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华》第05期

魅力新华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音画视频</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三部回忆录 赠送场史馆</font></h3><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文力仙子</font></div> 7月25日,新华农场场史馆收藏了三本具有历史珍藏意义的书籍:《姜昆自述》、原工业5连《伏尔基河咏叹——纪念文集》、《童年的记忆》。<div><br></div><div>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以诙谐的语言,透露着过人的豁达,淡定,记录了难忘的知青岁月。为丰富场史,教育后人,感受历史,有着重要意义。<br> <br> 《伏尔基河咏叹——纪念文集》是一部记述了1968年至1976年兵团时期16团工业5连的文集,它真实记录了在兵团总体规划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历程和浓浓的黑土情,倾诉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历史和可歌可泣的故事。<br> <br> 据悉,《伏尔基河咏叹——纪念文集》已被国家图书馆、上海知青资料研究中心、天津市档案馆、黑龙江图书馆、鹤岗市图书馆收藏。<br> <br> 《童年的记忆》是新华农场一中首届(71届)高中毕业班集体回忆录,它记录了新华农场教育与一中的历史和变迁,首届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经历,汇集了生动的学生生活与真实的历史故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br> <br> 在文明的传承中,书籍发挥着空前的作用,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的载体。三部书籍已由新华农场场史馆归档入册,作为永久的珍藏。<br></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本组照片由牛家常提供</font></h3> <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网名文力仙子,实名刘英莉,垦荒二代,先后在农场工业5连、公安局工作。喜文学,爱写作,善歌舞,勤健身。《宝泉岭论坛》优秀会员,《魅力新华》编委。)</font>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新华风光</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耿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玉忱</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玉忱</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玉忱</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新华镇提供</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新华镇提供</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孙玉忱</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张思明</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魅力新华之栏~~生产经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坝外风险地提前收割</font></h3> 8月25日,新华南片临江作业站坝外农田,开始了水稻收割作业。<br> <br> 受降雨和江水水位上涨,汛情加剧的影响,这部分坝外风险地是重点防范区,面临减产风险,一旦江水泛滥,可能还会导致绝产。为此,农场引导种植户提前抢收保粮,管理区制定了具体的收割措施,作业站做实收储、车辆等实际工作。<div><br></div><div> 除此,分公司还积极联系粮商,多方协调销路,力争降低损失。<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文:《魅力新华》编辑部<br></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乡村风景</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隔路相邻的永义村</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王传飞</font></div> 从新华火车站,沿着新华农场向阳大街,一路向东,越过华能鹤岗发电厂铁路专线,道路就呈“丫”字型分叉开来。左边为垦区道路,右边就是通往永义村的笔直道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林荫大道,村集体投资38万余元铺设了柏油马路,安装了新式太阳能路灯。灯杆上,镶嵌着鲜艳夺目的党旗和国旗,整洁而又大方,新颖别致。在夏日绿树环抱中,初入村口,会令人眼前一亮,色彩差异很大,路的尽头,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村庄。<br><br> 永义村是新华镇东部的又一个自然屯,现居住农户270家,人口上千,拥有耕地9000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大豆,还有部分蔬菜花果的优质农田。<br><br> 这个村子始建于民国6年(1917年),俗名后夏家窝棚。1938年日伪统治时期,称作宪洋班。1946年土改取名“永义”,文革初期称为向阳大队,1970年后,恢复永义村名称。永义村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据悉,最早选择在这里定居的,是一户刘姓人家。从鹤立步行走到这里,大约有十几里的荒草地,没有人烟。<div><br><div> 永义村当初选址建村时,只是相中这块地方,是丘陵高岗之地,西高东低,环境幽静,盖两三处茅草屋,也都是被柞树林掩盖着,不走到近处,很难发现这里面还有人家。在坡地上建房,最大的好处,就是雨水来了,不论多少天的雨,不论是多大的雨,房前屋后,雨停既干,没有存水。<br><br> 后来有投奔刘家的老李来了,过几年又有投奔老李家的,一波又一波的关里人,也就是河北和山东的人居多,为了能种地,为了能吃饱饭,络绎不绝,20多年后,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自然屯。如今来到永义村,这里已经是东西3、4条街,南北7、8条路,规划整齐,砖房瓦盖,道路基本全部硬化,干干净净,井然有序。<br><br> 这个村子周边的土地,都是归属村里人。东面和南面,是低洼地,都是种植水田。北面和西面的高岗之地,种植的是玉米大豆和蔬菜瓜果,以及其它经济作物。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村里人也学着附近朝鲜族村种植水稻。年长的人都知道,农场人吃小麦白面馒头,农村人多数都是玉米面的大饼子或者窝窝头,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这个村子开始种植水稻了,可以吃上白米饭和白米粥,那也是生活质量的一大飞跃。<br><br> 最近20、30年,永义村里人,把土地单一的种植粮食,目光盯上城乡结合部的蔬菜市场,他们利用平坦高岗的黑土地,开始尝试经济作物的栽植和培育。几年中,村子里就采摘了秋白菜、瓜果和时令农产品。到了收获的季节,开上胶轮拖拉机,装上满满的一车,去鹤岗南部的贸易市场进行兜售。一年又一年,初步尝到甜头的村民,逐步进入土地的价值使用,使收入更大化。<br><br> 永义村是新华镇较早成立农机合作社的村,刘彦斌组织了5户村民出资购买了机械,实行集体经营,秋后分红。如今有30多户村民自愿加入,耕地达到了750多亩,已形成规模并得到了多数村民的认可,要加入农机合作社。<br><br>  自从成立这个村子的几十年来,一年四季,都能看见村民抓鱼捕鱼的身影。冬天带着冰穿子,随便找到一处河沟,凿开坚冰,就可以有收获。春夏秋季,水田地的溪流里,也可以捕捞各自野生小鱼儿。隔三差五的,在村子里的街道上,就可以闻到炖鱼或者炸鱼的香气。每到有陌生人进村子,鸡鸭鹅狗的鸣叫声,又给这个村子带来诸多的生气。大家听我这样一说,对永义村感兴趣了吗?如果有,那就来溜达一圈儿吧!<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王传飞</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丁一</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丁一</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摄影:丁一</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往事追忆</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五个女拖拉机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戎小熊</font></div> 夜很深了,电话铃骤然响起。对方直呼我的小名,这声音太熟了,我一下猜出是大车(车爱兰)。她告诉我:她和王裕华约好,带着各自的子女珊珊和大宝要来北京看望大家。撂下电话,我无法入睡了,陷入了对往日的回忆。<div><br><div> 大车是哈尔滨知青,极瘦小,一双辫子垂在肩上。15岁那年,由于出身不好,无奈选择了去北大荒。大车的眼睛、鼻子、嘴巴,单独看并不出众,但组合到一起就十分美丽了。大车爱笑,笑起来的声音像银铃一样,脆脆的,传出很远。说话也很响亮,像鸟儿般婉转清脆。那天在烘炉干活,记得是在给牛挂掌,门外传来了大车的笑声,然后大车和张宝芬穿着黑作业服说笑着进来,大车戴顶黄军帽,辫子塞进帽里,那副样子一下吸引了我。小时读过邓普写的《军队的女儿》,讲述新疆军垦的故事,足足影响了一代人,我也是带着这本书来北大荒的。女主人公刘海英是个女拖拉机手,就是大车这个样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车和张宝芬,留下很深的印象,原来机务排还有那么可爱的女拖拉机手。其实那些年,我和大车并未说过太多的话,她开着011机车来油库加油,简单地说上几句,她就匆匆开车走了。<br><br> 有一年大车被制动轮砸伤了脚,一瘸一拐的样子让人看了心痛。后来大车住进新华医院,有本地青年跑了几十里的路去看她,我现在一直后悔着没去看她,怎么就没有呢?如果能采上一束野菊花去医院看望她,就不会留有遗憾了。那天机务排在宿舍开春播动员会,王贵春副连长讲话,大车从对面的女宿舍出来去上厕所,走路的样子还是瘸着。脱下作业服的大车穿了件花格布衫,刚洗完的头发扎了条手绢,美得像出水芙蓉。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投过去,然后又是等着大车从厕所里出来。王副连长说,你们瞅吧,等着大车回宿舍后我再继续讲。<br><br>  1976年春节前,我去牡丹江出差,那时我已调到西安的一个三线工厂工作。我特地回了农场,那时的农场又多了一批小哈尔滨知青。我去女宿舍看望了大车,那时她已不开拖拉机了,同屋还住着刘敏,我告诉大车,那年夜班为女宿舍烧火墙,怕她们冻着,总是把机务排女宿舍的火墙烧得很旺。大车笑了,“还记得那年冬天屋内非常暖和,原来是你烧的。”</div><div><br></div><div> 1976年已有不少知青在农场恋爱结婚了,我问大车怎样了?刘敏抢着回答:她俩走不了就准备当尼姑了。这虽只是一句玩笑话,我听了有些惨怛,像大车这样的人不会这样的。没有看到王裕华有些遗憾,她回哈尔滨探亲了。<br></div><div><br></div><div> 王裕华也是哈尔滨知青,从水利连调来,她的车组是帮助来修水库的,后来就留在了18连。一起来的还有孙湘璞、王叔贤和齐广智。齐广智也是哈尔滨知青,长得人高马大,脾气又暴,不少知青都怕他。那时机务排宿舍门口挂了一面镜子,每次去食堂吃饭前他都要仔细照一照,戴上那顶绿军帽。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观察一下,有哪个女拖拉机手会关注他。我真观察了几次,结果一个也没有,他就很是失望。王裕华在农场落下了老寒病,天气已经暖和了还要穿很厚的棉裤,她总是农场第一个穿上棉裤,最后一个脱下来的人。后来王裕华不开拖拉机了,当了机务排的保管员,经常坐着蹦蹦车去新华大库领零件,而我那时是油料保管员。<br><br> 张宝芬是天津老高三,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满嘴的天津话,话语不是很多,却说得恰到好处。知道她爱读书,偏偏又感情脆弱,书中有点儿悲戚的事,她的眼泪便会跑出来,一本书没读完,眼圈早已红红的了。1970年我眼睛负伤,在哈尔滨医大二院住了两个月院,4月回农场时,她第一个来宿舍看我,让我感动得眼泪快落下来。那时就想,谁能第一个给我写信,第一个来看我,我一定会记住他(她)一辈子。住院时,梅荣利和张清云都给我写了信,张宝芬第一个来看我,这三个人都是我今生难忘的。后来在天津见到张宝芬,说及此事,她说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却记住了她一辈子。有一次给010车组送夜班饭,车停下来的时候,马清林关掉车灯,拉着我往车头去,张宝芬往车后去,当时我还不太明白,马清林说你傻啊,人家是去解手。回来的路上,马清林让我开的拖拉机,操纵着两根拉杆,踩离合器、挂挡,张宝芬夸我像个拖拉机手,那是我第一次开拖拉机,在我北大荒的经历中,抹下重重的一笔。<br></div><div><br></div><div> 孙玉兰刚来农场就开了拖拉机,这让许多人羡慕不已。我们一起上台表演过“三句半”,她是那敲锣的半句,总是能把人逗笑。三句半是梅荣利写的,有些台词我至今还记得。孙玉兰的印象很深,穿一身黄作业服,两根羊角辫翘在脑后,周钢曾是她的徒弟,拎个集油器跟在后面,也曾让我羡慕不已。有一次周钢开拖拉机睡着了,把家属区的房山墙撞倒了,把孙玉兰的脸也丢尽了。五个女拖拉机手曾去东大甸子开荒,那是块低洼地,灌木丛生,每当太阳落山,蚊群便一下冒出来,像云层和浓烟一样铺天盖地向你袭来,直往嘴里和鼻孔里钻。一个班次下来,扶大犁的人可就惨了,整个头都用衣服包起来,隔着衣服张嘴唇和眼睛被叮的肿得老高。<br><br> 杨淑华是本地人,年龄比我们知青大几岁,像一个老大姐。有次010车组在10号地割晒麦子,我去送夜班饭。记得那晚吃的是馒头和炖豆角,我用水桶装了,找木棍挑着。远远地看见拖拉机的灯光,我就横穿麦地过去。那年农场闹虫灾,麦穗上爬满了毛毛虫似的虫子,结果饭是送到了,却装了满满半桶虫子。炖豆角吃不成了,杨淑华急得直跺脚,就差骂我了。姜东礼师傅没有责怪我,哈哈笑着说,不错,炖豆角成了“豆角炖肉”,羞得我无地自容。<br><br> 五个女拖拉机手中,张宝芬最先走了,1972年夏天天津教育局来招聘教师,张宝芬是老高三,回到天津教书。张宝芬走的那天,几个姑娘来到伏尔基河畔的白桦林,背靠着白桦树坐着,看着头顶那个圆圆清鲜的太阳落下地平线。在一方水土,就要把根扎住,这是白桦树的品格,也曾是姑娘们的决心,可现在人却走了。1976年孙玉兰也困退回了北京,王裕华当了机务保管员,杨淑华结婚调到外连,最后只剩下了大车,也改行做了修理工。当年风姿卓越的五个女拖拉机手,最终也是曲终人散,令人唏嘘不已。<br></div><div><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李云玮</font></h3> <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戎小熊,北京知青,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兵团16团18连,1972年调到团部物资库工作,1973年调入西安工厂。1979年调任北京展望出版社,任记者、编辑,1996年调轻工部工作至退休。中国散文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font>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知青文集</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连载:大荒旧闻录(5)</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闻捷</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首长记</font></div> 8连臧连长是个山东大汉,往那一站就能看出他是当兵的出身,腰板笔直,挺胸抬头的,黑黑的脸,不怒自威。不管多冷的天,他头上的狐狸皮帽子永远不放下护耳,任北风吹得狐狸毛像盛开的菊花,一颤一颤的,煞是威风。 <br> <br> 1969年9月初,那个泥泞的黄昏里,我第一次见到他。那年,我们这些闹得差不多了“红卫兵小将”们,顺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一下子跑到祖国的东北边陲屯垦戍边来了。说是知识青年,其实也没啥知识,捣乱的本事不小,年龄最大的还不到17岁呢。9月初的北大荒已有些凉意,太阳下山后几乎就是冷了。强忍着三天两夜火车的颠簸之苦,我们踩着满地的烂泥,忍着黄昏前的寒意,有如一群残兵败将,一步一提鞋地走进了连队驻地。<div><br><div> <div> “锣鼓家伙敲起来呀!”寻声看去,一个黑大个戳在那,像半截铁塔,一身发白的旧军装衬着黝黑的脸,挥着大手指挥着那几个破鼓破镲的“军乐队”演奏起来,气氛一下热烈起来,老知青们不管是北京的、上海的还是哈尔滨的都跑过来抢我们手中的行李。新人的到来,让生活在这个闭塞连队里的人们着实兴奋了一阵。<br> <br> 那个穿军装的大个开始喊口令了,立正稍息的很是专业。后来才知道他叫臧耀山,是我们的连长,也就是我们的父母官。他那张黑脸上永远看不到笑纹,什么事情都是说一不二的,像个军阀,据说是当兵时养成的习惯,让十几岁的我们看见他有种莫名的害怕。说实话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对人生硬的很,没有电影里首长爱兵如子的感觉。以后的事实也说明了我的判断。<br> <br> 那是入冬后的一天夜里,凄厉急迫的紧急集合号划破了静谧的夜空,睡得正香的弟兄们拎起早就打好了的背包,半睡半醒地冲出了宿舍,列队后队伍拉出了营区。这次紧急集合我们班得了第一,回来后受到连长的表扬,我这个班长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不知道是有人告密还是事有凑巧,连长那天没打招呼就来到我们班的宿舍。他是多聪明的人呀,一眼就看出我们没有打开的行李,揭开了我们第一的老底,这行为在那个年代是不被允许的。我这个班长被一撸到底,连个班副也没给,一点面子也没留。<br> <br> 臧连长还黑着脸把我好一通训,从战备的重要,到做人的诚实,把我批得简直就一钱不值了,他帽子上一颤一颤的狐狸毛也没平时好看了。可我也是初生牛犊的性格,就是不认为事先准备好背包和不严肃对待备战有什么关系。<br><br> 不久开始报名上山冬伐了,那种艰苦是今天的青年人所难以想象的。那次“背包”事件后我就有意躲开连长,这次上山本来是副连长带队我才报名的,可老臧知道副连长有关节炎后非要替他来,这样我们又碰上了。<br> <br>  真是应了那句话了“不是冤家不聚头”,上山头一天我就挨了他一顿骂。起因是刚搭起来的帐篷里炉子不好烧,满屋是烟,我就拉着几个人住到另外一个帐篷里去了。那是个半边露着天的帐篷,也没有炉子,我们几个人戴上皮帽子,穿着棉大衣,盖上棉被,主要的还是仗着年轻,愣是在小兴安岭零下30、40度的夜里睡了一宿。连长一通骂:说要是冻出个好歹的拿我是问。这回他干脆把狐狸皮帽子摘了,抡着帽子训我,那一颤一颤的狐狸毛几乎打在我的脸上了。好在他还是自我批评了半天,什么刚来太乱,也没集合点名什么的。那我也不服气:我们谁也没冻坏呀,你凭什么骂我呀!不就是找茬吗?<br></div></div></div> 伐木开始了。茫茫小兴安岭,雪野无边,到处是一两人合抱的红松,三四个人和抱的青杨也不少见。松涛阵阵,不时有一两声野兽的嚎叫,你要是细心说不定会捡到个大松塔,那能敲出小一斤松子来呢。我尽情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我们是以帮助当地林业局清山场的名义来砍树的,那时候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没人看着那我们还不拣好的树砍呀。可我们连长还是管的比较紧,胸径在规定以上的树不许砍,树上的松塔不许打。那能砍的树多数都在路不好走的地方。我们也没什么机械,只好拿绳子往下拉。那可是件很危险的活,在雪地里木头有的时候比人跑得快,那要是撞上你就没个好了。好在我们这帮小子没怕死的,加上天生聪明很快掌握了要领,自以为得计地干了起来,倒也安然无恙。<div><br><div> 一天午后,我绑好一个套子,那是个8米长的红松件子(原木),胸径有40公分。在平地上没有八个人是抬不起来它的,但是从山上往下拽,借着雪道,不是很费劲。一使劲,大木头启动了,我顺着山坡是越跑越快。为了干的快点,我有意挑相对坡大的路走,那样木材滑的速度快,前头会激起一团雪雾,会给人一种冲撞感,有点刺激。顺着山势,我一步几乎能迈出两米远,自己都为能这样矫健而感到兴奋。棉衣里已是汗流浃背,没按连长要求打的绑腿也开始有点松了,但是在接近40度的山坡上我是无论如何也停不下来的,身后的大木头像一头发疯的野牛朝我奔来,冲起的雪沫落在我脖子里的感觉冰凉冰凉的,刚才还“矫健”的步伐开始有点乱了。<br> <br> 忽然,我那松开了的绑腿被一个胳膊粗的树枝丫挂住,我一个大劈叉坐在雪地上,一闭眼心说:坏了,小命不保!可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呀,就在我坐在雪地上的一刹那,就感觉眼前黄毛乱闪,连长一个鱼跃,把我扑倒在雪地上,我被撞了个后滚翻,木头擦着我滑了过去,而连长的棉裤被刮破了一条大口子,棉花都露出来了。我还没从恐惧中明白过来呢,连长捡起他那大狐狸皮帽子,冲我就抽了过来:你他妈的不要命啦?<br> <br> 原来当连长看到我跑上那条很陡的路后,就开始喊我改道,可在兴奋中的我一点也没听到。连长便拼命地往我这里跑…… <br> <br> 从那以后我和连长成了朋友,不仅因为他是连长,也不仅因为他救了我,而是一个老兵火热的心感动了我。接踵而来的“清理阶级队伍”、“整党整风”等一系列运动里,他反复挨整,后被降级使用。<br> <br> 尽管这样,臧连长还是没有一点屈服的样子,铁青的脸阴沉着,脸上的肌肉因咬紧牙关的关系,形成一个一个疙瘩,眼睛像是在冒火。我们的连长,以他不屈的性格和那个时代抗争着,事后证明,他是无辜的。<br> <br> 连长终于没有等到云开日出那一天,告别了他深爱着的北大荒。据说他是在劳动时忽然死去的,倒地时也是直挺挺地,就像他不屈的性格一样。<br> <br>  认识臧连长已经40年了,现在想起他来,一股崇敬之情还是油然而生。仅以此文向我们敬爱的臧连长致以深深的敬意,老连长,你安息吧! <br></div></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待续)<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谈天说地</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艺术真实</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张培顺</font></div> 去年,网络上一个名为《后浪》的视频刷屏。在这个视频中演员何冰“奔涌吧,后浪”的演讲慷慨激昂,感人至深。被称为后浪的新一代,他们不仅享受到了文化科技城市现代文明等等各种成果,而且还拥有了选择的权力,他们赶上了一个绝好的时代,让我们这些前浪人好生羡慕。<div><br><div> 半个世纪以前,我们这些人在后浪这个年纪的时候成为了一名兵团战士,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更谈不上电脑手机网络和微信了。当然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特有的氛围里,我们也有自己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比如看报读书以及看电影看文艺节目等等。<br><br> 1970年,我的一篇600多字的稿子刊登在《兵团战士报》上,这是我写的稿子第一次变成铅字,让我很受鼓舞,从此也让我养成爱看报的习惯。调到团报道组后,看报更有了便利条件。那时报道组订有《兵团战士报》、《解放军报》、《黑龙江日报》、《鹤岗日报》、《合江日报》等几份报纸。每次拿到新报纸,我都要抓紧时间浏览一遍。资料柜子里还存有两本《东北农垦》报六几年的合订本,是原伏尔基河农场宣传科留下来的。我也抽空把这两本合订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像“金风送爽”“大豆摇铃”这两个词就是从《东北农垦》报的合订本里学到的。<br><br> 读书则相对杂一些。紧跟当时大形势的小说,读过《咆哮的松花江》、《千重浪》、《北国风光》以及张抗抗的《分界线》、浩然的《春歌集》。张抗抗和浩然的书我还清楚地记得是在团服务社购买的,一直收藏至今。再早时期有关农垦的小说读过林予的《雁飞塞北》。这部小说里描写的那个年代的北大荒,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才算名副其实。<br><br>  外国小说读过《叶尔绍夫兄弟》,《德伯家的苔丝》,是从45连知青战友那里借到的。还有一次,兵团政治部的一个现役来新华,住在团部招待所。我去给他送资料,见他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本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封面上盖着写有“供批判用”字样的长条章。我厚着脸皮开口,问能否借看一下。那位现役还挺给面子,说可以借你看一晚上,明天早上一定还来。回到宿舍后我几乎一夜没睡,把这本约有十几万字的小说翻了一遍。小说中许多情节和场景描写对我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看得人血脉喷张。<br></div></div> 1974年前后,团政治处就知青中在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新动向发过一个批判通报,通报中列举了关于新动向的一批实例,我记住了其中的三个:团机关一知青在宿舍里讲黄色故事,并录了音到处播放;服务社知青传阅大毒草小说《青春之歌》;卫生队知青传阅黄色小说《搅水女人》。看了通报我才知道卫生队的知青战友有巴尔扎克的这本书,如果事先知道的话,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借来读一读的。<br><br> 可以说,以阶级斗争为纲贯穿了兵团整个时期,各种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比如亲身经历的就有批判资产阶级战争观、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先验论、批修整风、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学哲学等等。<br><br> 为了紧跟形势和搞好宣传报道工作的需要,阅读政治理论书籍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哲学方面的书,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艾思奇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一段时间,全国各行各业工农兵学商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本职工作蔚然成风,报纸杂志上刊登的工农兵学哲学的体会文章特别多,我们《向阳路》报道组也写过16团兵团战士运用辩证法指导养蜂的新闻报道。另外厂矿农村各级单位举办学哲学讲用会也很普遍。记得最有趣的一次是听一位地方上农民伯伯讲学哲学的体会。那位农民伯伯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明白学,学了哲学你就什么都明白了。什么是辩证法学说,辩证法学说就是变着法地说,学了辩证法,什么事你都能说出道理来。<div><br><div> 马列著作读过的篇目有《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应该说读书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当年作的读书笔记,至今还保留着。一次听费方域说,他姓的“费”,是费尔巴哈的“费”,我来了兴趣,特意把费尔巴哈论的单行本找来。拿到书才知道,别说是看内容,看三句,有两句不知所云,犹如读天书一般,光是书名——《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也是费了好大劲才记完整。说实话,那时读马列的著作,对其精神实质理解真的十分肤浅,充其量是记住了一些只言片语,写稿子都是现趸现卖,这倒也符合“急用先学、活学活用”的原则。<br><br>  那时团部拥有一个所谓的大礼堂,实际上就是建在向阳路北侧的一栋大房子。房内有舞台和座位。座位是长条凳,能坐五六百人的样子。大房子虽然不起眼,但却是个货真价实的会议中心和文娱活动中心,团部开大会、放电影、演文艺节目都是在这个大房子里进行。凡遇有放电影文艺演出活动,也是学部队的样子,团部各连队人员都是按事先分配的名额列队前来集体入场。团里把维持活动秩序的任务交给了军务股,所以一有这样的活动,我都要跟着南股长到大房子执勤。每次放电影演文艺节目我都有观看的便利条件,但因有任务在身,我从未能有机会坐在大房子里从头到尾地看过一场电影或文艺演出,当然断断续续还是能看到一些片段。<br></div></div> 说到看电影,团电影队放映的电影看过一些,但都印象不深,印象最深的是到鹤岗看《山本五十六》。那是1973年,鹤岗宣传部门举办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大会,批判的靶子就是电影《山本五十六》,团里派人参加,我是参加者之一。批判大会的会场设在鹤岗的一个电影院,批判大会开始,大会主持人走上舞台,站在电影屏幕前,厉声喝道:“现在把日本军国主义反动影片《山本五十六》揪出来示众。”灯灭,电影开始。影片中飞机空战场面的宏大和中途岛战役战场的惨烈,很有视觉冲击力,影片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吹嘘日本军力的强大和日本士兵对帝国的忠诚。<br><br> 说到看文艺节目,印象最深的当属听侯宝林马季说相声了。1976年冬天,侯宝林马季为了感谢兵团农垦对广播艺术说唱团的大力支持,特意带领说唱团的主要相声演员来新华慰问演出。由于当时天气已十分寒冷,最初把演出地点定在大房子,谁知侯宝林马季要来演出的消息已经传开,估计要一睹侯宝林马季风采的人,三个大房子也装不下。于是只好决定把室内演出,改为露天演出。演出地点选在工业五连拐把房、机关幼儿园和招待所餐厅前那片空地。从汽车连调来两辆大卡车,把栏板放下,并在一起,就算是舞台了。<br><br> 演出时,正如预料的那样,来的人很多,除了我们团自己的人以外,新华附近几个村里的人也来了不少。为了照顾后排观众视线不被挡住,特意把一中的学生安排在最靠近舞台的地方,要求他们自带板凳,坐着观看。由于大家看慰问演出的兴致高涨,开始对寒冷的天气好像没太在意。但当前几个演员表演完,等到侯宝林上场的时候,在前排坐着的一中学生被冻得有点坚持不住了,有的跺脚,有的搓手,有的甚至离开座位来回乱跑。侯宝林一上台,便冲着台下一中的学生们和蔼地说到,小同学们,请安静,我们的演出马上就要结束了。哈哈,估计侯先生在以前的演出生涯中,从没在这样的严寒天气下露天演出过,一上台就央求观众安静、听自己说相声也是第一次吧。<div><br><div> 马季是倒数第二个上场的,说了两个小段。马季的相声历来都紧跟形势,例如早年的《友谊颂》,是歌颂援建坦赞铁路的。这次到新华说了两段相声,一段就是讽刺勃列日涅夫的。我当时一直在忙着维持秩序,其他人的演出都没有听完整,只是马季的这个相声小段我从头听到了尾。<br><br> 马季的这个相声小段是这样说的。一天,勃列日涅夫的儿子从学校回来垂头丧气,勃列日涅夫问其原因。儿子说,今天老师问我三个问题,什么是党?什么是国家?什么是人民?我一个也没答上来。勃列日涅夫说,傻儿子,这三个问题多简单啊!什么是党,党就是老子,老子就是党,党就是你爸呀。有一首诗,“祖国啊,我的母亲”,国家就是你妈呀。还有一句话,人民是祖国的儿子,所以人民就是儿子你呀。第二天,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吃早饭,平常是三种食品,面包、牛奶和鸡蛋,但由于食品短缺,面包被勃列日涅夫吃了,牛奶被勃列日涅夫的老婆喝了,只给儿子剩下一个鸡蛋。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十分沮丧,他用叉子把鸡蛋在盘子里捣来捣去,说到,面包和牛奶都让党和国家吃了,我们人民只能吃导弹啊!<br><br> 据能查到的有关资料记载,侯宝林马季这样全国顶级的曲艺大师到垦区一线慰问演出只有一次,那就是到宝泉岭的16团新华。足见宝泉岭被称作曲艺之乡那还是蛮有渊源的。<br><br>  当然文艺节目看得最多的还是团宣传队的演出,所以那个时期宣传队的人都能叫出名字。吹笛子的刘春生是天津知青,对他的笛子演奏水平,别人的评价是已达专业水准。赵冠军,宣传队中一群俊男中的俊男。一次见他面对墙壁在背台词,十分认真。我问他,上了舞台,面对黑压压的一群观众,不紧张吗。赵冠军回答,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演出,无论是在上千人的剧场,还是现在面对墙壁,你的感觉都是一样的。腹有诗书的人,思想认识就是有深度。戴启文在学校时练过健美,身材不错,他给大家展示照片,是他裸体做倒一字马造型的照片,很是惊艳。王睿男生独唱,听上去还可以。邢启明身大力不亏,在台上演知青,有一句经典台词:二百斤的麻袋也能扛。李静民的歌唱得不错。许多年以后,还听45连一位哈尔滨知青战友回忆说:“我们下乡到16团的当天上午,在新华,团宣传队为我们做了一场欢迎演出,李静民的独唱印象最深刻,不仅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张桂敏是宣传队里的大姐大,演坐唱时,经常占据C位。<br></div></div> 文革时期,坐唱和对(群)口词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经常采用的两种形式。团宣传队也创作演出过一个歌颂救火英雄王广发的群口词,这个节目构思巧,有气势,不知道是出自河图,万生,还是谁之手。这个节目我看过好几次。几个演员上台,铿锵有力的台词一句接一句,一番渲染和铺陈后,节目达到高潮,所有演员向前一步,昂首挺胸,从口中蹦出王广发冲向火海前的那句豪言壮语:"我——来——了。"每每看到这,总让我想起过去读过的1958年大跃进时期劳动人民创作的那首新诗:天上没有玉皇,海里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br><br>  一次,宣传队到外面参加汇演后,回到团里作汇报演出,也是在大房子。姜昆演的一个节目是讲故事。故事是说,一位老大娘到药店给发烧的小孙子买药。药店年轻的营业员由于疏忽,把药拿错。老大娘离开后,药店营业员才发现药拿错了,如果误服,会有生命危险,但老大娘没有留下姓名住址。药店立即向上逐级汇报,市里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即行动,通过广播电台发出消息,动员全市人民紧急寻找这位拿错药的老大娘,最终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之下,化险为夷。其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姜昆讲得绘声绘色: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那位老大娘的住址。当药店营业员赶到大娘家门前,透过窗户看到这样一幕,老大娘坐在床边,一手抱着小孙子,一手拿着装有药片的小勺,正准备给小孙子喂药,小勺距小孙子嘴唇不到半尺远,再晚一会儿,药片就要吃到小孙子的嘴里了,真是千钧一发。如果这时大喊一声“大娘”,老大娘会心里一惊,手一哆嗦,药片就直接送进小孙子嘴里了。如果轻轻地说一声“大娘”,老大娘会不着急,她先把小勺里的药片送进小孙子嘴里,然后转过头来再问“谁呀”。怎么办,药店营业员急中生智,他声音不大不小,音调不高不低,拐着弯地叫了一声“大娘哎——”,这个拐弯声,硬是把老大娘拿着小勺的手给钩了回来。本是一个好人好事的故事,能讲得如此跌宕起伏,确实不易。 还有一次,宣传队在大房子排练一个反映知青参加生产劳动火热场景的新舞蹈节目,请主任来审查。这个舞蹈有十余个演员,男女各占一半。舞蹈动作的编排大概是这样,男生手握一把道具镐,随着音乐节奏快速做着挥镐的动作,同时口中呼喊“嘿凿嘿凿”的劳动号子。女生则是手握一把道具镰,随着音乐节奏做着弯腰挥镰,仰头擦汗的动作。看得出来,舞蹈是想表现两个劳动场面:割麦子和修水利。<br><br> 主任看了一遍排练后,觉得舞蹈没有表现出战天斗地的气势,舞蹈动作设计不太符合生活实际。他举例说,男生的挥镐动作像弹脑瓜崩,冻土块能刨的开吗。女生的擦汗动作,手里拿着镰刀,一不小心还不把眉毛割下来。但从现场的气氛来看,双方对所谓真实的艺术表达的认识并不一致。<br><br> 我是旁观者,我觉得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确是个满带理论意味的话题。如何表达生活真实,不同的艺术门类会有不同的手法和特色,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但在我看来,最富缤纷色彩、最能催人奋进、最有珍贵价值的还是生活真实的本身。<br><br> 比如我们冬天修水利,挥镐刨冻土那绝对不是像舞蹈动作那样轻松,像和着节奏喊着“嘿凿嘿凿”号子那样欢快。当年我们所经历的冒着严寒挥镐刨冻土的标志性动作实际是这样。来到水利工地,先是脱下外衣,活动一下胳膊腿,然后,“呸”,左手一口唾沫,“呸”,右手一口唾沫,双手握住镐把,把镐抡起,卯足劲,朝着冻土刨下,同时嘴里发出声响:”我靠!”镐头碰击冻土的一刹那,虎口震得生疼。连续几下之后,冻土出现裂缝,这时抡镐的幅度要缩小,刨下的速度需加快,嘴里的声响更简洁,“靠、靠、靠”,哗啦,一大块动土被刨开了。<div><br>  当然舞台上表演的舞蹈动作万万是不能这样编排的。</div><div><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7月)</div></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书画长廊</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齐派花鸟画家--刘福生</font></h3> 刘福生,字文耕,号昌石,又号集雅斋主人。195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擅画昆虫,是齐派著名花鸟画家。<br><br> 自幼受家庭熏陶,5岁习书画。儿时在少年宫学习美术,为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0年代拜画坛前辈章毅然为师,后得益于著名画家娄师白、常道等先生的亲授,专攻齐派花鸟、草虫画法,颇得真传。1978年供职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研习古书画修复工作。曾复制朝元仙杖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听琴图等。<div><br><div> 刘福生教授现为中国扇文化国际交流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墨画(中日韩)研究会会长、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汉文化客座教授。 <br><br> 他的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当代中国》、《中国商报》、《中国旅游报》、《中国食品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画电子杂志》等多家媒体上发表,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部分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国际友人收藏。<br><br> 刘福生先生的书画作品《莲年有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还应邀为海外收藏家历时六年绘制草虫作品上千幅,堪称“国内昆虫画第一人”。<br><br>  多年来,刘福生先生为普及、推广齐派花鸟、草虫画法,多次参与包括新浪网《绝对现场》等相关社会活动及技法讲座。<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文:据多家媒体整理)</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刘福生作品欣赏</font> </div></div></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玩转新华</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新华森林公园</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张思明</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航拍:张思明</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每周一诌</font></h3> 欢迎大家游览新华农场森林公园!今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希望各位能在我的陪同与讲解下玩得开心,游得尽兴!<br><br> 现在,我们就站在森林公园的入口处。眼前这座桥名为睿明桥,恰好与公园入口相衔接。大家仔细观察,桥头南北两侧是呈标准对称的两个休闲广场,因人工造型的绿篱带、宿根花卉以及硬质铺装的搭配,形成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组合。另有四个硕大的赭石色调的圆球,上面分别镌刻着“初春”、“仲夏”、“深秋”、“寒冬”的字样,和飞鸟、流云、花草、耕牛等图案相映成趣,显得古朴浑厚,成为公园的一大亮点。<br><br> 在我们未进入森林公园之前,大家先听我把公园做一简要介绍:<br><br> 新华农场森林公园建于2013年,由于是新建,自然与一些老的公园有许多不同之处,我用八个字来描述它:大气、洋气、生气、文气。所谓“大气”,是指它的规划总面积达101368平方米,铺装面积达12253平方米,水域面积达37963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7740平方米。说它“洋气”,是指它的建筑造型多为欧式风格,比如,高高的罗马柱,古朴的荷兰亭,精致的雕塑等等,雍容华贵,极富诗情画意。说它“生气”,是指这里的乔木、灌木、绿篱、魔纹、喷泉、瀑布生机盎然,可以让我们尽情感受城市里的森林氧吧。说它“文气”,是指它的气韵、气势、气脉、气象处处渗透着文化气息,比如,南园的农业展示长廊、文化长廊、北园的景墙等等。<div><br><div> 现在,大家跟着我进入公园,我们先来游南园吧。咱们边说、边玩、边走、边看。<br><br>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风格统一的六个景观柱,气宇轩昂,令人叹为观止。再往里走,可谓移步换景,目不暇接。<br><br>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前看,前面那一片葱茏欲滴的绿地是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生态广场,广场的西端是一座表演舞台,可以满足大型集会和演出,为新华农场老百姓的集会娱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去处。这是整个森林公园的主要集散地和观赏区,也是公园的又一亮点。<br><br> 下面,我们通过九曲桥往公园的中心走。九曲桥可谓公园的一大特色。公园中共有通岛桥4座,其中南园和北园各有九曲桥一座、南园还有拱形木桥一座,另有跨度为50米的吊桥一座,为游人平添了许多乐趣。沿着我们脚下的这座九曲桥,便可直接步入湖中心的荷兰亭。在荷兰亭的旁边,我们注意到,那里有一座富有教育意义的雕塑,其造型为老一辈北大荒人正在开荒犁地,它把我们带回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难忘岁月,提醒我们绝不能忘记北大荒的昨天,从而更加珍惜北大荒的今天,并且一定要继往开来,努力去开创北大荒的明天。<br><br> 我们边说、边玩、边走、边看,新华森林公园虽然没有浩瀚的原始森林,但整个公园共有乔木、灌木、绿篱、魔纹等植物50多种、65000余株呢;新华森林公园虽然没有真山,但东南和西南两角的假山因为与喷泉和瀑布水系相连,同样营造了山水的意境。下面,就让我们随意在南园和北园的林荫路或湖边,一边漫步一边欣赏,大家可以在风帆雕塑下、或景墙旁、或亲水平台上、或怡然亭边取取景、照照相、歇歇脚。半小时后,我们在北园东南角的大型雕塑“开创新天地”前集合。<br><br> 各位朋友:付笛生有一首歌,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歌名叫做“众人划桨开大船”。我们看,这尊名为“开创新天地”的大型雕塑不正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真实写照吗?你看那身着红衣的两排纤夫正在奋力划桨,那整齐划一的姿态、那专注凝重的神态,使人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预示着新华人团结奋进,正在开创农场美好的明天!<br><br>  好了。各位游客,今天的旅游就到这里,希望新华森林公园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再见!<br></div></div> <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网名每周一诌,实名杨立君,1972年在鹤立河农场参加工作,历任妇代会主任、团总支书记。1977年起,先后在新华农场一中、教育科、机关办公室、工会、宣传部任职,高级政工师。曾获全国农村系统工会优秀通讯员,垦区对外报道先进个人,农垦宣传报道先进工作者等。《宝泉岭论坛》优秀会员。)</font>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联谊活动</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50周年庆典</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学生代表 常燕 </font></div>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br><br> 盛夏七月,百花齐放。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日子里,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回到我们的家乡——新华,参加新华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50周年纪念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欢聚一堂,共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体验,尽享一生中最纯真的同窗时光,感到十分亲切!<br><br> 今天,因为身体原因,当年曾经培养和教育我们的各位老师不能前来参加这次聚会,但“一日为师,终身难忘”, 这些老师当年不仅给我们传授了文化知识,而且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衷心地祝愿各位老师健康长寿、桃李芬芳、晚年幸福!<br><br> 这次聚会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一次聚会。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积极参与。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吴海树、矫仁勇、徐晶磊、黄春光、胡川海、周大俊、彭焕臣、王光丽、王光芬、闫力、徐春英等同学,他们牺牲了宝贵的个人时间,为筹备这次聚会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在这里,让我们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衷心地感谢!也由衷地感谢新华农场原工会副主席、二中校友牛家常和《魅力新华》总策划丁一的光临!还要特别感谢部分同学家属前来参加我们同学的这次聚会!<br><br> 岁月流失,光阴似箭。50年前,我们这些同学有缘结成一个群体,一起学习,互相帮助,相知相重,相互包容,建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新华一中共同度过了那段人生最纯真最美好的时光。50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已经从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变成了年过花甲的老人,但是当年校园里点点滴滴的往事,仍让我们难以忘怀。现在虽然我们身居四面八方,但是当年浓浓的师生情没有变,至真至纯的同窗友谊没有变,我们的班级仍然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集体,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华一中首届》微信群的建立,为我们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一条信息,一个问候,一份牵挂,传递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友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br><br> 今天是我们50年后有缘的再次相聚,是令人难忘、令人幸福、令人快乐的一天。相信这次相聚,会成为进一步增进师生友情的桥梁,让这份友情如一首深情的歌,悠远而又回味无穷。“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更好地品味人生、珍惜友情、珍重健康、热爱生活,用年轻人的心态,活在当下,活出精彩,尽情享受盛世的阳光。<br><br> 最后,祝这次50周年同学聚会圆满成功!<div><br>  祝愿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们家庭幸福,天天开心,健康快乐!</div> <font color="#b06fbb">  (常燕,副主任医师,1955年1月生,1971年16团卫生队护士,1973年鸡西卫校护士班学习,1977年佳木斯医学院检验专业上学,毕业后回院任检验科主任。1986年调宝泉岭管理局防疫站检验科任主任、付主任技师。2003年到宝泉岭卫生监督所任监督科科长、付主任医师。2010年退休定居哈尔滨,现居住上海 。)</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贺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50周年庆典 </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二中师弟 张京奎</font></div> 毕业五十载,悠悠半世情。<br>东西南北中,汇聚到一中。<br>青春虽不在,夕阳情更浓。<br>首届毕业生,母校增光荣。<br>古希之年再相聚,为了同学不了情。<br>教授高管公务员,奋战农垦老员工。<br>各各岗位建功业,人人都是好精英。<br>时常小聚全国转,青岛杭州宝泉岭。<br>江西南昌强基因,大连海岛沐春风。<br>相聚新华掀高潮,齐声诵唱颂党功。<br>举杯畅饮话当年,师生情谊伴终生。<br>微章偶意很深远,堪称战场来立功。<br>著书立说忆童年,场史校史表述清。<br>聚会庆典很隆重,新华毕业首届行!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旅游天地</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游胶东半岛</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冬健</font></div> 受煜昌哥的委托,承蒙大家的抬爱与信任,本人有幸担任了这次胶东游的领队。在此,我对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远千里,不辞辛苦,顶着炎炎烈日,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参加聚会的亲人们,道一声辛苦了!对于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你们的家人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br><br>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二千多年前《论语》中孔子的这句至理名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感受……<br><br> 我对“领队”这个既熟悉又陌生,同时又带有使命感的职位充满了好奇!我想借此机会挑战一下自我!在导游经验丰富、一心一意为大家的煜昌哥的运筹谋划下,在各位家人的支持帮助下,我一定不辱使命,全力以赴,竭诚服务,努力成为一名让大家信赖和认可的好领队!在这里我要感谢煜昌哥,感谢他给了我与家人相逢、团聚和为亲人服务的机会。同时,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暂短而难得的相聚,我愿意用我的服务引领大家心手相牵连、时尚健康游、快乐胶东行,一同享受这美好、快乐、难忘的海滨之旅……<br><br> 胶东半岛是一个集儒家、道家、海洋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风水宝地,这些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胶东半岛经济圈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胶东风情,神彩旖旎;湖光山色,令人陶醉!这次环岛之旅,有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景点在等待着我们去游览。在开启观光游览行程之际,我把其中的三个主要旅游城市向大家依次做个介绍。<br><br> 烟台是位于胶东半岛的一颗璀璨明珠,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皆美景。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传说,驰名中外的张裕葡萄酒,熠熠生辉的黄金文化,为这座古城增添了飘缈梦幻和浪漫多姿的迷人风采。<div><br><div>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拥有漫长的黄金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北方最佳的海滨休闲渡假打卡地。“春游初见,夏游热恋,秋游重逢,冬游表白”。“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走遍四海还是威海”。无论什么时节,来到威海都能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片蓝天!<br><br>  青岛是一座开放、现代、时尚、包容和活力四射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世界最美的港湾。她由海而生,依海而兴,因海而美。清冽的崂山矿泉,醇香的青岛啤酒,美名天下,誉满全球!步入青岛,你会目不暇接、流连忘返……<br></div></div> 胶东有山,山峦苍翠,每座山都有岁月的留痕;<br> 胶东有海,海波浩荡,每片海都有自然的馈赠;<br> 胶东有城,一城一品,每个城都有自己的故事;<br>  胶东有情,热情好客,每段情都有历史的传承。<div><br></div><div> 接下来,我将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旅游过程中为我家乡的亲朋好友提供良好的服务,力争做一名合格的联络员,贴心的勤务员,称职的导游员。期间如有照顾不周、服务不到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br><br> 最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br><br> 祝大家胶东半岛游开心、快乐!<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怀旧照片</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兵团2师16团唯一的一张最能表达“屯垦戍边”涵义,展现“兵团战士”形象,富于“兵”味,为纪念”八一”建军节而拍摄的集体照片。<br><br>  在8月建军节中,《魅力新华》编辑部祝全国退伍老兵,现役军人,军嫂们节日快乐!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b06fbb">感谢所有提供老照片的热情新华人</font></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文体之声</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中华健儿再次闪耀奥运舞台</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丁一</font></div> 2020年东京第32届夏奥会在2021年开幕,本届夏奥会原定于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举行,因疫情影响,推迟到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延期后其名称仍保留“2020东京奥运会”,是史上首届延期举行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div><br><div> 东京是世界第五个,亚洲第一个两次获得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在奥运史上,东京曾三次获得夏季奥运会举办权,1940年,因世界大战,申办成功的东京奥运会宣告流产。24年之后的1964年,正是日本“经济起飞”的第一阶段,第18届夏奥会在拥有10万座席的“卡玛查娃”综合体育场开幕,奥林匹克的五环旗帜第一次在亚洲升起。<br><br> 2021年7月23日,因疫情延期一年的2020年东京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正式开幕,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难民代表团的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开幕式上致辞称,疫情让人们彼此分离,但奥运之火将成为“黑暗隧道”尽头的光明,奥运会的意义是让全世界相聚在一起,奥林匹克大家庭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应对重大挑战。<br><br>  建国后,第11次参赛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共有777人,其中运动员431人,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参加了除冲浪、棒垒球和手球之外的30个大项、225个小项的比赛,为境外参赛小项最多的一届。经过16天紧张激烈的争夺,中华体育健儿不畏强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频创佳绩,再次闪耀奥运舞台,连续15天垄断奖牌榜金牌第一。共获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金牌数和奖牌数继2012伦敦奥运会之后再次列在第2位。也是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中国代表团连续6届奥运会蝉联团体3强。<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  第二次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榜<br><br>第01金 杨 倩 女子10米气步枪 251.8环<br>第02金 侯志慧 女子举重49公斤级 94、116、210公斤 3破奥运纪录<br>第03金 孙一文 女子重剑个人赛 <br>第04金 施廷懋/王涵 女子双人三米板 326.40分<br>第05金 李发彬 男子举重61公斤级 141、172、313公斤 2破奥运纪录<br>第06金 谌利军 男子举重67公斤级 145、187、332公斤 2破奥运纪录<br>第07金 庞 伟/姜冉馨 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br>第08金 陈芋汐/张家齐 女子双人10米台 363.78分<br>第09金 杨 倩/杨皓然 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br>第10金 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 女子赛艇四人双桨 6分05秒13<br>第11金 王宗源/谢思埸 男子双人3米板 467.82分<br>第12金 石智勇 男子举重73公斤级 166、198、364公斤 2破奥运1破世界纪录<br>第13金 张雨霏 女子200米蝶泳 2分03秒86<br>第14金 杨浚瑄/汤慕涵/张雨霏/李冰洁 女子4x200米自接 7分40秒33创世界纪录<br>第15金 陈 梦 女子乒乓球单打<br>第16金 汪 顺 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 1分55秒 创亚洲纪录<br>第17金 朱雪莹 女子蹦床 56.635分<br>第18金 王懿律/黄东萍 羽毛球混合双打<br>第19金 马 龙 男子乒乓球单打<br>第20金 卢云秀 女子帆板RS:X级 36分<br>第21金 吕小军 男子举重81公斤级 170、204、374公斤 3破奥运纪录<br>第22金 巩立姣 女子铅球 20.58米</font><div><font color="#ed2308">第23金 施廷懋 女子单人3米板 383.50分<br>第24金 陈雨菲 女子羽毛球单打<br>第25金 汪周雨 女子举重87公斤级 120、150、270公斤<br>第26金 刘 洋 男子体操吊环 15.500分<br>第27金 张常鸿 男子50米步枪三姿 466环 破世界纪录<br>第28金 钟天使/鲍珊菊 女子自行车团体竞速赛 31.895秒 预赛破世界纪录<br>第29金 李雯雯 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 140、180、320公斤 3破奥运纪录<br>第30金 谢思埸 男子跳水3米板 558.75分<br>第31金 邹敬园 男子体操双杠 16.233分<br>第32金 管晨辰 女子体操平衡木 14.633分<br>第33金 全红婵 女子跳水单人10米台 466.20分<br>第34金 陈 梦/孙颖莎/王曼昱 女子乒乓球团体<br>第35金 马 龙/许 昕/樊振东 男子乒乓球团体<br>第36金 刘诗颖 女子标枪66.34米<br>第37金 徐诗晓/孙梦雅 女子500米双人划艇A组 1:55.495 破奥运最好成绩<br>第38金 曹 缘 男子跳水单人10米台 582.35分<br></font></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激情鹤立河</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难忘的知青岁月</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李新民</font></div> 回城近40年,任何人只要提起知青,便能立即唤起我对北大荒的回忆,17岁到28岁,我人生中最美好的10年,留在了那片广阔的黑土地上。一幕幕老情景不断地在脑海里翻滚,一段段熟悉的旋律不停地在耳边回响。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在不经意之间开始自己的收藏,收藏就像陈年的老酒,年代越久味道越是浓郁醇厚,关于那片贫瘠的土地的记忆也是如此。<br><br>  初到十分场 一切出乎想象<br><br>  像每个知识青年一样,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当时我17岁,是自愿报名的。 1969年5月,我第一次踏上黑龙江的土地,是在一个瓢泼大雨的下午。经过将近50里的泥路颠簸,我们乘坐解放牌敞蓬大卡车到了鹤立河农场下属的五分场。<br><br>  第一顿饭是大白面馒头甩袖汤(韭菜蛋花汤用土豆粉勾的芡)。我觉得既新鲜又忐忑,稀里哗啦地吃完后,我们被领到农场小学的大教室里,那里已经把课桌集中在一起,来接我们场领队说暂时住一晚,第二天再去十分场。于是,大家纷纷找好地方,解开行李,又吵又闹地休息了。<br><br>  三天三夜的火车坐下来,真有点累了。大家又海阔天空地聊了一会,可是抵不过睡意一阵阵地袭来,也不管明天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也不管今后我们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睡吧。<div><br></div><div> 我被阵阵的喧闹声吵醒时,已经是太阳高照了。赶紧往外一看,眼前是一栋栋杂乱无序的泥草房,地上烂泥糊脚。一阵阵凉嗖嗖的晨风吹过,冷意决不逊于家乡的冬天。我下意识地把衣领竖起来裹紧了脖子。被大雨洗刷过的天瓦蓝瓦蓝的,呼吸着空中飘来的陌生的气味,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漫上心头,突然想家了。<br><br>  强忍回了眼泪,爬上了开往十分场的马车。第一次坐马车也是第一次看见真的马,又高兴起来了。记不得是谁领头唱起了“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一路歌声,一路笑声,还有马儿的嘶鸣声,马车老板的吆喝声。总有不下十几辆马车吧,载着我们向着东方,向着十分场奔去。十分场将是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我的人生道路也将在这里开始。<br><br>  在马车上一直幢憬着十分场的模样,当马车停下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使劲伸长脖子再向远处望,还是望不到边的大平原,地连着天,天连着地。茫茫大平原上树立着几个木头搭建的简易“马架子”。放眼望去,方圆百里以外人烟全无。前来接迎我们的领导,告诉我们说十分场到了。一时间安静极了,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懵了,马车上的人都懵了!<br><br>  开垦北大荒 这里不再宁静<br><br>  十分场迎来了它的第一批主人。从此后,这沉睡了千年的大平原,这个被称做北大荒的地方再也没有了往日那宁静的日子。<br><br>  五月底的东北气温还是很低的,尤其是到了晚上还在零摄氏度以下。我们住在用木头钉成墙的“马架子”里,睡的是木头柱子撑着木板搭起来的不能烧火的炕,地面整天湿漉漉滑溜溜的,遇到雨天,不是炕头漏水就是炕尾滴水,外面下大雨,里面的炕上也是撑着伞,摆满了盆和碗。<br><br>  住在“马架子”的那段日子里,是艰苦的。“马架子”没有窗户,没有电,几十人住在一起。“马架子”里只有三四盏马灯高挂在柱子上端,白天黑夜整个里面都很昏暗。里面总是弥漫着一种热呼呼酸溜溜的气味。劳动之余,我们都窝在那属于自己的宽90厘米的床上,看书的、侃大山的、唱红歌的、吹口琴的、还有呆呆地坐在那想家的……五月底的东北大地仍然还是冬天的景象,放眼望去光秃秃一片。一些小植物和花花草草,才刚刚露出小尖尖。<br><br>  十分场属于低洼地带,就是现在人说的湿地。我们这些刚离开父母家乡,才16、17岁左右的小青年,怀着那颗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雄心壮志(我们确实是胸怀着大志上的火车)就在这片湿地上安顿下来了。开始了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的使命,我们就这样成了真正的垦荒者!<br><br>  刚走上社会的青年人思想是简单的,干劲却是很大的。当下的主要任务是修路、盖房子。在冬季的来临之前必须盖好新房子,在这么简陋的马架子里是根本无法过冬的。当时我们并不明白冬天会有多少可怕,可尽早搬离马架子的愿望还是很迫切的。<br><br>  脱坯,知道吗?在这之前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更没有干过。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六月初的东北,光脚踩着水和泥还是很冷的,黑土地的泥粘性特别强,使用铁锨之类的工具根本搅拌不动。和泥这种活都是男青年承担着的,干不了一会就累得不行了,踩泥时,上身都冒汗了,两腿两脚还是冰凉冰凉的,一天下来也是够受的了。所以男青年们盼着下雨天没法和泥就可以休息了。<br></div><div><br></div><div> 女青年负责把和好的泥挑到坯场上,蹲在地上挪动着重重的坯模子往里倒泥,使其成为砖的形状后再倒出来,排列好,等着太阳晒成硬硬的泥砖。休工时都要互相搀扶着才站的起来,因而恨不得天天大太阳。那个阶段女青年和男青年对太阳的态度说有天地之别一点也不夸张。当看着那一排排,一堆堆的坯砖被整齐地树立在那里,所有的劳累辛苦都化成为一栋栋漂亮的新房。<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b06fbb"> (作者简介:李新民,老三届最小的一届毕业生。1969年下乡到鹤立河农场十分场,1979年返城,先后在浙江建德广播电视局、移民局工作。2008年退休。)</font><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魅力新华之栏~~信息平台</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div></b></font></h1> 7月11日下午16:15分《魅力新华》第4期公发以后,引起省内外新华人的普遍关注,美篇评论区,编辑部、编委、主编等依旧收到几十条信息,对《魅力新华》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与不足,编辑部坦诚接受并会积极改进,借此,谢谢所有关注《魅力新华》的读者。自上期开始,根据读者的建议,特将字号增大。另,如果在文章或图片后,没有看到作者简介,请翻看“往期回看”。以下是编辑部梳理的部分忠实读者与省内外热心人士的评述。 <font color="#ff8a00">  伏尔基河【长明】评语:</font><br><br> 炎炎夏日美篇《魅力新华》第4期发表,犹如一股清泉喷涌而出,简直令人心旷神怡。其内容之精彩,栏目之吸睛,制作之精良,无不渗透着栏目组编辑们的心血付出,特向您们深表敬意,祝《魅力新华》越办越好! <font color="#ff8a00">  云鸣的评语:</font><br><br> 真棒!这得多大的编辑量呀!佩服、辛苦啦!向你们致以兵团战士的敬礼!<br><br><font color="#ff8a00"> 15团知青虎哥的评语:</font><br><br> 丁一,《魅力新华》第3期和第4期图文并茂,办得真好!有些作者和画家的名字我都熟悉。看到美丽的新华农场的图片,真想重游一次,会会老朋友们,有时间一定拜访你们。<br><br><font color="#ff8a00"> 雨虹的评语:</font><br><br> 我马上转到连群,让关心惦记新华发展的海内外荒友第一时间看到!谢谢你,与你们父辈一样坚守在黑土地的荒二代们!知青们不过是北大荒发展进程中的历史过客。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才是真正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称赞,敬佩的人!<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 扈桂兰的评语:</font><br></div><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魅力新华》每期都阅读,向阳大道现在宽阔笔直,虽没有旧事的街景,我却时常回望那里,曾经工作过的厂区、车间不复存在,可那情感依旧,待有机会重回故里,一定会更加感慨!<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font color="#ff8a00">  电影明星(张力刚)的评语:</font><br><br> 这一期看点很多,每个主题文字精湛,水平很高,尤其丁一写的钟海明的经历很感人,值得一读,看到北京战友回访新华,看到农场一中庆祝毕业50周年庆典活动,为他们点赞,感谢《魅力新华》主创人员辛勤付出,农场有这么一批有思想,有活力,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才,为你们点赞,祝愿我们第二故乡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父老乡亲幸福安康。<br><br><font color="#ff8a00"> 于烈(干柴 步曲 北柳)的评语:</font><br><br> 丁一你好,美篇收到,迫不及待地看了一遍,还会再细读,感受新华农场永恒的美好。 美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感谢你们的付出,召唤我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携手走过艰苦岁月,铸就了今天米粮北大仓。<div><br> 昔日的北大荒山乡巨变,到处麦浪滚稻花香如诗如画,奋斗的过往历历在目,未来的辉煌成竹在胸。新华,永远的第二故乡,我走了却多少次回头把你遥望,不是我多情,因为你太美丽,长流心底的伏尔基河水、永驻心中的老李老张樱桃小芳,你们是我今生永恒的珍藏…</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往期回看</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imtakoy"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 第01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kd2yads"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 第02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mjh88oo"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 第03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osa0mx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魅力新华》第04期</a></p> 尊敬的读者:<br><br>  《魅力新华》共设55个栏目,出刊原则为每期根据图文内容在55个栏目中选用10--15个栏目制作,每期不定期,依据图文量而决定出刊的时间。编委会热诚欢迎过去和现在所有在新华(含原鹤立河农场、新华镇)工作、生活的广大读者积极支持《魅力新华》,踊跃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简介。由于《魅力新华》刚刚创刊,编委们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部分文字稿件和怀旧照片为主编自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div><br></div><div> 以下是《魅力新华》栏目设置:<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 要闻回顾、新华风光<br> 原创文苑、知青家园<br> 知青文集、往事追忆<br> 家乡风貌、摄影天地<br> 书画长廊、音画视频<br> 剪纸篆刻、谈天说地<br> 生产经营、新华史库<br> 诗词歌赋、军垦岁月<br> 友好往来、书刊作品<br> 音乐歌曲、场镇共建<br> 生活常识、经验介绍<br> 旅游天地、新华山水<br> 开心乐园、怀旧照片<br> 退休生活、场外见闻<br> 浪漫石友、联谊活动<br> 学习园地、棋牌博弈<br> 单骑驴友、文体之声<br> 绿野田园、新华小吃<br> 小说连载、玩转新华<br> 职工之家、冰雪世界<br> 校园见闻、幼儿教育<br> 实用妙招、乡村风景<br> 养生保健、徒步自驾<br> 精彩博文、人物传记<br> 新华日历、传奇故事<br> 辉煌新华、垦荒二代<br> 美术世界、信息平台<br> 激情鹤立河。(共计55个)</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167efb">欢迎省内外新华人踊跃投稿共同办好《魅力新华》<br><br> 来稿请寄(附作者简介):2250081999@qq.com</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 微电同步:13359586611<br><br> 佳禾文化传媒服务项目:专注于企业宣传片制作,广告、微电影、旅拍、大型活动策划拍摄等 沉稳大气、直击主题,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font><br><br><br></div> <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br></div>

连长

大车

新华

航拍

知青

农场

张宝芬

李云玮

摄影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