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的离奇高考经历

施先生

<p class="ql-block">这几天是上海莘莘学子的高考的日子,高中三年,疫情三年。他们的学习大多数时间以网课的形式进行的,和老师同学聚少分多。特别是上海疫情严重的二个多月,他们也是足不出户,在孤独和食品短缺中度过的。鉴于这种困难情况,高考推迟了一个月。</p><p class="ql-block">经历了人生这次大考,再过一个多月,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踏进大学的殿堂,开启人生中最关键的学习阶段,四年后将奔赴各自喜欢的工作岗位。祝福他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不禁想起我离奇的高考经历,和50后一起回忆我们那些往事和感受。</p><p class="ql-block">我是50年出生的,在红旗下长大的新一代。那时候学校提倡走红专道路,要我们努力学习,长大为社会主义做贡献,还要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我从小喜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初一时参加静安区数学竞赛,得了第三名。以后就参加了区里20人的数学提高班。每个星期天上午,由区里挑选最好的数学老师给我们免费开小灶。初中三年是我学习的黄金时期。</p><p class="ql-block">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进入高中学习时,突然和铺天盖地的文革撞了个满怀。</p><p class="ql-block">这一撞把我撞得昏天黑地,被迫中断学业达13年之久,似乎和高考彻底无缘了。</p> <p class="ql-block">我还算幸运的,书是不能读了,但是进了上海一家纺织厂工作。在那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工作虽然辛苦,三班倒,但是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p><p class="ql-block">我是68年9月12号进厂的,仅过了三个多月,老三届一片红,全部离开城市,上山下乡了。我的二个弟弟几年后都陆续离开上海,一个插队落户,一个到了农场。</p> <p class="ql-block">我家兄弟姐妹六个,我二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早就进了心仪的大学,一个是上海海运学院,一个是北京航空学院,姐姐进了上海师范学院。毕业之后他们工作都很好。</p><p class="ql-block">唯独我们三个兄弟,我在工厂,二个弟弟在农村。我们生活的都很艰难。</p><p class="ql-block">眼看我们三个难兄难弟再也进不入大学了,老天有眼,77年文革结束,年底就恢复了高考。</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千年难逢的机会,我想试试。</p> <p class="ql-block">正在这时,我们纺织厂进行了一次青工文化摸底考试。我夜班刚做完,就做了一会儿考生。</p><p class="ql-block">数学都是初中的内容,尽管我没有复习,还是第一个交卷,得了满分。我幸喜地发现,我初中的知识一点也没有忘记。这给了我一种冲动,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学完高中三年的课程,参加高考呢?</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在学习上困难重重。</p><p class="ql-block">首先,我还在为三斗米折腰,不能请假去读书,只能边工作边学习。每天的自学时间都是从睡觉的时间挤出来的,我每天只睡3,4个小时。</p><p class="ql-block">其次,.我没有时间和财力找到合适的老师来辅导,只能靠自学了。这是无奈的选择。</p><p class="ql-block">第三,自学需要的十七本高考复习资料,当时是一书难求,托关系也买不到。我只能走很多的路,问一个远房亲戚去借几本,读完了再还给她,然后继续借,继续还。等到我考完试,家里竟然没有一本高考复习资料。</p><p class="ql-block">自学高中课程的道路布满荆棘,我知难而上。</p><p class="ql-block">我花了半年时间,自学完高中三年的数学课程。书上所有的习题我都做完了,对照答案,居然对多错少。然后一道道题订正。</p><p class="ql-block">有一件事我至今不忘,有一道复杂的三角计算题,我的答案就是和书上的不同。后来经过反复认证,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都对,原因很简单,三角公式繁多,变化多,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可以互相转换。</p> <p class="ql-block">再用半年时间,我学完了高中的物理和化学。由于数学基础打好了,物理化学并不难。</p><p class="ql-block">高考还要考英语,政治和语文。这对我来说要在一年里全部学完,真的是不可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我年龄偏大,高考有年龄限制,留给我的时间只有这一年了。失去这次机会,我真的和高考无缘了。</p><p class="ql-block">我的作文一向很好,经常作为范文在学校里读出来。我对语文考试有点把握,加上实在没有时间了,我只能赌一下,放弃了高中语文的自学。尽力考个及格吧。</p><p class="ql-block">政治和英语只能补到哪里算哪里吧。在一年里,我见缝插针,硬是把这二门课程学完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1979年的高考,我以一名初中生的学历,用做完的一大堆习题草稿纸的底气撑腰,忐忑不安的参加了高考。</p><p class="ql-block">那天天特别热,加上紧张,我一边答题,一边用毛巾擦汗,不一会儿就满脸通红,口干舌燥。</p><p class="ql-block">那时教室里没有空调,监考老师每人发了一根赤豆棒冰降温。含着冰凉的棒冰,我急躁的心情逐渐冷静下来了。</p><p class="ql-block">那只是一根普普通通的赤豆棒冰,然而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冷饮。</p><p class="ql-block">教室里面很热,为了降温,监考老师每过半小时就会在教室里喷清凉的香水,给我带来一丝丝的凉意。</p><p class="ql-block">我非常幸运地考进了上海纺织大学。其中最离奇的是语文考试。我在没有进行任何复习的情况下,竟然得了75分,其满分是100分。</p> <p class="ql-block">文革结束后恢复的高考,不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我幸运地成了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我的二个弟弟,后来一个考取了华东化工学院,一个考进了华东政法学院。</p><p class="ql-block">我母亲曾经多次和我们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全部进大学。</p><p class="ql-block">我非常庆幸,在我母亲有生之年,她这个美好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了。</p> <p class="ql-block">50后的朋友们,以上是我难忘的高考经历。切当抛砖引玉,殷切期望捧读各位的高考美篇佳文。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