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秘境 壤塘

蓝色宁静

财神的坝子 壤塘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壤 塘</b>,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侧倚杜柯河畔,背靠莽莽青山,神秘而高远。</p><p class="ql-block"> 壤塘的“壤”系藏语音译,源自山前有一平坝,“坝”藏语谓“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p><p class="ql-block"> 壤塘县最高海拔 杜拉甲格则山5178米,最低海拔2650米,县城所在地壤柯镇海拔3285米,县境中南部杜柯河流域山脉成西北—东南走向,河谷深切。北面的则曲河流域地势由东向北倾斜,河谷开阔水势平缓,为丘状高原。</p>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1日早上七点出发,从G317再次进入G227,沿着山谷北行,距离壤塘县城约30公里处,杜柯河边出现了一片依山而建,金碧辉煌、碉楼状建筑,这就是曾克寺。</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几乎大多数藏寨都有庙宇。藏族村寨里地理位置最佳、最辉煌、最豪华的建筑当属庙宇。曾克寺又是这些所见庙宇中最大的一座。</p> 鲜为人知的曾克寺 <p class="ql-block"> 曾克寺文化旅游景区由文化景观墙、马头金刚圣泉、石刻文化体验区米拉塔(5座)、大经堂、坐床奇石、彩塔林( 1108座)、度母殿、菩提佛塔等23个景点组成。曾克寺全称曾克祝吉额顿确科林,意为“童子 殿修承了义法轮寺”,般呼"曾克寺”意为"公子殿”,位于壤塘县吾依乡境内,国道227旁,天有八边法轮,地有八辨莲花,环有八宝吉祥型山,四周山与天空如佛眼型2佛眼视而慈悲无量、心静而体舒适,因此又称"圣佛天眼曾克寺”。曾克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以米拉塔、彩塔林和特色建筑为主要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米拉塔高耸雄伟,构造独特,塔基周长26米,高25米,内分9层,螺旋式木梯直达金顶塔形独特工程浩大,规模与西藏洛扎米拉塔致。塔内存有大量的唐卡、佛像、经书。旁边的千余座高低大小、形态各异的小塔,构成了壮观的彩塔林。还有那些刻着经文的玛尼石,作为青藏高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制作工艺也相当讲就。后又于1993年修建了第二个九层米拉塔(佛法无暇无畏自成塔),然后分别于1994年、2003年各修建了九层米拉塔(诸多所欲圆满塔、迎顺风水四业自成塔) ,最后一个九层米拉塔竣工于2006年(遍地尊胜舍利塔), 此塔供有喇嘛晋美俄萨之骨灰舍利。</p><p class="ql-block"><br></p> 晨雾中的曾克寺 <p class="ql-block"> 相传公元1470年,由名为“拉哈巴”的苯教寺院改教噶玛噶举派。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克喇嘛晋美俄萨(系壤塘县岗木达乡岗木达村人)受第十六世噶玛巴的嘱托,在此地建立起一座九层的米拉塔,被称作曾克寺。</p><p class="ql-block"> 曾克寺米拉塔是寺主晋美峨萨喇嘛朝拜西藏洛扎米拉塔时绘制塔图,于1954年修建,是藏区仅有的两处米拉塔之一又名引度众生见者解脱塔。</p> 米拉塔 <p class="ql-block">  走进曾克寺一种神秘诡谲的气氛围绕身边,让我愈加小心谨慎。但是,看到寺中年轻喇嘛和善的眼神,纯朴的笑脸,一扫初入时的紧张。</p> 坐床奇石 <p class="ql-block"> 其貌不扬的坐床奇石长3米,宽2米,高1.5米,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原是苯波教的高僧财旺雍仲在此盘腿讲法(《四门五库》)之用。当时的曾克寺既有苯波教的信徒,也有噶举派的信徒,这块奇石也就成为了苯波教和噶举派的高僧相互辩法和法术比赛的赛石。当地信众认为此奇石是神圣的一块石头,米拉日巴尊者之化身晋美俄萨(1920- -2005) 70年前在曾克寺寻找建塔位置时曾在该奇石上休息后,顿觉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石头 ,于是于1954年修建了曾克寺第-座九层米拉塔后 ,该石便成为了 他的法座,为了 表达对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化身晋美俄萨的敬仰,曾克寺喇嘛将尊者的佛像立于此石之上,并将此奇石作为神圣之石完整无缺地保留至今。</p> 曾克寺石刻 <p class="ql-block"> 曾克寺石刻藏经镌刻于1870年,主要销刻六字真言、解脱经和金刚经等。镌刻有上世纪入十代周雕刻的莲花师心元、百字明、解脱经经、普愿仟悔经、莲师遗教等经文。</p><p class="ql-block"> 2012年开始当地信教群众和僧侣继承喇嘛晋美俄萨独特的石刻铸刻技术又在不断的锈刻,现有各种真言心咒4亿多片石刻经文堆积成一座座小山,尤为壮观、令人惊叹。按照 顺时针的方向绕着石刻转经,相当于念了其一遍经书寓意弃恶从善、净化心灵、保佑平安、身体健康、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功德无量。</p> 做早课的小喇嘛 菩提佛塔 <p class="ql-block">  独具特色的米拉塔和别具一格的彩塔林 ,精湛的雕塑和绘画艺术的庙宇建筑,丰富的宗教文化引来藏区、国内外香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沿着227国道继续北上,杜柯河与G227相伴,一路上有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桥梁。</p> 壤塘草原 <p class="ql-block">  壤塘县城出发,想到达南木达或中壤塘,都要翻过一座山,这就是尕卡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九道拐”。尕卡岭上有九道连续的急弯,从高处看仿佛一条要腾空跃起的巨龙潜伏于林海之中。领略过九道拐,就来到了海拔3900余米的尕卡岭山顶。</p> <p class="ql-block"> 驻足在红军长征雕像前,我思绪万千:1936年4月—7月,红二方面军(含红一方面军32军)、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等地出发北上,经过壤塘、阿坝县,其中一支小分队沿尕卡岭前进并筹粮。在缺衣少粮、伤病交加的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军翻越了六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前后停留50多天,近千名红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一路北上来到壤塘草原,今天看来这里是牛羊遍地、绿草如茵的高山牧场。殊不知它也是当年红军长征过松潘草地的地方。红军长征经过甘孜、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草原度过了最为艰难的草地行军。</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驱车登古原,重走长征路,依然感受到道路之艰辛。难以想象当年的战士们仅靠双脚行军是怎样克服高原缺氧、沼泽遍布、缺衣少食、伤病交加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的重重困难。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p> 继续北上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野花</p> <p class="ql-block">一路风尘,一路欢歌。前面的山坳里就是阿坝县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