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集邮华尔兹》的创作者斯托尔兹先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朝鲜 1980年 斯托尔兹诞辰100周年)</p> <p class="ql-block"> 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欧洲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近代由严肃音乐演变或扩展通俗音乐的推手和奠基人;他在以德奥为中心的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既是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同时也是集邮家,他就是斯托尔兹先生。</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 1980年 斯托尔兹肖像)</p> <p class="ql-block"> 罗伯特•斯托尔兹(Robert Stolz 1880-1975)出生在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Graz)一个音乐世家。</p> <p class="ql-block">(邮资片 联合国 2002年 图的左侧为格拉茨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 斯托尔兹的音乐天才受启于他的父母。其父亲是一位指挥家,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后来,他就读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有幸师从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p> <p class="ql-block">( 雕刻版邮票试模印样 奥地利 1949年 邮票图案为小约翰•施特劳斯,下面有邮票设计者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 20岁时,斯托尔兹开始从事指挥并开始创作圆舞曲及轻歌剧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于1925年移居柏林,开始尝试作电影配乐,从此他的名字在欧洲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实寄邮资封 前苏联 1991年 “商业活动与集邮” 加盖斯托尔兹肖像纪念邮戳)</p> <p class="ql-block"> 斯托尔兹同时又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的勇士。纳粹在德国的统治迫使他又回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不久后他又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先后移居到了苏黎世和巴黎。1939年他被误当成叛军而遭到拘押,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获释。之后又移居到了纽约。在美国,他因独特的“维也纳音乐”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以“维也纳之夜”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音乐会,他还创作了《联合国序曲》(又名《联合国进行曲》)。这首被冠以“联合国进行曲”的乐曲,并非所谓“联合国国歌”,联合国官方并未通过立法制定任何一首作品来作为联合国组织的会歌,然而这首进行曲确实是到目前为止有关联合国旋律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这首激昂雄越的乐曲显示出人类团结一致、正义终究战胜邪恶的坚强信念,也透露出人类渴望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前苏联1981年发行的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1952年为世界和平大会绘制的宣传画《和平鸽》;下图为希腊1979年发行的《国际儿童年邮票》)</p> <p class="ql-block"> 数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拉脱维亚指挥大师马里斯•杨松斯(Mariss Jansons),于2016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开场就指挥演奏了这首斯托尔兹的《联合国进行曲》。有的书里注释说这首曲子是由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但我认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般是不会搞错的。</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 2006年 杨松斯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精彩镜头)</p> <p class="ql-block">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斯托尔兹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并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接替了弗兰茨•莱哈尔(Franz Lehar)的指挥棒,任剧院指挥,并兼任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 </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 1978年 莱哈尔和他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匈牙利 1970年 莱哈尔肖像和乐谱)</p> <p class="ql-block"> 作为指挥家,斯托尔兹的名声享誉欧洲 ,他仅仅指挥莱哈尔的轻歌剧《风流寡妇》就达547场之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左图:西柏林 1980年 斯托尔兹指挥演出; 右图:奥地利 1970年 轻歌剧《风流寡妇》)</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斯托尔兹一生的创作硕果累累,计有50部轻歌剧、两千余首华尔兹舞曲和艺术歌曲,以及大量的电影音乐作品,其创作的电影配乐,多次获得最佳配乐奖。主要代表作轻歌剧《四三节拍下的两颗心》,歌曲《我最爱的一首歌一定是华尔兹》。</p> <p class="ql-block">(邮资片 匈牙利 1896年 伴乐跳舞)</p> <p class="ql-block"> 斯托尔兹不仅仅是一位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还是一位孜孜不倦、卓有成效的集邮家。他在童年时由于身体素质偏弱,很少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的母亲在教他学习弹钢琴的同时,找来许多邮票,既培养了他欣赏的能力,又满足了他娱乐的心情。面对那些五彩缤纷的邮票,斯托尔兹如鱼得水一般,翱翔在知识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朝鲜 1980年 斯托尔兹手拿放大镜研究邮票)</p> <p class="ql-block">集邮和音乐成了他终生不渝的两件事情,集邮也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不少的灵感。他父亲的朋友、大作曲家勃拉姆斯(Brahms)知道他酷爱集邮后,每次来他家都带给他大量的邮票,鼓励他集邮。</p> <p class="ql-block">(尼日尔 1972年 勃拉姆斯逝世75周年)</p> <p class="ql-block"> 斯托尔兹曾说:“工作再忙,我也没忘记过集邮,从没有间断过在那神奇的天地中遨游”。音乐和集邮,对于他来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陶冶了高尚的情操,也成就了他高龄的寿命。</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 1970年 盖有斯托尔兹肖像邮戳的邮票,邮票图案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著名的轻歌剧《蝙蝠》)</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全世界两亿多集邮爱好者创作了第一首,也是唯一的一首《集邮华尔兹》,为全球的邮迷留下了珍贵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圣马力诺 1980年 邮票上的曲谱为《集邮华尔兹》)</p> <p class="ql-block"> 斯托尔兹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他以95岁高龄向人们展示了音乐和集邮带来的长寿要诀。他去世后,他的夫人艾因齐•斯托尔兹,将他的邮集送往欧洲各国作巡回展出,而伴随这些邮展的是同时举行的斯托尔兹作品音乐会。集邮和音乐的和谐之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巴拉圭 1980年 斯托尔兹和芭蕾 )</p> <p class="ql-block"> 1975年6月27日,斯托尔兹走完了人生旅程,谢幕在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他被埋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园,处在勃拉姆斯和约翰•施特劳斯之墓的中间。</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 1949年 小约翰•斯特劳斯逝世50周年)</p> <p class="ql-block"> 斯托尔兹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获得了“维也纳荣誉市民”的称号,还得到了“Vienna’s Grand Medal”奖,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得主(第一位是理查•施特劳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雕塑矗立在维也纳城市花园之中,被人们永久地纪念。</p> <p class="ql-block">本文音乐采用的是莱哈尔的《风流寡妇圆舞曲》时长4’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