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你见,或者不见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你念,或者不念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不增不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你跟,或者不跟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追寻着仓央嘉措的足迹,我来到了布达拉宫,无论见或不见,来或不来,它都在雪域高原经风沐雨,矗立了1300年。从50元人民币的背面,到2020年3月的《布达拉宫》云出游,再到跨越千山万水与你的相见,奔现的过程,我走了太远太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坐着车去宾馆,透过车窗,远远的看见一座城堡式建筑,“布达拉宫!”随着众人的欢呼,我的目光便被它牵引,以它为中心,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圆,直到拐弯,依然频频回头,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本以为次日能走进布达拉宫,却因为行程安排和门票预约的问题,直到八月五号,才一睹它的盛世容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布达拉宫位于北京中路,拉萨的中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相传是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玛布日山上依山而建,历经千年风雨,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才形成了我们见到的布达拉宫规模。它建在3700米的高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天上的宫阙”是对布达拉宫最贴切的描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药王山观景台,是布达拉宫的绝佳拍摄地。看!五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布达拉宫,就是在这个角度取景拍摄。放眼望去,布达拉宫像一座横空出世的丰碑,庄严中藏着神秘,雄伟中透着神奇,群楼重叠,古朴典雅,气势磅礴。与后面的蓝天、雪山遥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本厚重的书,共同记载着西藏的历史,见证着西藏的变迁,沉积着西藏的文化,彰显着西藏的神圣、博大与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广场南面,矗立着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这座于2001年建成的纪念碑,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距三百五十米,主体呈灰白色,总高37米,碑体南面铭文上端设五条金带,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碑身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穿越地下通道,通过安检,我与布达拉宫的距离更近了一步,怀着虔诚和敬畏之心进入大门,仔细打量这座气势恢宏的殿堂。整座宫殿为藏式风格建筑,是集宫殿、城堡、寺庙为一体的古代宫堡建筑群。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整个宫殿分为雪城、白宫、红宫三部分。墙面的颜色是白色的,这部分称之为白宫,中间最高的建筑颜色为红色的称之为红宫,而下面有部分建筑的颜色是黄色的。以这三种颜色装扮布达拉宫不仅仅是为了外墙的美观,其中每一种颜色都有深刻的含义,红色代表统治三界,白色代表处于寂静,黄色代表长寿无疆、福源不断、繁荣兴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着曲折的青石路,扶着厚重古朴的红墙,一路向上,随着海拔不断升高,你会慢慢体会到自己的渺小。 布达拉宫真是智慧的宫殿,连上山的道路,设计的弯曲迂迥,避免长而直的建筑设计,既可以让坡度变得平缓,减轻人员上山的压力,下雨天也可以让山上的流水减速,避免对山体和建筑的冲刷,真是一举多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仔细观察布达拉宫的外墙,里面有很多赭红色的东西,这就是白玛草墙,也是布达拉宫能够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秘密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蹭个导游,听听白玛草的故事。原来白玛草是一种柽柳枝,秋天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就像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经过藏药浸泡,再染上颜色。白玛草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可以把城墙砌得更薄一些,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至关重要。白玛草墙制造工序复杂,普通人根本用不起,所以它也成为旧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草,居然可以做建筑的主打材料?它又为植物增添了一个神奇功能,也让我们大开眼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布达拉宫的无字碑。在坊间,关于无字碑的来历其实有好几个说法。有人说那只是重修布达拉宫时,剩下的一块废石料,无处安放才立于此处;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布达拉宫的“红宫”落成而立;还有人说是为纪念五世达赖所立,遵照喇嘛遗愿石碑无字。总之没有一个可以令所有人信服的统一说法,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到近处仔细端详,布达拉宫红白相间的鲜明色彩、漂亮流畅的艺术线条,彰显了古代建筑艺术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风飘动的黑色窗帷为布达拉宫增添了唯美和灵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知道吗?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最“甜蜜”的宫殿,每年一次的修缮粉刷,让它历久弥新,而粉刷时所使用的涂料,除了常规的涂料元素外,还增加了牛奶,蜂蜜,白糖、红糖、藏红花等食物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入涂料之中,所以,布达拉宫的墙壁是香甜的,游客们不乏有上去尝试“味道”的。而且这种尝试在布达拉宫这里并不是什么不文明现象,而是一种用包容心对待好奇心的常规操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布达拉宫的墙体上经常见到类似的缝隙,这是为了让宫殿内通风、透气而设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彩颜色表达最美好的祝福,连布达拉宫门环上都系着五彩编穗,传说摩挲编穗之后再进门,会得到佛祖的保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宫殿内部也是布达拉宫最为神秘的地方。进入在宫殿内部以后,就绝对禁止拍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布达拉宫各个殿堂(传说共有1000间房屋)的墙壁上,均绘有壁画及卷轴唐卡和木制刻版,其工笔细腻、线条流畅,是名副其实的藏族绘画艺术博物馆,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文成公主入藏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找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包金裹银、堆玉砌珠的布达拉宫里,珍贵的雕塑艺术品和绘画作品数不胜数,几乎到处都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的珍珠唐卡,富丽堂皇的活佛灵塔,用金、银、铜、玉、角、泥制成的佛像和佛教大师们的塑像,珍贵孤本大量经书,无不让人感叹布达拉宫的神秘神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山途中,俯瞰全城,湛蓝的天宇,圣洁的雪山,清澈的河流,与近处拔地而起的高楼,郁郁葱葱的大树,温暖灿烂的阳光共同绘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日光城”图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布达拉宫北门外的转经筒,上面刻有经文,转动一周,相当于诵经一次,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多少年来,转经筒在虔诚信徒沾满酥油的手拨动下,伴随着六字真言,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它的每一次转动,都带着他们对于信仰的虔诚和渴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藏,是壮美的景色与至高的信仰的融合。对于很多信徒来说,能来到这里来朝圣,是毕生的事业个和追求。布达拉宫,是他们心中的神圣的殿堂,也是藏族人民的精神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宫门外的朝圣者,风尘仆仆、肤色黧黑、他们五体投地,磕着等身长头,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但我知道他们为何而来。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用身体丈量着高原大地。那种虔诚的心态,那种无休止的朝拜,那种不受任何人和环境干扰的坚强意志,令我们这些在无神论环境中长大的人难以想象。自然的美,惊艳的是你的眼睛,精神的美,撞击的是你的心灵。信仰的力量让人心生敬畏与敬仰, 甚至,即使只看看照片,都觉得重新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面对千百年来信徒们的顶礼膜拜,布达拉宫,犹如一位历尽沧桑,宠辱不惊的老人,当人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涌向他时,他淡然处之,不悲不喜;当人们向他不断倾诉喜怒哀乐时,他静默安然,不舍不弃。他用更多的时间,审视着雪域高原的历史变迁,见证着西藏发展的一跃千年,再谱新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小时的参观,我听着导游讲解和语音的补充说明,依然是云里雾里,一片迷茫。它那巍峨的宫殿,深奥的教义,稀世的珍宝、厚重的历史、杰出的建筑……都不是短时间能完全熟悉了解的,但是那红顶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告诉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你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你这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会在新中国的版图上更加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午饭过后,我们去参观拉萨的另一处圣地——大昭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那个英俊帅气,温文尔雅的帅哥导游,即使大家都没有租赁讲解器,依然卖力地给我们讲解,三十多个人簇拥着他,为了能让每个游客听清楚,他一次又一次提高音量,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面对我们的问题不厌其烦地进行解答,体现了很高的专业素养,人帅,业务精,人品好,必须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了他的讲解,我才知道,大昭寺是西藏的神圣庙宇,在藏族同胞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神圣,缘于寺内供奉的一尊佛像。据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唐太宗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作为嫁妆,由都城长安送抵藏地,松赞干布为了安放这尊佛像,专门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奉,这就是大昭寺。所以,在西藏流传着“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昭寺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文成公主选址,松赞干布抛戒指定址,千只山羊驮土填湖,更让大昭寺多了很多神秘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大昭寺,就来到这个方形的庭院,这里是每年举行传昭大法会的地方,历代达赖和班禅的受戒仪式,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都在这里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庭院四周的廊壁与回廊廊壁上,满绘千佛佛像,被称为千佛廊。 数百盏点燃的酥油灯的后面,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盏酥油灯,祈福吉祥,点亮了精神与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让人震撼的是寺里面有几根柱子,供奉着那些死于朝拜路上的信徒的牙齿,称为“牙柱”。 由于路途遥远和艰辛,很多信徒累死或病死在朝拜的路上,临死前他们会敲下自己的一颗牙齿,然后由他们一起同行的亲人,带上他们的牙齿来到大昭寺,将它们嵌入牙柱里,就如同见到佛祖一样,也算以完成自己朝圣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无论有没有太阳,大昭寺的屋顶,都会发出金色的、耀眼的光芒。佛光普照,幸福安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了大昭寺,我继续在信仰的力量中游走,在八廓街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大昭寺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也叫八角街。人们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从内到外三个环形,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廓街转经路,这是虔诚的藏民一生必走的路。庄严肃穆的转经行列,没有喧嚣,没有纷争,只有低声呢喃的六字真言诵经声和“嚓嚓嚓”或疾或缓的脚步声,直到转经道的尽头,甚至就是生命的尽头。一天、一月、一年、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廓街除了是转经路,还是著名的商业中心,这里保留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老式藏房建筑,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风貌和居住方式。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上百家手工艺品商店和售货摊点,经营商品数千种之多,即有宗教用品、手工艺品、古玩,也有涵盖西藏民族特点的商品和一些生活日用品,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找不到第二条街,能像八廓街那样,把古典与现代、青灯古佛与烟火人间、内心宁静和热闹喧嚣结合得如此紧密。它承载信仰的同时云集商贾,接受万千信徒膜拜同时笑迎四海宾客,延续历史使命的同时演绎属于自己的传奇。八廓街,举世无双,独一无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你问我,在拉萨最享受的事情是什么?那就莫过于在甜茶馆喝茶了。在拉萨,喝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八廓街有很多甜茶馆,拉萨人的生活节奏很慢,班可以不上,生意可以不做,而太阳不可不晒,茶不可不喝。在八廓街,会令凡夫俗子恍然大悟:生活,不过如此而已,一边是琳琅满目商品中的名利欲,一边是淡泊宁静中的无欲无求,予取予舍,自在心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到八廓街东南角,会看到一座土黄色的小楼,在清一色的白色建筑中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著名的玛吉阿米西餐厅,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这座土黄色的小楼,现在已经变成了餐厅。餐厅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以外国游客居多,价格昂贵。目前,已经成了拉萨著名的网红打卡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玛吉阿米餐厅用一首情歌和一个动人的动人故事,为企业打造了品牌:三百多年前,朦胧的月夜,这座黄色小楼里来了一个神秘的年轻人,他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心如哈达洁白,纯朴无暇无玷。又有一位美丽的少女不期而至,此刻头顶着皎洁的月光。女孩美丽的容颜和深情印在了神秘人的心里和梦里。为此,他常常光临这里,只为途中与女孩再次相见,可惜,造化弄人,他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姑娘,只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忧伤的情歌:“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凄美的故事,浪漫的传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也让这家餐厅名声大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普通人的我,如沧海一粟,没有慧根,没有灵性、没有天眼,我看不到前世来生,却可以想象他们天人永隔,爱而不得的遗憾。此时,我只能在晚风里,在头脑中回放着三百年前的美丽故事,默念着那首流传千古的美丽情诗:“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啊,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海拔50米的平原,攀上海拔3650米的高原,只因仰慕你、痴念你,飞越千山万水,体会春夏秋冬,忍耐各种高反,只为看你一眼,了却我多年的夙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日一见,此生足矣。无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是藏族同胞的心声,“热爱祖国热爱党”也是所有中国人共同追求的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藏回来已过半月,却越来越体会到“一遇西藏误终身,从此天堂是路人”的含义。对于我来说,天堂在左,西藏在右,我只是比别人敢于尝试,面对传说中的高反和对于西藏认知的匮乏,勇敢的迈出了脚步,在天堂般的西藏中游走,让别人在我的文字和照片中,圆了自己的西藏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邂逅拉萨,相思无涯,以至于在回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朋友们用照片、视频和文字,不停的回味着难忘的快乐之旅。我不知道,在雪域高原上,还有多少人把故事留在那里,又有多少人带着故事离开那片土地。告别拉萨,情难自拔,翻越唐古拉山来见你,才发觉可以转世,却难以对你转身。以后的日子,来与不来,见与不见,你一直都住在我们心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