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龙安文旅

拍 摄 / 文 辑: 亚 明 距离上一个美篇作品的时间跨度,四个月有余。今天,终于提笔和收集图片,有了做美篇的冲动,这也许是内心的潜意识使然,或许是对一段燃情岁月工作的总结,也许也是对新岗位召唤的冥冥回应。 美篇,这里跳动的音符,个性恬淡的背景,融入韵律的文字,曾经是我内心最享受,充满静谧安详的落脚处。 这里浓缩了我的学习、工作、摄影爱好等生活,每每回味,那份融化了的笑容不自觉溢于屏前。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习惯于将图片和视频上传到某音,间或贪婪不知疲倦的用手指滑动,不断地猎奇,也不断地被别人觊觎,刷着内心的空虚和迷茫的追寻存在感。慢慢的与美篇这位老朋友渐行渐远。 提笔瞬间,好像又看到了老朋友,两碟开胃菜,没有北方高粱酒的浓烈和率性,辅之以淡淡的花雕酒,浓浓的情感已沉淀到杯底,在细语慢品,回味甘醇之间,如汩汩的南海泉水流淌出来。 七下八上的汛期和千年一遇的暴雨,叠加席卷了中原大地。豫北安阳,洪灾腹地,受灾面积大,受损严重。 夏末秋初,按照组织安排,我调任文旅部门,分管文物等工作。 来不及心理调整和抚慰,就进入洪灾中后期的灾害数据的调研、摸排、评估、核查、报送和相关文物等抢救、修复方案的拟定和报告等紧锣密鼓的压茬推进工作中。 拍摄,我的业余爱好,来自于工作和生活,又融入和服务工作,得以对身边美好的点滴记录和分享。 曾经的同事都说:老粉浆,连您拍摄咱们旅游安全隐患的照片都充满的美的角度和风韵。我欣然接受了这份“谬赞”。呵呵! “房漏偏逢连夜雨”,顶住千年一遇的暴雨洪灾,还没有喘口气的我们,再次和新冠、德尔塔病毒不期而遇,兵临城下。 再大的困难,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下乡,开展辖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六处省级文物、三处市级和百余处县级文保单位的损失调研工作。 拿着相机,坐着车戴着口罩,行进在颠簸崎岖,因疫情多次被人为路障阻挡,被迫改线的山路上,左侧的沟底数丈深,尚存雨水,硕大的青石和山上冲刷滚落的石块散落在沟底,可见上游洪灾来临时的迅猛和不羁。 疫情期间,所有的文保单位一律停止对公众开放。门上的暂停开放公告赫然在列。 马家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阳禅寺塔,善应镇的灵泉寺、小南海石窟等国宝单位部分电子监控室、文物库房、配房等基础设施和电子监控设备都不同程度受损严重。 惊魂一夜,地处高位的文物监控室洪水水线~ 暴雨冲刷文物临时库房的北墙,几近塌方,临时用建筑钢管支撑~ 年久的建筑构件已经不起暴雨的冲刷~ 暴雨退却的痕迹~ 专业公司来评估。手握相机,内心从未有的不忍直视,隐忍着摁下快门~ 结构性裂缝 ~ 看到受损的场景,相机,沉重而又失落,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阳光。 曾经的过往 ~ 好在,经过各级政府和文保所同志们的精心呵护和对灾情的提前应对,文物本体安然无恙。 这些国宝,经历了千年的荣辱,再次见证了千年一遇的风雨和文物人的温情和不屈。 市级文保单位西高坪村的扈家大院,楼舍高耸立,巍峨气派,是安阳古民居中的典范,难掩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曾经风华~ 扈家院落里仍然居住着这里唯一的主人。 年迈的大爷文物保护理念没有那么深刻,但,他知道,这里是他的家,对家的眷恋和依靠,是无人可以摧毁这里的精神家园。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我会用相机不断地记录,记录他们曾经的不屈,也会不断记录他们的安详与辉煌,相信,有朝一日,他们必定会更加的璀璨和充满力量,这正是一个文脉守护者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和担当。 拍 摄 / 文 辑 : 亚 明<div><br></div><div>【 作 者 简 介 】 亚明,室名老粉浆,1976年生,河南省安阳市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安阳市委委员,龙安区人大常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法律硕士,从事文旅行业多年。<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