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杭州人爱吃糖炒栗子。入冬后,在杭大西溪路上临安人方林富的炒货店买袋糖炒栗子还要排队呢。一袋炒熟滚烫的迁西糖炒栗子在手,剥了吃,甜,糯,香美味儿还是蛮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但让杭州人从小吃到大的栗子,既不是糖炒的,也不是盐煮的,而是叫一种“笃栗子”,---脑壳上疼的体验。</p><p class="ql-block">儿时记忆里,常听大孩或大人说的一句话,你再调皮给你吃“笃栗子”,这句话一出,正在捣蛋的小伢儿,即刻老实下来,不敢忘为。</p><p class="ql-block"> “笃栗子”, 这三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请你吃糖炒栗子,而是一种给你脑壳上疼痛的警告,所谓“笃”字,就是手中指中间关节弯起来,以敲打他人的脑壳的行为想象一下很形象,重的。用一颗栗子敲打在头上的感觉,尝过的人知道,敲了重时还是蛮疼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被提前警告的“笃栗子”多半是吃不到的,这是一种威慑,真正吃到 “笃栗子”的都是出其不意的,是干了坏事的时候被抓了现行,直接在脑壳上敲打一下,我们小时候也挨过大人的“笃栗子”,至今还记忆犹新,我还记得最厉害的还加上一句话就是,告诉你们老师去,真的被送到老师手下,大人说“:X老师,他再不听话,尽管靠<打>。”其实说说而已,老师是不会体罚的,最多也只是在同学面前批评几句,丢丟你的面子。</p><p class="ql-block"> 吃 “鞭三饭”是“笃栗子”的升级版,可能感觉上更疼一些吧。“鞭三饭”当然不是请你吃饭,而是用上了工具,比如说扫帚鸡毛掸等等,通常来说大人恐吓你,要你吃“鞭三饭”的时候,这个错误已经够大了,譬如考试老是不及格,上课捣乱,欺负同学等,当然也有调皮的顽童从小吃惯了“鞭三饭”也满不在乎。</p><p class="ql-block"> “吃生活”是比“鞭三饭”更重了,如遇老师家访报复,拔掉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打架闯祸等,可能是用笤帚打体罚小孩。一般大人是不用的。以前体力劳动者比较多工作时大家手上都有一些用来做生活的工具,用劳动工具敲打对方,就变成了吃生活,可以想象什么情况下顺手拿来手头工具给对方来一下子,多半是小孩子太皮,大人顺手,所以前面再加一个吃,整个气氛就微妙的亲昵起来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呀。</p><p class="ql-block"> “笃栗子”,“鞭三饭”,吃生活”杭州土语。用起来前面都放一个“吃”,听起来温柔,体验时都只有一个字“疼”!如果三个都尝遍了,还是老方一贴,那这个小孩也是他爱吃,太会吃!一时无可救药了!老师常说,朽木不可雕也。</p><p class="ql-block">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长大成人了,随着环境个人的变化,那到不一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