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概五六年前也是中元节的时候回老家,看见后院那棵枣树的老枝新叶间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枣儿,有些已经红得透亮,大多也已泛黄。叶子依然茂盛,果实累累满枝。我在手机里留下几张照片,时时回看。</p><p class="ql-block"> 又到中元节,越发思念故去的亲人,也常忆起老宅故事。于是便在几天前让侄子拍几张枣树的照片发过来。见那树依然枝干粗壮,绿叶浓密。</p><p class="ql-block"> 看着照片,故园的老屋老院,幕幕场景,关于枣树的故事便一一涌上心头,真切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从哪个年代,在老家后院有了那些枣树,共四棵,不知道它的树龄,自打记事起,它们就已是树干粗壮老枝斜长。听母亲说过,从奶奶年轻时来到这个家,树就是这么苍老了。奶奶活了八十三岁,早在四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所以现在推算这些树在这院子里经风历雨起码也近二百年的春秋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到秋天,四棵大枣树绿叶渐稀,满树的秋栆由半黄半红渐渐熟透成全红,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在秋阳下闪着光,煞是好看,成了家里甚至是全村一道美景。从院外经过的人无不赞叹艳羡,但从没有人擅自进园摘栆。</p><p class="ql-block"> 那时枣红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摘要等奶奶发话,别人是不敢自作主张的。</p><p class="ql-block"> 每年到了枣子渐红的时候,我们便盼着枣快点熟透,也总想偷偷去摘解解馋,但越到这个时候,奶奶看得越紧。记得有一回我和邻家弟弟刚上到二婶的厢房顶上,还没等摘到枣,便被奶奶发现,枣没吃上倒挨了一顿骂,灰溜溜下来,不敢回家。</p><p class="ql-block"> 虽然奶奶不允许随便摘枣,但她并不小气,每年到了红枣下树之后,她都会亲手分好,东家一碗,西家一瓢,给左邻右舍特别是村里的长辈们,让大家尝鲜。在我的印象里奶奶在村里是既有威严又颇受尊重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从树上把红透的枣打下来一般是轮不到我的,常常是奶奶亲自动手或监督着母亲和哥哥姐姐们。而我更多的是一夜秋风秋雨后枣子落满地的时候,被母亲早早叫起,去树下捡枣。虽还不甚懂得收获的含义,但满心是捡拾的快乐。捡回来的枣洗净放在锅里蒸熟,便成了美味的零食。</p><p class="ql-block"> 而打下的红枣经过奶奶把关挑选,洗净晾干,按照比例用白酒洗过放进柜子上的瓷质掸瓶里,封好口,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便可以吃了。那时候醉枣可是村里别人家少有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回味,熟透了的红枣的甘甜和酒的清冽醇香似乎又在口中。而提到醉枣,最先想到的人便是奶奶。虽然在我十岁那年她老人家就去世了,但她高个子,宽脸盘和花白的头发,威严而慈祥的神态,一直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前人栽树,后人享用。感谢祖辈的勤劳,给老宅留下了那枣树,它们曾经是老宅的一道风景,陪伴了我们一家百年有余,也将它的所有奉献给了我们一家几代人。我的儿子还记得当年在姥姥家惬意地坐在梯子上吃枣。</p><p class="ql-block"> 如今,虽然老院的面貌早已改变,当初的四棵老树也仅存一棵,且最古老的树干也已衰去,但它的根顽强而坚忍,留下后长出的枝干,并且年年仍旧枝粗叶茂。这是生命的延续与递接,是家族繁衍世代兴旺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有它在故园就在。</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们姐妹兄弟每年的春节及祭祀祖先的日子还是会聚在老家,共话当年追忆祖辈父辈。</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去我也必会去看看那树,它帮我们留存过去的时光,它是我们的对故土亲人的念想,它是我们家兴人和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而今暑热渐渐远去,雨后凉风吹过,秋意一天天浓郁,老枣树又到枝头挂红的时候了。侄子说今年结的枣少,但在我们心里,无论怎样,满树红枣都会永存记忆,甜在心间。</p><p class="ql-block"> ( 完成于 2021年8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组照片大概是2016年或者是2017年的夏天</p> <p class="ql-block">这张于2019.4.5 清明节</p> <p class="ql-block">2019.10.27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1.8月18日侄子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