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减效,身心齐发展

寒梅独舞

<p class="ql-block"> 《重磅“双减”怎么减》学习体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自行观看学习了焦点访谈节目《重磅“双减”怎么减》,关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解读。作为思政课教师,细心读过此文强烈感受到,“双减”政策其实就是一堂全社会的思政课。要把这门“思政课”学好、学透、落实,还教育生态清风,发挥教育应有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 双减”是什么?“双减”政策怎么做?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题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简单的理解也就是校内减作业负担、校外减培训负担。</p><p class="ql-block"> 其实,研究“双减”,还要从这两个负担为何增加以及危害来谈谈。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视性。这种思想导致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教育模式,却导致教育畸形发展。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种种重担却都累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越来越累!整天就奔跑于学校上课,放学进补课班的恶性循环。近年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呈现高发态势,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 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学校把教育的主要的着力点,放在了升学任务。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上。而对学生的品质,态度,习惯等教育重视度不高,流于形式。更侧重知识传授,重视分数占比高的学科,忽视小科。造成了学生唯有知识论分数论。而其他方面思想品德,学生素质等,被放于次要位置。这样的教育体系,培养有知识追求,无道德意识,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缺少批判思维品质,或许可以培养应试型技术型人员,而培养不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教师对自己学科教学成绩的重视。课时长延长,作业量增加,老师这样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为了学生,二是为了自己。老师认为只有大量地反复地练习,学生才能够学会、记会,以达到熟练,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赢得竞争。而学生的成绩,直接关系到老师的评先评优和晋升职称,所以各学科老师必须用作业来迫使学生学好自己学科。另外,各学科教师缺失沟通,可能都留到作业合理要求的最大量,而忽略了所有学科作业叠加,给学生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p><p class="ql-block"> 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对“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视。课后有偿课屡禁不止,校外培训,为何有市场?家长愿意花时间精力金钱去给孩子报各种学科班,源于无处不在的竞争。作为已经走上社会的家长们来说,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观念并非是近些年来才出现,自从有了考试、有了选拔人才之后,这种现象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这些年这种心态愈加变重而已。当大家都深知竞争的核心之后,补课这种急功近利的途径,倍受宠爱。此时就不得不将这种竞争传导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视性,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家、社会、个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像种大棚菜那种心态培养人才,表面看来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好大学。然而,当这功利性短视性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或许就出现了更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然而,当他们成年之后,人毕竟是是家庭的人,社会的人,国家的人,而不是独立的一个人。所以说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才是教育的出发点。</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认为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必要。让教育溯本正源,立德树人。“双减”政策出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双减”政策的出台,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对减少青少年问题,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少年强则国家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教育和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关注,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全社会的上了一堂“思政课”,让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不仅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我们关注“双减”,关键在于如何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想,或许“加”才是落实“减”的有效途径。比如,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加青少年睡眠时间,学校课堂增加体音美时长,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多加一点心思,多加一些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避免校外培训机构“喧宾夺主”。校内“减负不减效,身心齐发展”。希望学校社会家庭全面配合,加大力度将“双减”政策贯彻落实,切实取得实效。</p><p class="ql-block"> 今后,我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了解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br></p>

双减

教育

学生

教师

思政课

校外

课业负担

作业负担

社会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