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思念张爱丽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 任伯芳 谢善华</span></p> <p class="ql-block"> 母校百年华诞,往事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同桌、同学、校友,教室、操场、黑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声琅琅,歌声一片,</p><p class="ql-block">不,我们思念的恩师是否康健?我们俩是唐山女中六五届高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9年我们踏进了唐山女中的大门,第一学期在音乐课上就遇到了张爱丽老师。張老师身材勻称,衣着得体,她有一张白哲、美丽、慈善的面孔,金丝眼镜后面是一副咪咪笑眼。特别是她那漂亮的嗓音,唱起歌来委婉动听。我们特别喜欢上张老师的课。每每上音乐课时,我们俩就站在张老师的对面,用力大声地唱着。很快,張老师注意到了我们俩。张老师注意到了我们俩。张老师像慈母一样耐心教我们唱很多歌曲,教我们发声,识谱,辅导我们登台演唱"美丽的哈瓦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洪湖水浪打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老师还曾带我们去唐山广播电台参加“教唱歌”节目的录制。到了广播电台,我们就像进了大观园一样,我们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电视,那是一个十几吋的黑白电视,正在播放歌舞节目。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看到电视我们感到太新奇了。张老师把我们带到录音棚里,张老师教唱一首新歌,我们十多个人跟着学唱,张老师的爱人王老师弹钢琴伴奏。她们夫妇配合得特别好,张老师一一张口,琴声立刻响起,默契无比。我们认真地大声唱,除了唱歌,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嗓子痒也不敢咳嗽。很快就顺利录制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8年,張老师已经83岁高龄了,张老师儿子一家在美国,女儿一家在奥地利。作为一个空巢老人,张老师曾再婚组建了新的家庭。我们俩也随着儿孙一个移居北京,一个移居天津。2008年8月,我们有幸得到了张老师回唐小住的消息。于是我们俩迫不及待地择机看望了我们的恩师张爱丽老师。那时张老师租住在路北区华岩路"钰姐妹餐厅”后面的往宅楼里。老人依然矍铄康健,看上去依然每天让音乐陪伴着她。四十多年未见面的师生相拥而泣。这次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师生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老师早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终生奉献于音乐教育事业。我们俩在音乐方面无任何建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吧。张老师是我们的音乐启蒙者,她塑造了我们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的性格,使我们终生受益匪浅。我们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老师感到庆幸和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老师:我们万分思念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培仁女中百年校庆征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撰稿:任伯芳 谢善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作:李峰</span></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