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藏六简介(难得一见作品集)

三生茶行

<p>藏六</p><p>名家</p><p>秦藏六是日本幕府时代末至明治时期的金工巨匠,以青铜器创作闻名于世,对中国周、汉代的铜器有深入的研究,是临摹中国周、汉朝青铜器创作領域极负盛名的工艺大师,代表作:鼎形花瓶。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殁,享年六十六岁。...</p><p>简介</p><p>BRIEF INTRODUCTION</p><p>秦藏六是日本幕府时代末至明治时期的金工巨匠,以青铜器创作闻名于世,对中国周、汉代的铜器有深入的研究,是临摹中国周、汉朝青铜器创作領域极负盛名的工艺大师,代表作:鼎形花瓶。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殁,享年六十六岁。</p><p>初代秦藏六是秦源平之子,出生于山城,最初的名字是秦米藏,年少在著名的龙文堂门下师从安之介学习铸造器物。后期金工技巧纯熟,独自研究中国青銅器,之後獨立開業。在金属工艺的众多技法中秦藏六最擅长铸金技法,并将最高难度的 “蜡铸法”完美的传承下来, 至今仍被推崇为金属工艺第一人。</p><p>秦藏六精通历史、诗文,作品铸造雕刻功力精湛,一刀一刻皆不凡!身为日本金工代表,秦藏六亲自制造了江户时期孝明天皇的铜御印、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的大将军黄金印、明治六年天皇御用国玺等。</p><p>他以划时代的蜡型铸造法,成功地将中国古铜器的图腾摩划入铁壶作品,经典之作便是兽口壶。秦藏六的作品具有显著的中国古铜器的图腾特征,很多作品伴随有金箔镶嵌。与时代一起消逝剥落的金箔,代表著藏六的独特匠心,受到世人的极高评价。除了铜器、茶道用道具作品外,秦藏六还创作银制品,花器,文房四宝,香道用具等,也极受世人推崇。</p><p>初代秦藏六过世之后,他的子孙继承了其家业,代代相传"藏六"之名。当代藏六为其第六代传人。</p><p>历代藏六</p><p>LIDAICANGLIU</p><p>【初代秦藏六】</p><p>初代秦藏六文政七年(1824年)出生于山城,是幕府时代~明治时期的金工匠。对中国周、汉时代的古铜器深有研究,代表作为鼎形花瓶。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p><p>【二代秦藏六】</p><p>安政元年(1854年)生,最初名为秦祝之助,初帶秦藏六長男,昭和七年(1932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p><p>【三代秦藏六】</p><p>三代秦藏六是二代目秦藏六的三男,1882年出生于京都,为京都金工名誉会长。昭和七年(1932年)成为三代目秦藏六,昭和十九年(1944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p><p>【四代秦藏六】</p><p>四代秦藏六是二代秦藏六的五男,生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京都,与三代目秦藏六一同学习于二代目。昭和十九年(1944年)继承为四代目秦藏六,曾担任京都金属工艺协会会长。于昭和五十九年(1984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p><p>【五代秦藏六】1927年出生</p><p>【六代秦藏六】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生于京都,五代秦藏六之子。</p> <p>六代 秦藏六</p> <p>秦藏六,亦称【藏六】,是京都四大名堂中唯一没有成立正式堂口的“堂号”。初代秦藏六早年与哥哥波多野正平(龟文堂创始人)学艺于龙文堂,后醉心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与临摹创作,成为幕府时代末至明治时期的一代金工巨匠,至今仍被推崇为金属工艺第一人。</p> <p><b>日本 • 银壶</b></p><p><b>盖款:藏六造</b></p><p><b>底款:藏六居造</b></p><p><b>容量1200毫升 重560克 </b></p><p><b>此壶的充分展示了藏六设计的独特魅力。整个壶身浑然一体,美观大方,线条柔美干练,不在所谓的细节之上展现很多金属工艺,尤其是银器独有的装饰手法,但是却在造型和线条之中注重细节的变化安静、大方,得体等是传统的东方审美的方式。流处设计为凤首,耳目清晰可见,双层卷髪雕刻精巧,细腻。壶身海浪纹饰收口,与壶盖的海浪纹相呼应,此壶无论从设计到錾刻手法都充分展现了藏六的独特技艺。</b></p> <p><b>日本 银壶</b></p><p><b>盖刻款:藏六四世、</b></p><p><b>底款:藏六四世、</b></p><p><b>容量1200毫升 重492克</b></p><p><b>藏六极其喜爱中国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并将青铜器的灵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此只银壶亦是如此,从流到口,从摘到梁,乃至壶身浮雕兽面古纹饰,每一处无不透着青铜器的美感。因当时纯手工制作,无法成量,故藏六传世作品并不甚多,此件银壶便是不可多得之器。而此件银壶,流嘴处饰以兽首,神态威严。造型圆润饱满,线壶身和壶盖完美的融为一体,壶身中间部饰以兽面纹,纹饰细腻,刻画生动。凸显此壶之高贵典雅之气息。此件银壶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流线设计雅致,比例和谐匀称,凸显藏六之制作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品茶赏玩之佳物。</b></p> <p><b style="font-size: 18px;">日本 、银壶</b></p><p><b style="font-size: 18px;">底款:藏六居造</b></p><p><b style="font-size: 18px;">高21*16cm 重693克 水容约1100毫升</b></p><p><b style="font-size: 18px;">收藏级、此壶壶身饱满,银质厚实,肌纹清晰,做工精致细腻,整体造型大气古朴,保养得当,坚实的弓形提梁更加凸显其质地的厚实性,给人鲜活之气,让人感受到别样的亲和力。是难得一见的:藏六居的佳作。</b></p> <p><b>日本 、银壶</b></p><p><b>底款:藏六居造 收藏级、</b></p><p><b>重704克 水容1200毫升 </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此壶壶身饱满,银质厚实,肌纹清晰,做工精致细腻,整体造型大气古朴,坚实的弓形提梁更加凸显其质地的厚实性,给人鲜活之气,让人感受到别样的亲和力。是难得一见的:藏六居的佳作。</b></p> <p><b>日本 · 银壶</b></p><p><b>底款:藏六居造</b></p><p><b>容量600毫升 重392克高17cm 直径14cm</b></p><p><b>收藏级、鎏金饕餮凤纹纯银汤沸</b></p><p><b>此壶造型圆润,工艺精湛,上下严密,立体感强,凤纹银打出提梁,壶身饰鎏金饕餮凤纹,纹路清晰,栩栩如生,壶盖以鎏金凤纹瑞兽摘钮,兽口做流,五官清晰,神采奕奕,将其华丽高贵之气质衬托无遗,实属佳品。</b></p> <p><b>日本 • 银壶</b></p><p><b>盖款:藏六造</b></p><p><b>底款:四世藏六 </b></p><p><b>容量800毫升 重482克高17cm 直径13cm</b></p><p><b>纯银,盉式汤瓶 此器为盉式汤瓶,藏六制,器形精巧,形式有雅趣,罕见珍器也。当时为文人墨客日常把玩使用的可爱器物。</b></p> <p>古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p><p>今有:三生有幸迎客访,无酒无梅无窗景,喝茶赏器更自在,缘深缘浅惜缘就好</p><p>地址: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北滨路368号,金源茶文化体验中心G1层A061</p><p>私人微信:13637886147</p>

秦藏

明治

银壶

壶盖

底款

金工

昭和

青铜器

金属工艺

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