能够共存于一池碧水中,真是个奇迹。师兄们纷纷拿出食物和饼干,在湖边喂食白鹅和锦鲤。这真是大自然的和谐一幕。</p> <p class="ql-block"> 阿莲师兄是我们的随队医生,她的按摩手法自成一体,随时随地为师兄们解除病痛。随喜赞叹。</p> <p class="ql-block"> 在湖边合影完毕,我们又登上车,前往下一个朝拜之地~~五祖寺。</p> <p class="ql-block"> 五祖寺在五祖镇东山上,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的道场,亦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受钵之地。五祖寺被誉为“天下祖庭”。</p><p class="ql-block"> 弘忍大师被认为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门下出神秀、慧能两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系不久衰落,南宗慧能一系成为禅宗主流,后发展成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合称禅门五宗。禅宗是我国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p> <p class="ql-block"> 宋景德中(1004-1007年),真宗改赐寺额为“真慧禅寺”。英宗于治平年间(1064-1067年)御书“天下祖庭”,徽宗于崇宁元年(1102年)御书“天下禅林”赐给五祖寺。</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五祖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大中年间。现大殿为2018年修缮, 门楣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写。大雄宝殿的三尊大佛,即迦叶、释迦、弥勒,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称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 真身殿又名祖师殿,为供奉五祖弘忍真身舍利坐像的殿堂,正面门上方悬挂原中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写“真身殿”匾额。真身殿殿塔合一,中部为正殿,后部为“法雨塔”,即藏五祖真身处。“法雨”系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后来也用以形容高僧说法令人感服,能滋心田。</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在真身殿持香顶礼参拜了五祖真身。南无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六祖殿。</p><p class="ql-block"> 六祖惠能大师以岭南布衣身份投拜于五祖弘忍大师,大师为磨其心志,让他先去磨坊舂米、因南方人身材小巧,六祖舂米时,特在腰上坠一块石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坠腰石”。经过长期的劳作苦修,深得弘忍大师的器重而得其衣钵。其后六祖为了将东山法门及佛教智慧传播至岭南蛮荒之地,历经千辛万苦,载沉载浮,终成正果。六祖殿内供奉惠能大师塑像一尊,还有他在东山舂米时的石槽胜迹。</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佛教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六祖慧能在五祖寺做“扫地僧”的时候写下的。</p><p class="ql-block"> 大概的传说是当时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大师写了一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扫地小僧惠能不以为然,向师傅告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表达了自己空灵顿悟之心。弘忍大师深感惠能的佛心聪慧,连夜授徒,传之衣钵,嘱其南去,开创佛门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 六祖殿右边有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古树如同六祖所说之法一般郁郁葱葱,枝叶长青。</p> <p class="ql-block"> 真身殿后便是白莲峰景区。从真身殿右边通道上去,就是拾级而上的险峻的通天路,由260多级麻石砌成。石径两旁,松竹掩映,雾涌云流,使人有脱凡升仙之感。佛传五祖老佛爷超渡的众生就是从这里登天的,故名“通天路”。</p> <p class="ql-block"> 登上通天路后,便是讲经台,台高丈许,条石砌成。当年五祖经常在这里向广大寺僧和朝山信众讲经说法。</p> <p class="ql-block"> 加油,为了心中的金顶!</p> <p class="ql-block"> 通天路异常险峻,有不少是在大石岩上面雕琢出来的台阶小路。幸好我们都带上了登山杖,并且山路上一直互相鼓励、互相扶持。</p> <p class="ql-block"> 来来,一起开一个小会商量一下:先一鼓作气爬上金顶,然后下山去寻找般若船。</p> <p class="ql-block"> 加油!互帮互助的两位师兄!</p> <p class="ql-block">快到啦。</p> <p class="ql-block"> 晴空白鹤排云上,</p><p class="ql-block"> 踏山无碍天地宽!</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白莲峰的金顶。金光灿灿,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来来来,合个影庆祝一下。我们挑战自己成功!</p> <p class="ql-block"> 法船。我们下山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个景点。这原本是一条旧船,却被创意成了新景。船上有一块像帆一样的石头,五祖寺方丈正慈大和尚说,石头上镌刻《金刚经》上的一句话: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句经文,是不是让人醍醐灌顶呢?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船,这是一条“法船”啊。</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这个景点是哪位高人创造设计的,境界和意境那不是一般的高,而是很高了。点赞!</p> <p class="ql-block"> 有人坐在船沿,静静地望着山下的红尘人间。</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坐了这条般若船,就可以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希望如此哟!</p> <p class="ql-block"> 在寻找法船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挺有意思的小插曲。当我们从白莲峰下来的时候,已经累的人仰马翻了。当时是下午三点钟,离下午四点到车上集合回武汉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小时了。而我们都是第一次到五祖寺。不知道怎么样在偌大的五祖寺景区中寻找“法船”这个景点,当时我们一群人的确很茫然。</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十几人就坐在讲经台路边的大石头上休息并商量着。就在这个时候,路边有三位小伙子主动同我们搭话,问我们是不是从武汉来的?我们说是的是的,我们是从武汉来的义工群体,刚刚从四祖寺芦花庵老祖寺那边过来的。他们说他们就住在四祖寺旁边,也在武汉工作,这次是带朋友来游览五祖寺的,而且他们来过多次。可是他们来过多次,也不知道法船在哪里。我们就厚着脸皮提议他们带着我们一起去寻找法船。结果他们还真的答应了,三个热情的小伙子,毕竟对景区熟门熟路。按照我们提供的几个线索(比如附近有哪些景点),他们终于带着我们在一个很偏僻的角落,几乎没什么游人的地方找到了法船,并热情地给我们拍摄在法船上的合影。感觉这三位小伙子真是菩萨派来帮助我们的。感恩一切!南无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净慧长老的生活禅四句口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提醒我们不要打失觉照,要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这样我们才时时都身居乐土。</p> <p class="ql-block">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从自然现象来说,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从社会生活来说,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从心理状态来说,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伪是禅。从做人来说,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从审美意识来说,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善是禅,超越是禅。我们可以发现,禅作为真善美的完整体现,确实是无处不在的,要用心去体会的。</p><p class="ql-block"> 正如这一塘池水!</p><p class="ql-block"> 但尽凡心,无别胜解!</p> <p class="ql-block"> 四祖时代,禅宗弟子就已桃李满天下。到了五祖时代,更是发扬光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修行者,其中包括著名的神秀大师和惠能大师,两人分别开创了禅宗渐悟和顿悟两个修行路径,时人称“南能北秀”。特别是惠能大师,被弘忍大师认定为禅宗六祖,他将禅宗推向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时代。</p><p class="ql-block"> 从六祖开始,禅宗开始真正步入巅峰,然后又“一花开五叶”分散出了五宗七派出来,因此这时候禅宗就像是一棵大树一样,分散出了许多茂密粗壮的枝条,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禅宗开始在祖国大地流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很多师兄的热心相助,才能让这次参访礼佛之行圆满完成。感谢!感恩!</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去了黄梅之后的许久,2022年的中秋节,品尝黄柏山法眼寺结缘的祖师饼,忽然发现里面有一张单子是完完整整的禅宗法系介绍,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禅宗法系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感恩!</p> <p class="ql-block"> 这一位是武汉佛友义工群的群主一海师兄,一位心中有大爱的师兄。2022年中秋节当天,特地把法眼寺的祖师饼送到东湖磨山来,给我们几位正在登山的师兄。感恩!</p> 义工十月朝拜黄梅祖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