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开花的树

慕蓉

<p class="ql-block">一2021年8月张齐华公益网络训练营学习心得之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估计大家都被那一声声充满童稚的“啾~啾”声迷了眼,入了心吧?没错啊,“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上数学课就是这样魔幻,别说40分钟,就连60分钟我们都不觉时光流逝。一节高难度的《植树问题》,因张老师的社会化学习,互动、促发,高效的团队共学,追寻数学本质,学习真实的发生而精彩纷呈。“一棵孤独的树”,不,它深植于孩子们、老师们内心,是一棵开花的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张老师围绕主题《如何建设组内共学制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他阐述了建设组内共学制度缘由,再详尽的介绍了需要哪些制度。“敲黑板”划重点:肢体管理(身体靠拢、目光聚焦、红笔教鞭、桌面整洁)--让团队形成共同注意;秩序管理(交流有序、强弱有节、互动有礼)--让团队开展有序交流;时间管理(提前配时、专人负责、动态协调)--让共学把握合理节奏。最后,他通过观摩《植树问题》社会化教学实践,让我们感悟组内共学制度有效实施。干货满满,“实”货源源,这样的社会化学习冲击着我们对数学课堂的新认知。&nbsp;最后,他通过观摩《植树问题》社会化教学实践,让我们感悟组内共学制度有效实施。干货满满,“实”货源源,这样的社会化学习冲击着我们对数学课堂的新认知。 过程中的亮点。听了张王子的讲解,更有了理论支撑。</p> <p class="ql-block">多大的孩子可以训练?如何训练?上午拜读了齐华工作室重庆籍黄霞老师的随想《尽管才二年级,我也迫不及待地下水了……》,她详尽的介绍了自己试水的每一环,“准备期-展开期(初试修形,再试添神)-深化期,环环紧扣,反复修正,渐入佳境。她也敲敲黑板,梳理一轮社会化开展有序交流;时间管理(提前配时、专人负责、动态协调)--让共学把握合理节奏。因为我也刚好教学二年级,这里便摘抄黄老师几点反思,以备借鉴。(读书人不算窃”,哈哈)</p> <p class="ql-block">1.人人都明确了“人人都学会,才是真成功”的团队学习理念。 2.细化强化红笔的作用,指向、圈画、记录。小组长的组织、示范作用有一定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形成小组共学形式。</p><p class="ql-block">3.教会学生如何表达,有简洁准确的语言,有讲哪儿指哪儿的聚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如何讲解才能让别人听得更清楚明白呢?二年级的小朋友,需要从讲解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指导和示范。你希望学生怎样操作演示,你就要教给学生这样的操作。4.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平时隐在同学之中表达的信心,主动上台讲解展示。</p> <p class="ql-block">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次的学习都感动于老师们对教育无私欲的执行力。社会化学习实施,难吗?长路漫漫。通过本次学习,相信会有更多数学老师能够坚定前行的决心,对着我们的“数学王子”信誓旦旦:我是一棵开花的树,不忧亦无惧⋯⋯</p>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19日</p>

社会化

组内共学

学习

讲解

数学

老师

植树

一棵

二年级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