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

南昌水业团委

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 绿树成荫、花草芳香、亭台水榭,湖面有睡莲、水里有金鱼、岸边有白鸽……这里不是公园,而是垃圾焚烧发电厂,但这里没有垃圾山。 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居民区相邻,一度被称为“危险的距离”。但在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经济重镇——遥观镇中心地带的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分布着大型居民小区和村落,居住了十万人口。这座2007年开建、2008年投产至今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与邻居和睦相处,已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标杆。 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拟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由填埋转变为焚烧发电。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否会产生污染,影响环境?记者怀揣诸多疑问,随同相关部门来到常州、南京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探究竟。 工作人员操纵垃圾吊 垃圾焚烧发电厂 环境清新像公园 印象中的垃圾焚烧发电是怎么样的,漫天烟雾,恶臭难闻?受到“垃圾围城”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出路之一。但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面貌,大多数人并没有真实地感受过。 在前往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路上,记者看到,通向厂门道路周边都是居民区,还有大型楼盘正在开发,离垃圾焚烧发电厂不足400米的地方,甚至有一家知名的大型购物中心。 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厂房的外墙是蓝色的,80米高的烟囱成了一座钟楼,公园般的清新环境和想象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截然不同。 “垃圾焚烧发电厂就处在居民区繁华地带,厂区周边不足500米范围内,分布着5个小区和村庄,居住着10万人口,最近的一户人家距离垃圾焚烧发电厂只有50米。”光大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晓辰介绍,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处理27万吨,年发电量约8615万度。 沈建林是当地的老居民,他家与厂区大门隔着一条马路,相距不到百米。他亲眼见证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到投产的过程。“建厂之前,我们也担心有废水废气污染,后来专家做了环境评价,还带我们去了上海参观焚烧厂。看明白了,也就放心了。”沈建林说。 中控大厅 垃圾臭味完全封锁在仓内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里,闻不到一点点的臭味。处理垃圾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味道?面对记者的疑问,黄晓辰说,垃圾焚烧厂采用的是全封闭处理、花园式厂区的模式,所以闻不到特殊味道。 在厂区内的垃圾吊控室内记者看到,垃圾仓内存储了上万吨垃圾,这些垃圾堆放5至7天,滤掉水分后才进炉焚烧。“这么大体量的垃圾,如何控制臭味很关键。垃圾仓是全密封的,底部由厚重的混凝土浇筑而成,周围有四组强劲的抽风机不间断地抽风,抽出的气体送入锅炉炉膛。”黄晓辰介绍,通过抽风,垃圾仓内已形成负压状态,空气基本上不会溢出,异味被控制在垃圾仓内。 在垃圾仓吊车控制室内,工作人员操控着抓斗,将垃圾投入焚烧炉内。操作员与上万吨垃圾只隔一层玻璃,但在控制室里闻不到异味,操作员也没有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的宿舍、食堂都在厂区里,管理人员和职工每天与垃圾打交道,却连味道都闻不到,厂区外的居民就更闻不到了。” 烟气成分数据在大屏幕上公开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据介绍,焚烧产生的烟气并不是直接排入大气,要经过严格的工序处理。 垃圾焚烧发电厂已采用“SNCR(无催化还原脱氮)+半干式反应塔+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的烟气处理工艺,烟气排放指标达欧盟2000标准。“通过这些步骤,烟气中污染物含量大幅降低,达到对人体无害的标准。” 粉尘和恶臭不见踪迹,居民更担心的反而是肉眼看不见的有毒物质。技术人员介绍,“垃圾焚烧过程中,要保证炉膛燃烧温度高于850度,启用二次布风,燃烧区形成充分湍流,烟气在炉膛中停留的时间不低于2秒,能控制二噁英这种有毒物质的生成。” 在中央控制室内,工程技术人员坐在大屏幕和电脑前忙碌着,各种仪表和显示屏实时报告着运行情况。据介绍,中央控制室是整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指挥中心,对焚烧炉内的气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内容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氧气、氮氧化物、氯化氢、水、粉尘等。实时监控显示,废气数据低于国家和欧盟标准。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大门口,设有一块显示着烟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的大屏幕。黄晓辰说,这样做是为了实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烟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随时接受市民的监督。 常州市城管局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监管办,长期派驻3名工作人员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工厂员工一起上下班。他们的工作就是时刻监管垃圾处理厂的运营情况,包括焚烧效果、环保排放、污水处理、垃圾进厂数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南京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1吨垃圾焚烧能发323度电 在距离南京市中心30多公里的南京市江宁区铜井镇,一座环境优美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也上演着垃圾“变废为宝”的传奇。 “1吨垃圾经过焚烧处理,可产生323度电,够普通的三口之家过一个月。”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学祥介绍说,焚烧厂每天进场垃圾达26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66.6万吨,年发电总量2.8亿度。 值得一提的是,厂区池塘里的水也来自垃圾。据介绍,垃圾发酵过程中排出的垃圾渗滤液,经过初沉池、厌氧池、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系统等一系列处理,彻底净化水质,成为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水,用于厂区内喷洒、浇灌、流水等。 “垃圾处理方式从以前的填埋提升为焚烧,是一个必经过程。垃圾焚烧通过有效的烟气处理和控制,把对周边的影响半径缩到最小,对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大大降低。”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福刚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垃圾处理方式进行提升,通过设立垃圾焚烧项目,减少垃圾填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只有让居民了解垃圾焚烧发电是怎么一回事,并且持续做好监管工作,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放心。” 在南昌,位于进贤的南昌泉岭垃圾焚烧发电厂2015年1月投入运营,日处理垃圾1200吨,但南昌麦园垃圾填埋场每天需要处理的垃圾量却没有减少,每天超过2000吨。麦园垃圾处理场建于1997年,由于垃圾填埋易造成环境污染,垃圾焚烧处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据介绍,麦园垃圾焚烧项目将严格按照项目审批程序,严格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记者 吴跃强 高小茜 文/图 (转载自《南昌晚报》7月14日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