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第一人,一一参观徐光启纪念馆

Zayn

<p class="ql-block">徐光启(1562.4-1633.11),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p><p class="ql-block">徐光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在数学、天文、农业、军事等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末爱国科学家"、"西学东渐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纪念馆,位于徐汇区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由明代宅第建筑"南春华堂"异地保护改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纪念馆由照壁、碑廊、厢房、厅堂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陈展面积220余平方米,分为"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四个部分。馆藏徐光启画像、手稿手迹、文献著作等珍贵资料,展现徐光启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几何原本》(前6卷)的翻译,这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西方数学名著。从《几何原本》的翻译由此引进了西方近代数学基本理论体系,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特别是他在翻译中创造了点、线、面;平行线、直角、锐角等名词十分地形象而贴切,被沿用至今。“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不是数学专用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是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他所翻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到了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便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并且延续至今。《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他主持的《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首度引进了西方圆形地球的概念,明确而清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概念。徐光启继承了我国古代历法的可取之处,又同罗马、德、奥等国著名大学联系,以吸取最新知识。他还引进了欧洲的时辰钟和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并且通过对天象进行精密观察,绘制了一幅《全天球恒星图》。他对天文的研究,已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沿用到现在的农历,就是在此基础上编制的。</p> <p class="ql-block">这幅宽面地图是徐光启好友利玛窦绘制的《坤兴万国全图》,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引进中国的世界地图。其中,明确标明地球是圆的,并刻有经度、纬度、赤道、五带,并正式介绍了世界五大洲的轮廓,徐光启撰文诠释《坤兴万图全图》。</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是个非常务实的明朝官员,他重视农本、亲历亲为。天启年间,因遭魏忠贤排挤,他告假回上海闲住,开始专门致力于他的农业研究。徐光启不仅研究了大量的农业资料,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身体力行的加以实践,并在现今的虹桥路一带,蒲汇塘路、肇家浜路、华山路汇集处专门建有农庄别业,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并加以总结,著有《农政全书》60卷。</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逝世300週年纪念活动照片</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在徐光启逝世3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82年来到中国,於1616年在京去世,他将西方的文明、科学、地理、绘画等传到中国,他是徐光启最知心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受利玛窦影响,也信仰天主教。徐光启墓为明制,前有神道,设石碑、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华表、牌坊等。墓体平面呈月牙形,半抱着五个青草茵茵的坟头,一主四从。笔直的墓道延伸到徐光启公园的入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启公园内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墓地与纪念馆之间有个小小的花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静,虽小却挺精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