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先钗公,讳仲俊,字惟定,号先钗(公元1265年一一1306年)。公生于江西洪都(今南昌),家道殷实。后徏迁瑞金西关(今瑞金象湖镇下街子绵塘村下塘)。</p> <p class="ql-block"> 瑞金西关李氏尊李宪为岭南始祖。</p><p class="ql-block"> 李宪,字章武(公元762年一一829年),西平忠武王李晟的第十个儿子,祖籍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官至江西观察使,岭南节度使等职,封定国功臣陇西郡公。</p><p class="ql-block"> 李宪生七子,游公、焕公、锴公、楷公、埴公、欲公、绳公。七个儿子都有功名,荣贵显达,世称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p><p class="ql-block"> 李宪长子游,为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进士,时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进封宜春侯,安家于宜春沙子巷。</p><p class="ql-block"> 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三子分别徏迁各地。次子丕由宜春徏迁庐陵福塘吉水高村。</p><p class="ql-block"> 谷村李氏的开基祖李唐,是丕的曾孙、西平王晟的七世孙(晟-宪(晟十子)-游(宪长子)-丕(游次子,德化县令)-遵(丕次子)-华(遵长子)-唐(华次子,字祖尧))。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自吉水高村徏居吉水盘乡(今吉安吉水县盘谷镇)谷村,至今一千多年。</p><p class="ql-block"> 唐生三子,光璿,光灿,光澈。长子光璿这支很早就不在谷村居住,光璿的曾孙李道,迁隆兴大鱼巷(今南昌境内)。李道之次孙宗孟任刑部尚书,宗孟生中,中生子二:次子逢。钦州(今广西钦州市)知府,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和其兄与徽宗,钦宗被金兵抓到北方。建炎三年(1129年)宁死不降,同殉国难,南宋高宗谥李逢“忠毅”。他们世系:唐→光璿→宠→一成→道→德全→宗孟→中→逢→元颖→时瑾→端→玘甫→先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钗公生于南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恰逢南宋国破欲坠时代。孩童时公深受祖辈之影响,立志追随庐陵文天祥公忠义报国(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此时公仅11岁)。公18岁(1282年)那年,携巨资赴闽粤,欲追寻勤王之师。可是行至闽地时,得悉文公勤王之师已被元军击败尽灭,文公也在岭南被俘关押后就义。公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战后的废墟。公的报国热忱顿失,便转途归籍。公一路爬山涉水,力避兵匪,行至虔州(今江西赣州)之瑞金,见此地安稳便客居于此,将所携余资用于经营日常生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子孙蕃衍。公是瑞金西关李氏的始迁始祖。</p> <p class="ql-block"> 先钗公在瑞金安顿定居后,便娶当地刘氏十二郎女、二十郎妹,名曰五姑娘为妻。 在32岁时生兴泰公一子,这是公唯一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由于刚成年时的长途奔波;目睹国亡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报国无门而郁闷于心;加上定居客地,诸多事务缠身,积劳成疾。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公在42岁那年便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 兴泰公生于元元贞三年(1297年一一1387年),年方九龄便严父见背,其舅二十郎见妹寡甥幼,就收留他们母子同居,以便于抚育。迨后舅二十郎没有后代,弃世后家业尽属甥。兴泰公心怀感恩报德之情,将舅之祖宗祭祀承担起来,故刘、李祖灵共祀春秋,为时经600多年、20余代子孙祀奉不衰。</p><p class="ql-block"> 兴泰公生子四,长曰祖诚,次曰祖实(传至五世止),三曰祖恭,四曰祖敬。</p><p class="ql-block"> 兴泰公三子祖恭即为我武平城北李氏的太祖,讳孝纯,号三郎。具体生卒不详,据推测应是生于元泰定年间,卒于元至正年间,即公元1324至公元1360年间。</p><p class="ql-block"> 孝纯公生三子,长曰仕珊,次曰仕诚,三曰仕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