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园鼓浪屿

深海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明朝改称“鼓浪屿”。这座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居住着2万多人,享有海上花园美誉。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中间布满洞穴的礁石,涨潮时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这里四面环海,与福建厦门市区只隔着一条几百米宽的鹭江。从高处往下看,就像一头巨大的公牛,随时准备撒开四蹄,冲向大海。 自从登上岛屿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宁静美丽的小岛,漫步岛屿,海风徐来,鸟语花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山色海景温馨宜人。这里远离车马喧嚣,雨过天晴的小岛,空气异常的清新。那墙皮剥落的旧居,紫藤爬满屋顶楼檐,三角梅拥簇着墙角,锈迹斑驳的围栏也挡不住芳草香花的枝外逢春。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靓丽,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鼓浪屿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地方,它的浪漫之美藏在古老的建筑中。这里曾是公共租界,有15个国家先后在这里设立领事馆,融汇了古希腊柱式、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伊斯兰式等各种风格迥异、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所以鼓浪屿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绮丽的自然风光与欧陆风情的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其独具一格的魅力。 鼓浪屿是一个钟灵毓秀、充满艺术灵感的圣地。岛上浓厚的艺术气息造就了钢琴家殷承宗、许斐平、指挥家陈佐湟、诗人舒婷等许多著名人物,并赢得了“艺术家摇篮”的美称。小小的岛屿,竟然还有60多位名人的故居。被尊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大夫,著名的马约翰教授,文人林语堂等,在这里都有故居。可以说,鼓浪屿的每一个角落,都闪烁着发光的名字。这里不仅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亦居全国之首,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之美名,到处都能听到钢琴悦耳的声音,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地方。 登上龙头山,只见一块巨石耸立在山顶。这块直径达40多米的石头就是日光岩,这里留下众多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传说。山中小道曲径通幽,山下的“水操台”,就是郑成功当年操练水师的地方。我走着走着,远远就看见郑成功的塑像,他头戴乌纱,身披铠甲,腰佩宝剑,凝视前方,随时准备驱赶来犯之敌。登高望远,别有一番韵味。环顾四周,鼓浪屿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的浪漫气息。远处海面碧波万顷,海天一色。偶尔见到几艘船只驶过,金门岛时隐时现在眼前。海风轻轻吹拂而来,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从日光岩下来,我朝西南方向的海滩边走去,远远就听见浪潮拍岸声,似悠悠鼓声传来。原来是海浪击拍那块两米多高,中间有空洞的礁石发出的声音。躺在鼓浪石上,海浪阵阵,静听浪涌击石奇妙的声音,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乐池中。<div> 在鼓浪屿,我花时间最多的是菽庄花园。它原为一处私家花园。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失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腐败的清政府下令驻台官兵返回大陆。时任台湾团防大臣的林维源不敢逆旨,全家内渡,定居于鼓浪屿。后来,其长子林永嘉(又名林叔臧)建了这座花园。园名以他的名字叔臧谐音而命名。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园主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岛上这处原本十分狭窄的小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格调高雅,视野宽广的海上花园。海潮的流动,长桥的安卧,岸上花团锦簇,海中百舸争流,都体现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园内小桥流水,淡雅高洁,与海色、山色、天色浑然一体,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它是我见过最美的私家花园之一。</div> 从花园出来,往回走的路上,高大的假槟榔在夕阳的映照下,斑斑点点地撒落在开满野花的草地上,湿润的空气中飘溢着花草和泥土的芳香。树上的小鸟在不停地歌唱,清脆的鸟鸣声在林中回荡不息。街道不宽不窄,小巷更像石头上天然的花纹。一座座老屋被各种高大的树木掩映着,凤凰花开得红红火火,木棉树上只见花开不见叶子,相思树细细的叶子在风中舒展。斑驳的墙上不是生长着青苔,就是挂满一丛丛盛开的三角梅。寻常人家的寻常生活就在寻常巷陌里。闲花落地听无声,给我留下一路芬芳的记忆。 踏上轮渡即将离开岛屿时,我耳边又一次响起海浪击石发出擂鼓般响声。鼓浪屿,这座记载着人类的历史,蕴含着大自然界无穷的力量的海上花园,我有机会还要再来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