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最小国家最大教堂

天高云淡

梵蒂冈位于罗马城内,是一个“国中之国”,是世界上最小的自主国家,仅0.44平方公里,其面积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却有着最大的教堂,即使烈日炎炎,大教堂也还是有成排的游客等着进入,一睹其风采。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建于16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是天主教的中心,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圣彼得大殿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不愧是世界第一教堂。教堂即国家,国家即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大教堂不愧为是一座伟大的艺术殿堂,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建筑艺术瑰宝,由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名师布拉曼特设计,由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主持工程,修建这座大教堂用了120年的时间,许多艺术家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圣彼得大教堂,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西元326年落成。教堂以圣伯多禄为名,他是耶稣的门徒之长圣伯多禄,伯多禄的名字就是耶稣所起,含义是"磐石",意思是他将成为教会的基石。 来到圣彼得大教堂,你一定会目不暇接、被各种艺术珍品迷住了眼,有两位艺术大师的杰作是一定要仔细欣赏的。一位是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天才雕塑家贝尔尼尼,另一位当然就是米开朗琪罗。 教堂前面的广场、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进圣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慨。 有一个悠久的说法,在公元64年罗马皇帝尼禄的统治时期伯多禄传教到罗马并且殉难在此地。他的死亡是随着罗马大火后的许多基督教徒之一的殉难。由于伯多禄的请求,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头朝下,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和耶稣以同样的方式死。十字架在尼禄古埃及方尖碑附近。方尖碑伫立在圣伯多禄广场并被誉为彼得死亡的见证。这是古罗马几个方尖碑之一。 圣彼得广场是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一生中最伟大的建筑艺术品,完成于17世纪。拥有两个四排共284根德斯金式圆柱和88根方石柱组成的半圆长廊,上有40位圣人雕像,仿佛圣彼得大教堂伸出的两个巨大手臂。从高处俯瞰整个广场犹如钥匙孔一般,周围由圆柱围成巨大的椭圆形状。 闻名世界的圣伯多禄广场,建于1667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br> 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立着耶稣的雕像,两边是他的12个门徒的雕像一字排开,高大的圆顶上有很多精美的装饰。 <br>  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 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据说那是耶稣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罗。而他曾是在耶稣回天国之后,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后来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被耶稣用光芒罩住并与之对话,从而得以认识耶稣,知晓耶稣原来是真神。从一个祸害基督教的人转变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保罗是基督教除耶稣基督之外最重要的传道者。 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皇家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 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如果把脸和头发涂上真实的颜色,一定会被当作真人。 刚走进大门处的两个小天使捧圣水缸的雕塑,从形象上看小天使只有一岁的样子,然而雕像的实际高度有2.5米。 走进大教堂先经过一个走廊,走廊里带浅色花纹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纹,从左到右长长的走廊的拱顶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个黄褐色的顶面布满立体花纹和图案。 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 中央的圆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两重结构,内部很明亮。圆顶下是教皇的祭坛,用贝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那扭曲的粗圆柱似的独特形状很引人注目。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参观这座教堂的几个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最惹人注意的有三件雕刻艺术杰作不要错过哦 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圣母哀痛》。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手。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基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是米开朗琪罗唯一一件签名作品,其名字就在圣母身上横跨胸前的饰带上。 进大门右手边的小厅里就是《哀悼基督》,也叫“圣殇”、“圣母怜子”,刻画着圣母玛利亚怀抱死去的儿子耶稣基督,悲痛而庄严。游客只能隔着栏杆和玻璃罩来观赏。 <br>  二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正中镶着白鸽,四角雕刻着守护天使。华盖上面又有四根凤尾状的铜柱,柱头合拢,顶端支撑着一个镀金青铜球体和十字架。 三是殿堂尽头贝尔尼尼的不朽杰作,彼得宝座,其上有精美的"圣灵"像。是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在教堂内有圣伯多禄的铜制雕像。伯多禄是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也是耶稣最亲密和忠诚的门徒。原名叫西满,跟随耶稣后耶稣给他起名叫伯多禄,在希腊语中是"磐石"的意思。<br>  很多游客会来摸圣彼得铜像的右脚,据说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带来好运。 格利高里十三世教皇纪念碑,格利高里历法因他而得名,教皇雕像下的浅浮雕描绘了关于制定新历法的场景,两边人像分别象征宗教和刚毅。 在大圆顶下方的祭台上便是青铜华盖,由四根近20米高的螺旋形铜柱撑起 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及其设计的圣彼得宝座 站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当您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内部的时候,第一眼看上去实在无法领略其宏伟的规模。若用人直观视觉去体测它的规模的话,很容易因教堂各个部分巧妙对称的布局形成错觉,需要借助一些实际资料才能说明 贝尔尼尼的其它杰作:教皇马尔巴诺八世纪念碑和教皇阿勒桑德罗七世纪念碑。 通往教堂大殿一共五扇门,这座"圣门"平时不开放,只有在圣年的时候由教皇亲自开启,圣年每25年一次。进入教堂的内部,里面显得幽深神圣,没有游人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