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往事——我的小人书情结

萍水依然

<p class="ql-block">总有一种情愫挥之不尽、总有一种回忆埋在心底、总有一种岁月历久弥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每每翻阅书柜上陈列的小人书,总能忆起儿时、想起过往、念起童年那些快乐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小人书,也有人称“连环画”,是我们那个年代共有的童年伙伴。在我的老家在富锦市砚山公社连生大队,更喜欢叫“画本”,因为体积小,可以放在口袋里,也叫口袋书,有图有文,图案生动活泼,文字简洁顺畅,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在那时,它是我的最爱,就像现在的孩子玩手机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  和现今流行的许多时尚阅读相比,小人书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了。它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像我这样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对小人书却普遍怀有一份虔诚的、难以割舍的情怀。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只有小人书充实了我们愉快却有些荒凉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我在农村和矿山长大(1982年3月份父母知识青年返城到了双鸭山市岭东区双桦煤矿七道坝)和许多小伙伴一样,有着花不完的时间去玩。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小人书,只觉得书中漂亮传神的插图和精练动人的文字很吸引人。也就是从看小人书开始,我知道了“小英雄刘文学”、“西游记”的故事,知道了岳飞、孙悟空、哪吒、杨六郎、李自成等……阅读小人书,启迪了我们这些乡下孩子们的心智,让我们开始真正成长。</p> <p class="ql-block">五六岁时,我便迷上了花花绿绿的小人书,经常向周围的小朋友借书看,借不到我就缠着大人买。当时,一册小人书最便宜的只有8分钱,最贵的也不超过5角钱,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大人们不会经常给我买,只在我缠得紧的时候偶尔买上一两本。因此,我对买回的小人书格外珍惜,一本书往往翻看十几遍。因为喜欢,我特别注意保管,一般成套的小人书我看完就封箱保存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直到现在,我依然真诚地感谢它们,感谢它们无私地“哺育”了我们这些矿山的孩子。还依稀记得,那时在岭东南山第二百货附近有一个小人书摊,摆摊的是一个留着花白胡子的老爷爷。来到地摊跟前浏览一番,看到《新兵马强》讲的是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故事,翻过后面的封底价格是9分钱,急切地就问是9分钱吗?那个老大爷说1角5分,怎么多要了6分钱,可又实在不甘心就这样多给6分钱白给他。于是不舍地我放下了喜欢的《新兵马强》这本小人书。</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八道坝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过六一节,跟父亲要了5角钱,大多数学生们都买冰棍、大米花、大块糖,其实我也想吃点好吃的,毕竟是一年一次的节日,强忍着馋虫,兴致勃勃的到山东口音妇女的小摊上走去,好吃的好玩的太多了,看得眼花缭乱,看得我只咽口水,强忍耐一下食欲,摊上有一套《大渡河》,上下集共两本0.43元,掏出手里握了好长时间而且是皱巴巴的5角钱,于是钱买了下来,还剩7分钱,买了根冰很多的那种冰棍,一边嗦着冰棍一边欣赏着小人书,一不小心冰棍的水滴在了小人书上,二话不说赶紧往衣服上蹭几下,虽然冰柜的化的水没了,小人书的内页还是阴了一片污渍,都怪自己不小心,放在空地上晒干为止,拿回家里得意洋洋,在弟弟面前显摆一下,弟弟趁我得意之时抢过小人书就跑,我在后面追,一边追一边喊千万别弄坏了……</p> <p class="ql-block">上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里就有《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就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红军爬在泸定桥上的铁索上,匍匐艰难前进,打退对岸的敌人的故事。当时是郝老师教我们语文,当时是刘校长带领学校领导老师来听的课,还记得郝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了我 ,我对答如流信心满满的。内容都在小人书《大渡河》都讲过,内容特别熟悉。后来没钱买小人书,就去小人书摊上租看,5分钱看一整天忘记了吃饭。看小人书就是瘾大,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一点也都为过。</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一个暑假父亲骑自行车驮着我下山,看望岭东南山的奶奶,奶奶给我们做的是猪肉豆角,奶奶给我5角钱还有粮票让我到馒头铺买馒头,卖馒头的说是精粉做的,看起来比家里吃的馒头要白很多,挑了几个,要付钱时,卖馒头的说6分2一个,不知道2厘是怎么算的?当时一下子懵圈了!算完后拿着找的零钱回来了!那一顿猪肉炖豆角,太好吃了如此的香终生难忘,感觉到现在还有余香。</p> <p class="ql-block">下午父亲领着我到中山暖气片厂附近看脚上的鸡眼 ,在经过新华书店时,缠着父亲进书店看看,当看到上下册《激战无名川》的小人书,价格记得是0.55元,无比的兴奋,父亲说有点贵不想给我买,我使出软磨硬泡的高招,父亲无奈的答应了,拿到小人书那一刻感觉沉甸甸的,等于是如获家珍。然后去找一位江湖大夫专治鸡眼的,爸爸在那治疗脚上鸡眼的时候,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小人书,大夫家的女孩子羡慕得向我剽了几眼,我当时还很得意忘形。</p> <p class="ql-block">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郑海清是同班同学,家里的小人书特别多,都是他老爸和两位哥哥给买的,我和张金生放学到他家写作业,有时写完作业到他家后面的电视塔山上爬山,去河套里游泳洗澡,我的狗刨技术就是在安邦河河套里学会的。闲暇时间顺便看看小人书,海清是个特别大方的人,经常借他的小人书看,还的晚些他也不计较。印象最深的是小人书《岳飞传》共15本,最后一集是风波亭,就是讲秦桧害死岳飞、岳云的事,当时恨透了秦桧,还有《杨家将》里的潘仁美和大坏蛋秦桧遗臭万年。</p> <p class="ql-block">自从有了看小人书的瘾,一发不可收拾,有时上课也看,还被老师没收过好几次,挨了批评,以后不敢在课堂上看小人书了。暑假的时候就去职工宿舍捡啤酒瓶、白酒瓶、玻璃罐头瓶子、胶鞋底、塑料布都可以卖到废品收购站里换钱,不知道攒了多久攒了7.8元巨款,舍不得花等着买更多的小人书,后来把钱包藏到西屋大镜子的后面夹缝中,过了很久也没动过,等我去取钱包的时候,钱包不翼而飞,西屋找个编也没有找到。一次我和弟弟去八道坝大哥家,找工具时在抽屉里面发现了我丢失的钱包,打开一看一分钱也没有了,当时我明白了一切,没有声张默默的把钱包放回了原处。这件事虽然过去三十多年了,我从没提起过这件事,我认为不仅仅丢失是钱包,而是丢失了几十本小人书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无聊时,随便在网上查了下,小画书居然成了收藏热。想想也是,毕竟它曾经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像那个时代粮票、布票、豆腐票等的存在一样,不能忽视其在人们心中的印痕。人生中有许多记忆值得珍藏,即使是昙花一现,即使是浅浅的。</p> <p class="ql-block">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人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商店里也没有卖的了,街面上也没有摆书摊的了。现如今小人书成了稀罕物,全国各地掀起了收藏小人书的热潮,尤其是古玩城的地摊上卖的小人书品相一般最低5元以上,所以说小人书升值空间还会很大,我家孩子小时候我给他讲《三国演义》的故事,现在他给我讲《三国演义》的故事,他比我知道的还全面。孩子小时候受小人书的影响,他特别喜欢上历史课,应该归功于小人书吧!还是耳濡目染的结果。人们的读书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好了,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想看啥书都会有,可是现在的人,别说是看小人书,就连读其他书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不管男人和女人,不管大人和小孩,基本上都是捧着一部手机,玩玩游戏,刷刷抖音,好不快活!无可而感,慨然长叹,读书的氛围,能否再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