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遇上锅盆勺铲缘

木艮 463278

<p class="ql-block">  早上打开朋友圈,一首《知青之歌》那缓慢、低沉的曲调传入耳中,迅即把我的思绪拉回到50年前的内蒙兵团支边岁月。是啊,50年了,虽然记忆已经非常淡漠,但总也不时莹绕心头而挥之不去,此时有种想为那段岁月写点什么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九连,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据搜狗百科描述,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北至狼山,东近黄河,东北与河套平原相邻,南至贺兰山北麓,西至吉兰泰盐池。南北最长170公里,东西最宽11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海拔1028—1054米之间,地势由南偏西倾斜。据此可以说这个沙漠不大,像个竖着的不规则长方形。它北有狼山、南有贺兰山,但西面却直通阿拉善沙漠,东临黄河,在东西向上没有任何屏障。因此成了西南风和西北风的风口,常年风沙不断,年均风速在4.1m/s。我们那里属于黄河三盛宫水利枢纽工程灌区,当地有句民谣“三盛宫三盛宫,一天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尤其是西北风危害更严重,无霜期168天,近半年处在霜冻期。冬季长且寒冷,每年的12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初气温都在零下20至30度间。</p> <p class="ql-block">  乌兰布和沙漠地貌地形图,由好友四面墙帮助翻拍提供。</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九连成立于1969年春,经过近两年的招兵纳员和基本建设,到1971年始,九连的人员已到最满员,达180余人左右。全连形成了(2个女生排)7个女生班和(2个男生排)6个男生班的生产班、1个连部后勤班、1个马车班和1个饮事班的格局。简易居住房屋和生活设施基本建设张罗到位,生存问题基本解决。连队的主要任务完全转移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垦荒漠和种植蔬菜瓜果、粮食作物上来。生产班也因专业的需要分化出诸如蔬菜班、瓜果班、科验班和大田作物班等,我们二班就是大田作物班。</p> <p class="ql-block">二班全体在玉米田合影</p> <p class="ql-block">  而饮事班成员也从刚开始的全员男生,逐步替换进女生,到(除司务长上司外)全部由女生组成。女生组成的饮事班在夏秋季或者天气不是太冷时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干的也不错。但到了12月底严寒来临时问题就来了,那就是不能按时开饭。伙房大厅的房子比住人的营房要高要宽大,那时没有暖气,中间一只比较大点的火炉,不足以提高多少室内温度。面团比气温高时变硬了许多,女生力气较小揉不动,纠几子、干面片都成问题。到了时间开不出饭,战士们就会在窗口敲碗盆。面对这个状况,连长指导员立马决定调我们一排二班整体替换饮事班,期限是整个冬季严寒期,大概2个半月至3个月时间。而我当时正在这个班,于是就与九连食堂的锅盆勺铲结上了缘。当时二班长是陆劲松同志,春节过后天气略有回暖,我们就又回到生产班。那年也就是1972年秋,陆劲松升任副排长后我接任班长,这年的寒冬来临我们二班再次受命替换饮事班。</p> <p class="ql-block">  两度替换饮事班,要解决的就是能按时开饭,并且要让大家吃好饭,那么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张国权,张青松,高德兴;后排左起:陆金松,王炳跃,张汝南,许传根(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  首先笨鸟先飞卡时间。那个冬天我都是抱着闹钟睡觉,生怕睡过头误了做饭时间。那年我20岁,早上5点闹钟一响,一骨碌从被窝中坐起。那会儿炕边朝南玻璃窗上的呵气已结成厚厚的冰花,宿舍当中封着的烤火炉已淹淹一息,一个房间对面对两个土炕上睡着12个人,室温已经很低了。赶紧穿好衣服下炕,捅旺炉火加上煤,添上火炉连体水箱(是张汝南战友用砖砌成)中的水,好让大家起床后能有热水洗脸刷牙。之后一个个把大家都摸醒,确认都醒后我先出门去伙房。那时天还没亮,迎面是寒冽剌骨的冷风,碰到晴天时月亮正在西沉,启明星才刚从东方升起,一路上月色星光似水;如若碰到大风天,则两眼会被沙子刮得睁不开还生痛。伙房的大铁锁冰冷,赤手抓上去都会把手给粘住,进了伙房先把中央大火炉捅旺加上煤,再到灶间把要用到的炉灶点着,把两口大铁锅中的水烧热,到大家都到齐时,伙房里已经暖和许多。我这也是向老班长陆劲松同志学习,是他为我作出表率。</p> <p class="ql-block">  其次,“计时计量”做好主食。做好主食的关键是发面、对碱。那时发面是利用老面洗在缸里直接加水、加面拌均了自然发酵,发酵好然后用食用碱对,达到酸碱调和平衡。对得好,蒸出来的馒头不但膨松、洁白、有弹性,还有麦香味。对得不好,则会成酸味死面镘头,或者呈黄色的碱味馒头。所以,180人吃的一大缸面,发了多少时间,需对多少碱面,关系重大。老班长陆劲松发动大家群策群力,牛彦江、张汝南等有做饭经历的同志积极建言献策,制订出大致可行的方案先试行,经几轮摸索改进,包括十几只笼屉垒起来需蒸多少时间都一一确定下来。有了做好馒头的方案,再做玉米面窝窝头、番薯面窝窝头、乔麦面窝窝头等也就有参照系了,要变换其它花样也简单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第三,练好饮事基本功。我们二班是大田作物管理班,之前主要拿铁锨。到了伙房在缸里拌面搅面、上案板揉面有力气,但毕竟没有经验,拿菜刀与拿铁锨总也不一样。所以大家积极练习,努力把面搅均、揉光滑,把面几子纠均,同时练好切菜刀功。记得每天晚饭后厨房收拾完,把伙房水泥池里腌制的咸萝卜搬出来洗净,准备下一天早餐的咸菜。大家在案板上比赛谁切得快,切得好,那个热火朝天的劲头还真叫壮观。另外,我们在做好饭的基础上,进行改灶节煤,把费煤的抽风灶改成相对节煤的回风灶,类似于像现在给燃气灶加上一个防风铁圈一样。让直接要被烟囱抽走的热量,去灶膛里面转一圈,再进入烟囱,以更充分地利用热量,提高煤的热效率。大家都知道只有把基本功练好了,我们才能完成好连里交给我们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还经常下到各班里去征求意见,注重粗粮细做,给大家调花样换口味,为因生病而胃口不好的战友烧病号饭,让全体知青战士感觉九连就是自已的家。这些虽然要多花时间精力,但为了让大家能吃好也乐于这么做。</p><p class="ql-block"> 写这些平凡的事,只是想说当初我们做事是很认真的。记得1973年初批准我入党前,七团政治部组织股曾有个女干事来找我谈话。当时她问我,你为什么要表现这么积极。我说我们这点年纪,远离父母亲人到这里,我只想管好自己和我周边的人,我们还年轻,不能颓废,不能沉沦,说不定日后国家还会用到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