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音符

大山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然而我的青春却在北大荒度过。从1969年9月2日,未满十六岁踏上开往北大荒的专列,到1977年1月初,将近二十四岁才回京,我把七年多宝贵的青春年华,永远留在了那片黑土地!</p> <p class="ql-block">1969年夏,学校校园内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5年2月25日在伊春意外因公受伤住进哈尔滨兵团总医院,4月伤愈出院后与冯连长和哈尔滨几名战友在防洪纪念塔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防洪纪念塔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与接我出院的冯德忠连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中旬,哈尔滨,与冯德忠连长和哈尔滨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4年12月上旬,运输连上山执行伐木运输任务的全体人员在伊春汤旺河通江村驻地合影,前排四位女生为其他连队抽调而来的服务人员。</p> <p class="ql-block">1974年12月上旬,运输连战友在伊春汤旺河通江村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4年12月上旬,在伊春汤旺河通江村,与好友~上海三军子弟李宗斌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5年夏回京探亲时,与运输连孙志刚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4月初,在九连防风林留影,后背是苏联的大黑山。</p> <p class="ql-block">1972年初,与九连的北京几名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初,与九连的几名北京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1年,与九连部分北京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北京小伙伴</p> <p class="ql-block">1972年初,九连。</p> <p class="ql-block">正当少年时。</p> <p class="ql-block">1969年8月,下乡前夕与同学彭杰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5月,到兵团以后第一次休探亲假,在京拍摄。</p> <p class="ql-block">只有帽徽,没有领章,兵团战士特有的装束,风靡整个三江平原。1969年9月到达北大荒后,在萝北县照相馆拍摄。</p> <p class="ql-block">绿色军大衣,羊剪绒皮帽子,是兵团战士在冬季特有的装束。1969年冬,到达北大荒之后,在萝北县照相馆拍摄。</p> <p class="ql-block">1972年六月份,九连小泥河。</p> <p class="ql-block">1975年夏,延兴江边小船,与几名上海三军子弟留影,身后的驳船是十三团唯一的机动驳船,船身喷有“设字206”番号。</p> <p class="ql-block">1975年,延兴江边瞭望塔,与薛连胜、许顺昌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5年,延兴江边瞭望塔,对岸是苏联远东地区的一个村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