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杏坛数十载 情系川音谱华章——追念川音第二任院长宋大能教授

弦歌蜀韵(免送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文:甘绍成</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载《音乐探索》2022年第1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图1.宋大能生前留影(1931.1-2021.8)</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2.纪念花篮</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摘 要:</b><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大能(1931.1-2021.8)是我国老一辈传统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奠基人、第二任院长、学报《音乐探索》创办人之一。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奉献给了川音。通过对数10位熟知宋大能相关事迹人士的采访,结合川音积累的部分校史资料,梳理和总结他的成长历程、教书育人、音乐创作、民歌研究、奉公履职等方面,展现出宋大能不平凡的一生,以表追思悼念之情。</span></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关键词:</b><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大能;音乐人生;教学;创作;研究;管理</span></h1> <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引 言</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是我国老一辈传统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教授,川音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奠基人、川音第二任院长、学报《音乐探索》创办人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主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1年8月18日下午16时40分,这位受川音人尊敬的第二任院长,在住进医院与病魔抗争两个多月后,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在得知宋院长离世的当天,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向他的遗孀韩立文(又名韩雯雯)教授表达深切慰问。这些人中,除了他的至亲,还有川音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他的老部下、退休职工、以及他曾经培养过的学生。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宋院长的无限哀思与怀念,追忆起他的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让人为之动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面,我谨以这两首小诗回顾宋大能院长在迈向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一段难忘岁月,并致以深深的怀念:</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诗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蜀 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德艺双馨鸣四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奉公履职有担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新人辈出传嘉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杰作频添谱乐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谦厚揽才胸坦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勤廉为政业辉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高风亮节品清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含笑荣休迎夕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辛丑年七月</b></p> <h3 style="text-align: left;">图3.书法1:何昌龄(书法家)</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诗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蜀 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少年敏学笔词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英隽出群神彩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先祖功勋昭日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后生文采显华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投师艺苑攻音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访道村郊留墨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心系杏坛从教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甘当伯乐展优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德望品雅亮高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清操名佳冠众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谦厚揽才胸坦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新人辈起业辉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勤廉为政传嘉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杰作频添谱乐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欣喜校园鸣海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荣休乘鹤笑斜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辛丑年九月</b></p> <h3 style="text-align: left;">图4.书法2:程 峰(书法家)</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青春少年 文采飞扬</b></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家学渊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男,汉族,祖籍四川省富顺县。出生于成都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富顺素有 “千年古县,才子之乡”的美誉。在四川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便是其叔爷宋育仁。宋育仁光绪十二年考取进士,光绪二十年派驻欧洲英、法、意、比等国任参赞,他是新学巨子,巴蜀维新领袖,四川报业鼻祖。</span></h1> <p class="ql-block">图5.宋大能叔爷——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塑像之一(资料来源:网络)</p> 图6.宋大能叔爷——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塑像之二(资料来源:网络) <h3 style="text-align: left;">图7.宋大能叔爷宋育仁碑文(资料来源:网络) </h3> <p class="ql-block">图8.2018年春在成都三圣乡为叔爷宋育仁扫墓(右:宋大能;左:侄女范文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家父事迹</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父宋师度师从赵熙、向楚。由于深受叔父宋育仁先进思想的影响,宋师度民国初年来到成都。“五四”前几年进入新闻界,与李劼人共创《川报》, 并任《川报》社长,对社会的丑恶现象做了大量时评,颇有影响。1924 年李劼人从法返国后, 继续同办《四川群报》《川报》,二人轮流担任主笔和社长。是年11月,《川报》因陆续发表揭露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的文章,被军阀杨森强行查封,并将李劼人、宋师度抓进监狱。二人后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实业家卢作孚营救出狱。1930年宋师度任四川大学文学院学监主任兼教学工作,后加入重庆民生航运公司任总务经理,卢作孚出国访问期间出任代总经理。之后,逐步转入儒学研究,并一直担任公司的驻会董事。1955年在渝去世。</span></h1> <p class="ql-block">图9.父亲宋师度</p> <p class="ql-block">图10.民生实业公司1951年长江经理会议(第一排左起5-6:卢作孚、宋师度)</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333333">图11.宋大能2021年2月17日瞻仰李劼人故居</font></p> <p class="ql-block">图12.宋师度早年在成都参与创办的《川报》(上图:该影印件陈列于重庆卢作孚纪念馆);卢作孚早年写给宋师度的信函(下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家母及兄妹</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母亲鲁绍光,曾就读于当时成都的女子职业学校,后居家相夫教子。</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图13.母亲鲁绍光</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家有兄妹8人,大哥宋大年在重庆、南京两地从 事航运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南京市政协委员。</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4.大哥宋大年</p> <p class="ql-block">图15.宋大能与大哥宋大年一家合影(第一排中:小女永宁;第二排左起1-3:大嫂王季玉、大哥宋大年、宋大能;第三排左、右:大女爱晖;二女永珍)</p> 图16.大哥大女爱晖、丁洪路夫妇(第二排左右)和子女一家上世纪70年代合影 <p class="ql-block">图17.宋大能、韩雯雯(左、右)夫妇与大哥儿子一家合影(左图第一排左起1-2:永宜母胡正仕、儿子其锐; 第二排左起1-3:宋大能、永宜、方之荃;大哥孙子其锐、杨琳夫妇和重孙女宋嘉葳留影(右上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18.大哥三女宋永宁、万泽宁夫妇1990年夏天与女儿万铮合影</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哥宋大本,又名宋道根,抗日战 争时期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是参与滇缅公路修建的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为乐山一中的高级教师。</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9.二哥宋大本(又名宋道根)</p> <p class="ql-block">图20.1947年合影于南京(左:二嫂景筱英[景颇族]; 右:大姐宋淑修)</p> <p class="ql-block">图21.侄女郭学芳(右起4)1992年7月从美回国探亲时,到乐山看望二舅宋道根(中)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2.二哥长子宋放农、华为英夫妇和外孙刘晨皓合影(上图右起1-3);二哥孙女宋洁群和外重孙刘晨皓合影(下图右起1-2)</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333333">图23.二哥女儿宋子英、严天志夫妇合影(左图);二哥外孙女严若娅(右图)</font></p> <p class="ql-block">图24.二哥二儿子宋度荪留影(上图);二哥孙子宋亮与女儿合影(下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哥宋大寿,西南联大留美空军,1949 年去台湾后因遭国民党特务迫害而自杀身亡。</span></p> <p class="ql-block">图25.三哥宋大寿于西南联大学生时代(左图);西南联大留美空军(右图)</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除三位兄长外,还有姐姐淑修、淑静,妹妹淑琼、淑贤。</span></h1> <p class="ql-block">图26.大姐宋淑修</p> <p class="ql-block">图27.大姐宋淑修、郭愈钦夫妇(左上图)合影;大姐宋淑修、郭愈钦夫妇与女儿郭学芳合影(左下图);大姐夫妇与儿子郭学松一家的合影(右图)</p> <p class="ql-block">图28.大姐宋淑修女儿郭学芳、何天民(左右)夫妇与儿子何维亮(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9.四姐宋淑静(左)、于湧(右)夫妇于1954年秋摄于昆明</p> <p class="ql-block">图30.四姐宋淑静怀抱大女儿甜甜(上世纪50年代摄)</p> <p class="ql-block">图31.侄女郭学芳2003年从美回国时到昆明看望四孃宋淑静、于湧夫妇(第二排左起1-3)一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32.四姐宋淑静之二女詠平2021年摄于澳洲(上图);四姐之二女詠平与女儿于娜合影(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33.九妹宋淑琼、刘梦良夫妇(上图)上世纪60年代初与儿子们(下图)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34.1958年8月在成都合影(右起1-3:宋大能、九妹淑琼、韩雯雯)</p> <p class="ql-block">图35.九妹宋淑琼大儿子刘荣跃(右)、钟红英(左)夫妇留影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36.九妹宋淑琼大儿子刘荣跃、钟红英夫妇留影(上图);刘荣跃女儿刘文翔、外孙女刘雨妍留影(下图)</p> 图37.九妹宋淑琼二儿子刘荣伟(上图右,下图中)丶胡蓉(上图、下图左)夫妇和女儿刘希娟(上图中,下图右)留影 <p class="ql-block">图38.九妹宋淑琼三儿刘荣健(上图左,下图左起2)、孟英(上图中,下图左起1)夫妇和儿子刘宇涵(上图右,下图右)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39.1956年于四川眉山合影(第二排左起1-3:十妹宋淑贤、四姐宋淑静、九妹宋淑琼;第一排中:母亲鲁绍光;第一排左:宋子英;第一排右:宋放农)</p> <p class="ql-block">图40.十妹宋淑贤、范峥嵘于1960年5月结婚合影(上图);十妹夫妇(中)于上世纪80年代同儿子范文光、女儿范文璧(左右)合影(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41.宋大能(右)1968年与十妹宋淑贤(中)及妹夫范峥嵘(左)在灌县漩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333333">图42.上世纪60代合影(左起1-3:</font>韩雯雯、<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宋大能、十妹宋淑贤)</span></p> <p class="ql-block">图43.2018年夏在青城山龙呤山庄与十妹夫妇合影(上图左起1-5:范峥嵘、宋淑贤、范文璧、宋大能、韩雯雯);宋大能与十妹宋淑贤合影(下图左、右)</p> <p class="ql-block">图44.十妹宋淑贤与妹夫范峥嵘于2020年合影(上图);十妹宋淑贤2021年春在病床上与外孙刘皓文合影(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45.宋大能(左)上世纪60年代与母亲鲁绍光(右)合影、侄女范文璧合影(中)</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家庭的影响,宋大能少时有机会接受较为系统的文史知识的学习。在国家处于战乱时期,他多次跟随做航运工作的父亲和大哥宋大年辗转于四川眉山、重庆、南京、成都之间。先后就读于眉山府街小学、眉山俊川中学、重庆求精中学、川大附中 。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文理科均名列前茅,才艺出众,文字能力超强。1947年,在重庆求精中学读书期间,曾独自编办墙报,得到学校师生的高度评价,被盛赞为“一个人的墙报”。在川大附中求学时,受教于该校音乐课教师敖学祺,正是因敖老师的音乐启蒙,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他日后将音乐作为终生事业奠定了基础。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他的生活迎来了新的曙光。</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46.幼年时期的宋大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47.小学时期(第一排左右:母亲鲁绍光、二嫂景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inherit;">英</span>;第二排:宋大能<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图48.宋大能与十妹夫范峥嵘共同就读的小学原址(2020年11月29日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49.少年时期的宋大能</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50.中学时期的宋大能</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怀着对学习音乐的一种强烈愿望,宋大能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音乐专业,考入川音前身——成都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作曲专业。</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过努力学习,他于 1953 年 7 月毕业即留校任 教,与同班留校的熊冀华,成为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的首任青年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图51.大学时期的宋大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52.毕业留校工作的宋大能</span></p> <p class="ql-block">图53.宋大能(右)、韩雯雯(左)夫妇1955年底成家立业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54.1955年底在成都合影(第一排右起:母亲鲁绍光、岳母戴明珍;第二排右起:宋大能、韩雯雯)</p> <p class="ql-block">图55.宋大能岳父韩朗生(上图);宋大能夫妇上世纪60年代与岳父合影(下图中:岳父韩朗生;左右:宋大能、韩雯雯)</p> <p class="ql-block">图56.韩雯雯与母亲戴明珍、大弟韩纪德合影(上图左起1-3);左下图:韩雯雯(右)与大弟韩纪德(左)合影;右下图:大弟韩纪德</p> <p class="ql-block">图57.宋大能1956年留影于北京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图58.宋大能、韩雯雯夫妇1960年在北京展览舘、园明園与好友张大连(右下图左)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59.韩雯雯上世纪60年代末与女儿韩梅、侄儿韩威合影;韩梅1980年秋考入川音本科后与弟韩威在成都望江楼畔合影(右图右起1-2)</p> <p class="ql-block">图60.宋大能女儿韩梅(右)、女婿弘树(左)1990年11月在日本结婚留影</p> 图61.宋大能夫妇1990年11月在日本参加女儿韩梅、女婿弘树婚礼时与女儿合影 <p class="ql-block">图62.宋大能夫妇1990年11月在日本参加女儿韩梅、女婿弘树婚礼与亲朋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63.女儿韩梅、弘树(第二排左右)夫妇2002年与大儿雄作(第二排中)、二儿大地、女儿娜娜(第一排左右)全家樱花下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64.宋大能夫妇(左起3-4)2017年夏与回国探亲的女儿韩梅(左起2)和外孙雄作(左起1)、大地(右)在成都家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65.宋大能2002年夏与回国探亲的女儿韩梅(上图左)和外孙雄作、大地(下图左右)在成都家中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图66.外孙女娜娜2018年海边照</p> <p class="ql-block">图67.外孙雄作、大地(左右)2017年夏与侄孙女韩亚霓、<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侄孙韩亚龙(右起2-3)</span>在新都宝光寺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68.宋大能女儿韩梅、女婿弘树(左起1-2)夫妇2021年怀抱孙子千飒照</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二、献身杏坛 教书育人</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1953年留校任教后,宋大能先是担任川音作曲系的作曲与和声课的教学 ;大约从1956年以后,因工作需要,他又承担了学校要求开设的民间音乐课教学。他对教学精研覃思,尤其对民歌有深刻的见解,故深受学生欢迎。据他当年教过的1959级作曲专业学生黄万品 回忆:“我们班除我外,李敏康、杨平、聂荣斌、陈纯、王玉琴,都是宋老师当年教过的作曲专业学生。在我印象中,他的教学非常负责,对我们提交的作业,他总是不断提出意见,反复指导修改,直至满意为止。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自己写了一首《养猪姑娘》歌曲,经他反复批改后,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随后,我将其主动投稿到《天津歌声》刊物,很快得到发表。有了此次经历,让我内心非常高兴,学习也有了更大信心。回想起来,这自然与宋老师当年对我的培养密切相关。”另据他曾教过的1975级作曲专业学生吴万新 回忆,“宋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虽然和蔼可亲,但要求却非常严格。我还记得他当时指导我写过一首男高音独唱《青城天下幽》,对其中满意的地方,他还会充满感情地反复吟唱,对要修改之处,他总要提出中肯的建议。因有他的悉心指导,这首歌曲很快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82年中国唱片社还录制了唱片。回想起来,正是宋老师当年给予我太多的帮助,才会有此曲的诞生。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态度,像父亲一样深深地影响了我。现在,我也是一名教师,由于受到恩师宋大能的影响,我今天也同样带着这样的热情来帮助我的学生们去写作自己的作品。”谈及当年宋老师讲授民间音乐课的情景,据他教过的1977级作曲专业学生敖昌群 回忆,“宋老师曾经担任我们作曲专业学生的民间音乐概论课教学,我们班共10个同学。这个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宋老师当年除了讲民歌的基本概况,每个地区、每个时代的历史、特点、演变和影响外,他还特别布置了一道作业,就是让班上每一位同学每周都必须背3首以上的民歌。并且还不只是背旋律,而是和歌词一起背唱。他在讲授过程中,还特别提到地方语言与民歌旋律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歌旋律的构成方式,……特别是地方语言在民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而要求我们学唱民歌的时候,尽可能地做到使用当地语言来进行演唱。回想起来,在毕业以后的这几十年创作生涯中,特别是我,深刻地体会到,就是因为有宋老师当年为我们打下的这个基础,让我们在民族民间音乐方面有了更多的积累和认识,对我们后来的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当和同学们聊起这段学习经历的时候,大家都感慨万千!宋老师当年讲授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让我们受益匪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外,宋大能除担任教学工作外,还兼任过作曲系系干事、系秘书、作曲教研室负责人和副系主任,在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教师的授课分配的同时,他还分管学生的思想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他教过的学生中,后来有的成为高等音乐院校、文艺团体和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如黄万品、敖昌群、易柯、周亨芳、唐中六、高俐、邹学兰、刘文健;有的成为作曲家如何训田、宋名筑、吴万新等;有的成为音乐教育家,如白全贞、颜曼秋、石小涛等;有的成为民族音乐学家和社会音乐骨干,如管建华、田新明等。这自然与宋大能先生当年献身杏坛、教书育人的付出密不可分。正如他当年教过的学生高俐 在川音发布的《宋大能同志讣告》的留言中写到:从“附中到大学毕业,十年的读书生涯,耳染目睹着宋大能老师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虽然我们已经毕业几十年,已步入70后的队伍,但宋老师满腹学问循循善诱,才华横溢,永远春风笑容,耐心每位学子,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宋大能老师上的民族音乐课,已溶在我们的血液里了,以此来纪念永远的,德艺双馨的宋老师!尊敬的宋老师一路走好。”</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69.宋大能教过的1958、1959级作曲及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部分学生:李敏康(下图左起2)、黄万品(下图左起3)、杨平、聂荣兵、陈纯、王玉琴、唐中六(下图左起6),1963年摄于成都南郊公园</p> <p class="ql-block">图70.宋大能1990年为获得作曲系民乐配器研究方向的学生颁发硕士学位证书(右:宋大能;左:硕士研究生吴万新)</p>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2px;">三、心系神州 讴歌时代</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是一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教师,他早在1958年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很有时代责任感的作曲家。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曾以极大的热情,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创作了200余首音乐作品。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他先后创作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独唱、齐唱、合唱和表演唱,以及歌剧、小歌剧和歌舞剧作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曲家,宋大能正处在国家百废待兴,群众性运动接踵而来的时代,他的作品必然与当时所倡导的表现内容密不可分。无庸讳言,他用自己的音乐作品,尽可能讴歌了那段历史岁月。在他的作品中,有表现农村题材内容的《采茶姑娘》《李双双》《农村新歌》《四喜歌》《一条牛鞭》《驾着铁牛奔前方》;有歌唱红军、共产党和领袖毛主席的《苏区摇篮曲》《北望》《大渡河,英雄的河》《特大喜讯北京来》《心中有座铁靠山》《夜半起来看星星》《毛主席给农民指出阳光路》;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激浪丹心》《领工资》;有赞颂家乡美景和伟大母亲的《家乡美》《锦江之夜》《为啥不喊妈妈一道来》;以及反映特殊内容的《收租院风暴》等。</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71.宋大能编曲的《四川民歌歌曲十首》,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图72.宋大能作曲的《大渡河,英雄的河》,收录《太阳出山》(四川革命歌曲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74年4月第1版,第53页</p> <p class="ql-block">图73.宋大能部分歌曲作品手稿1(左图:《山上的红花为啥朵朵开》(男女二重唱伴奏谱,1955.4)右图:《北望》(独唱曲 1964.4.14)</p> <p class="ql-block">图74.<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大能部分歌曲作品手稿。左图:《锦江之夜》(独唱、钢琴伴奏);右图:《夜半起来看星星》(独唱)</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上述作品中,宋大能1959年作词作曲的表演唱《领工资》,是他在四川达县采风后创作的作品,内容反映人民公社成立后,农民可以通过劳动领取到一定的报酬。由一人领唱,八女生,八男生担任合唱。该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曲调、歌词、主题的发掘,情节的剪裁,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很精致,极富于艺术气质,即便是在主题上受到时代局限,而它的艺术造诣也是无法泯灭的。” 至今,该作品仍有不少川音老教师能脱口唱出,那富于浓郁地方风格的旋律,通俗易懂的四川话歌词,给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span></h1> <p class="ql-block">图75.宋大能1959年创作的表演唱《领工资》演出场景</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主创的歌剧《李双双》,内容根据同名电影编创,讲述了性格火辣爽直的农村妇女李双双热心集体事业,与自私落后现象作斗争,帮助丈夫喜旺提高思想觉悟的故事。该剧由当时川音学生周亨芳和青年教师黄文宇担任主要角色,演出获得成功,不仅全剧录音并多次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而且其中的选曲《小菊,你睡得甜又香》 ,还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国家发行,甚至英国BBC广播公司也曾播放,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担任《李双双》的主演者之一、原川音1959级声乐专业学生周亨芳 回忆:“记得有次同学们正在食堂吃饭,突然听到校广播站喇叭里播放《李双双》,我们都很吃惊。因为那个年代人们手里还没有收音机、录音机,唯一的传播工具就是吃饭时间听电台播放的节目,能听到自己唱的歌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时,我们在校内外演了几十场《李双双》,除了在成都公演外,还常去附近工厂农村演出。大队人马通常坐着解放牌大卡车,拉着灯光道具,还带上食堂炊事员师傅前去为大家做饭,实在是开心。”</span></h1> <p class="ql-block">图76.宋大能1963年创作的歌剧《李双双》演出场景(李双双饰演者:周亨芳;喜旺饰演者:黄文宇)</p> <p class="ql-block">图77.<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大能创作的歌剧《李双双》选曲《小菊,你睡得甜又香》唱片(独唱:周亨芳;指挥:邱正桂;伴奏:四川音乐学院小乐队;中国唱片社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图78.<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大能创作的歌曲《采茶姑娘》由中国广东夏里巴唱片公司、香港海燕唱片有限公司联合出版(主唱:周亨芳;作词:放平;作曲:宋大能;配器:杨文俊、苑树青)</span></p> <p class="ql-block">图79.宋大能<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3年 为创作歌剧《激浪丹心》 ,与川音部分师生沿嘉陵江体验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图80.宋大能创作的部分歌剧手稿(左图《激流丹心》(六场歌剧 1964.6)《藏猪》(小歌剧 1965.11)</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的声乐创作,除少部分是为他人的歌词谱曲外,绝大部分都是由他自己创作词曲。署名有宋大能、宋海、鲁月、锦江流云,他既写词又谱曲,这在当时的作曲家中是非常突出的一位。对于《夜半起来看星星》《领工资》等作品,川音第四任院长黄万品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宋院长创作的《夜半起来看星星》《领工资》都很不错,作品的旋律很好。正因为此,他才敢写歌剧。一般旋律不好的人,是写不好歌剧的。”“他的《领工资》《收租院风暴》音乐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四川韵味,很接地气!我们当年下乡演出时很受老百姓欢迎。”郑德智 老师这样评价。</span></h1> <p class="ql-block">图81.让音乐走进农村生活——宋大能与川音师生1965年在西昌参加四清运动组图</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据不完全统计,1958年-1983年间,宋大能在《音乐研究》《人民音乐》《音乐探索》《歌曲》《园林好》《四川音乐》等刊物发表有《歌曲中衬词、衬句的运用》 《为新民歌编配作曲时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择曲目》 《穷本知变 调少情多——谈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的艺术成就》 《面向生活 探究规律 结合实践——<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1982年修改稿)读后》 《鼓舞人民志气的歌——赞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清新别致 动人心弦——漫谈<康定情歌>》 《刻意求新 见功夫——湖北民歌<清江河>赏析》 《振兴民歌之路——评1982年四川省民歌调演兼谈“民歌消亡”问题》 《曲情凄恻不忍闻——浅谈四川民歌<苦麻菜儿苦茵茵>》 等研究论文及文论;期间,他还赴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参与编写《民族音乐概论》 ,出版个人专著《民间歌曲概论》 。</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四、深入民间 探究乡乐</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6年,学校选派具有扎实音乐理论素养和作曲功底的宋大能与朱凤平作为带队教师,带领部分师生组成川南民歌调查组,赴乐山铜茨乡、筠连县双河乡及江安县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实地调查、采访。回校后,他们将搜集到的72首民歌进行了记谱整理,编辑成《民间音乐学习资料·川南民歌第一集》 ,以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的名义印刷,为当时学校师生的创作、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参考。至今,川音图书馆还藏有该书,这是当年川音师生深入生活,探究乡乐的一个典型案例。</span></p> <p class="ql-block">图82.《民间音乐学习资料·川南民歌第一集》,西南音乐专科学校1956.10.20(油印本)。 </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8年3月,一场由党和政府组织、发动起的“新民歌运动”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展开。受此次运动的影响,宋大能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先后同作曲系师生一道,深入到省内的灌县 、达县地区 、广元、南充、渡口市 ,后又到省外的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搜集各地流传的乡土音乐,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76年底。在此期间,他将自己搜集、整理的民间歌曲,有选择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创作和研究之中,为他日后取得的成果奠定了基础。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宋大能还陪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一行赴四川平武考察白马藏族音乐。在谈及宋大能当年通过采风、搜集民间歌曲服务教学、研究的事,曾在川音创作办公室工作的陈川 回忆道:“宋老师在出版他的《民间歌曲概论》前,为了了解其中劳动号子在四川的流传情况,他曾专门请我到他家去了解我知道的四川民歌。其中有一首《赤水河号子》,是我从小在赤水河生活的时候搜集的民歌。他听了以后,特别兴奋,于是,我后来还把谱子记录后交给他做参考。”</span></h1> <p class="ql-block">图83.宋大能1976年秋冬带川音作曲系1975级学生到江西、广西釆风时,在庐山仙人洞(左上图)、井冈山(右上图)、庐山会议地址(左下图)、刘三姐故乡留影(右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84.宋大能1989年10月陪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一行访问、考察四川江油访问李白故里——江油太白纪念馆(右起第一排1-2:宋大能、吕骥)</p> <p class="ql-block">图85.宋大能(中)1989年10月陪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右)一行访问、考察四川平武白马藏族,歌手(左)为他们唱起《敬酒歌》</p> <p class="ql-block">图86.宋大能1989年10月陪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一行访问、考察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在民居前体验当地歌舞习俗(中间左起1-3:吕骥、歌手、宋大能)</p> <p class="ql-block">图87.宋大能1989年10月陪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一行访问、考察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右起1:宋大能)</p> 图88.宋大能1989年10月陪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一行访问、考察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并亲笔为当地群众题书“为白马人讴歌” <p class="ql-block">图89..宋大能代表性论文:《谈中国民间歌曲中衬词、衬句的运用》,《音乐研究》1958年第2期,第62-71页。</p> <p class="ql-block">图90.宋大能代表性论文:《谈选择曲目》,《人民音乐》1962年第8期,第24-25+30页。</p> <p class="ql-block">图91.宋大能代表性论文:《面向生活 探究规律 结合实践——<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1982年修改稿)读后》,《音乐研究》1982年第4期,第29-33页。</p> <p class="ql-block">图92.宋大能代表性文论:《鼓舞人民志气的歌——赞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1982年第4期。</p> <p class="ql-block">图93.宋大能代表性文论:《抒情歌曲的创作、演唱及其他》,《四川音乐》1981年第4期。</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的研究成果,虽然数量不多,但产生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却非常重要。其中,他撰写的《谈中国民间歌曲中衬词、衬句的运用》,是一篇从音乐形态学角度,分析、探讨我国民间歌曲衬词、衬句的概念、功用、形成、分类、特征、表现内容的论文。其中的观点,不仅为他后来出版的《民间歌曲概论》一书相关部分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对学术界一部分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被多次引用。他撰写的《面向生活 探究规律 结合实践——<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1982年修改稿)读后》,是他根据吕骥先生1948年公开发表,1982年重新修订后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撰写的一篇读后感。文中,他在充分肯定吕骥先生四十年前撰写的论文“是一篇广泛涉及有关民间音乐研究工作的方针、任务、目的、范围与方法问题的著名论文”的基础上,认为该论文“在我国近现代民间音乐研究史上,……影响颇为深远。三十多年来,不少从事民间音乐研究的同志,正是把它当作入门、引路的向导而深受其益。”他在研读吕骥先生的论文之后,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音乐创作和民间歌曲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从“坚持面向社会生活、深入探究自身规律、重视结合音乐实践”三方面,谈及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强调:“面向社会生活,是研究民间音乐的立足点;探究自身规律,是研究民间音乐的中心内容;结合音乐实践,是研究民间音乐的正确方法与目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对于我们从事音乐创作和传统音乐研究的人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的《振兴民歌之路——评1982年四川省民歌调演兼谈“民歌消亡”问题》,是他根据四川省文化局、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分会,于1982年10月在成都联合举办的民歌调演中的所见所闻撰写的论文。文中,他在列举很早以前,专业、业余音乐工作者直接参与民歌创作活动的史实基础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歌既包括有人民的口头创作,也包括有人民的笔头创作,……不承认笔头创作的这批艺术质量较高,数量又十分可观的新民歌,那又怎么如实探讨民歌的现状,充分展望它的未来呢?”他的观点,无非是强调时代变化了,民歌的概念也在随之变化,个人创作的民歌风歌曲也可称作民歌。该文一经发表,很快在上世纪80年代的传统音乐学界引起论争。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民歌的概念不应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集体性和口头性依然是民歌的两大基本属性,概念的变化会对我国民歌的采集、整理工作造成混乱。 持支持意见以曾遂今为代表,他发表的《试论民歌概念内涵的转化》 一文,与宋大能的观点相呼应。认为:“思想内容的人民性,创作过程的口头性、集体性,流传中的变异性,形式的传统性,是民歌概念内涵的全部内容。……但是当我们对其中的口头性、集体性深入考察时,我们将发现,口头性中包含‘笔头’因素,集体性中包含个体因素。”曾文观点,很快又在《音乐研究》 上摘登。正因为宋大能在民间歌曲研究方面的学术建树与见解,他的研究成果才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另外,上世纪6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为了编写一部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系统教材,于1960年举办了一个“民族音乐研究班”,参与初稿编写工作的成员,“包括来自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的师生及其他单位的音乐工作者和中国音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60人,全体参加了初稿的编写。” 而宋大能便是《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初稿的编写者之一。其他还有上音的刘国杰,武音的方妙英,西音的冯亚兰,西南师范学院的肖常纬等,他们是我国早期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建设的开拓者。</span></h1> <p class="ql-block">图94.宋大能参与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北京第一版,1980年8月北京第二次印刷)</p> <p class="ql-block">图95.1960年参加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身)举办的民族音乐研究班,与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人员杨荫浏、李佺民、 曹安和、 郭乃安、李元庆等,以及来自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和其他单位参与编写《民族音乐概论》一书的音乐工作者合影(最后一排左起第4:宋大能)</p> <p class="ql-block">图96.1960年参加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身)举办的民族音乐研究班期间,与研究班部分同仁在北京旅游时合影(右起2:宋大能;左起第二:肖常纬)</p> <p class="ql-block">图97.1960年参加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身)举办的民族音乐研究班期间,在北京颐和园留影(中:宋大能)</p> <p class="ql-block">图98.2011年11月在成都宽窄巷子合影(中:宋大能;左:厦门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方妙英;右:川音副教授肖常纬)</p> <p class="ql-block">图99.宋大能编著的《民间歌曲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出版、1986年修订版)</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正是有了此次参与编写《民族音乐概论》工作的经历,宋大能在此后的研究中,又利用自己多年研究民歌积累的经验,另编写了《民间歌曲概论》一书,于1979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较为详实的通俗性研究论著,对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民间歌曲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它的价值,冯光钰、黄岗曾在《简评<民间歌曲概论>》 一文中给予了客观评价。</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00.宋大能上世纪90年代应邀担《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副主编</p> <h1><b style="font-size: 22px;">五、奉公履职 敢于担当</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是一位严于律已,言不及私,奉公履职,敢于担当的好领导。他自1953年留校任教后,曾在原来担任过的职位上,于1977年后被增补和当选为学校第三至第五届党委委员。在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他凭借自己多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和基层工作的管理经验,于1982年在川音党委的推荐和群众的拥护下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川音副院长,1983年9月又任命为川音第二任院长,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领导。从普通教师到学校最高领导,宋大能以其清醒、冷静和充满智慧的头脑,脚踏实地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分别在自己的任期内抓了以下几项工作:</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01.宋大能1982年担任川音副院长期间,在四川美术学院著名国画家冯建吴教授挥毫的书法作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102.1983年-1991年担任川音院长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103.1983年-1991年担任川音院长之二</p> <p class="ql-block">图104.《音乐世界》杂志对宋大能的介绍</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一,协办师范专业 该专业现为音乐教育专业。它虽不是由宋大能创办,但他在此方面却立下了汗马功劳。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省高教局 根据当时的形势所需,要求川音创办音乐师范专业。命令一下,川音首任院长常苏民立即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商议办法,并指令徐杰老先生筹建师范系。针对是否办师范专业,川音内部曾一度产生过分歧。有人主张不办,认为培养师资是师范学院的任务,是搞普及群众音乐活动的事,不应纳入大雅之堂。有人主张办,各执己见。然而,身为主管领导的宋大能,“在第二年担任川音副院长期间,便积极支持常苏民院长的意见,顶住各种压力,不仅认真督办师范专业,而且还亲自为刚组建不久的师范系题词:‘艺高为师,身正为范’,于是,当徐杰老师成为师范系首任系主任,师范系便将宋大能题词置于办公室内。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师范系教师和学生的信心,也转变了校内大部分人的想法,反对的声音也逐渐消失,从而也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川音退休教师何福琼这样回忆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宋大能随后担任院长的8年期间,川音的师范专业又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很快从最初的专科升为了本科专业,而且也建成了全院规模最大的系,学校还专门为该系建立了一幢师范教学大楼,以至于来自各地的考生络绎不绝。在当初全省急缺音乐教师上万人的情况下,川音陆续为省内的各中小学校培养和提供了大批音乐师资,其毕业学生更是深得社会好评,为日后四川的业余音乐教育的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二,奠基音乐学专业 “尽管川音音乐学系于1994年3月8日才正式成立,但其音乐学专业教育却发端于1986年9月。” 该专业在川音的建立,当与宋大能自1981年-1992年期间先后担任民族音乐研究室副主任、川音副院长、院长期间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不无关系。他1981年担任川音新成立的民族音乐研究室副主任期间,先后在组建教师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完善课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他担任副主任之初,仅有老、中、青成员7人,资料员1人。除担负全校民间音乐课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编写教材、开办学术讲座、研究本土传统音乐以及中西音乐史方面的研究任务。为了配备相应的师资,培养后备力量,完善课程建设,他在后来又不拘一格从学校其他部门调进朱泽民、俞抒、钟善祥,从外单位调进涂清华、颜曼秋、曾成伟、肖常纬;从川音1982级应届毕业生中选留管建华、甘绍成充实到民族音乐研究室师资队伍。正是有了他当年奠定的基础,他在后来担任副院长和院长期间,川音于1986年9月在民族音乐研究室基础上开办了音乐学专业,由作曲系代管,1994年3月正式建立音乐学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三,恢复古琴专业 蜀派古琴是我国的一大琴派,为了传承和保护蜀派古琴,川音早在1956年就开办了古琴专业,先后由喻绍泽、侯作吾担任古琴教师。自此,该专业成为除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后开办的第三所学校。后因受“文革”影响,该专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停办,并且一停就达30多年。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川音与国外音乐艺术院校之间才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1979年以后,一批热爱中国古琴方面的外国与境外音乐人士相继来川音访问喻绍泽先生,这自然引起了宋大能的高度重视。因为他深知蜀派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份量,便有了在川音恢复古琴教学和研究蜀派古琴的打算。于是,他利用自己担任民族音乐研究室领导和党委委员的影响力,一方面让学校电教科技术人员去喻绍泽先生家中为其录制蜀派古琴传承与教学活动片,一方面建议喻绍泽家人尽快把喻先生传承的蜀派琴曲整理出来供后人进行研究。1982年,在他被任命为川音副院长后,很快在川音主持举办了“蜀派古琴家喻绍泽先生抚琴六十五周年庆祝会”。根据川音学科建设的需要,他考虑到当时的喻绍泽先生年事已高,身边又缺乏古琴传人。于是,在川音原招办主任傅先端的推荐下,在学校进人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积极敦促学校人事部门将喻绍泽外孙曾成伟从成都造纸厂调进川音新成立的民族音乐研究室,一边做资料员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古琴。当他无意间了解到喻绍泽先生的退休工资低,家庭生活清苦,便敦促学校院办主任熊詠怀去四川省高教局为喻先生申请补助。经过学校的不断努力,省高教局最终同意给喻绍泽先生每月补贴60块钱以解决其困难。至今,喻绍泽先生之女喻文燕 女士仍记忆犹新。1987年,在宋大能担任川音第二任院长的第五个年头,他又在川音主持举办了“喻绍泽作品音乐演奏会”,这为川音后来在2001年正式恢复古琴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为蜀派古琴在后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05.宋大能1982年春在川音主持举办的“蜀派古琴家喻绍泽先生抚琴六十五周年庆祝会”后留影(图左1-3:常苏民、喻绍泽、宋大能);宋大能1987年在川音主持召开“喻绍泽古琴作品演奏会“并代表学校向喻先生赠送礼品(右上图中、右下图第一排左起2)</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四,创办川音学报 宋大能非常重视创办学报,于1983年担任川音院长后,在学校靠上级拨款,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提升学校的理论水平和师生的科研能力,他积极筹办川音学报,成立编辑部,还亲自为川音学报取名,让冯光钰担任学报主任,主持编辑部工作,于当年10月首发《音乐探索》创刊号,以新的姿态展现了川音人在广阔天地探索音乐奥秘的精神。在当时定刊人数不足百家,办刊面临亏损,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学校内部很多人对此有了微词。在人们众说纷纭的时候,宋大能却坚定地说:“就算砸锅卖铁,我们都要坚持把学报办下去。”此话一出,不仅稳定了人心,更让大家知道了他创办学报的决心。次年,由于川音学报在当时十分注重来稿的学术质量,于是,它很快在国内打开了局面。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川音学报订户很快多达三千余人。至今,川音学报以季刊方式呈现,为川音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06.宋大能1983年担任川音院长期间,创办川音学报《音乐探索》,担任副主编并发表《音乐教育改革琐议》论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07.宋大能(右)1983年与原川音学报《音乐探索》编辑部主任冯光钰(左)合影</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五,重视科研创作表演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川音上一届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作为党委委员和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宋大能就积极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除了自己身体力行搞科研外,还积极鼓励身边的同事开展学术研究和音乐创作。从1979年以来,川音除了产生了由他编著的《民间歌曲概论》外,还相继出版了冯光钰编写的《怎样谱写四川清音》《怎样谱写四川扬琴》,朱舟编著的《中国传统名曲欣赏》,以及20余篇研究论文。随着他上世纪80年代相继担任民族音乐研究室副主任、川音副院长和院长以后,又陆续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1985年川音正式申报立项的《王光祈文集》算起,共立科研项目14项。分别有王其书主研的省部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1项,省厅级项目10项,有韩立文、毕兴主研的《王光祈文集》等,院级重点项目3项,有匡天齐主研的《四川汉族婚嫁歌》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各类科研项目评比中,川音在新技术产品</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研发、论文、著作等领域共获18个奖项(包括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和校级),如陈泽的“复合振动膜板胡”,王其书的“WM3型多功能组合式十七键新曲笛(改良乐器)”,杨琦的《论音乐形象的存在价值》,向振龙的《论管乐吹奏时的呼吸》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继川音师生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第一届全国交响音乐作品评奖”,有4部作品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之后,川音又在宋大能担任副院长、院长期间,在创作、表演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各类音乐创作评比中,川音在国际、国家、省部级等级别共获87个奖项。其中国际级5项,如何训田的弦乐四重奏《两个时辰》等;国家级31项,如朱舟、俞抒、高为杰的民乐作品《蜀宫夜宴》,易柯、易加义、张宝庆的笛子与乐队作品《阿诗玛叙事诗》,敖昌群的声乐作品《我爱你,中华》等;省部级53项,如敖昌群的管弦乐套曲《康巴音诗》等;另有地、市级3项,院级巧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各类音乐表演比赛中,川音在国际、国家、省部级等级别中共获50个奖项。其中国际级5项,如声乐系青年教师范竞马在纽约“第五届罗莎·庞赛尔国际声乐比赛”中获二等奖,陈军获美国纽约“国际手风琴比赛”第四名,陈音获“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琵琶青年专业组三等奖等;国家级29项,如高平获“全国首届中国作品钢琴演奏比赛”第二名等;省部级16项,如易加义获“四川省第二届蓉城之秋音乐会”表演奖等;另有地、市级1项,院级14项。</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08.1984年冬,陪同四川省委副书记杨超(第一排左起3)、副省長张秀熟(第一排左起4)参观川音王光祈碑亭(第二排左:常苏民;第二排右:宋大能;第一排左:石昌杰;第一排右:田宝莹)</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述成果的取得,当与宋大能担任院长期间对川音科研、创作、表演的重视密切相关。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川音的王光祈研究从1982年开始,在他任职期间得到大力支持,最终在2010年以《王光祈文集》(古籍整理)的成果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一等奖。可以肯定地说,宋院长长达9年的支持功不可没。</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09.<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4年会见音乐学家王光祈老同学——四川大学数学家教授魏时珍老先生(左起1-2:魏时珍、宋大能)</span></p> <p class="ql-block">图110.1989年10月出席在温江举办的王光祈纪念馆落成仪式(第二排右起3-4:宋大能、常苏民)</p> <p class="ql-block">图111.宋大能1990年应邀参加川音学生学军基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都军区司令员</span>在祟庆县高炮团举行的阅兵式</p> <p class="ql-block">图112.1992年出席“纪念王光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川音王光祈塑像前合影(右起1-11:宋大能、钟善祥、俞抒、朱泽民、庄本立(台湾学者)、黄翔鹏、李忠勇、冯光钰、黄国玺、黄银善、苑树青)</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六,支持学术交流 宋大能十分重视学术交流,早在他1981年新任民族音乐研究室副主任期间,除了不拘一格从校内外吸纳人才外,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岗位,他极力说服学校为他们提供经费,派刚刚留校任教的管建华到上海、北京去进行短期访学,派甘绍成到上音跟随李民雄先生学习民族器乐概论课教学达一年时间,回校后又让其在学校跟随作曲系开设的作曲技术理论相关课程上继续进修学习。</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他担任副院长和院长期间,更是积极支持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一方面送教师到国内的北京、上海和国外的美国、澳洲、日本等地的音乐艺术院校学习、交流,一方面邀请和接待国内外的著名专家来川音讲学、交流,并积极主办全省性比赛和全国性教学经验交流会议多次。在他接待过的国内著名专家,就有来自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吕骥主席,中央音乐学院的赵沨院长、音乐学家廖辅叔教授、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陈铭志教授,以及香港教师音乐家协会主席周书绅教授;而来自国外的著名专家,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的美籍华裔作曲家周文中教授,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为团长的澳中理事会代表一行七人,西德汉堡音乐学院声乐家克劳斯·奥克教授,日本京都艺术大学音乐学家滝本裕造教授、日本指挥法教育家樱井将喜等。为了亲自到境外学习和了解别人的办学经验,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到澳洲、日本和香港进行访问、交流,将学习到的有益方法,融入到川音的办学理念中,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通过他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川音当年在创作、科研、表演等方面一下有了质的飞跃而斐声海内外,排名一跃升到全国音乐学院第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13.1985年在川音校园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及其他领导、专家合影(第一排右起4:宋大能;第二排右起4:田宝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14.1985年1月,宋大能(中)陪同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单纪夫(右)来川音参观</span>香港教师音乐家协会主席周书绅教授<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赠书展览(上图);周书绅教授遗影(下图)</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15.1985年7月出席在川音举行的“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逝世五十周年”活动留影(左起1-4宋大能、李少言、常苏民、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右起1-2:田宝莹、陈光发;其他:四川省高教厅领导)</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16.1988年春在西安音乐学院参加“川鄂陕音乐学院领导交流会”留影(第一排左起1-3:川音宋大能院长、西音刘大冬院长、武音童忠良院长;第二排左起1-4:西音鲁日融副院长、武音史新民副院长、川音黄万品副院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17.1985年5月10日-17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会”留影(前排左起1-7:亚欣、曾繁柯、郭生、金 干、杨汉果、常苏民、余远云;后排左起:李忠勇、黄虎威、王金鳌、蒋才如、张正平、安春振、宋大能、邱仲彭、刘文晋)</span></p> <p class="ql-block">图118.1988年夏与应邀来川音讲学的中央音乐学院沈湘教授夫妇合影(第一排左起5-9:宋大能、沈湘及夫人、常苏民、马惠文)</p> 图119.川音首任院长常苏民教授(1910-1993) <p class="ql-block">图120.宋大能1990年3月18日在川音、省音协分别举行的“常苏民从事音乐工作60周年庆祝活动”上致祝词(原载《音乐探索》1990年第2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21.1985年3月接待美国艺术教育代表团访问川音时留影(上图左起1-2:宋大能、美籍华裔作曲家周文中教授;下图</span>左起1-4:熊冀华、宋大能、马惠文、美国秦敏臻女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22.宋大能(右)1985年10月应</span>香港教师音乐家协会主席周书绅教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邀请带四川省音乐考察团访问香港</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23.1985年10月带四川省音乐考察团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左起1-2:宋大能、常苏民、杜天文)</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24.1987年3月陪同来川音访问的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音乐系教师彼得(左起2)、指挥家布里斯兰(左起3)访问乐山大佛(右1:宋大能;左1:邱正桂)</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25.1987年9月随中国音乐家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时留影(上图右起1:李群;右起2:宋大能;右起4:李凌;下图右起1-4:宋大能、李凌、李群、翻译)</span></h5>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26.1988年作为副团长带四川省高教代表团访问日本留影(上图左起1-4:川大副校长伍启贤、川音院长宋大能、川音外办主任向振龙、川大外办主任胡乐熹,摄于日本东京银座;左下图左起1-4:宋大能、日中友协常务理事木村四郎雄及夫人,摄于京都清水寺;右下图左起1-2:宋大能、向振龙,摄于京都大坂)</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27.1991年11月22日应邀访问日本时与日本崎玉县知事(上图右起1-2:宋大能、日本崎玉县知事)和著名指挥家樱井将喜会面(下图左起1-2:宋大能、樱井将喜)</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六、高风亮节 淡泊名利</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担任院长期间,行不苟合,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是一位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领导。他以德立身,高风亮节;他以德执事,公正廉明;他以德育人,言传身教。深受川音师生的敬重和爱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一,勤政廉洁 宋大能在任期间,一直以廉洁自律来严格要求自己。据川音原党委书记田宝莹回忆:“有两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是上世纪80年代我与他搭档期间,学校因急需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需要新建房屋,当时有很多建筑行业的项目负责人听到风声后,总是想方设法‘托关系,走后门’,希望学校在招标时能选中自己单位。对此,作为主管领导的宋大能总是坚决予以杜绝,明确通过公开招标来挑选公司,最后才允许建房,每个步骤都是坚决按照合法程序进行操作。二是学校当年因没有直通电话,与各部门联系只能靠总机呼叫分机,再接听到办公室,与外界沟通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学校总务部门决定为院领导安装直通电话,但我们领导层觉得这样做是搞特殊化,不利于学校上下之间的团结。于是,老宋与我一致决定,直通电话可以安装,但电话机安装费由我们校领导自负。由于有他的大力支持,班子既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又赢得教职工们的尊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对于他的勤政廉洁,原川音副院长陈光发这样评价道:“宋大能的清廉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任院长期间对歪风邪气绝不妥协。看上去虽然非常温和,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却非常讲求原则。那时,有的人为了自己的职称、职务或者自己的利益找上门时,他永远都是拒之门外;除此,他对贪腐现象绝不姑息养奸,稍有苗头便会及时处理。即便是老领导、老朋友无原则要求他‘帮忙、说情’,他也仍坚持按照法规、校规行事,毫不留情。”</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二,先人后己 在个人利益上,宋大能总是先人后己。1981年,文化部下批30万元为川音建造教授楼和讲师楼,当第二年建成分配时,因楼房属于没有电梯的五楼小高层,为了工作联系方便,当时的老领导分住三楼,要求宋大能也住三楼对面的一套房。对此,他坚决不同意入住。后来,又将他分配到老领导住房的上一层四楼入住,但他仍不同意,遂让老教师姚以让入住,认为自己尚年轻,应该住顶层五楼。直至退休后,他依然保持这一品格。记得学校1996年实施福利分房时,因当时按职位高低、工龄长短和获奖加分等合计排名,致使一部分退休较早的老教授、老领导排名滞后。学校原第三任院长李忠勇得知此事后,便主动将自己靠前的顺序谦让给了宋大能。几天后,宋大能了解到学校还有一位退休较早的钢琴系老教授何惠仙可能分配不到房子,便再一次将李忠勇转给他的排名让给了这位老教授,而宋大能和李忠勇二人最终也没有参与此次分房。在宋大能看来,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中微乎其微,先让其他教师分配到房子,是自己作为领导应该做的。从中可见宋大能在利益面前,总是把教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而后才考虑自己。他的付出必然赢得老师们的敬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三,待人宽容 宋大能历来为人低调,待人宽容。即使在他担任院长期间,他的群众关系也很好,对待下属和同事总是态度谦虚,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最让我感动的是,1983年他担任院长时让我去教务处工作,还亲自到我家真心诚意地与我面对面对话,说现在学校急需一些搞业务的教师去从事管理,认为我对教学方面比较了解。但由于我当时患有急性肠胃炎,我就以此为由婉拒了他。宋院长听了我的回话后,只好说你再冷静考虑几天我们再谈。大约过了几天,他又第二次来家中找我说,郑老师!这次我是代表组织来找你的,请你一定出山,你要以一个党员的身份来听我给你说话,我们还是要请你去教务处工作。为了断掉宋院长的念头,我只好斩钉截铁地对他说,我身体的确很差,家中孩子幼小,生活困难,实在不敢胜任。如果实在让我去,您可以跟上面反映,就算处理我,我也干不下来。看到我说得如此坚决,宋院长最终还是以宽容的态度理解了我,再也不忍心来找我了。”郑德智老师至今回想起宋大能院长,依然满脸的感动和怀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四,甘为人梯 宋大能是一位甘为人梯,乐于助人的领导。在荣誉面前,他总是甘愿牺牲自己利益,乐于帮助他人;他淡泊名利,悠然自得,总是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他担任院长期间,每当评选个人先进时,他都是将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上划掉,让同事和下属评选;另在评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都坚决不当,却将上述荣誉让贤给基层一线教学人员。他总是说:“自己已经是一院之长了,这类有代表性的头衔就应该选下面的同志,才能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对此,川音第四任院长黄万品教授这样评价道:“宋院长在评奖、评先进这些荣誉面前,他总是推荐别人去当,甘愿自己吃亏。他担任院长期间,正是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经费最为困难时期,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对他的这类举动,川音师生都肃然起敬,赞叹不已。</span></h1>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结 语</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大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奉献给了他深爱的川音。他从一个文采飞扬的青春少年,到一个充满艺术活力的音乐教师;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祖国艺术事业的作曲家,到一个不断深入民间探究的传统音乐学家;一个奉公履职,敢于担当的管理者,到一个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川音领导。正因为他早年受到前辈进步思想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学校教育的系统学习,中西音乐艺术的滋养,自身所具备的文学才能和艺术才华,为他日后在川音的教学、创作、研究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音乐人才;他潜心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他深入民间,研究传统音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勇于探索的学术见解;他擅长管理,恪尽职守,让川音一度辉煌;他豁达大度,以其俯仰无愧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榜样和很多的启示;他奉公履职,勤政廉洁,在担任院领导的十年中,无暇顾及专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收拾文革后的乱局,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还留在川音人的记忆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外,他生前十分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在担任院长期间,还亲自请来著名雕塑家叶毓山、龙德辉和许宝忠等人为川音设计塑造了聂耳、汉白玉女乐人弹奏琵琶和里拉琴塑像,以及王光祈碑亭塑像,以象征川音是一所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一手继承中国传统音乐,一手借鉴西方优秀音乐,用王光祈音乐思想来指导音乐学研究的学校。他在上述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所有,正如川音第五任院长敖昌群评价的那样:“宋院长所留下的这一切,不只是他的著作,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为人,都将是川音宝贵的财富,将会成为激励川音向着更加辉煌道路继续前进的力量和源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宋院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28.雕塑家叶毓山为川音创作的雕塑作品(人民音乐家聂耳塑像)</p> <p class="ql-block">图129.雕塑家龙德辉为川音创作的雕塑作品(上图:王光祈头像;左下图:汉白玉女乐人弹奏琵琶塑像;右下图:汉白玉女乐人弹奏里拉琴塑像)</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附录一:荣休后的宋大能</b><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 </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挥毫泼墨</span></p> <p class="ql-block">图130.宋大能为温江王光祈纪念馆书赠的条幅作品:”忧国忧民为乐献身,著述不朽风范长存”</p> <p class="ql-block">图131.上:宋大能书法作品:”莫道人生易老,童心似当年“;下:宋大能为杜甫诗《春夜喜雨》挥毫的书法作品</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乐于助人</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32.宋大能2006年为朱江书编著《民族器乐概要》一书作序</span></h5> 图133.宋大能2011年为“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题词并作序之一 图134.宋大能2011年为“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题词并作序之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35.宋大能2014年为《李忠勇作品选集》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图136.宋大能2014年为《音乐教育家常苏民纪念文集》题词</p> 图137.宋大能2017年为朱宝勇编著《声绘巴蜀情》一书作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38.宋大能2020年为“祝贺黄万品教授从教六十周年”题词</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尊师重教</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39.宋大能1996年2月11日与川音老一辈作曲家姚以让老师合影(左起1-3:宋大能、姚以让、熊冀华)</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4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大能2006年1月9日出席为川音为老教授姚以让先生举行的90寿辰祝寿活动留影(第一排左起1-2:姚以让夫妇;第二排中:左起1-5:</span>邓裔华、韩雯雯、何福琼、<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大能、曾淑芳;第三排中:李忠勇)</span></p> <p class="ql-block">图141.祝贺毕兴教授90寿诞(上图第一排左起1-3:韩雯雯、毕兴、宋大能;第二排左起1-5:颜曼秋、徐承蓉、张世福、陈文源、赖启元)</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热爱垂钓</span></h1>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42.宋大能荣休后加入成都市钓鱼协会,1993年在龙泉驿山门石水库垂钓,钓得花鲢十七斤半(左上图);上世纪90年代与好友何福琼等在阳春三月的三圣乡垂钓(右下图)</span></h5>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五)校友相聚</span></h1> 图143.宋大能(第二排中)1997年参加川大附中(五班)校友聚会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六)热爱旅游</span> </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44.宋大能2003年6月出游西欧多国(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图145.宋大能2003年6月出游西欧多国(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之二</p> <p class="ql-block">图146.宋大能2003年6月出游西欧多国(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之三</p> <p class="ql-block">图147.宋大能夫妇于2011年秋在北欧丹麦哥本哈根安徒生铜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48.宋大能夫妇(第二排左1,第一排右1)1987年3月与李忠勇、何福琼夫妇(第一排左1,第二排右2)及谭明才教授(第二排右1)游览成都龙泉驿桃花山</p> <p class="ql-block">图149.宋大能、韩雯雯夫妇合影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150.宋大能、韩雯雯夫妇合影之二</p> <p class="ql-block">图151.宋大能、韩雯雯夫妇合影之三</p> <p class="ql-block">图152.宋大能夫妇合影之四</p> <p class="ql-block">图153.宋大能、韩雯雯夫妇合影之五</p> 图154.宋大能出游于成都郊外之一 图155.宋大能出游于成都郊外之二 图156.宋大能2015年5月在峨眉秀湖度假山庄疗养 <p class="ql-block">图157.2004年韩梅(第一排右起2)回国探亲与亲友在农家乐聚会</p> <p class="ql-block">图158.2012年与好友相聚在青城山青峰书院(上图左起1-9:李姝、高红霞、但昭义、何洁、宋大能、韩雯雯、毕兴、彭泽金、王永慧);2017年在都江堰旅游时合影(下图第一排左起1-6:陈文源、韩雯雯、曾庆蓉、傅先端、彭泽金;第二排左起2-6:宋大能、毕兴、杨湘澄、蔡大亮、赖启元)</p> <p class="ql-block">图159.宋大能夫妇2014年与张世富(左起2)、徐承蓉(右)夫妇在四川忠县橘林基地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60.宋大能夫妇2018年4月与朋友们在中江芍药花基地合影(左起1-8:张世福、徐承蓉、韩雯雯、陈文源、曾庆蓉、杨湘澄、宋大能、赖启元)</p> 图161.宋大能夫妇与好友张兰2018年参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62.宋大能夫妇2018年与川音部分校友相聚在大邑道源大酒店(最后一排中:宋大能;第一排右起3:韩雯雯)</span></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63.宋大能夫妇2019年与好友参观郫县战旗村合影(左起1-5:宋大能、韩雯雯、陈力辉、毕兴、彭泽金)</p> <p class="ql-block">图164.宋大能夫妇2019年间与好友毕兴、杨鸿吉、赖启元、张世福等在郊外聚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附录二:宋大能至亲好友</b></p> <p class="ql-block">图165.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夏,宋大能夫妇与胖妈韩田穗,堂兄韩继贤、张宝珍夫妇,堂姐韩文敬,大弟韩纪德、曾慧帮夫妇及二弟韩纪正在成都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66.宋大能夫妇(右起1-2)上世纪90年代与大弟韩纪德、曾慧邦夫妇(左起1-2)及表妹戴立静(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67.宋大能夫妇(右起1-2)2016年与小弟韩纪正、大弟媳曾慧帮(左起1-2)于成都三圣乡荷塘月色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68.韩威、罗玉夫妇和女儿韩亚霓、儿子韩亚龙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69.韩梅及两个儿子2017年8月与罗玉(上图左)、张兰(上图左2)在青城山聚会(左图);应张兰邀请在温江新疆餐厅吃羊肉串(右图)</p> <p class="ql-block">图170.宋大能夫人韩雯雯2016年与女儿韩梅、侄儿韩威一家在大邑道源酒店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71.宋大能夫妇2018年与侄儿韩威在三圣乡(上图)、北川药王谷辛夷花基地合影(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172.宋大能夫人韩雯雯2022年2月4日与侄儿韩威全家在金堂农家合影</p> 图173.大侄儿韩开文(左)肖道容(右)夫妇留影 <p class="ql-block">图174.侄儿韩开敏、宋绮廉夫妇重庆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175.宋大能夫妇(右起1-2)上世纪80年代与大哥小女宋永宁(左)在成都望江楼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76.宋大能二哥长子放农女儿一家,宋亮一家、严若娅与十妹宋淑贤之女范文璧,2022年1月在成都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77.宋大能与二哥外孙女严若娅、十妹之女范文璧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78.大姐宋淑修女儿郭学芳(上下图中)1992年7月回国探亲时与亲友们在川音王光祈碑亭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79.宋大能夫妇2010年4月15日与十妹母女及大姐女婿何天民从美回国探亲时摄于成都芙蓉古城</p> <p class="ql-block">图180.宋大能夫妇2015年在花舞人间与从美回国探亲的侄女婿何天民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81.上世纪80年代初与回川探亲的四姐宋淑静合影(第一排左起1-3:四姐宋淑静、十妹宋淑贤、宋大能;第二排左右:韩梅、范文璧)</p> 图182.宋大能部分亲友2018年10月13日在成都南三集粹·中国菜馆聚会(上图左起1-6:刘荣跃、范峥嵘、宋大能、宋淑贤、范文璧、刘荣健;下图左起1-6:刘荣跃、宋大能、韩雯雯、范文璧、刘荣健) <p class="ql-block">图183.宋大能夫妇与侄女范文璧(左下图左,右图中)在都江堰岷江河畔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84.老校友刘琼芳(左)、民族音乐学家杨锦和(右)夫妇与女儿刘枚(第二排中)、儿子杨刃(第一排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85.宋大能(第三排左)、韩雯雯夫妇(第二排左起2)1980年与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冯建吴(第二排左起3)、资深记者车辐(第二排右)、冯光钰(第三排右)、皮远香(第二排左)夫妇合影于少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图186.宋大能夫人韩雯雯与川音原副院长陈光发、赵淯夫妇及好友陈力辉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87.宋大能好友香港教师音乐家协会主席周书绅(左)教授1985年12月于圣诞节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188.宋大能、韩雯雯夫妇(左、中)与作曲系程远鹤老师(右)1985年清明节上祝望山为韩婆婆戴明珍祭扫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89.宋大能夫妇(左1-2)与郞毓秀(右2)、赵淯(右1)欢迎老校友蔡幼珠(中)女士从台湾归来时合影</p> 图190.中央广播乐团校友舒承一(左)1990年来家看望时与宋大能夫妇(右、中)合影 <p class="ql-block">图191.川音第五任院长敖昌群(上图左起3)、张丽娟(上图左)夫妇2004年上台祝贺韩梅(上图左起4)回国演出成功(上图左起2:宋大能;左起5:韩雯雯;右:杨建中。下图左起1-5:潘凤鸣、宋大能、韩梅、韩雯雯、曾庆蓉)</p> <p class="ql-block">图192.宋大能2009年与从新西兰回国探亲的老友李隆春(中)、曹锡芬(右)夫妇在成都望江校楼公园合影</p> 图193.老校友刘琼芳(右)、民族音乐学家杨锦和(中)夫妇2013年来家探望时与宋大能夫人韩雯雯(左)合影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194.宋大能夫妇与川音校友在家中合影(左起1-4:宋大能、于婷、韩雯雯、徐承蓉 )</span></h1> <p class="ql-block">图195.2014年8月,宋大能、韩雯雯干女葛蓉(左上图第二排左)设宴欢迎回国探亲的韩梅(左上图第二排右)时与亲友聚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196.宋大能(上图右)2016年4月与好友杨湘澄(上图左)合影;韩雯雯与好友陈文源、曾庆蓉(下图1-3)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97.宋大能夫妇、女儿韩梅、侄儿韩威与张世福、徐承蓉一家聚会</p> <p class="ql-block">图198.宋大能夫妇2017年期间与从美回国探亲的干女葛蓉、吕瑞林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199.宋大能、韩雯雯夫妇2018年夏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高红霞夫妇在成都兰桂坊聚会</p> <p class="ql-block">图200.宋大能夫妇(左右)2018年与前来家中探望的川音声乐系校友高俐(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01.宋大能夫妇2018年与老友雕塑家许宝忠夫妇(右、左)祝贺老友资深记者侯文川(中)90华诞</p> <p class="ql-block">图202.宋大能夫妇2015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金堂</span>与从美回国探亲的干女葛蓉(第二排左)、吕瑞林(第二排中)夫妇,葛芸芸(第二排右),侄女婿何天民(第一排左)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03.宋大能夫妇、十妹夫妇,甘克雄、陈国祯夫妇,卢国纶(卢作孚儿子)、冯俊兰夫妇,2018年5月30日在成都西御饭店聚会(上图从右至左);宋大能夫妇、卢国伦夫妇及陈国祯合影(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204.2019年九妹大儿翻译家刘荣跃(右)来家探望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05.宋大能夫妇2019年与钢琴系教授郭幼蓉聚会</p> <p class="ql-block">图206.韩雯雯(中)2019年与来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探望的</span>川大艺术学院教授李晟(左)、邹雪(右)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07.宋大能、韩雯雯与王永慧2015年9月到乐山沙湾郭沬若故居参观留影(上图);韩雯雯2018年春同朱晖、王永慧在三圣乡探访养老院合影(下左右图)</p> <p class="ql-block">图208.宋大能2020年2月与来家探望的朱春晖(上图右)、王永慧(下图左)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09.王永慧(右)女儿何戈贝(左)从美回蓉探亲与宋大能夫妇聚会</p> <p class="ql-block">图210.2020年秋九妹晚辈来家探望合影(左起1-7:刘荣健、刘荣跃、宋大能、韩雯雯、钟红英、胡蓉、孟英)</p> <p class="ql-block">图211.宋大能夫妇2020年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家探望</span>画家邱笑秋夫妇(左起3-4)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12.2020年初冬与侄女葛林娜(右)、葛芸芸(左)来家看望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13.韩雯雯2021年夏与来蓉探望的老友王志馨之女黄静、罗恩援夫妇和小妹王平合影</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附录三: 来自朋友们的生日祝福</b></h1><p class="ql-block"><br></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214.宋大能八十寿诞时与著名钢琴家但昭义等留影(左起1-3:但昭义、喻文燕)</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215.宋大能八十寿诞时与著名钢琴家但昭义等留影(右起1-3:但昭义、宋大能、张世富 )</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216.宋大能八十寿诞时与川派古琴学会顾问喻文燕女士、川音曾成伟、朱江书等人留影</span></h5> <h3><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217.宋大能八十寿诞时留影(左起1-4:韩雯雯、宋大能 甘绍成、朱江书 )</span></h3> <p class="ql-block">图218.川音时任院长刘立云(右起2),原书记王慧才(左起2)、谭维民(右)2021年1月1月14日来家看望并祝贺宋大能教授90华诞</p> <p class="ql-block">图219.2021年1月28日,川音第五任院长敖昌群(左上下图右)、张莉娟(右图左)夫妇到家中看望宋院长夫妇时合影</p> <h3>图220.宋大能九十寿诞时来自亲人的祝福</h3> <p class="ql-block">图221.宋大能九十寿诞时,老友毕兴(右)、彭泽金(左)夫妇来家祝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附录四:夕阳映照下的宋大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图222.宋大能酷爱电瓶车,出门时总以车代步,以便减轻自己的呼吸困难。</p> <p class="ql-block">图223.宋大能晚年在家中留影</p> <h3>图224.2021年春与老友毕兴(左)、彭泽金(左起2)夫妇与赵培墉(右)在一起享受最后的午歺聚会</h3> <p class="ql-block">图225.宋大能病中喜获“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上图);病重期间川音时任院长刘立云到医院看望宋大能教授(下图)</p>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附录五:来自亲人、朋友们的深切怀念</b></h1><p class="ql-block"><br></p> 图226. 图227.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朋友、晚辈们对宋大能遗孀韩雯雯的慰问</span></h1><p class="ql-block"><br></p> 图228.2021年8月,著名钢琴家但昭义、高红霞夫妇来家中看望时合影 图229.2021年8月,亦师亦友李柯(左)、徐承蓉(右),侄女都都(左起2)来家中看望时合影 图230.张世福、徐承蓉(左右)夫妇2021年8月,来家中慰问时合影 <h3>图231.侄女都都(左)2021年8月来家中慰问时合影</h3> <p class="ql-block">图232.侄女音乐评论家陈志音(右)2021年8月,来家中慰问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33.友人崔鵬、林虹夫妇2021年8月来家中慰问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34.侄女吕荳(后)2021年9月来家中慰问期间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35.韩雯雯(中)2022年1月与来家探望的于婷(左)及母亲刘枚(右)合影(上图);与来家看望的曾庆蓉(右)、甘绍成(左)合影(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236.李柯、焦志信夫妇2022年2月与儿子焦力合影;李柯、焦志信夫妇2022年2月4日与韩雯雯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237.韩雯雯(第一排中)2022年春节期间与韩威夫妇及好友(第二排左起1-6:甘绍成、朱江书、李柯、焦志信、罗玉、韩威)在金堂淮口橄榄坝合影</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川音教职工、好友及学生对宋院长的悼念(选自微信和微信群)</span></h1> 图238.但昭义、高红霞留言 图239.周亨芳留言 图240.敖昌群、戴定中留言 图241.邹承瑞、唐琳、匡天齐留言 图242.徐承蓉留言 图243.郭幼蓉、周樱留言 图244.毛青南、乌木、胡扬吉留言 <p class="ql-block">图245.李汲渊、郑德智、邹向平、熊詠怀、郭龙、杨家麟、易加义、陈位元留言</p> 图246.陈应天、叶青明留言 图247.高俐留言 图248.干女葛蓉留言 <p class="ql-block">图249.宋大能夫人韩雯雯致谢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资料来源】</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在此次搜集宋大能教授资料的过程中,除参考了江平、朱萸编著的《四川音乐学院校史》(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1987年9月),奚宏文编写《四川音乐学院校史资料》(1999年9月),奚宏文主编《四川音乐学院教职工及校友名录·1939-1999》(1999年9月),以及庆祝四川音乐学院建校60、65、70、75、80周年纪念册中部分资料外,宋院长遗孀韩立文(又名韩雯雯),原川音党委书记田宝莹,原川音院长黄万品、敖昌群及副院长陈光发,原川音院长助理、外办主任向振龙,原川音办公室主任杨建中,原川音招办主任傅先端,原川音教务处长邹承瑞,原川音声乐系主任周亨芳,原音乐学系首任系主任颜曼秋,原川音校友唐中六、喻文燕、陈川,川音退休教师肖常纬、何福琼、郑德智、徐承蓉、郭永厚、白全贞、吴万新、曾成伟、甄志平等,均给予我们提供了各种帮助,让此稿得以顺利完成。另外,本人2020级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生王艺媛协助我完成了一部分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文字校稿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span></p> <p class="ql-block">图250.美篇作者甘绍成在成都南岸一家釆访宋大能遗孀韩雯雯</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文稿与编辑:甘绍成</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简介</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甘绍成(笔名蜀韵、弦歌蜀韵):</span>男,汉族。传统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二级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项目专家、四川省文学艺术界德艺双馨艺术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第九批和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h1> <h1><b>编辑声明:</b>资料搜集和文稿撰写不易,欢迎大家转发,如有引用,敬请说明来源。</h1>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2px;">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