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母亲1925年出生于淮阴县宋集顾围子,出身于家境优越的顾氏家族。外祖父家中有几百亩良田,雇有长工,庄台四周筑有围子(故称"顾围子"),还备有土枪护院。母亲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四。</p><p class="ql-block">当时女孩子不被允许上私塾,因此母亲没有受过文化教育,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家庭主妇。她一生勤劳诚实、谦和善良,骨子里透着坚韧自强的品格。在我记忆深处,有几件关于母亲的往事,至今仍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的单位被解散,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常常食不果腹。母亲省吃俭用,不辞辛劳,经常挑灯夜战帮人织毛衣、做针线活,以此攒钱维持家用,甚至不得不变卖"布票"来贴补生活。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她也坚持不向亲属求助,曾立下"穷死三年不回娘家"的誓言。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饥荒,凭借自己的勤劳坚韧,最终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p><p class="ql-block">发生在60年代末的备战备荒时期。当时革委会动员城里居民举家迁往农村落户,承诺提供住房和口粮。家族中不少人都劝我们下乡,但母亲坚决反对:"宁可饿死,我也要守着这老房子。"正是由于母亲的坚持,我们全家才留在了城里。后来,我们兄弟二人得以进入全县最好、最知名的县中就读。若非如此,我们的人生轨迹恐怕会全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稳定下来后,家里的基本生活逐渐好转,但遇到小病小灾时仍然束手无策。记得有一年小学暑假,母亲腿上长了个脓包,却无钱就医。她让我帮忙抓来蛤蟆,宰杀后敷在患处。几天后竟奇迹般地痊愈了。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我,也促使我在后来主政地方卫生行政工作时,力推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从制度层面初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三件事</p><p class="ql-block">是我半生的心痛。70年代后期,家里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无忧。我已上了大学,弟弟也上了高中。突然,家里遭来横祸,在文革那个特殊时代,我父亲被迫害致死,他生命终至在53岁。当时,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家里的房子中梁,后来发现,真的断了),我们好像进入绝境,无助无奈可想而知…。但是,由于母亲的克制与坚强,她一个人在家,带着年幼的弟弟艰难度日,终于又熬过了人生最悲痛的时期。</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个文化人,写一笔漂亮的书法,刻一笔工整的钢板字,曾经在学校、剧团和文化馆等单位工作过。1986年,我父亲得到了平反,恢复了人民教师的待遇。此时,我也被抽调到拨乱反正专案组工作,我不辞辛苦,内查外调,入户核实,深夜寻访,实事求是,为在文革中受害的本系统内知识分子平了反,恢复了他们的工作和名誉。</p> <p class="ql-block">弟弟和我在同一个城市读书</p> <p class="ql-block">三年自然灾害是天灾,十年文革是人祸,受灾受难的家庭有千万。我们的家庭,由于母亲的坚挺,熬过来了。由于她的勤俭诚实,善良谦和,也得到了众多亲友邻里的关爱和相助。她常告诫我们“要有同情心,对人友善,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要”。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塑造了我的独立自主,不卑不亢,自强不息,宽容大度,吃软不吃硬的鲜明个性。</p> <p class="ql-block">农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带来政治清明,我们兄弟二人得以学成立业,母亲也因此摆脱困境过上了小康生活。九十年代仇和主政时期,家乡县城大兴土木。因母亲不习惯高楼生活,我们便在港城近郊购置了一座占地200平米的农家小院,聘请专人照料。母亲在此安居近十载,颐养天年,度过了她人生中最舒心、安乐且幸福的晚年时光,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年近九旬时,母亲提出叶落归根的心愿,并列出三个条件:临近东关口、靠近医院、居住一楼。弟弟很快觅得符合要求的底层二居室,专供母亲养老。返乡后亲友欢聚,2014年我们更是为她隆重举办了九十大寿庆典。</p><p class="ql-block">令人惋惜的是,2018年12月11日,母亲突发不适,未及一小时便安详离世,无病无痛,寿终正寝,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每逢周末、节徦日或保姆回家,我时常过来陪伴母亲,和老母亲度过了一段近十年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母亲八十大寿</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孙女、孙子合影</p><p class="ql-block">如今,三个孙辈都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各自都有了自已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打水</p> <p class="ql-block">修技</p> <p class="ql-block">摘桃</p> <p class="ql-block">浇水</p> <p class="ql-block">养护</p> <p class="ql-block">老母亲八十多岁了</p><p class="ql-block"> 还能串针引线</p> <p class="ql-block">无比快乐</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干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孙女新婚之喜</p> <p class="ql-block">老母亲九十岁生日华诞</p><p class="ql-block"> 一家四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突然离去,我们毫无准备,因此深感痛苦!她老人家一生苦乐参半,有过艰难的日子,更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这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p><p class="ql-block">从母亲身上,我们懂得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学会了在漫长人生中如何度过难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痛苦,都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无比坚强的毅力去面对挑战。母亲正是凭着那颗坚韧的心,才得以度过一道道难关,迎来希望的明天。我写下此文,也是希望后辈们铭记这段家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断进取!</p><p class="ql-block">写此文时,正值扬州因新冠疫情封城宅家的艰难时刻。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尽快度过难关,恢复正常生活!</p><p class="ql-block">扬州加油!</p><p class="ql-block"> 2021.8.26于扬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