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西海岸的温带雨林

天竺国卿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美洲西海岸的温带雨林</b></h1> <div><br></div><div> 温带雨林是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的茂密森林,终年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是它生成的重要条件,所以大多数温带雨林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例如北美西海岸北段、智利南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西部、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等地,此外日本屋久岛、挪威峡湾等地也有小面积的零星分布。全球温带雨林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北美西海岸占了一半。</div><div><br>▼北美洲温带雨林外貌<br></div> <div><br></div> 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的共同之处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不同的是温带雨林树木种类较少,地表长满了蕨类、藓类等林下植物,树干上布满苔藓。虽然温带雨林也有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植被,但凉冷的冬季限制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多样性还不如温带落叶阔叶林。<div><br>▼北美洲温带雨林景观<br></div> <div><br></div> 北美洲温带雨林分布在北纬45~55度的沿海山区,南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境开始,北抵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卑诗省)北部的阿拉斯加“锅柄地区”南面,覆盖了长达1100公里的海岸线和约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片广袤的温带雨林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在加拿大BC省西南沿海,称为“大熊雨林”;南部在美国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西海岸,以华盛顿州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保护地最著称。<div><br></div> <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加拿大的大熊雨林</font></b></h3><div><br></div> 加拿大的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南起美加边界的加拿大温哥华岛南端,北至BC省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亚历山大群岛南端边界,南北长870公里,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大熊雨林的主体部分位于大陆海岸山脉西坡,其次是温哥华岛西海岸和夏洛特皇后群岛西海岸。<br> <div><br></div> 这里地处西风带西岸,由于地转偏向力影响,终年盛行偏南西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因而比同纬度其他地方具有“暖”的特征;而且有北太平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更增加了它的“暖湿”程度。这种暖湿的西南气流从广阔的太平洋吹向北美大陆时,遇到高大的海岸山脉阻挡而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十分丰沛的地形雨。这里的年雨日达360天,年降雨量峰值高达6650毫米,是世界上最“湿”的地区之一。而在海岸山脉的东侧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较少,形成“雨影区”。因此,大熊雨林分布在海岸山脉的西坡,东坡不见踪影。<div><br>▼大熊雨林的森林景观<br></div> ▼大熊原始森林中蕨类植物竟可长到齐腰的高度 ▼潮湿的林下厚厚的苔藓从地面一直攀爬到树梢,树上挂满了“胡须”,给雨林添上了魔幻的景致。 <div><br></div> 加拿大海岸山脉西坡的大熊雨林保存着世界少见的温带原始森林,原始森林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遍布着红雪松、北美香柏、西部红柏、西部铁杉、锡特卡云杉等针叶树,有近千年树龄的参天大树,最高可以长到100米,同时也有许多高大的阔叶树,所以它是针叶树和阔叶树组成的植被群落。大熊雨林也是北半球野生动物保护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是鹰、狼、美洲狮、棕熊、黑熊等动物的天然栖息地。黑熊和棕熊是大熊雨林的霸主,森林食物链顶端的王者,体态庞大,却动作敏捷。最珍稀独特的动物是科默德熊(Kermode bear),又称白灵熊,它是变种的美洲黑熊,却披着乳白色的毛皮,它不是黑熊的白化病,也不是北极熊,而是携带有奶油色毛皮的隐性基因所致。平均每10头黑熊中才有一头白灵熊。据估计,大熊雨林中白灵熊只有400头左右,比野生大熊猫更为珍稀。<div><br>▼大熊雨林中的黑熊<br></div>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刊载白灵熊照片 ▼大熊雨林中的珍稀独特动物白灵熊 <div><br></div> 上世纪的大熊雨林饱受伐木之觞。20世纪90年代,环保主义者和当地原住民频频向政府发出抗议,禁止砍伐该片原始森林。白灵熊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抗议活动中,成功唤醒了公众的怜悯之心,“大熊雨林”这个名称正是来自抗议者的口号。经过长达20年的谈判,最终于2016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决定将大熊雨林85%面积保护起来,作为白灵熊永久的家。90年代前,这片雨林少有人知,甚至没有名字,描述它的是“克拉阔特湾(Clayoquot Sound)周边的原始森林”。2016年保护法案出台后,才正式称为大熊雨林,成为加拿大送给全世界的礼物。<div><br>▼大熊雨林中的针叶林<br></div> ▼大熊雨林的高大树木 <div><br></div> 大熊雨林是鲑鱼的故乡。每年8~10月约有2200万条鲑鱼从太平洋远道而来,克服重重难关,用尽生命所有的力气,回到自己出生的小溪里产卵。它养育了熊、海狼、鲸鱼、鲨鱼、海獭、海狮、狼獾、白头鹰等200多种动物,成为大熊雨林的生命线。每年鲑鱼季节,每只熊每天可以捕食几百条鲑鱼,它们不需要费心费力,只要守株待兔呆在瀑布旁边,等待鲑鱼的纵身一跃,张开大嘴即可饱食。<div><br>▼瀑水中逆跃的太平洋鲑鱼<br></div> ▼白灵熊捕食鲑鱼 <div><br></div> 考古显示,大熊地区最古老村落遗址的历史可追溯到1.1万年前。如今,这里仍然生活着26个原住民民族,他们多数聚居在贝拉库拉(Bella Coola)附近,人口1.8万左右,其他广阔的雨林腹地人迹罕至。2019年2月,加拿大导演伊恩•麦卡利斯特(Ian McAllister)历时三年拍摄成巨幕纪录片《大熊雨林》,记录了大熊壮阔的自然景观和几千年来一直保护着这个地方的大熊文化。以一个在大熊雨林中生活了30年岛民的视角,讲述了原住民与雨林、灵熊代代相传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却消灭了荒野。<div><br>▼当地原住民的图腾柱<br></div> ▼《大熊雨林》纪录片 <div><br></div> 除了上述大陆西海岸的大熊雨林外,加拿大还有温哥华岛和夏洛特皇后群岛两处海岛西岸的温带雨林。<br> <b> 温哥华岛</b>(Vancouver Island),呈东南—西北向与大陆海岸线平行,面积3.1万平方公里,几近台湾岛,是北美洲西海岸最大岛屿。近半岛民居住在该岛南端的维多利亚市,维多利亚是BC省省会。高峻的山脉贯穿温哥华岛中央,最高峰戈尔登欣德山(Golden Hinde)海拔2200米。西海岸受太平洋暖流影响,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东海岸只有600~800毫米。东岸多为沙岸,开发程度较高,人口和城镇较多;而西岸多为陡峭的岩岸和峡湾地形,尚未完全开发,多保留原生态面貌。<br> <div><br></div> 温哥华岛的温带雨林分布在西海岸,西海岸南段有太平洋沿岸国家公园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省立公园,北段有布鲁克斯半岛(Brooks peninsula)省立公园和斯科特角(Cape Scott)省立公园。太平洋沿岸国家公园(Pacific Rim National Park)是土著人的自然保护区,由三个地区的数个公园组成,总面积512平方公里。其中长滩最为世人知晓,北起托非诺城(Tofino),南至尤克卢利特(Ucluelet),海岸线长16.1公里,是一片141平方公里的温带雨林。自2000年起,长滩成为联合国世界生态园自然保护区的重点维护对象。<div><br>▼温哥华岛西岸的温带雨林景观<br></div> ▼麦克米伦省立公园是一片参天古树的温带雨林,这棵树的树龄有八百年。 ▼土著人的木雕:哭泣的雪松女人(Weeping Cedar Woman),一只手指着地球,另一只手表示制止,标示土著人对森林砍伐的抗议。 <div><br></div> <b>夏洛特皇后群岛</b>(Queen Charlotte Islands),由150多座小岛组成,南北长280公里,面积9596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是格雷厄姆岛(Graham)和莫尔兹比岛(Moresby),最高峰海拔1250米。1784年欧洲人对该群岛进行了首次勘测,并以其船名“夏洛特皇后号”为其命名。岛民多为印第安人的海达族,以捕鱼和放牧为生,海达人世代居住在与自己毫不相关的“皇后”地方。2010年,海达人废除了“皇后群岛”,正式使用“海达瓜依(Haida Gwaii)”这一名称,意思是“海达人居住的地方”。 <div><br></div> 海达瓜依的温带雨林分布在西海岸,以瓜依哈纳斯国家公园保护区和海达文化遗址(Gwaii Haanas National Park Reserve &Haida Heritage Site)最著名,被称为“加拿大明珠”。瓜伊哈纳斯保护区位于莫尔兹比岛南部,旧称南莫尔兹比国家公园,2015年被美国《国家地理》选为北美最值得去的地方。这里有原始的温带雨林保护区、国家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卡伊卢那加伊海达遗产中心(Haida Heritage Centre at Kaay Llnagaay)等。<div><br>▼瓜依哈纳斯国家公园保护区<br></div> ▼保护区内的温带雨林景观 ▼苔藓覆盖的雪松 ▼海达族古村落保存的图腾柱 <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温带雨林</font></b></h3><div><br></div> 美国西部的海岸山脉紧贴海岸线,所以它的温带雨林分布面积较小,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雨林只有狭长的西海岸可见,最大一块是华盛顿州西北角的奥林匹克半岛西海岸。具体而言,主要分布在西坡的霍河、昆特斯河、奎纳尔特河三条河流的河谷地区,即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昆特斯雨林(Quarters Rain Forest)、奎纳尔特雨林(Quinalt Rain Forest),以霍河雨林最著称。这里比之北边的大熊雨林,森林的生存自然条件更为优越。然而,这片雨林虽然已辟为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受到很好的保护,但由于曾经的过度伐木,现今的雨林规模与大熊雨林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了。<br> <div><br></div> 奥林匹克山脉南北纵贯奥林匹克半岛,属北美洲海岸山脉的一部分,最高峰奥林波斯山(Mount Olympus)海拔2428米。它的西坡年雨量3500~4000毫米,是美国本土雨量最多的地区。巨量的降水为低海拔山岳冰川的发育提供了条件,整个奥林匹克山区的冰川主要发育在主峰和西峰之间,共有60条,包括蓝色冰川、可可冰川、休姆斯冰川、杰弗斯冰川、休伯特冰川等,其中最长的可可冰川达5公里,面积最大的蓝色冰川达5.31平方公里。同时这里也是奥林匹克半岛上包括霍河在内11条河流的源头。 ▼奥林匹克公园中的蓝色冰川(Blue Glacier) <div><br></div> 奥林波斯山山顶的年降水量多达5080毫米。该山西侧的温诺奇•奥克斯堡气象站测到最大的年降水量为4688毫米,而东侧山麓的塞奎姆城虽然与之仅隔80公里,但年降水量却只有406毫米,与落基山脉东部半干旱的大草原相当。因此,温带雨林生长于奥林匹克山脉的西坡,东坡不见踪影。<div><br>▼奥林匹克雨林中的高大树木<br></div> <div><br></div> 奥林匹克山脉西坡覆盖着保存完好的原始温带雨林,以杉科和槭科为主。主要由道格拉斯冷杉、加利福尼亚铁杉、西川云杉、雪松、花旗松为主,针叶林中杂生槭树;林下由大量的蕨类、苔藓和地衣覆盖。奥林匹克山的东坡逐渐过渡为干旱森林,植株变小变矮,多灌丛。奥林匹克西坡这个植物群落的热量条件比大熊雨林优越,故多常绿针叶林和阔叶林,林冠通常高40~60米,树干的周长可达到20米。由于这个群落的林下光照有限,因此地表层植物显得矮小而稀疏。<div><br>▼奥林匹克雨林景观<br></div> ▼潮湿雨林中的蕨类、苔藓和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