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家寒夫纪念苏轼《寓庙堂与生民之间》隆重发布

寒夫

<p class="ql-block"><b>作 者 近 照</b></p> <p class="ql-block"><b>【寒夫艺术简介】</b></p><p class="ql-block">【】寒 夫:姓孙,学名孙勇,乳名庆国,字乐天、子夫、赤壁山人等。1965年湖北黄州浠水兰溪出生,后迁徙祖籍黄州陶店。两岁由家父引领习书,后学古诗词及国画。十余岁便通读《诗经》《离骚》及《唐宋八大家》等;十六岁完成第一篇哲学论文《关于〈共产党宣言〉》。</p><p class="ql-block">【】1982—1989年在鄂东创办“现代时装巡教”以扩大山区就业。</p><p class="ql-block">【】2000年6月18日于深圳博物馆隆重举办“寒夫书画艺术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03年金秋由中国人民友好协会、团中央等八家单位于北京台基厂友协珍藏馆共同主办“寒夫艺术成果报告展”。</p><p class="ql-block">【】2007年《滁州 三秀》荣获“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全国征文金奖。</p><p class="ql-block">【】2008年书、画作品荣获“迎奥运”金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美学巨著《寒夫艺术论丛》于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暨学术成果研讨会。</p><p class="ql-block">【】2013年哲学巨著《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史诗部分与理论部分)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举办首发座谈会暨寒夫思想、学术成果研讨会。</p><p class="ql-block">【】2015年文学巨著《寒夫赋黄州》(多体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5日由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寒夫书画文主题艺术展”于北京炎黄艺术馆隆重开幕。</p><p class="ql-block">【】2019年暮春《寒夫长篇古典诗词·组诗》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并荣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金秋与南雄市委共同推出多体裁文集《寒夫赋南雄•春天的约会》隆重首发。此作乃作者第二部由国家级出版社线装书局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p><p class="ql-block">【】此外,寒夫诗、词、赋名篇等,被全国多处人文景区勒碑及摩崖石刻。其书画作品由国际多国政要及文化机构广为收藏。书法方面,他开创了中国文字以来“行意甲骨文”之独特体貌;其绘画注重人文画的山水、花鸟与人物多重美学内涵的完美融合;其文学以“兼济天下”为使命。并于诗、词、歌、赋、论、评、哲、书、画等领域卓有成就,且于世独立。</p> <p class="ql-block">图为 古籍原始版 苏轼坐像</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每每还乡都在苏公像前拜谒</p> <p class="ql-block">图为 东坡立屐图 国画 寒夫</p> <p class="ql-block"><b>【按语】</b></p><p class="ql-block"> 2021(辛丑)年8月24 日,乃绝代词圣、文学家、艺术理论家、书画家、北宋文坛巨擘苏轼(1037—1101)诞辰984周年祭日,谪居黄州941年。为纪念这座人类的文化珠峰,并应邀黄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约稿,笔者以论文《寓庙堂与生民之间》及长篇律诗《苏子过黄州二十五韵》专题,忝作隆重纪念与切切追思!</p><p class="ql-block"> 《寓庙堂与生民之间》以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借助荒淫无道、祸国殃民之楚国危局及朝中“小人”祸乱朝野以引出绝代文化巨人——心系天下且忠君爱民的苏轼出场。首章论述了苏轼胸怀“家天下(将天下当做家庭那样进行治理)”之大和意识,深刻阐述了这位伟人满腹“兼济天下”“致君尧舜上,但是风俗淳”之洪大胸怀及远大抱负;并塑造其“位卑未敢忘忧国”誓死与“小人”作斗争的古君子之风形象和为民请愿之大仁大德。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导致“小人”腐政、堕政及乱政之原因进行了批判和总结。第二章,深刻阐述这位伟人大道精诚——以至真至纯之心践行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大学至上——用至尊之心将“学以致用”之为挥发到现实世界中去以求造福天民;大爱与民——以厚德载物之举关乎天下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微言大义——每每践行在伟大的社会实践里都富含者深刻的人类存系之道;微行洪绪——常常敬言或源自一线深刻的现实主张都关乎家国大业之兴衰;微举久安——其对朝廷或对民间所阐发的观点都涉及到国民的长治久安。第三章,深刻阐述了这位伟人关于国家理政、天下行政、地方执政、百姓谢政之关键(核心)是“用人”;同时,全面阐述了“人清则政清,人腐则政腐”之科学规律。并举例大量史料说明了认识这一规律的科学性与紧迫性。第四章,阐述了人类和谐之根本出路。一,建立良好的社会德政:以德行高尚的人进行政务。二,创建良好的家庭文化引领氛围:以引领个体生命深受家教熏陶而后沁透整体的社会。三,努力提高人与社会的文化感知力:以认清对人类的不可替代性。四,提升全民监督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保障制度:以期上层建筑恪守廉洁奉公、公于天下;仁德兴政,政通人和之大和局面。尤于结尾,笔者“攻于文道”,巧妙地将苏公治世、治乱、治国之大美情怀与马克思毛泽东主义浑然一体,使世人认识“苏东坡精神世界”提升到了空前的思想高度。这便是研究、发现、传播、践行苏轼文化内涵之终极旨意。</p><p class="ql-block"> 作品遵循古人“兴、比、赋”之艺术再现形式及“事、理、道”的为文之道,艺术的将苏公伟大的一生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剖析与解读。全文以马克思主义学说原理作为“尺度”,对人类现象进行了深彻地发掘与扫描:不仅富有担当地对现实世界进行观照、研究与总结,尚以兼济天下之“笔力”对万恶的封建统治和迂腐的享乐观念予以毫不留情的臧否及彻底批判!使这位伟大的寓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书画家等功能于一身的天纵之才精湛地活跃然纸上。故,苏公的一生,乃匍匐行进的一生、时刻在路上的一生、播撒甘露的一生、悬壶济世的一生、匡扶天下的一生、荣光盖世的一生——极其雄强而伟大的一生!此作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惊世骇俗;鞭辟入里,振聋发聩。且首尾呼应,文以森然。</p><p class="ql-block"> 鉴于苏公乃绝代词圣,伟大的诗人,故,此次纪念尚以长律《苏子过黄州四十八韵》,作为契合之作,以慰藉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苏轼在天之灵!基于版面所限,《苏子过黄州二十五韵》遂以“无释”(未加注释)版发布,待日后出版时即附祥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寓庙堂与生民之间》关键语:治世 治乱 治国 研究 传播 践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正文】</b></p><p class="ql-block"> 世人皆以为文人者,天之逍遥山水之间者也。非也!非也!何以言乎?&nbsp;</p><p class="ql-block"> 战国末期辞圣、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有诗回答;诗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b></p><p class="ql-block"><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余</b></p><p class="ql-block"><b> 虽好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处节选是说,为探索普天下劳苦大众存系之道,屈子竟一路饱受磨难;……他较多的是因为生民而哀哀落泪,甚而至于被贬归田。此——岂乃“文人者,天之逍遥山水之间者也”乎?更有甚者,绝代词圣、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艺术理论家、北宋文坛巨擘天纵通才苏轼遭舛谪居我桑梓黄州四年有四月,其不仅以“两赋一词一寒帖【2】”让东鄂大地富含着圣灵的光影,尚因其铮铮家国民愿而使这里近千年来的人民每每了了于心灵拯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君 子 小 人 之 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界有君子小人之分,何况政坛、文人乎?自至圣孔子倡导“文必有用”及韩子主张“文以载道”【3】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坛,自始至终乃君子小人之共存系也。这里的所谓小人,则攻心于道听途说、顺须拍马、卿卿我我或苟且偷安以不厌其烦之惑而乐于其中也;所谓君子,则铁肩担道义、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抑或为万世开太平而兼济天下也者!禧佑六(1061)年八月,苏轼以“虚三等”(实为一等)功名人生首度上任凤翔(今陕西凤翔县)签判。兹此,开启其壮心不已——家国抱负之君子学范与使命担当!然而,其到任不久,便与上司陈希亮轫以摩擦起来。三年的凤翔任上,苏轼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便捷的疏通工作方式、立竿见影的护民措施以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之大和意识——无非令其上司看在眼里,恨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原本,廿六岁的苏轼,充满着信心,胸次大志,放目天下且亹亹【5】一展为国效劳、为民施政、为君尽忠、为任上建树仁德之洪愿;此曰:大者乃为皇上办差,小则乃励志建功立业;此——何错之有?可是,俗界小人与政界小人,其属性皆乃小人,仅仅是界别相异罢了!作为上司的陈希亮,不以苏轼干才施政为荣,反因其骤获“贤良”美誉而嫉恨;遂以叵测加治、大权高压、肆意倒植【6】,其目的不让下级超越自己,动辄反制“开路先锋”,最终以各种名义挟制苏轼不得进取——像他那样碌碌无为,尸位素餐!接着是假借各种名义阻塞言路,假以淫威(权势)打击和报复:宁可眼看以大智大慧迫使敌人退敌,但出于妒忌而要人为渎职功亏一篑;宁愿目睹山洪将难民决堤千里也要扼杀力挽狂澜之才而至于暗自庆幸善罢甘休。其结果,生民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工作失去了重心、施政在忤逆着圣道、庙堂建筑与劳苦大众在恶意为敌、从宫里发出的“惜民如子”之声被屡屡化为泡影!这——便是苏轼三年凤翔任上所彻悟的“君子小人之怀”的迥然差异。可叹的是,此案例不仅是发生在千年前的陕西凤翔,尚染就率土四野,甚至于当下!斯是在朝为官,何以同室操戈?夫为皇权所托,何以齮龁【7】相加以至于殃及百姓?虽则苏轼饱受陈之欺君罔上、打击“先锋”者之苦,然仍持重其君子之本:上不负君望,下不负百姓;尽管其渐知官场若战场,可不曾亵渎那“位卑未敢忘忧国【8】”之使命!但,一路又总摆脱不了佞顽群小之盘算。</p><p class="ql-block"> 元丰二(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此时,王安石已退隐江宁,朝中佞臣更是有恃无恐;他们不断将“变法”与“反变法”之党争推向了时局的政治中心,还肆无忌惮地以“包藏祸心”及“谤讪先帝”为名将其掐向“乌台诗案【9】”之黑暗深处!在北宋监察御史的“乌台”狱中受审时,苏轼指着心目昏聩的何正臣、李定、张藻及舒亶等新党爪牙大声责问,其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苏轼一介清官,上对得起君王,下</b></p><p class="ql-block"><b> 对得起黎庶百姓,惟尔等不可也!尔等—</b></p><p class="ql-block"><b> —你们,上对朝廷欺君罔上,作恶多端;</b></p><p class="ql-block"><b> 下对黎民百姓一手遮天,见死不救,诳上</b></p><p class="ql-block"><b> 欺下。尔等何正臣,攻心钻营、陷害忠良</b></p><p class="ql-block"><b> ,不体恤皇恩,不效国力,……有何德何</b></p><p class="ql-block"><b> 能在朝为官?尔等李定,好一个开口“书生</b></p><p class="ql-block"><b> ”之朝中败类,你口口声声我苏轼“书生竟</b></p><p class="ql-block"><b> 敢谤讪先帝”。实话告诉你,我的诗文从皇</b></p><p class="ql-block"><b> 上到天下儿童都在诵读,而你除了假借“乌</b></p><p class="ql-block"><b> 台”泯灭人性外尚有何用?你死去的父母都</b></p><p class="ql-block"><b> 想不到你为其丁忧一天,尔等鼠辈算得上</b></p><p class="ql-block"><b> 是何等畜生?……还有你们这些为虎作伥</b></p><p class="ql-block"><b> 之大宋蠹虫,……我苏某人就是地下做鬼</b></p><p class="ql-block"><b> 都比尔等鼠辈风流一百倍!一万倍!我所</b></p><p class="ql-block"><b> 上任的地区,不论是天灾,或是人祸,我</b></p><p class="ql-block"><b> 都敢立于国家和生民之苦同他们一起同甘</b></p><p class="ql-block"><b> 共苦——救灾赈难。我的所作所为不仅得</b></p><p class="ql-block"><b> 到了皇上的屡屡嘉赏,尚有那些受益之难</b></p><p class="ql-block"><b> 民作证。我这个“苏贤良”的美誉不是你我</b></p><p class="ql-block"><b> 想要就能得到的专属名词,此乃天下百姓</b></p><p class="ql-block"><b> 所赐!……我知道,正是天下百姓如此公</b></p><p class="ql-block"><b> 平地对待我苏某人,所以,你们这帮狗东</b></p><p class="ql-block"><b> 西才至于这样疯狂作恶——对我苏轼害得</b></p><p class="ql-block"><b> 要死,怕得要命;因为你们以为我的大仁</b></p><p class="ql-block"><b> 大德深刻地镜鉴你们叵心之测之怵目刿心</b></p><p class="ql-block"><b> 。难道不是么?……还要我继续为你们罗</b></p><p class="ql-block"><b> 列罪行的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这些狼心狗肺的蛇蝎蠹吏,他们非但以此为辱,反以为荣地绞尽脑汁向皇上邀功,还向苏轼变本加厉地进行侮辱与加害。监察御史皂吏舒亶又根据《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10】上奏弹劾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b></p><p class="ql-block"><b> 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惟有如轼也。盖</b></p><p class="ql-block"><b> 陛发钱(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b></p><p class="ql-block"><b> 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b></p><p class="ql-block"><b> 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b></p><p class="ql-block"><b> 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b></p><p class="ql-block"><b> 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b></p><p class="ql-block"><b> 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b></p><p class="ql-block"><b> 三月食无盐。”其他的触物即是,应口所言</b></p><p class="ql-block"><b> 无一不在讥谤为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论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宇宙思想巨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三大原理的第二条;理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相互渗透之规律【1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亦即,这帮赤裸裸大打出手的新党党羽,他们最恨的是苏轼回朝任职——以占据他们的有利空间,使他们既远离了皇上及党羽帮凶,那样就易于失去皇上的宠见;又唯恐丧失平台阵地而无法捞到政治资本向他们各自的黄粱美梦渗透其罪恶之能量。他们最忧虑的是苏轼靠近陛下——以中断皇上与他们间的侥幸之缘,因为苏轼“致君尧舜上,但是风俗淳【12】”之大和心愿早被英宗神宗看在眼里,悦于心中。虽则这些昏君不知如何到达或如何解读苏轼这一洪愿,然,从他们混沌之人性及肤浅之天性至少能获悉苏轼竟为何人!于是,这些弁髦群小【13】又何以不加紧备战乎?况且,自王安石退隐后,那些曾经受过“旧党”睥睨【14】之投机主义分子,没有哪一个不巴望这天的到来。同时,“新法”以来,一批由王安石奖掖的罪恶亲信几乎无人成为仁臣,他们悉数化为了鸡鸣狗盗之徒或几近人间垃圾(关于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举这在我即将出版的哲学巨著《自然维新论》里以新人类“自然观视觉”将对此进行重新审视与批判:因为改革首先必须强调用人,用人对路,将“维新思变,行之广大;思而无邪,施以致远。”否则,用人失察将事与愿违,举步维艰;豺狼当道,物欲横流)。当然,作为英宗时代遴选的大宋脊梁苏轼之所以“黄钟”被“毁弃”,其主要原因,是神宗以后的几个昏君无道,心目蒙昧,意识麻木,精神昏聩,利令智昏却又大权在握,自己酒池肉林,钟鸣食鼎,动辄歌妓宝马不夜天,后宫粉黛两三千以至于是非不辨,恶人猖獗!于是,朝野便染成了一池浑水,人世间曶曶也因怨声载道而愤愤不知所终。否则,史上的亡国亡朝又是怎样生成的呢?清·顾炎武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5】。”然而,这些昏君烂帝是如此作为的呢?他们所怀揣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16】。”自古迄今,正是这些昏君嚚臣之封建观念未泯、贪腐意识不改,所以,才招致忠君爱民之臣、大厦肱股之梁等屡遭恶舛,甚而至于惨遭杀戮,身首异处!归根结底,乃殙王与乱臣贼子间盘根交错之利益链始终在左右着历史航向;殊不知,揭竿而起,改朝换代,烽火连天的坟场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更可笑的是,每每遭遇此般凄怆,人们总是因朝复一朝、代复一代的“潮变”而太息;却少有彻悟者就“前车之鉴”或“前人之事,后事之师”而进行国事反省。可不是末?这——便是因为上层建筑之腐朽堕落与昏聩无能而招致天下在失去理性后的“相互渗透”里所呈现的现实反映。否则,历朝历代的政坛小人何以如此猖獗乎?</p><p class="ql-block"> 君子小人之间的较量,由来已久。然而,作为天纵之才的苏轼,其深谙烽火连天将至于天下百姓何等程度的生灵涂炭;于是,他无论在哪里上任,首先要做的是“问百姓生计何苦”,“察田地仓廪何忧”;而后是劘谏【17】君上如何爱惜子民以求九牧之以晏清,天下之以和谐!其所阅历的几个殙王,尽管同那些作恶多端的嚚臣沆瀣一气,但仍坚信——苏轼终生施政当无疑于庙堂与生民之间也欤!我以为,君子爱人不投回报,圣哲救世不惧苦难;真理所向振山河,大道天下何畏险?大凡心缘此理,苏轼不仅敢大话皇上犯言直谏,尚敢遇事单刀直入,且在《晁错论》【18】里,其便这般厜㕒【19】于天下也;轼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b></p><p class="ql-block"><b> 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b></p><p class="ql-block"><b> 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责天下之</b></p><p class="ql-block"><b> 祸,必集於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思是说,天下太平,无缘无故挑起大难的开头,我当能挑起它,我要能收拾它,然后才有言辞向天下的人交代。如果事到临头,却想假借理由避开它,让别人来承担责任,那么天下的祸患必然集中在我的身上。由此可见,苏轼从现实爱民,到庙堂忠君以及在理论上镌以雄文弘道,此乃古往今来之帝王将相所不敢当也者!恁么,其何以就得不到殙王之眷顾乎?…………待 续</p> <p class="ql-block">图为 苏东坡造像 国画 寒夫</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在眉山“三苏祠”拜谒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在郏县“三苏纪念馆”拜谒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在开封府拜谒苏公在铜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在惠州西湖拜谒“东坡碑林”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 东坡木屐图 国画 寒夫</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临苏轼楷书《罗池庙迎享送神诗》(文 韩愈)</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草书《后赤壁赋》“六条屏”</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行草《江山如画》(苏轼名言)</p> <p class="ql-block">图为 作者草书“四条屏”《念奴娇•赤壁怀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