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语堂先生《我的愿望》,对这再普通寻常不过的名词忽然有了一种“大彻大悟”。先生用清丽淡雅的文字描绘出一个绝美宜人的画面,而那画面竟在我的视觉中灵动起来,身心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那灵动起来的场景中。</h3> <h3>那是一幢虽古旧却不失典雅的楼阁,在那古旧的楼阁里有一间书房,飘散着淡淡烟油味并夹杂着油墨书香;那斑驳的墙壁和时不时发出咯吱咯吱声响的楼梯踏板,还有漆皮剥落的木梯扶手,尽显这幢老宅的沧桑。整个楼内的空间并不很敞亮,却充盈着“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浓浓亲情,我还分明听到了幼童的嬉笑和女主人慈母般的暖语。</h3> <h3>随着先生的文字慢慢推开那古旧典雅楼阁的略显沉闷的大门,立刻有很大很亮的光快速挤进来,我不由地眯上双目,再慢慢拨开眼帘时,便见这古旧的建筑被一片青翠缠绕着。</h3> 先生的描述好有意境,而我的想象略胜先生几筹。因为它更具动感,更有色彩,更与我时下的心境吻合:天是蓝的,宛如一汪清澈透亮的湖水,有风撩过,湖面上便轻扬着妙曼的白纱;地是绿的,绿的草、绿的树,就连空气里都是绿的味儿道;四周是苍劲挺拔的乔木在傲然矗立,还有风情万种的竹梅在婀娜摇曳。 <h3>在这如诗如画的背景中,那小楼依然风姿绰约。先生的妙笔撩拨起我想象的思绪,情致盎然时,不禁又随意添了几笔,勾画出一个浓浓乡野气息的景象,以使那小楼阁的背景更厚重、视野更宽宏些。</h3> 其实真是大言不惭了,那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理想图:“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也是我所向往的宁静安适的乡居生活格调。 一直以来,我愚钝到把愿望当做奢望,下意识里,它就像云雾飘渺中的海市蜃楼,美丽、空幻,大师的杰作叫我恍然领悟:原来愿望是可以换个思路去享用的。美好的愿望并不是璀璨绚烂的梦境,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是举手投足间的自在与惬意;美好的愿望可望并非一定要可及,它不是简单的以“望梅”去稀释生理上的焦渴,而是用思维的彩笔为想象作画,自然带来精神世界的充盈和愉悦。尤其对我这种惰性十足、喜新厌旧、又五分钟热血的人来说,这是最经济、最适用享受愿望的方式,我就姑且称其为“低碳”的享受愿望吧。 <h3>语堂先生《我的愿望》不仅让我突发奇思,还有大大的惊喜,我与先生的愿望是何等的契合(真的不怕有高攀之嫌),而且是框架结构和建构理念的契合,内设的细节还是略有差异的。我要的书房绝不是先生那样的“七分庄严中带有三分随便”。庄严太凝重、刻板,随便又太邋遢、懈怠。这可不是小人物对大师的微词,书房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心境与态度,它直观地映衬出我的小家子气和先生的大格调。</h3> 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它是安静温馨清爽的,不要四壁都被砖头般的书垒砌得满满的,书架不要太小巧但要精致,透过玻璃门儿,能看到里面按类摆设的书籍。案头有几本经常翻看的书,可以很繁杂,既有很累人或很深奥的专业书,又有类似《周国平哲理美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圣艾修伯里的《小王子》,甚至是铁凝所说的那种为了“无用”的阅读的书,以满足自己的“精神运动”。 一堆堆、一摞摞,那是可以搭成黄金屋的彩色小砖头,其中挤着女儿的小照、精美的饼干筒和巧克力糖果罐;在书房犄角旮旯有各种各样的小玩偶:形态各异的加菲猫、乖巧搞笑的小丑娃;开阔的窗台上有几盆花草,有纤纤细细的,像文竹、兰花;又有那种蓬蓬勃勃的大草本或藤本植物,像吊兰、滴水观音、绿萝等。说是书房,实则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小小的养心巢。 我要有一个四周围着篱笆的小院子,篱笆上缠满了牵牛花儿,不时有彩蝶和蜻蜓这些扇动着翅膀的小精灵来光顾;园子左边有一洼菜地,右边是一个小小的花果园,中间搭架一葡萄藤,还要有一眼水井; 在静静的园子里,不可缺少的是一群制造快乐的小生灵,像鲁迅笔下那个哀怨的子君养的阿随和几只小油鸡,我决不许它们像子君般的哀怨,让其有温饱的保证,它们不再是瘦瘦的,要壮壮的…… 最好还有季羡林老先生的宝贝,那个叫咪咪的雪白长毛的波斯猫以及咪咪二世、三世直到N世,它们在阳光下无忧无虑的追逐嬉戏,健硕的义不容辞地去扶持弱小的,弱小的乖顺地依附着健硕的。没有弱肉强食,没有异类间的歧视,它们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我要有几位贴己的朋友,不是那种功利的、充满铜臭的简单聚合,是纯天然的相互吸引与喜爱。自诩有子路的心胸:“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真心朋友并不需要总是粘在一起,曲意逢迎,它不受时空的人为隔断,难得的是心灵的相通与精神的默契,彼此欣赏对方的闪光之处,又能坦然接纳其疵点,甚至是你所不能认可的个性,哪怕有些不堪,只要不失做人的善良和厚道的底线。 最欣赏并喜欢语堂先生在文中最后的断言“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这是愿望的升华。喜欢归喜欢,却知其行难。赫尔曼·黑塞阐述的更直接: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尽管我一直在寻找中挣扎,但仍能够在挣扎中努力昂着头满怀希望的走下去,那是因为心中有愿望,而且懂得了应该智慧地享受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