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高中

小雄

在秭归县一座即将被大家遗忘的高中——“五七"高中 五七高中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范家坪村原四组(小地名:上堰沟) 1970年,按区办高中、社办初中的精神,秭归县沙镇溪镇梅坪初中改为梅坪高中,学制两年。1971年,在秭归县两河镇马壕山上创办“五七”高中,1975年7月为合理布局高中校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经报县政府批准,“五七”高中迁往大乐公社范家坪大队第四生产队(上堰沟),当年8月,迁校工作启动,学校边开学边建设。<br>  <div>  </div> 1975年8月,“五七”高中只转过来一个班,50人。课桌、黑板都是学生从马壕山上背过来的(当时没有公路)。当时因没有教室、厨房和寝室,全校师生只能借住在当地百姓的家里,学生在原五组王昌保家里上课,在屋旁厅屋里做饭,老师在王祖正家里办公,学生在原六组王昌四门前坝子里做操,住宿在王祖任、王祖建等农户的家里,没有床,女同学也只能在地上铺一层稻谷草,把被子放在上面睡觉,一般是两个人组合,一人带被套,一人带垫套。吃的是南瓜汤,南瓜叶和锁边洋芋片片儿,校长宋发现和田天刚、彭本源住在王祖正楼上,副校长汪宏洲和主任周宗迁住在王昌四(现在王祖杰)家里。总之,条件是非常的艰苦。 1976年秋,也就是第二年,在上堰沟,学生教室和食堂建成,泄滩、立志、大乐和凤凰的学生全部从马壕山上过来了,学生住宿仍然借宿在周边农户的家里,老师办公搬到原四组上堰沟王祖德的家里。 1977年,学生教室、寝室、食堂、教师办公室都基本建成,全校师生不在借宿在农户的家里。宋发魁老师教物理兼管汽油机发电,何光荣老师教化学,汤永翠老师(宜昌市人)教英语,学校开设两个年级(一、二年级),每个年级二个班,学生200多人,宋发现任校长,周宗迁任教导主任,汪宏洲任副校长,当时的任课老师有:宋发现、汪宏洲、田恒刚、彭本源、周宗迁、何光荣、汤永翠、邓新、王学春、卢长进等。 到1980年,学校送走四届毕业生,共计400余人,1981年停办(梅平高中1982年撤销)。 <p class="ql-block">  1981年秋,学校招收一届初中生,当年校长是周祖勋。1982年秋,学生全部合并到立志中学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