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的味觉记忆》一一百头猪场

拜石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盼望过年,过年有“巴巴”吃。</p><p class="ql-block">  “巴巴”是方言,意思为肉食,与此相对应还有“芒芒”,意思为米饭。常在给婴幼儿喂食时使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炖上一锅猪头猪脚肉过年,俗称吃“烂菜”。肉要大块,吃起来才过瘾。“筷子弹起个过才准帐”,这是父亲的原话,意思是说夹肉的筷子弯曲了才算数。</p><p class="ql-block"> “早酒一盅,一天威风”。初一早上“烂菜”下酒,图个吉利,父亲年年如此。大年初一和立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日子,吃好了盼望来年有个好光景。热菜之前,父亲先舀出一碗冻汤和冷肉个人食用,用他的话讲,“冻冻甜,冷菜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生产队出工,常听到大人们谈论吃肉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肥菜(肥肉)好吃,肥菜香。瘦菜(瘦肥)好吃,瘦菜甜;肥菜浮在平面,肥喇喇的,有什么好吃,。瘦菜好,好货沉底。”</p><p class="ql-block"> “别听他讲喜欢吃肥菜,实际上每次都和我们抢瘦菜吃,瘦菜吃完了,再吃肥菜。他哪是喜欢吃肥菜,明明是喜瘦爱肥。恨不得个人把菜吃完都好!”</p><p class="ql-block"> “街上米粉铺子的厨师好很仔呀,肥菜切起和纸恁(读làn)薄,看起来蛮多,其实一口就吃完过了。”</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的肉都好吃,嘴馋了,穷开心罢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话题只是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尽管生活很清贫,但人穷志不穷,人们特别注重酒席场合的礼仪和形象。比如吃火锅,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菜”,吃相不能“夯吃哈胀”等等。家长很注重这些方面对孩子的教育,一旦被人背后议论,那是非常丢人现眼的事。</p><p class="ql-block"> 关于夹菜家乡流行一个笑话。一个小孩酒席场合夹表姐面前的菜,家长见状批评道:“你夹表姐面前的菜,表姐夹卵。”意思是说表姐没菜可夹了。家长的语句过于粗俗,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流传成了笑话,但客观上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夯吃哈胀”是句俗语,与“狼吞虎咽”意思相同。吃相不好,也被骂成“饿牢鬼或牢里头放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穷,那时候没有肉吃,但那时的肉好吃,今天的人们再难吃到了。尽管如此,留在我记忆中最好吃的猪肉,是生产队百头猪场的肉。</p><p class="ql-block"> 集体经济时代,人民公社实行一元化领导,要求每个生产队办一个百头猪场,用今天的话来讲,属于典型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人都吃不饱,那来多余的粮食喂猪呢?而一点粮食不喂的猪又怎么长得大、长得肥呢?栏里的猪个个骨瘦如柴,俗称“长毛嘴尖”,为了凑数应付检查,成年累月地养着。生产队偶尔也会找个理由杀猪吃,家家户户分一点。那猪肉的味道特别好,汤甜得自然,甜得纯粹。打那以后,百头猪场的美味就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再没超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p><p class="ql-block"> 说到吃猪肉,我有过一次“痛苦”的过往,历时五十年难以释怀,每每想起,心里头都会涌现出失落感,似乎还在等待...</p><p class="ql-block">邻居家有个叔叔,平时很喜爱我,有一次他家杀猪,我成了他“喊口”(俗话,使呼的意思)的对象,忙前忙后,表现得积极卖力。</p><p class="ql-block"> 杀猪吃肉俗称“吃血汤”,先吃一阵子肉,然后放入“猪红”(俗称:猪血)烫熟吃。邻里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杀猪的人家要请左邻右舍吃一餐“血汤”,一户一个大人。过年是一家一户过,而杀猪是团队活动,比过年更热闹。父亲那天不在家,我是长子还帮了忙,我想叔叔一定会请我的,我自信地等着... </p><p class="ql-block"> 当晚,翻来覆去睡不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