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4师政治部宣传部长陈其五曾赋诗赞曰彭雪枫师长的三件宝:《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追歼敌坦克》 油画 </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h1><font color="#b06fbb"> </font></h1> <h1><b> 【第22集】 骑兵追歼敌坦克</b></h1> 孟秀玲<div><br></div> <h1> 骑兵团(欠7大队)在亳县刘集南侧逼降国民党军孙元良兵团的少将副军长杨熙宇、少将师长严翊等以下1000余人后,即参加了对退缩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杜聿明集团的包围。骑兵团(欠7大队)奉命驻在永城以北的会亭集附近,担负战役警戒任务。团部驻会亭集东南大王庄。</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陈官庄敌坦克突围</b></h1> <h1> 1949年1月6日下午16时,我华东野战军向被包围在陈官庄地区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敌阵地一片混乱。</h1> <h1> 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所属的战车独立1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装甲部队,蒋介石之子蒋纬国曾担任过团长,该团多数坦克驾驶员都开过几千小时,二战时在印缅战场上同日军打过仗。</h1><h1> 该团原有3个营9个连,每连有17辆坦克,每辆坦克上都装有一门“37”平射炮和3挺重机枪,带有4万多发枪、炮弹,且油料充足,坦克发动机都是刚从南京方面空投来的。</h1> <h1> 该团1营在东援黄百韬兵团和南逃陈官庄的过程中被击毁多辆,剩下15辆完好的坦克,部署在陈官庄“剿总”指挥所北面约200米处的田野上,一方面屏蔽“剿总”所在地;另一方面作为杜聿明手中最后一张王牌。</h1><h1> 该团1营的主官已得到命令,在万不得已时,坦克要搭载“副总司令”杜聿明和高级将领突出重围。</h1> <h1> 我军发起总攻后,敌战车独立1团1营副营长吴秀章带领15辆坦克冒着我军炮火冲到指挥所,寻找不到杜聿明,但从找到的“剿总”副官长处得到指示,决定向西南方向突围,妄图沿薛湖、张集、会亭集一线向驻马店方向逃窜。</h1> <h1> 吴秀章和两个连长认为坦克钢板厚、速度快,解放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打不透、追不上,突出重围是完全有可能的。结果,沿途被我军打掉9辆,其余6辆搭载被击毁坦克的部分乘员继续逃跑。一路上虽有民兵截击,但无济于事,一些民兵反被坦克上的机枪打中牺牲。</h1><h1> 1月10日早晨,敌坦克逃到永城西北的会亭集附近。</h1> <h1><font color="#b06fbb">河南省夏邑县会亭集、安徽省亳县芦家庙一带</font></h1> <h1> 敌坦克的逃窜引起了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高度警惕,他们判断杜聿明有可能躲在坦克内,分别用电报和电话的方式,将敌坦克逃窜情况通报特种兵纵队司令部和骑兵团,加强侦察,迅速拦截。</h1><h1> 团里立即布置任务,通知各大队,增派侦察小分队,发现敌坦克要坚决消灭。</h1> <h1> 各大队传达了团里的这一指示。1大队1区队长袁化先对本区队杜津民说:“听说坦克里有个大官,也叫杜津民,非把他逮过来不可!”</h1><h1> 杜津民上过两年学,但文化水平也不高,他笑着回答:“他叫杜律明,是法津的“律”,天明的“明”,我是天津的“津”,人民的“民”,差两个字哩。”杜津民也不认得“聿”字,把“聿”字错说成“律”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每个骑兵都严阵以待,密切关注着敌坦克。<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3大队发现俘获第一辆坦克</b></h1> <h1> 1949年1月10日清晨,3大队经一夜行军,到达会亭集附近的张刘庄时,副班长(副排级)孙子敬飞马跑回大队部,嘴里喘着粗气,向大队长王俭元、教导员刘振亚、副大队长苗福昌报告说:“我们侦察组发现,敌人坦克己经向这边来了!”王俭元等马上走出门外,耳边已能隐约听到远处敌坦克行走的声音。</h1><h1> 王俭元立即命令3区队副区队长姜运海带领3区队随同大队出发,并命令通信员通知1、2区队随后跟上。</h1> <h1><font color="#b06fbb">3大队长王俭元</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3大队教导员刘振亚</font></h1> <h1> 顺着声音,3大队从会亭集向夏邑县方向搜索前进,到了胡桥以西的关楼、吴庄,北面隆隆的马达声越来越响,只见远处雪野上,6只黑色“乌龟”在迅速蠕动。</h1><h1> 还没等王俭元下令,骑兵们就开始向坦克射击,子弹把坦克打得火星四溅,但美制M3A3坦克的装甲轻松地抵御了骑兵们轻武器的射击,毫无顾忌向前行驶。1班长王其富把马交给别人,自己端着冲锋枪冲上去,向坦克扫射,也无济于事,敌坦克继续向西逃窜。</h1> <h1> 逃至会亭集西北的火神庙附近时,其中1辆掉进沟里,里面的敌人一个接一个地爬出来,想钻进前面坦克继续西逃,3大队骑兵迅速包围上去,将第1辆坦克和大部分想要逃跑的敌人俘获。</h1> <h1> 王俭元一面让人搜查坦克,一面审问俘虏。尔后,带领3大队继续向前追赶。 </h1> <h1><font color="#b06fbb">团参谋长程朝先</font></h1> <h1> 这时,团参谋长程朝先赶到现场,他让通信员朱惟金传令各大队立即备马投入战斗。</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三、1大队发现追歼敌坦克</b></font></h1> <h1> 1大队在亳州县刘集逼降千余敌人后,团里再没有交给他们任务,奉命在会亭集东门外的刘大庄休整。按2区队长王永丰的说法:“这次团里把我们放到了第5道防线上,反正是什么战斗任务也轮不到我们了。”</h1> <h1> 早饭后,2区队副区队长王广华在庄头上遛马,听到远处有枪声,远远地看见田野里跑着什么东西,就对树边的岗哨说:“那玩意儿不像水牛,也不像汽车……”</h1><h1> 岗哨说:“说不定是敌人的坦克车。”</h1><h1> 王广华一听立即警觉起来,急忙跑回大队部,气喘嘘嘘地报告:“敌人的坦克车朝我们开来了……”</h1> <h1> 大队长兼教导员孟昭贤立即让号目马文祥吹起紧急集合号,和副大队长张遵三、支部书记张德才一起,指挥先期赶到的2区队和1区队迅速向敌坦克追了上去。</h1><h1> 追上敌坦克后,孟令2区队和后赶上来的3区队从两个方向发起了冲击。2区队王广华副区队长和蒋步宽班长等几人冲在最前面。</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追歼敌坦克(杨玲摄)</font></h1> <h1> 骑兵们精神抖擞,战马像离弦的箭,1大队拦头,3大队从坦克后面追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h1><h1> 他们不了解坦克的特点,也没有反坦克武器,尽管火力很猛烈,但对坦克却不起作用。敌坦克仍继续向西逃窜,眼看5辆坦克还是开过去了。<br> 团参谋长程朝先急的一把抓下头上的帽子,向通信员朱惟金命令道:“传令各大队,冲上去,炸掉它!”<br></h1> <h1> 1大队2、3区队再次向敌坦克发起冲击。2区队长王永丰和区队副王广华率队边打机枪边向前冲。王广华先向坦克投了两颗手榴弹,利用靠近敌坦克的一瞬间,大叫一声“爬上去!”一跃第一个跳上了敌坦克,随后蒋步宽和郭长青也跳上了坦克。</h1><h1> 他们折弯了天线,砸坏了潜望镜,迫使敌坦克行进速度明显慢了下来。</h1> <h1><font color="#b06fbb">2区队长王永丰</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区队副王广华</font></h1> <h1> 忽然,敌坦克炮塔转了起来,王广华等人站立不住,急忙跳下坦克趴到附近的坟地里。</h1><h1> 稍停,敌坦克慢慢停下来,盖子打开,一个驾驶员钻出来慌慌张张地往前面的坦克跑,被王广华一枪打中了嘴巴负伤被俘(事后知道是敌人最好的驾驶员刘汉荣,后来成了我南京军事学院的坦克教员)。</h1><h1> 这时,敌坦克举出了白旗,王广华登上敌坦克接受了投降,这样1大队俘获了第2辆坦克,在坦克内还缴获了很多美式小手榴弹。</h1> <h1> 孟大队长留下部分骑兵处理俘虏和坦克,带领其他人员继续追击其他敌坦克。</h1> <h1> 剩余4辆敌坦克则继续向西南逃跑。1大队仍然紧紧追击,不断地向坦克射击、投弹,但未能起到作用,有的同志手榴弹已打光了。</h1><h1> 王广华、袁化先、杜津民等企图用“跳下马、再跳上坦克”或“直接从马上跃上坦克”的办法,逼敌投降,均没有成功。</h1><h1> 副大队长张遵三指挥机枪组,绕过去迎头阻击,效果也不佳。</h1><h1> 敌开路坦克用“37”炮和重机枪还击,张遵三头部负伤,1区队长袁化先身负重伤(在后方医院腿部截肢后牺牲)。</h1><h1> 孟大队长急令部队与敌坦克保持一定距离,让部分人员把伤员后送,自己带着其他人员继续追击。 </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长兼教导员孟昭贤</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副大队长张遵三负伤</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167efb"><b> 四、敌坦克疯狂反扑</b></font></h1> <h1> 敌坦克本来要从会亭集东边向南突围,因遇到会亭集南边一条小河只好向西开进。到夏邑县业庙北侧时,副班长王金亮和李学良2位骑兵纵马跳上了最后面行驶的1辆坦克,他俩用手榴弹敲打坦克顶盖,边敲边喊话:“你们跑不掉了,快出来投降吧!”</h1><h1> 就在这时,前面的一辆坦克突然转过机枪向他们扫射,李学良负轻伤跳下坦克,副班长(副排级)河南睢县籍的王金亮身负重伤摔了下来(刚送到医院就光荣牺牲了)。</h1><h1> 孟大队长一面急令王广华率两个同志多带手榴弹向敌坦克靠近,一面指挥全大队火力向这两辆敌坦克猛烈射击,掩护将两位骑兵撤了下来。</h1> <h1><font color="#b06fbb">老骑兵李学良(商丘市宁陵县籍)负伤</font></h1> <h1> 敌坦克继续西逃,1大队继续追击。行至业庙乡谢寨、步桥一带,忽然前面遇到一个小河沟,敌坦克怕陷入河中,先是停了下来,然后突然调回头来,和追击他们的1大队形成面对面,一面隆隆地向1大队冲击,一面集中平射炮和机枪猛烈开火,火力十分凶猛。</h1> <h1> 大家急忙下马,在一片坟地散开,集中火力向敌坦克还击。程朝先参谋长和1大队长孟昭贤带着机枪手趴在一个明塘里。</h1><h1> 敌坦克向明塘四周打炮。程参谋长的警卫员朱惟金拉着两位领导说:“这里危险,赶快转移!”说时迟那时快,轰的一声,敌人的一发炮弹打在明塘里,机枪手蒋步宽和弹药手李振香没有来得及转移,被敌炮击中,英勇牺牲。</h1><h1> 班长汤传厚和郭长青在一个坟头向敌射击时,也被敌炮击中,郭长青当场牺牲,汤传厚身负重伤(不久,在永城东南的后方医院牺牲)。</h1> <h1> 在与敌坦克激战中,个子小,机动灵活的王永丰,快速跑动着指挥战斗。他看到伤亡较大,一边嘴里喊着“撤!”,一边顺着沟,向附近有3户人家的几栋房子跑过去,王广华跟在他身后。</h1><h1> 当他们离3户人家还有三四十米时,王永丰听到敌坦克一阵机枪打来,后面的王广华被枪弹打中,急忙让王广正等2人把王广华背了下来。</h1><h1> 只见王广华从肩部到腰部7处负伤,肠子已流到肚子外面,鲜血直流。王永丰急忙命人包扎。</h1><h1> 王广华脸色刷白,已经没有多少说话的力气,他抓住王永丰的手,喃喃地说:“老乡,我不行了,给我家捎个信,我口袋里还有一块银元,叫我小子好好过……”没等说完,就昏死过去了。王永丰紧紧握着王广华的手,眼泪禁不住潸潸地滚落下来。 </h1><h1> 不一会儿,1大队就伤亡了10多个同志。</h1> <h1> 一阵冲击之后,敌坦克绕过一条小河沟后继续向西逃去。<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家一面给伤员们包扎,一面收拾烈士的遗体。望着牺牲的战友,骑兵们愤怒到了极点,纷纷要求和敌人拼命。<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 <h1> 孟大队长一面令党支部书记张德才带领部分人员迅速把伤员和烈士遗体后送,一面召集剩余人员,明确表示“不能硬拼!”</h1> <h1> 这时,3大队也赶了上来。团参谋长程朝先立即与1、3大队领导研究对策。</h1><h1> 他们考虑到坦克虽然装甲厚,火力猛,但坦克要烧油,坦克里的人也是人,他们也要呼吸、吃饭、喝水;刚下完雪,田野里泥泞,看不清路,坦克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沟里,而且,坦克履带上沾满泥巴也跑不快。我骑兵在坦克左右紧追不放,它开到哪里,骑兵就追到哪里,使他们不敢露面、不能休息。绝不能让它跑掉。</h1> <h1> 于是,在以后的追击中,骑兵们采取穷追、紧缠、硬憋的“狼群”战术,一般情况下,与敌坦克保持着一定距离,成扇形进行尾随追击,遇到有利地形立即冲上去,朝天线、驾驶孔等处投弹,有时还将几个手榴弹捆在一起投。</h1> <h1> 行至业庙西南方向的一片野地时,一辆坦克陷在泥坑内,轰轰地加油企图逃出,但履带下都是污泥和水浆,光打转不能前进。</h1><h1> 1大队迅速包围上去,坦克内的机枪和火炮还击了一阵子,见前面坦克已经逃走,第三辆坦克只得投降。</h1> <h1> 到夏邑县马头镇白庙北附近的小常庄时,由于长时间的打炮和快速行进,再加上严重超员,坦克内热不可忍,吴秀章的太太几乎憋晕过去;人挤得炮塔无法转动,既不能打炮,也不能使用机枪射击;天线被炸坏,无法与外界联系,潜望镜被被炸坏,驾驶员只能从坦克内看到外边很小的一块地方,被迫无奈,这辆坦克打出了白旗。</h1><h1> 1大队和3大队迅速包围上去,敌人一个个举着手从坦克里爬出来,其中还有2个穿花旗袍、花鞋的姑娘,事后查明是被欺骗来的徐州高中学生。</h1><h1> 3大队副大队长苗福昌和2区队长黄全文指挥部队搜查坦克,审问俘虏。<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 <h1><font color="#b06fbb">3大队副大队长苗福昌</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3大队2区队长黄全文</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的团通信班长朱俊章</font></h1> <h1> 最后2辆敌坦克仍然向西逃跑。</h1><h1> 1大队人员和3大队3区队长张华带领的本区队人员仍然继续追击。追到亳县东北杨庄,又一辆坦克陷入沟里,坦克里的敌人想逃到前面的坦克上,两个大队的骑兵纵马飞驰上去。刘集战斗中负伤的万福才一马当先,猛扑上去,连人带坦克一齐活捉。</h1> <h1><font color="#b06fbb">敌坦克被擒现场(杨玲摄)</font></h1> <h1> 团卫生队和各大队军医、医助参加了对伤员的救治。</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团卫生队军医周景杭</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b06fbb">团卫生队军医李家儒(左)和军医张玉书</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3大队军医许海浪</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医助王家才</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五、擒获最后一辆坦克</b></font></h1> <h1> 最后一辆坦克仍然顽强地向西逃跑。这时,骑兵们的马匹已十分疲劳,许多已跑不动,不断有人掉队。</h1><h1> 孟大队长让2区队长王永丰、3区队副区队长万福才挑选了20余匹体格较好的马,带领王复林、张友田、武学勤、魏金友、张友金等20多名骑兵继续追击。</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老骑兵王复林</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老骑兵武学勤</font></h1> <h1> 这时天色渐晚,到亳县芦家庙附近时,敌坦克发出几声轰隆隆声响后终于停了下来。大家立即包围上去,王永丰冲在最前面,高声喊道:“大家散开!包围上去,不能让敌人跑掉一个!”王复林等冲到坦克跟前,看到坦克盖子已经打开,爬上去一看,坦克里没有人,却放着成捆的钞票。</h1><h1> 正在这时,听到坦克旁边有人在哼哼,原来是一个国民党受了伤的军医。</h1><h1> 王永丰上前问他:“你们的人到哪里去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都向前跑了。”听到军医回答,王永丰立即对身边的张友田命令道:<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张友田,你快往前面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张友田喊了一声:“张友金,跟我来!”就飞马向前追去,后面紧跟着张友金。</h1> <h1> 这时,月亮已经从东面升起。追了约一里路,只见前面有几个黑影在奔跑,<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张友田和张友金在马上一面打枪,一面喊:“缴枪不杀!”追到跟前,敌人举起手来。</h1><h1> 张友田立即问:“前面还有没有你们的人?老实讲!”<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有!还有!”俘虏们战战栗栗地回答。<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张友田要张友金押着俘虏先往回走:“你先把这些人带回去,碰到咱们的人,让他们赶快跟上我!”<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 <h1> 这时,王永丰带着几个人追上前来,碰到张友金,了解情况后继续向前找张友田,可是由于在月夜里,走岔了道,怎么也找不到张友田。</h1><h1> 此时马实在跑不动了,王永丰着急起来,用鸣枪的办法和张友田联系,打了几枪,听不到任何回音……</h1> <h1> 张友田单枪匹马,追敌心切,只顾向前搜索。追到一条三四米宽的河边,上面结了一层冰。张友田担心冰薄经不住马踩,策马顺河道而行,又看到河上有条土坝,骑马过了土坝继续追赶。</h1><h1> 在月光下,忽然看到前面地上趴着一人,立即高声猛喊:“快起来!不起来我要开枪了!”不等那人回答,张友田从马身上直扑到那人身上,顺手搜出一支美式手枪。<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前面还有你们的人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有……”</h1><h1> 张友田一听这话,立即用枪押着俘虏继续往前追赶,在不远处先后又抓到3个俘虏,搜出3支美式手枪,直到确认前面再也没有敌人,他才停下了脚步。</h1> <h1><font color="#b06fbb">参战老骑兵张友田</font></h1> <h1> 这时,张友田发起愁来,当时他的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害怕敌人反抗,又想我一个人押4个俘虏,跑掉一个怎么办?</h1><h1> 他急中生智,连忙骑上马,用手里的冲锋枪指着4个俘虏高声说道:“你们在前面走,可不能跑,要跑的话,我冲锋枪可就不客气了。解放军优待俘虏,你们也不用害怕……”一面走路,他还在一面交待政策,但敌人比他还害怕,乖乖地束手就擒。</h1><h1> 走不远就碰到民兵,在民兵们的帮助下他押送俘虏,一直找到1大队的同志。</h1> <h1> 至此,从陈官庄突围出来的国民党军6辆坦克全部被我军俘获,这场骑兵追歼敌坦克的战斗即告胜利结束。</h1><h1> 从早上8时到黄昏20时,骑兵团1、3大队追击敌坦克12个小时,行程100余里,俘获坦克6辆,上有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加拿大冲锋枪1支、汤姆式冲锋枪13支、弹药4万余发,还有成捆的钞票,坦克上的43人全部被俘。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少有的“骑兵打坦克”的经典战例。</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追歼敌坦克路径</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我军对杜聿明集团的总攻从1月6日战至10日下午4时,陈官庄地区歼灭战胜利结束,共歼国民党军17.6万余人,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第三阶段作战任务遂告结束。</h1> <h1>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3个阶段,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参战兵力60余万人;国民党军投入兵力约80万人。人民解放军以伤亡13.6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共计55.5万人,居辽沈、淮海、平津3大战役歼敌总数之首。</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六、战后的故事</b></font></h1> <h1> 战斗结束后,孟大队长考虑到人、马已经疲劳到了极点,于是一面派人向团部报告,一面返回驻地安排部队吃饭、喂马、休息。</h1> <h1><b> 缅怀与悼念。</b></h1><h1> 骑兵团作为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团,在淮海战役期间,开始跟踪监视黄维兵团,袭占汝南埠,切断黄维兵团后方补给线;后又在刘集俘获国民党军孙元良指挥的第16兵团第41军少将副军长杨熙宇、第124师少将师长严翊等以下1100余人;继而在会亭集追歼敌突围的6辆坦克和人员,为淮海战役胜利的取得做出了重要贡献。</h1><p class="ql-block"><br></p> <h1> 战后,华东野战军首长来电嘉奖骑兵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49年1月12日,骑兵团(欠7大队)奉令脱离特种兵纵队建制,直属华东野战军司令部。<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 <h1> 1月14日,骑兵团进入安徽省萧县西北的陶楼地区,对1948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召开了追悼与庆功大会,悼念牺牲的烈士,表彰英雄模范。</h1> <h1> 骑兵团牺牲的9名同志是王广华、袁化先、王金亮、杜津民、蒋步宽、李振香、汤传厚、张怀忠、郭长青;负伤13名,他们是张遵三、李学良、陈树齐等;另死伤战马十几匹。</h1> <h1> 骑兵团上上下下充满了无尽的哀思。9位烈士牺牲在胜利的前夕,1949年1月10日追歼敌坦克,而下午4时淮海战役就取得了全面胜利。烈士们没有看到胜利便长眠于淮海战役战场,战斗的胜利是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他们的名字将万古流芳。</h1> <h1> 1大队2区队副区队长王广华被追认为一等功臣。他的一等功证书、奖状和奖章,现存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内。</h1> <h1><font color="#b06fbb">王广华被追认为一等功臣</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王广华烈士一等功证书</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王广华烈士一等功奖状</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王广华烈士一等功奖章</font></h1> <h1> 据不完全统计立功情况: 1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孟昭贤、王永丰、张兴远、万福才、张玉山、韩玉玺等荣立二等功;王开一、苗福昌、王其行、刘怀钦、宗道宽、张友田、臧华、王家才、明超群等荣立三等功;多人荣获四等功。 </h1> <h1><font color="#b06fbb">孟昭贤的二等功证书</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韩玉玺的二等功证书</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张友田的三等功证</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孟昭贤在安徽省萧县陶楼骑兵团召开的追悼与庆功大会上</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俘虏开坦克到指定地点。</b></h1><h1> 战后,团里派人对俘虏进行简单审问,然后每辆坦克留2名俘虏驾驶员,让他们把能开动的坦克先开上公路,打开天窗通气门,炮塔移向后指,用树杆树起白旗。</h1><h1> 每辆坦克派两名骑兵持枪监视,其余俘虏由团司令部参谋蒋成玉带队押送回团部。同时电告特种兵纵队,并根据特纵指示,先交两广纵队看管,再由特纵的坦克大队将坦克开走。</h1> <h1><font color="#b06fbb">团司令部参谋蒋成玉</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政治处书记张忠义</font></h1> <h1>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因打坦克骑兵团伤亡20多人,骑兵们对敌坦克恨得咬牙切齿,见了敌坦克就打,为防误伤,特纵坦克大队一行人员要求骑兵团派人协同保护。</h1><h1> 骑兵团派了政治处书记张忠义带几个人前往,每辆坦克上配一名骑兵团的人。这一招果真灵验,骑兵们一见是自己人就不打了,特纵坦克大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h1> <h1> 一名俘虏见了负责接收的坦克大队人员中的一位参谋,便叫嚷起来:“你怎么早投降了!”这位参谋马上还击:“你现在还不是投降了!”原来这位参谋是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中被我歼灭的蒋军第一快速纵队的解放战士,现在已成长为我军的干部。他和这批俘虏中的一些人,还是当年在印缅战场上的“老战友”,想不到在两年之后,在这样的场合又重逢了。</h1><h1> 有的俘虏不服气地说,“我们这些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打过败仗,想不到让你们骑兵捉住了,真是世界战争史上也没有听到过的怪事。” </h1> <h1><font color="#b06fbb">一名俘虏与负责接收的我坦克大队的一位参谋相见(杨玲摄)</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 女记者随我坦克到现场。</b></h1><h1> 当敌坦克从陈官庄向西南方向突围时,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也奉命追歼敌人。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女记者杨玲冒着刺骨寒风跳上战车,跟随坦克大队现场采访,一路上拍摄了不少坦克大队追击的照片。</h1><h1> 当他们沿着敌坦克的履带印追到会亭集时,骑兵团已基本把敌坦克擒获。</h1> <h1><font color="#b06fbb">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追歼敌坦克(杨玲摄)</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战后现场的敌我两方坦克(杨玲摄)</font></h1> <h1> 杨玲拍摄了不少敌坦克被擒的现场照片,并于战斗结束后在夏邑县会亭集姬楼为参战的1大队英雄群体合了影。</h1> <h1><font color="#b06fbb">1大队英雄群体在夏邑县会亭集姬楼留影(杨玲摄)</font></h1> <h1> 20世纪70年代,当年的女记者杨玲找到了原骑兵团1大队长孟昭贤,把1大队英雄群体的合影给了他,并请他转交当年1大队的王复林。她亲笔在照片背面写道:</h1> <h1> <font color="#ed2308">请孟大队长转交王复林同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淮海战役的尾声——骑兵打坦克。蒋军在陈官庄全部就歼之际,6辆蒋军坦克拂晓突围,我坦克大队奉命追击,沿途被我骑兵大队阻击并全部俘获。此乃<br data-filtered="filtered">消灭敌坦克的骑兵大队。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杨玲摄于1949年1月</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 <h1><font color="#b06fbb">杨玲亲笔在照片背面写的注释</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当时在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工作的康矛召和杨玲这对革命伉俪,是我军少数战争时期以摄影为主的新闻工作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又联袂转业到外交部工作,历任我国驻多个国家的大使和秘书。</h1> <h1> 康矛召,1919年4月出生于湖北武汉,1937年参加革命,先后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山东画报》主编,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社长。</h1> <h1> 杨玲,1922年出生于山东临沂,1939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华野特纵《特种兵报》摄影记者,身背照相机勇敢地随军战地采访,成为我军当时惟一在前线采访的女摄影记者。</h1> <h1><font color="#b06fbb">1947年8月 康矛召、杨玲摄于郾城火车站</font></h1> <h1> 康矛召、杨玲夫妇两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拍摄了上万张战地实景,留下了当时的历史瞬间,使之成为真实记录中国革命进程的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摄影作品和底片已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h1><h1> 杨玲为骑兵团拍摄的照片有30余张,除追歼敌坦克外,还有《骑兵团开展两忆三查运动》等,为骑兵团留下了战争年代珍贵的照片资料。</h1> <h1><font color="#b06fbb">1948年5月,骑兵团开展两忆三查运动(杨玲摄)</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们在决心书上按手印,左2为团政治处副主任李宣化(杨玲摄)</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们在誓师会上(杨玲摄)</font></h1> <h1><div><b> 苏联顾问不相信。</b><br></div> “骑兵打坦克”是我军战史上颇为传奇的一个战例,被永远载入了人民解放军的史册。在解放战争时期被传为佳话。<br> 战后,苏联军事代表团顾问到淮海战役现场考察,对骑兵打坦克感到疑惑,开始不相信,说从来没有听说过骑兵能够打坦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h1><h1> 后来又很感兴趣,派人专门来调查,还用摄影机拍摄了打坦克现场,对此战例惊叹不已。</h1><h1> 但遗憾的是,电影拷贝在一次大火中连同开国大典的拷贝一起不幸烧毁了。<br></h1> <h1> 1月17日,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单独成立1个骑兵连,随野战军司令部执行任务的7大队奉命归建。</h1><h1> 至此,骑兵团1、3、5、7、9大队和机炮大队,共6个大队,再加团直属连队,1500余人马,全部在建制,满员齐装。全团以更加完整的形象、骁勇的战斗姿态出现在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的行列之中。<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h1> <h1></h1><h1> <b><font color="#167efb"> 作 者:</font></b></h1><h1> 孟秀玲,原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大队长孟昭贤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h1> <h1> 请继续观看美篇:<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h1> <font color="#167efb"><b>《新四军铁骑》 第23集 烈士们永垂不朽</b></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金戈铁马》,周纯麟、程坤源著,24万字,198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br data-filtered="filtered"></font><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曹鸿茂、孟秀玲、周善平著,61万字、300余张照片,2009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font></h1> 【本美篇的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首发的知识产权,请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和美篇标题,联系方式13810037515】<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