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原创】(14)

常文良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书献给二十一世纪</p> <p class="ql-block">五、论人生使命(2)</p><p class="ql-block">(二)上学是个关键期</p><p class="ql-block">我国著名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然而,在紧要处却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我牢记了三十多年,并常常分享给我的学生们,我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上学读书、参加工作、结婚成家,是人生重要的“三步曲”,也是人生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步走好了,一生会比较顺利;反之,一生会比较艰难。</p><p class="ql-block">“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中国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不上学读书,怎能成为“人中龙凤”?该上学的年龄不上学读书,岂不是逃避了青少年时代应该承担的责任?</p><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凡肩负重大人生使命、重大历史使命的人,哪一个不是热爱学习博览群书之人?</p><p class="ql-block">古代《神童诗》中有几首诗,把读书的重要性写得很透彻:“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严宰相,必用读书人。”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那个时代的人带有很强的封建思想意识,比如“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等,是由一定的历史背景造成的。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五首诗带有一定的封建思想糟粕,我也不否认这种观点。但如果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来看,这几首诗讲的都是大实话,也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但精华是占主流的,毛泽东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很正确的。</p><p class="ql-block">《三字经》讲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简单18个字,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p><p class="ql-block">《三侠五义》中有一首诗:“三尺龙泉万卷书,苍天生我意何如?不能安邦治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p><p class="ql-block">南怀瑾是我国一代国学大师,精通“儒释道”三家文化。他说人的命运由五大要素构成:“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讲过一段话:“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就好比在幽暗的山沟里行走,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光明,很是苦煞人!”</p><p class="ql-block">大量事实证明:中国人把孩子上学读书看得很重要,这是很正确的。上学读书尽管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但上学读书是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完成我们的人生使命积蓄能量的黄金期。</p><p class="ql-block">上学读书有哪些好处呢?可以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可以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我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可以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求知的心灵之门,可以让我们结识一大批同窗好友,可以让我们走向社会时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上学读书的好处举不胜举!</p><p class="ql-block">谈论上学读书,我们不能不谈论教育;谈论教育,我们不能不谈论对中国教育有影响力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圣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儒家文化创始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教育是以儒家文化为正统的。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浓缩在《论语》里,《论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必将影响世界文化。“学习强国”栏目中引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出自于《论语》。</p><p class="ql-block">其次是亚圣孟子。孔孟之道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孔孟之道就是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孟子的儒家思想记载在《孟子》一书里。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的母亲为教育孟子成才,“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历史名谈。最近几年我意识到:孟老夫子也相当了不起呀,让人似乎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第三位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胡瑗。胡瑗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他把人才、学校、教育上升到了国家高度,格局很大。</p><p class="ql-block">第四位是毛泽东。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对教育方针定位得很精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第五位是邓小平。邓小平对教育的题词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有“三起三落”的经历,世人对邓小平有不同的评价属于正常现象。他是一代历史伟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举世瞩目。他对教育提出的“三个面向”,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p><p class="ql-block">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教育要服从国家意志,教育要为政治服务,教育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教育的本质。</p><p class="ql-block">站在国家的高度看教育,教育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培养人才;站在家庭的角度看教育,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来支撑起这个家庭。家庭是“小家”,国家是“大家”,万条江河归大海;“小家”要服从“大家”利益,“大家”要为“小家”保驾护航,这是社会正理。理解了这些道理,我们便会明白: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家庭的命运、所在群体的命运、社会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紧密维系在一起,才称得上优秀人才。反之,能耐再大也是枉然。国家、社会、家庭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p><p class="ql-block">一个国家如果不大力发展教育,怎能培养出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和各级各类的建设人才?一个家庭如果不支持孩子上学念书,怎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这个家庭如何能兴旺并繁衍下去?</p><p class="ql-block">上学读书,怎样才算成功呢?</p><p class="ql-block">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从隋文帝杨坚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了1200余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人讲人生有四喜:“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古人还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般而言,中国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以“金榜题名”为荣耀为成功的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6年5月~1976年10月,为我国“十年文化大革命”,也称“十年浩劫”。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我国连续45年成功组织了高招考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的建设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国在</span>1985年5月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有“中招考试”“高招考试”这两根指挥棒,我国的教育事业实质上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路子。中国不乏教育专家,也不乏有才华的政府官员,大家也都明白只靠分数评价学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目前看来“素质教育”还无法取代“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重智育,轻德育”!如果把功利主义思想带进校园,将会误导很多学生,那是教育的悲哀!国家现在加强思政课的教育力度,正是为了弥补这一弊端,非常好!</p><p class="ql-block">我国从1986年7月1日开始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意味着青少年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由于还未达到成年人,接受高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升入高中,最好升入重点高中,随后考上大学。</p><p class="ql-block">考上大学,考上“211”“985”等国家重点院校——这便是现代人上学读书的成功标志。这种观点也许有点庸俗,但却是约定俗成被老百姓所普遍接受的。</p><p class="ql-block">怎样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呢?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五大因素:1.个人天赋;2.个人努力;3.家庭教育;4.学校教育;5.社会环境。学生拚的是这五大方面的综合实力。</p><p class="ql-block">简单地说:学生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天赋;学生要热爱学习、刻苦用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要有上进心;父母大力支持孩子上学,严格要求孩子,并能为孩子做好榜样;在上学的道路上,能遇上一些严师与名师的正确教导;政通人和,社会风气良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如果这五大条件都具备,并且每项条件都非常棒,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p><p class="ql-block">有些学生之所以考不上理想的大学,甚至学习成绩很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是以上五个方面的环节出了问题。就学生自身问题,我想补充三点:1.过于贪玩,比如迷恋网络游戏;2.早恋,有些初中生谈恋爱甚至有些小学生也开始谈恋爱了;3.青春期心理不健康。如果哪个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栽了跟头,天赋再好也会废掉!</p><p class="ql-block">谈到这里,我想啰嗦两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有一个街坊“郑老四”六、七十岁时从郑州回到了裴庄老家。他一生孤独一人,据他说他的大半生在郑州医学院附近以拾破烂为生。回到老家,晚饭后他喜欢讲故事,讲岳飞、罗成、秦琼、敬德、孙悟空等,很多人围着他听,少年儿童居多。等成年人和女性一走,他就开始讲下流的黄色故事了。讲完后,他还往一些男孩儿的裤裆里乱摸。遇上这样的人渣,不知会害了哪个青少年!这个糟老头子年轻时很可能是个“男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芝英老师是河南省教育专家,在浚县一中任校长期间,辉煌了十几年。浚县一中被评为河南省示范高中,曾被誉为豫北名校,为清华、北大、南开、复旦等名校输送了不少人才,培养出了好几个河南省高考文科理科状元。张芝英为浚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给浚县一中莘莘学子写下一幅对联:“怕吃苦,另请他师;图享受,莫入此门。”中国的读书人,只要有了吃苦好学的精神,好的学习习惯与好的学习方法便会无师自通。正如数学家华罗庚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有副对联写得好:“恒心搭起通天路,勤奋冲开智慧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浚县屯子镇裴庄和乔村是两个比较大的行政村,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两个村诞生了许多大学生。乔村姜庭训有四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姜凤梅最大,高中毕业后当了民师,后来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学文凭,转为公办教师;大儿子姜福良1982年考入安徽淮南矿业学院;二儿子姜文良1980年考入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三儿子姜学良(后改名姜煜东,与姜文良是双胞胎)1983年考入清华大学;四儿子姜庆良1987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姜庭训尊师重教,教子有方,对孩子要求很严,大力支持孩子上学;五个孩子也很争气,都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在我们那一带,乃至整个鹤壁市,都算得上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姜文良和我在浚县一中是同班同学,都是张芝英的学生,我在乔村中心校工作过两年,姜文良的母亲是我村李家的闺女,也是我和丁树叶的红娘,所以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一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在上学的道路上,尽管充满了曲折坎坷,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也算是一个幸运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0年我上小学一年级,1977年初中毕业。我的小学、初中学业,基本上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反潮流革命小闯将黄帅”“白卷英雄张铁生”“马振扶事件”“反对师道尊严”等,对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都产生过伤害和影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了一定的阅历后,我们对人性才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不仅是父母爱的结晶,还是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的产物,更是一个时代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屯子一中任校长时,我从学生喜欢读的《智慧背囊》里读到池莉极富禅趣的一段话,她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时读罢后,我心里颇有感慨。这实质上是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在小学、初中阶段也比较调皮捣蛋,基本上没怎么好好学习。有自控能力差的因素,也有大环境的影响呀!我们上一届同学升高中时实行的还是“推荐制”(由贫协代表推荐,实际上是大队干部说了算),我们这一届同学1977年初中毕业时参加了“中招考试”,我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非常感激我的父母,让我复读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力争考上高中。这是我人生中很关键的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那一届毕业班的老师配备得特别棒:常温廉任语文兼班主任,李学泉任数学,常国文任理化,王继尧任政治,那时还没有开设英语。这四位老师是当时裴庄中心校的精英,在屯子镇教育界也是有名的,可他们都是民办教师呀,待遇极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一次作文课上,常温廉老师给我们念了一篇文章:吴克勤写的《向“四人帮”讨还青春》。吴克勤是电影《小兵张嘎》中胖墩的扮演者,成年后长得人高马大,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成了“打砸抢”分子。这篇文章被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听了吴克勤“悔过自新,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联想以前的自己太不像话了!我怀着激动、诚恳、忏悔的心情,仿写了一篇《向“四人帮”讨还青春》。下周作文课上,常老师把我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并对我大加表扬。那一节作文课上,我14岁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震撼!我下定决心要改邪归正,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高中!现在回想起来,也正是常温廉对我的那次表扬,在我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写作的种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一次数学课上,李学泉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1+2+3+4+5+……+100=?大约有一分多钟,我第一个举起了手,回答说“等于5000”。李老师问我怎么算出来的?我回答说:如果一个数一数地相加,肯定能算出结果,但太慢了;您出这道题,肯定有简便方法;我一思索,1+99=100,2+98=100,3+97=100,依此类推,这不正好是100ⅹ50=5000吗?李老师反问我:那个50跑到哪儿去了?标准答案是“5050”,即:(100+1)x100÷2=5050。你这个思路很正确!这是一道等差数列题,上高中才能学到,是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数学老师给高斯出的一题数学题。经李学泉老师一表扬,我心里猛地一惊:我的脑子也不笨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我的数学成绩很差,看教材根本看不进去。后来,我心生一计:抄书!我把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认真地抄写了两大本,数学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几遍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常国文老师对学生管教很严。当个别学生上课捣乱不听话时,他会非常严厉地批评一句:“简直不知道天底下有羞耻二字!”前两年,我和王继尧老师谈及此事,王老师说这句话是非常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家乡——浚县屯子镇裴庄,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中原抗日战争第一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AA级红色旅游景区”,主要归功于常温廉的父亲——常仙甫先生。常仙甫是地下党、革命烈士、“天门精英”,他与吕玥等人率领英雄的裴庄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史称“裴庄保卫战”。“天门精英”是杨得志的题词,这块石碑陈列在常仙甫故居。常仙甫有四个儿子,常温廉是他的三儿子。常温廉是我们村里有名的严师,脾气很大,很多学生都敬畏他。他教语文教得很好,尤其是文言文功底很深,可惜我跟他只学习了一年语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复读这一年下了功夫,我于1978年考上了浚县第一高级中学重点班,这是浚县一中第一次面向全县招生,并有幸成为张芝英老师的学生。这一年,我们村考上浚县一中的还有常天文、常棉菊同学。常天文的中招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在浚县一中上了一个星期后直接被郑州邮电学校录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我的上学经历,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差等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与鼓励。</p><p class="ql-block">升入浚县一中,我遇到了张芝英、赵进仁、李国恩、李鹤岭、杜秀灵、杜曾连、孙希安、赵国卿、王利民、蒋凤民、张秀莲、李文华等一批优秀的老师,我的上学生涯步入了正规,并于1980年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入滑县师范。别看滑县师范名气不大,张芝英老师说我当年的高招成绩已进入全校前50名。</p><p class="ql-block">1980年考上滑县师范,我又遇到了王飞、卢光福、祁保祥、石建民、张清邦、魏胜先、李炳存、李茂林、佘普选、时文彦、付香娥、张继银、荆刚、郝继先、孟庆云、马公山、夏老师、高老师等一批优秀老师,两年师范生活还是满载而归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滑县师范为河南省原安阳地区(下辖4区13县)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和行政干部,骨干教师、校长、局长很多,最出众的学友官至副厅级。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在私下常把“滑县师范”戏称为“滑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措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从此启动。</span></p><p class="ql-block">我的高中、师范学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刚刚启动,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高中、师范时代的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工作作风正派,爱岗敬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主义思想。这四年,我跟着我的老师们学到了一些真本领,做人做事也深受他们的熏陶。</p><p class="ql-block">我的上学路也有曲折坎坷,充满痛苦心酸:我的小学、初中学业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度过;上高中、师范时,家里很穷;读高中时我母亲正在生病,考入师范不久我母亲病故,我的精神很压抑很痛苦;经常消化不良,我身高1.79米,师范毕业时体重只有64公斤。上师范时,我为什么喜欢背诵名人名言?我是在寻找、构建我的精神支柱呀!</p><p class="ql-block">回顾我的上学路,喝了12年墨水,不幸之中有大幸,比起大多数同龄人幸运多了!</p><p class="ql-block">由衷地感谢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现在,农村的教育事业不容乐观:有些学生到县城、市区接受优质的公办学校教育了,有些学生去民办学校、贵族学校上学了,大部分村庄所剩的学生不及原来的一半!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加重了农民负担。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国家应该想办法管管了!</p><p class="ql-block">1982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屯子镇乔村中心校。1982年8月22日,刚好是39年前的今天,我曾写下一首《童年的回忆》,来作为结束语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再重度童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已是梦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童年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依稀留在梦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曾终日游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故乡的原野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今重返故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感到无限惆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也曾和老师顶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扰乱着求知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日重返母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却不敢正视那灰色的砖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童年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曾终日游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于今时而忆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心里不禁发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烟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曾使我在雨中彷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悔恨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曾淹没我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啊,童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都深深地埋在梦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不愿让它再刺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心灵的创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倘若追忆童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只是叹息、悲伤、惆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又怎能把童年的无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彻底埋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常文良于2021年8月22日中元节</p> <p class="ql-block">感 悟——</p><p class="ql-block">通过近两年的自然灾害和疫情,结合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我从内心领悟到:</p><p class="ql-block">“敬畏天地,敬畏父母,敬畏尊长,敬畏圣贤,敬畏领袖”——永远没有错!</p>

教育

上学

老师

浚县

学生

师范

读书

我们

考上

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