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堂

花仙子

<h3> 这张照片肯定很多人都不熟悉,即使从小在大院长大的孩子也会觉得陌生,因为它的前身已经被拆了,这是现在的干部食堂。以前的食堂,也是一个二层楼,它的二层,就是司令部儿童食堂。<br>  说起大院子弟,就不能不提及儿童食堂,大院儿的孩子都叫小儿食堂,估计是小孩儿食堂的卷舌音来的吧。<br>  1969年随父母从杭州到北京的时候,我上四年级,先是在军训部小儿食堂吃饭,就在现在西门岗的北侧,离家很近,过一条小马路就到了。吃了没俩月,司令部所有下属单位的小儿食堂合并,又搬到现在俱乐部的位置,东西走向的大平房。打饭的窗台在最东面,从一年级到初三(那会儿已经没有高中了)的孩子都可以在食堂吃饭,每天有一顿粗粮,多半是玉米面做的窝头或者发糕。为了让孩子们吃好,食堂的师傅们把红豆沙包在玉米面窝头里,我们69年以前都在南方,所以很不喜欢吃玉米面做的东西(其实后来吃惯了,也不觉得多难吃了),但其他的孩子们爱吃,每次豆沙馅的窝头很快就会被一抢而光。期间妈妈也请过一个老阿姨,她不跟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吃完了,她再自己单做。老阿姨是地道的北方人,小脚,看着她那个被裹脚布缠断的脚趾,我觉得我的脚都疼。更要命的是有一天早上我一睁眼儿,她正坐在床边儿整理她的假发呢(白天梳个zuan,搞不清应该是哪个字),背朝着我的肩膀上是一个秃头,着实吓了我一大跳。我们兄妹三人坚决反对请老阿姨,所以妈妈就把她辞退了。妈妈去干部食堂吃饭,我跟哥哥去小儿食堂吃饭,弟弟还在上幼儿园,全托,周六晚上才回家,大轿车到点儿把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到服务社门口,各家的人去接走,爸爸那时还没停飞,一直吃空勤灶,爸爸会把空勤灶发的水果和巧克力(特制的,细长,大概有十几公分长,一点五公分宽,巧克力外面是锡纸,锡纸外面是蓝色的蜡光纸,现在想想就是空军蓝)拿回来给我们吃。到72年上翠微中学的时候,司令部儿童食堂就搬到照片的位置了。在司令部干部食堂的二楼,大门朝东。印象最深的经常是中午到食堂的时候,还没开门,孩子们就会在门外等着,如果等的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耐烦了,开始砸门,天长日久,门上的玻璃就砸坏了,食堂的师傅就钉上大木条。打饭的窗台在西头,一开门大家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涌向打饭的窗台,为的是能第一个打上饭吃上,那会儿的孩子,个个都是饿死鬼投胎,是能进嘴里的,没有不好吃的。妈妈说他们在楼下干部食堂吃饭,听到楼上急促的咚咚咚咚的脚步声,就知道小儿食堂开门了。食堂中间是通道,供大家排队用,南侧两排圆形的饭桌,一桌大概能坐六,七个人,每排有五,六张桌子,男生坐南侧,女生坐北侧,绝对不会混着坐,因为那会儿男生女生没事儿不能说话,如果男女生胆敢在公开场合说话,那不是流氓就是圈子(女流氓)。人多的时候,凳子不够,就站着吃饭,绝对不会吃到腿里去,周一到周六(那会儿周六也上课上班)在食堂吃,一天三顿,每个孩子的伙食费12.5元,现在看,伙食不算好,但那时应该是比普通人家的伙食好。早饭一般是标准粉的馒头,咸菜和苞米茬子粥或者小米粥,如果前一天晚饭米饭没吃完,第二天早上也有大米粥喝,随便吃,记得上初中时,有一天早上食堂的辣椒油拌的咸菜丝特别好吃,把咸菜夹在馒头里,我一连吃了七个,还准备继续,结果同学说,别吃了,再吃就该迟到了,这才作罢。午饭一般有俩菜,菜由食堂的师傅给打,一个汤,随便喝,大家都说是刷锅水,主食基本都是米饭,米饭不能随便吃,不够的就吃窝头什么的,有时也有炸酱面,晚饭就比较凑合了,吃过什么都记不清了。因为那会儿部队都有农场,所以吃饱还是不成问题的。餐具都是公用的,饭后由食堂的师傅刷,那会儿油水少,刷碗比较容易,也从来没听说过集体腹泻什么的,可见管理得还是不错。每顿饭,食堂的会计(大概十年前我才知道会计姓杜),大个儿,站在大门口看,开始不知道他看什么呢,后来才知道他是看谁家的孩子哪顿没来吃饭,你不用跟会计说哪天不去吃饭,到月底的时候,家家都钱紧,家长会去退伙食费,每天可以退五毛钱,他从来没出过错。在这个食堂一直吃到75年随父母到广州。<br>  那时候,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早上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就跟爸爸妈妈分手了,一直到睡觉都见不到,因为他们白天抓革命,各种学习不断,晚饭后才是干业务工作,每天晚上都是九点才下班,那个时候,我们都睡着了。如果哪天爸爸妈妈晚上不上班,那可是天大的幸福了!儿童食堂,给很多家长省去了从周一到周六做饭的麻烦。<br>  现在食堂还在,但曾经的儿童食堂,已经不在了!</h3> <h3>曾经的儿童食堂所在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