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着驼队缓缓下山,我们来到月牙泉边。骆驼在规定的停靠点,按照向导的指令乖乖趴在沙坑里让我们下来。向导熟练地打开微信,让我们毎人扫了20元。仔细看看眼前这个小个子女向导,大约30多岁的样子,精瘦精瘦的,黝黑的脸上汗珠成串地滚落,感觉她挣这几个钱还真的不容易!客气地道过再见后,我们也带着浑身汗味向月牙泉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两旁绿树成荫的水泥路,我们一边补充水份,一边欣赏着鸣沙山脚下的这片神奇绿洲。虽然是下午5点多钟了,太阳依旧在鸣沙山西南角上空燃烧着,游客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防晒面具在沙地四处奔走;一些疲惫的人们在树阴下席地而坐,喘着粗气;南岸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庙宇建筑群成了游客们驻足休息的好去处,人们挤在房屋阴影里吃小吃喝冷饮,仿佛忘记了落在山脚下的月牙泉。我们也挤在人群中,充分享受着烈日下阴影带来的凉爽!终于,原来一直在北岸沙山上徘徊的几朵乌云逐渐连成大团,升向碧蓝的天空,迎向了太阳。一时间,我们明显感觉到了热浪在消退,一丝丝凉风乘虚而入,带来了甜蜜和温馨。 我们赶快跑向泉边,观赏起早已锁在心底向往已久的神奇景观。弯如新月的月牙泉就这样静躺在四周几百米高的沙山脚下,历经几千年流沙环抱风吹沙打,始终坚守着那份宁静和清秀,南岸长出的茂密芦苇,像少女的秀发,更增添了她的妩媚和多姿。如今的月牙泉,虽长不过百十米,宽不足三十米,却不失灵动和俊美。如果说沙山是少女的身体,细腻柔美,风姿绰约,那月牙泉无疑就是少女的眼睛,清澈明媚,顾盼生辉!古人一句“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充分盖括了山和泉这对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相映成趣、相亲相守的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们约定7:30集合,无法欣赏到月儿当空下的月牙美景!留点遗憾给下次再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得不离开月牙泉时已是下午7点了。坐上景区交通车,回望鸣沙山,依旧有许多游客兴致勃勃地在登山,在观景,在滑沙,在摄影;沙坡上,驼队们依然不紧不慢地行走着,首尾相连,无有穷尽;天空中,不时有滑翔机嗷嗷飞过,转眼即逝。紧赶慢赶找到我们的大巴车正好7:30,其他团员都在车上等着,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可导游拉姆及时打开扩音器,安慰似的说,大家都准时回来了,表现都很好,现在出发去敦煌市区吃晚餐,今晚公司送烤全羊!</p><p class="ql-block"> 大巴很快进入市区,来到一家灯光明亮的饭店,里面坐满了游客。应该说,饭店的菜品是几天来最清爽可口的,尤其是烤全羊,色香俱全,至于味么,我没敢尝,但看到大家手抓嘴啃,津津有味的样子,我赶紧弄了几根羊排放进老公盆子里,好让他代我多吃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敦煌是安静的,人车不多,市容整洁,路灯明亮,气温宜人。宾馆也不错,房间宽敞,设施齐全,舒适温馨。我在想,敦煌的旅游业应该是有效推动了敦煌的两个文明建设,而敦煌对游客的尊重,也会更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敦煌因景点彰显文明富裕,景点又因敦煌的厚度吸引更多的客人而长盛不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过酒店丰盛的自助早点,我们来到景点接待中心,统一坐上景区专用大巴来到莫高窟。对于莫高窟,印象中就是在洞窟里画上各种佛教壁画,由于年代久远,风吹雨淋,许多壁画开始退色驳落,国家一直在抢救保护。现在景区每天只允许接待6000名游客,也只能参观为数不多有代表性的洞窟。记得几年前在市影剧院观看过由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领衔主演的沪剧《敦煌的女儿》,剧中主人公是一个叫樊锦诗上海美女,1963年北大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奔赴千里戈壁莫高窟,坚守50年,把青春热血全都倾注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上,成为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说实话,作为一名普通游客,我们参观欣赏莫高窟壁画只能停留在匆匆一觅,几声惊叹的表面热闹上,真正的艺术精华是难以吸收到的。由于游客众多,走过看过却不能驻足停留,大家都顺着参观线路自觉前行,也许向往了几年几十年,吃了好多苦花了好多钱,但到这里都不会给你想要的时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释迦牟尼卧佛石刻像,面对生命圆寂时刻,他是那样的自在模样!好在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为世人留下了《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等高清数字敦煌影像,我们可以一览无遗,一饱眼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