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旅程—追寻梦中的香格里拉(2011)(四)

如歌的旅程

7月18号(第10天)<br><br><div> 今天去日隆,主要是为了看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被当地藏民崇敬为神仙。它由海拔5355米、5454米、5664米、6250米的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依次为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其中最高的四姑娘峰海拔6250米,在四川境内,四姑娘山的高度仅次于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故四姑娘山也被称为“蜀山之后”。</div> 上图中四姑娘山镇是我们住的地方,双桥沟是最成熟的景区,图中的红点处叫“猫鼻梁”,是我们当天下午去的地方,那是观赏四姑娘山最方便的位置,就在公路边上。 上图是下午去“猫鼻梁”时,停下车一回头看见的四姑娘山。 我们是第一次去四姑娘山,行前做了许多功课,但发现说法不一。去过了才知道,所谓看四姑娘山,关键在于这个“看”,怎么样算是看到了?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即便你到了日隆镇,你跟人打听怎么样玩四姑娘山,你仍然会得到各不一样的说法。因为四姑娘山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因此它必定是能在很多位置被看到的,而到达那许多位置的路线和方法肯定有所不同,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了。 双桥沟景区的入口<div><br></div><div> 游四姑娘山号称“三沟一山”,一山容易明白,就是四姑娘山,三沟是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其中双桥沟是旅行社来玩时的主要景区,因为只有这条沟是有旅游观光车的,另两条沟只能徒步或骑马。所谓“沟”是当地人的说法,就是峡谷。</div> 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人称“东方的阿尔卑斯”。 <br> 这里已是双桥沟景区观光车的终点,在这里也能看到雪山,但不太完整,也不能确认前方的山体是否四姑娘山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这景区还是很漂亮的。旅行团游四姑娘山,就是来的这里。 双桥沟至沟尾停车的位置海拔高度为3840米。 双桥沟全长34.8公里,据称有17个观景点,54个景点。也象九寨沟那样,买了门票和观光车的票进入沟内,然后可一路玩出来,累了可以上车。应该说双桥沟确实非常漂亮,雪峰峻峭,峡谷幽深,山水相依,草木相间,云遮雾绕,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这是一张拍坏了的照片,我本应该错开那石头的角度,不过拍下来一看,我叫她把手举起来,又拍了下面这张,也挺好玩的,以前不知道她能举起那么大的石头。<div> 其实还是失误了,应该让她再往后退一小步</div> 双桥沟确实很美,但有两点遗憾:<div> 第一点遗憾是不自由,我们进去的时候光线很好,非常适合摄影,途中见到数座雪峰,请司机停车让我们下车,答复说必须送到最上面的终点才能下车,这让人感觉不太自由。<br> 第二点遗憾是进了沟以后才知道的,就是在双桥沟看不见完整的四姑娘山,感觉不太好。比如你去看长城,给你拉到长城边的一个院子,里面也很漂亮,还告诉你:“欢迎你来到长城,不过这里看不见”,你作何感想?<br></div> 游览双桥沟半天的时间就够了,出沟时是正午时分,回到住处吃了午饭,我提议先睡个午觉,下午三点去海子沟或长坪沟看看。<div> 极其奢侈地睡了个午觉,在向店主打听去海子沟还是去长坪沟更好时,同住这家店的一位游客说,去猫鼻梁就能看得很清楚,还说上午刚去过,问路怎么走,说是沿着往映秀方向的公路去就是,不到10公里。</div> 等同伴都起来后,驾车去猫鼻梁,果然不到10公里就到了,其实还不到猫鼻梁时,我已在后视镜里发现了雪峰的身影。到达猫鼻梁见有一观景台,停车下来回头一看,一溜四座银光闪闪的雪峰正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从右至左,依次为: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br> 路旁有卖土特产的大嫂说我们运气好,说这四姑娘山已经连续半个月没出来过了,有位大嫂还指点我说旁边高处的山崖上观赏位置更好,当然指点的代价是要我下来后得买些她卖的土产。 猫鼻梁<div> (注:此照片来自网络,当年貌似还没有这玩意儿,这招牌的角度不太对,因为右边那一溜雪山才是四姑娘山 2021.08.10)</div> 山崖上的角度果然更好一些,我问那位指点我的大嫂为何此处叫猫鼻梁,鼻梁在哪?她说就是对面这山坡吧,口气不太确定,我也觉得不对,这么长的鼻梁?好看和可爱的猫往往鼻梁很短 给四姑娘单独来一张 为了拍摄傍晚的四姑娘山,我们架好了三角架等着,等待的时候,就拍些野花玩玩。 时近黄昏,今天已不再安排别的内容,架好了三角架,坐在旁边的小树林里,空气清爽、四处野花、静悄悄地看着雪山,期待着黄昏的晚霞,偶尔起身去按一下快门 傍晚的光线还是不够理想,我拍的最后一张照片的时间是7:54,天色暗下来了,崖下的大嫂还等着我下去买她的土产,咱得讲信用。收拾东西下山回旅馆。<div><br></div> 路过这户农家,大约是公路边的新房落成,看规格是那种底下商店加饭馆,楼上开旅馆的模式,跟我们住的那家一样,这里背靠四姑娘山,游客众多,在公路边盖这么一幢楼是稳赚不赔的,村里的人都来祝贺了,在门口跳起了锅庄,把公路都占了一大半。照片是在车上拍的,车在动,底下的人也在动,拍虚了,不过虚了才显真实 傍晚的四姑娘 段大哥中午时就跟店主预约了一只鸡,晚上回去喝鸡汤,大家约定明天早起再去拍四姑娘山,回来再吃早饭。<div> </div><div> 今天没有去长坪沟和海子沟,那儿可能离四姑娘山更近,能拍出更好的照片,等下次来的时候,我就有经验了。我每次说下次如何如何时,总有人怀疑是否还有下次,我自己知道,还会再去的。<br></div><div><br></div><div> 晚上老城来电话,问我们的行程,告诉她我们后天也就是20号到达第二会合点康定与她会合,她可以飞康定在到那儿等我们。</div> 7月19日(第11天)<br><br><div> 早上6:00就起床了,开车到猫鼻梁,照例爬到路上方的山崖上,架好机器拍下第一张照片是6:30,太阳还未升起,能看见四姑娘山,但空气透明度不太好,也许是老天爷认为我们太贪婪了,昨天拍了那么多怎么这会又来了<br></div> 早晨拍的第一张照片 等了一会,太阳没怎么出来,云倒是越来越厚了。看雪山就是这样,你千辛万苦地赶了去,它不一定会搭理你,你还不能抱怨,否则就更看不见了。我们的运气算不错了,昨天见过了,今早又摸上来了,好象是有点贪婪,再等了一会,实在没戏了,上车撤了。 今天要去丹巴的甲居藏寨。回住处吃了饭,跟老板一家告别,这家店不错,下次真想就在这住几天,我们几个都这样,见到好的地方,就说下次来住几天,跑了那么多地方,要把这说的都实现了,恐怕就没几天能在家里住了。 路过达维。1935年6月12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与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在达维桥上胜利会师。那座会师桥就在崖下的面<div> </div><div> 今天要离开阿坝州进入甘孜州了,目的地是丹巴县的甲居藏寨,要去看看我们资助的那些孩子和寨子里的朋友。日隆(地图上的四姑娘山镇)离丹巴只有100公里,1个多小时就到了,途中经过小金县城,老沈夫妇和老段夫妇还去给孩子们买了许多学习用品和礼物。更登村长照例在县城西头的桥边等着我们,那桥边是我们去甲居藏寨的必经之路,桥边的大树底下就是个社交场所。更登与那儿的人都很熟。</div> 老沈夫妇和老段夫妇都是第一次来此,所以更登照例是让他们先去看看甲居的全貌,还找了一位藏族姑娘导游,叫青青,我问她认不认识我,她说4年前听过我唱歌。<div> 4年前我们第一次来这,那天晚上跳锅庄时,我唱了两首歌,青青说那天她也在。</div><div> 我家LD厉害,竟然认出青青就是那天晚上报幕的姑娘,一问果然就是。那时她还是个16岁的小姑娘,如今已是两岁孩子的母亲了。</div> 甲居藏寨,曾经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在山上的几个观景台转了转,青青带我们去吃饭,我认出就是我们第二次来时吃饭的那家。我们两口子和老费已经是第三次来了,这家的主人也认识我们。 吃完饭以后去更登家,他家在村子的最高处,4年前我们来这时去过他家,那时房子刚造好,还没装修。更登家的房子很大,他说你带30个人来也可以住,我楼上楼下转了一圈,觉得他说这话一点也没吹牛。 更登家的小水库 过了一会,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我们在07年与这里的一些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老费家资助了三个孩子,都在这个村;我资助的三个孩子中有一个在炉霍县,另两个也在这个村,四年来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少,跟我们也都有了很深的感情。 这5个就是我们两家助学的孩子,两个男孩,大的叫夏加格西,小时候长得很象那个有名的新疆小童星阿尔法,现在已经长成了很帅的大小伙子了,很懂事的小伙子,一直陪着老费在说话,我叫他带上我的墨镜和帽子摆个pose拍照,他也很大方地照做,很酷的样子。小男孩叫格西杰,后排右边的姑娘叫欧光琼,这三位是费城家资助的。 这两位女孩是我家资助的,大的叫拥忠格玛,小的叫王正春。我们07年和09年来过两次,又是两年不见,孩子们都长大了。 小的男孩叫格西杰,我们第一次来时,他才8岁,现在也长大了,而且当哥哥了。他妈妈石榴花刚给他生了个小妹妹。 欧光琼,很乖的一个女孩,现在已经在丹巴中学念高中了。 我们来过好几次,跟孩子们都熟了,不象我们第一次来时那么羞怯,都很大方 夏加格西戴上我的眼镜和帽子,还挺酷的 我家的两个女孩,大的叫拥忠格玛,马上要去康定中学上高中了,我们第一次来时,她还在上小学,当时见她个高四肢长,我们说她一定会是个大美人,前年来时,已长得很漂亮了。 小的女孩叫王正春,很乖的小女孩,平常经常会来电话,告诉我们她的学习情况,暑假后就要到丹巴县城念初中了,今天上午我们过来的路上,她打电话告诉我她考上县中的网络班了,我说是不是尖子班,她自豪地说比尖子班还要好,我来后她告诉我网络班是有电脑的,可以使用很多的优质网络资源学习,她所在的小学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这个班。这小家伙心气高,也许将来会很出色的。 放几张孩子们以前的照片 07年我们第一次来,晚上联欢,孩子们表演节目,那时的正春(红裤子)还是个小不点,格西杰也还小(蓝T裇), 夏加格西(黑衣)特别活泼,格玛个高四肢长 07年时的正春 09年时的两位小美女,她们都聪明,念书好 09年我拍的格玛 09年我拍的正春<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更登家的客厅,藏家的客厅都类似,座位都极宽敞,如果有客人,铺上被褥就是床,客厅就成了客房。 与孩子们和更登书记合影 晚餐的时候,更登书记要我代表大家说几句话,我说这次来看到孩子们都长大了,学习都很好,我们很高兴。然后勉励孩子们要开阔眼界,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最后希望孩子们要懂得感恩,要感谢养育他们的父母和家人。更登也说了好些语重心长的话。孩子们收到了我们的资助金和其他礼物都非常开心。 7月20日(第12天)<br><br><div> 今天去康定,老城已经在昨天到达康定,本来可以把会合点定在新都桥,康定机场离新都桥更近。我之所以没定在新都桥主要是考虑到两点:一是老城是从海拔10米的杭州飞到康定来的,康定机场的海拔4300,新都桥的海拔也有3400,而康定只有2700,这样对老城会容易适应些。另外,我的队友中,老沈夫妇和老段夫妇都没到过康定,把会合点定在康定,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看看溜溜康定城,去一下跑马山,毕竟康定有那么大的名气。<br></div> 从丹巴去康定有两条路,一是走211省道,就是沿着大渡河向下,过水电站工地,到瓦斯沟附近再上山就可到康定。还有一条是走牦牛河峡谷,翻过格达梁子到八美,然后经塔公草原到新都桥,再翻折多山到康定,后一条路要比前一条路远80公里,但内容丰富了许多。我们两口子和老费是两条路都走过两次,但考虑到其他队友,我还是选择了远一些的八美、塔公方向,毕竟内容丰富些。 很早就起来了,虽然已不是第一次住藏家,但还是会有些许的不习惯 早饭后更登送我们下山,出发前我想付他些钱,毕竟这么多人吃住在他家,他执意不收,说我不把他当朋友,我只得作罢。更登家在甲居三村的最高处,从他家到山下走的是一条土路,非常狭窄和险峻的山路,我们前两次来时,主人都没让我们开车走这路上山,弄得我还很遗憾 这次更登许是觉得路已经好了一些,也有可能是想让我们尝试一下开车直到他家的感觉,领我们开车上山。昨天上山时他还说要替我开,似乎对我还不太放心,我说只要你能走的路我一定也能走,结果他自己的车陷住了,我们都顺利通过,当然我们的车性能比他好,但还是挺有面子的。 下山到公路上,公路边就是著名的大渡河, 下到山脚的公路边,更登带我们去参观一个矿山公园,这里原先有一个白云母矿,记得07年来时我们还把车停在了他们的院子里,现在矿山已经倒闭,说是因为离退休人员实在太多,撑不住了。现在只留下一座矿山地质公园,其实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孤零零地伫立于公路边,提醒人们这里曾经的喧闹与辉煌。 我们进去参观,这是一座三层的小楼,展出的主要是白云母的知识和白云母矿的历史。这个小博物馆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这里曾经有这么一座矿山。有许多人曾经把青春甚至毕生都奉献在这里。<div><br></div><div> 我看着更登在这博物馆里熟门熟路,进出自如,他告诉我他夫人就在这里工作,隔几天来打扫一下卫生,来这的人不多,所以搞卫生是个很清闲的活。<br><br> 更登是个很能干的人,日子过得很不错,在公路边还盖了个小房子,他妹妹在那开小店,他还有几台挖掘机出租给工程队,一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更登当了6年村长,3年的支书,在村里头还是蛮有威信的,当村干部的一般都是能人,只要能为村里面多做些实事,自己的日子过得好点村民们还是能接受的。更登把我们一直送到县城西头的大桥边,我们在那儿道别。</div> 路过一户农家院子,他家的大理菊开得正盛 这是我第三次走耗牛河峡谷,一进去,远远就见一座蓝色的牌楼,开车在外漂泊的人,最怕的就是这东西,上面一定是“XX公司XX-XX道路工程XX标段”,然后就是烂路。不过今天还算好,事先曾经向更登了解过,说是全线在修路,但不算太烂,基本不用停下来,偶尔可能有单边放的情况。有心理预期,承受能力自然就好一些。实际的情况与更登描述的差不多,一路都是工地,但都能走,就是尘土太大,没了拍照的乐趣,本来耗牛河峡谷是非常漂亮的。 到达峡谷的顶部格达梁子的时候,雅拉雪山的身影扑面而来,本来我没预期今天在这段路上会有好风景,修路带来的开车的艰辛已弄得我疲惫不堪,再说是第三次走这条路,全然没有了新鲜的感觉。所以,当雅拉雪山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真的是被吓了一跳,LD和老费也是一阵惊呼,因为,今天的雅拉雪山比我们前两次看到的都要漂亮。 大家也顾不得路上尘土飞扬,都下来拍照了,修路的路沿筑得很高,象是战壕般,大家都进入了阵地,趴在了战壕边,举起手中的枪炮,对着雅拉雪山就是一通扫射。 翻过格达梁子,下山的路还是在修,一直到八美的三岔路口,往道孚、炉霍方向还是在修,但往我们要去的塔公、新都桥方向是好路,终于出头了。83公里的烂路,走了3个半小时。八美镇上的路也在修,所以我们没进镇里去吃饭,直接往塔公方向去了。路过八美石林时,在路边休息吃东西,顺便看看石林,不过那东西与云南的石林完全不能比,我只是在第一次路过时拍了一张照片,现在都懒得拍了。指给第一次来的队友们看了,他们似乎也没啥兴趣。从八美往南行,是一座4000米的无名山,我一直没查到这座山的名字,翻过山远远地就看见了木雅金塔那金光闪闪的塔顶。塔公草原到了。 塔公草原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之一,“塔公”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曾途经此地,公主随身携带有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正当公主行经此地时,佛像突然又沉又重,怎么也抬不动。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佛像开口说话,说他喜欢这个地方不走了。可此佛像乃唐太宗赐予藏王松赞干布的珍贵礼物,不能留于此地,于是公主令随行工匠照原样复制一尊佛像供奉于此。于是塔公闻名康区,在康巴地区常有若无缘去拉萨朝圣,则到塔公寺朝拜也有同样功德的说法。 纯就草原而论,塔公草原算不上是甘孜州最美的,但塔公草原的名气绝对是最大的。那是因为木雅金塔、雅拉雪山、塔公寺的缘故。 木雅金塔又称是十世班禅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十世班禅,追念他曾在此讲经布道。金塔外贴金箔耗用黄金一百多斤,造价将近千万,据说寺庙开光时,天空出现五彩祥云和七色光环。金塔共分三层,塔顶装藏了佛菩萨的舍利子,中层为密宗经堂莲师圣殿,底层是释迦牟尼佛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等庄严圣像皆开光装藏。围着金塔仔仔细细的观看,惊叹金塔的辉煌。寺的外围是一圈经轮,据说有486个,颜色金黄而沉重,来到塔公草原,当然要去看看这座金碧辉煌的佛塔。 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花教)寺庙。为汊藏建筑风格结合,下部为传统藏式石砌墙体,上部为汉式歇山屋顶。殿内主供佛祖释迦牟尼萨迦派大师萨软·贡嘎宁波塑像。文成公主入藏时随身携带的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寺内的重要文物,镇寺之宝,在甘孜州信教群众中有崇高名望。由于寺内塔殿中所供奉的“志托”塔极富传奇色彩,而且传说该寺是在该塔的基础上所建,故寺庙名称亦以塔殿中“志托塔”命名,称之为“志托桑珠林”。 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高僧大德和施主们纷纷来寺修塔,在寺庙左面的一块空地上形成一片塔林,数目达100余座。其中以东方白塔、南方黄塔、西方红塔、北方绿塔最为著名。塔林气势宏大,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雅拉雪山,系我国藏区四大神山之一。该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县,其西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终年积雪覆盖,盛夏时日,在如花似锦的塔公草原上观瞻雅拉雪峰,有如临仙界之感。据说能看见亚拉雪山的雪峰,便是有好福气。在八美(我们上午拍摄处)看亚拉雪山,呈皇冠形状;在塔公草原看则呈花瓣簇拥的莲花宝座形状;每逢良辰吉日,亚拉雪山端坐于蓝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状的白云,犹如祭祀的轻烟。 我们是属于有好福气的人,雅拉雪山清清楚楚地呈现于眼前,我和LD还有老费以前已经进过木雅金塔和塔公寺,就直接去山坡上拍照去了,这山坡是铁丝网围着的,有藏族妇女在收钱,每人10元,问她有否票子,没有,你要说她乱收费,她也不理你,那意思你爱进不进。我问她买2块钱行不,我拍张照片就出来,她不懂幽默,圆睁怒目曰,不行。只得付了钱进去 老哥俩 <div> </div><div> 好象如我们这般付了钱进去的人不多,偌大的山坡上没几个人,因为要看的东西在坡底下都能看见,连拍婚纱照的新娘子都没上坡来拍,不过我们觉得坡上的视野更好。后来老段夫妇也上来了,我们在山坡上拍了许多照片,因为雅拉雪山顶部的云彩和光线都不停地在变化,所以舍不得下去,也可能是为了充分享受那10块钱吧。</div> 离开塔公草原不久就来到了新都桥,新都桥一带号称摄影家的天堂,大概是指这一带的景色集中了摄影家们想要的各种元素,蓝天、白云、河流、小溪、草原、树林、牛羊、牧人、藏居、庙宇、白塔等等,这些个元素,在藏区的别的地方也都有,但既丰富多彩又搭配合理地呈现出来,显然是摄影师们最喜欢的。<div> 这里也是离平原地区最近的高原风光,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名气也越来越大了,镇上旅馆饭店林立,我们曾经在镇东头牛麦家的“营关寨子”住过两次。本来想进去看看,因为明天去雅江时还要路过这里,所以今天就没进去。</div> 从新都桥到理塘的道路正在全线重修,我们虽然是往康定方向走,与理塘方向是相反的,但也受到波及,走了几公里的烂路,那路真不是一般的烂,老沈甚至说,这么烂的路,以后再不来康定了。其实明天我们就要向雅江和理塘方向去,那路可能还要差得多。穿过新都桥镇以后,路就非常好了,记得4年前来时,路况的好坏正好是相反的,刚才走的烂路当年是好的,而现在走的这段极好的路,那时正在修,当时也是让我们头疼不已。 到达4300米的折多山口时,略作停留,第一次来的队友们都下车拍照去了,太阳差不多下山了,垭口的风非常大,气温很低,呆了一会儿就下去了。 <div> 折多山垭口,拍照的位置海拔4298米,山顶上超过4300米</div> <div> </div><div> 从折多山下去就是康定城,老城已经为我们定好了酒店,她昨天一早就已到达,百无聊赖地呆了两天了,好处是对酒店周围的饭店之类已非常熟悉。下午6:00,进入康定城,到燃气大酒店与老城会合,至此,全队8人终于聚齐,行程也差不多走了一半,晚饭时大家争向老城汇报种种趣闻和美景,戏称本大片的上部胜利结束,明日下部开拍。<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未完待续)</div></div> <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