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让每个孩子自信、从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有尊严地成长</b></p><p class="ql-block"><br></p> 一、学校概况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安经开第九小学位于西安市经开区凤城二路。1969年始建于汉中勉县,系三线军工企业海红轴承厂职工子弟学校。1997年随厂搬迁西安。2008年移交未央区人民政府,更名为西安市凤城学校,起初为十二年一贯制,后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19年12月底移交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6月更名为西安经开第九小学。2021年7月中学部并入西安市经开第五中学,现为公办小学。经开五中由经开第一学校委托管理,我校小学对口直升经开五中。</p><p class="ql-block">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面积14.97亩,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1070名学生,58名教师。</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的校园建设,学校已经初步建成“生本文化”(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生生不息)、和谐优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小而精”的校园文化。教职工队伍团结奋进,执行力强,奉献精神可嘉,是一所处于上升期蓬勃发展的公办学校。</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学校以“让每个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为核心理念,倡导“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的育人理念,形成了“文明、诚信、 协作、 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重研、善教”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好问”的学风。</p> 二、学校建设 <p class="ql-block"> 学校前身为企业子弟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较小,仅有非标准框架结构综合楼一栋(五层),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教室面积小(近42平方米),且为内廊双面教室,通风、采光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移交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以后,先后投入2100余万元,整修校门、操场、教学楼内外墙面(包括地面)、增添各种现代化办公和多媒体教学、校园广播、安防等设施,同时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2660平方米),部室改造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移交西安经开区后,2020年,经开区又新投入80余万元,更新了网络、安防、教学多媒体设备,使得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br></p> 三、教育教学 教学工作 <p class="ql-block"> 根据我校生源状况,我们确定教学管理的目标是:重常规,抓基础,求实效,提质量。</p><p class="ql-block">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完善终端考评制度。</p><p class="ql-block"> 学校细化了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力度,完善对教学常规的全程跟踪和质量抽查制度。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和巡课,填写教学管理日志。由教研组长负责教案周周查,由年级组长负责作业月月查,对优秀作业予以展示表彰。各学科都能开展内涵丰富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坚持常规教学各项制度基础上,完善了终端考评制度《专业技术人员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把常规教学的各项指标,和评优晋级以及年度考核挂钩,使常规教学走上规范化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全员赛教和思政课大练兵活动。</p><p class="ql-block"> 结合多年课改经验,探索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六环节模式:情景导入、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新知、突破重难点(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检测(前测、中测、后测,学生板演、讲解)、阶梯作业(分层作业)。组织开展了师徒“同课同构”全员赛教和思政课大练兵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去年经开区举办的教师节表彰活动中,学校课改知行队被评为经开区优秀教学团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3.尝试改革评价方式,在小学1-2年级进行了综合素质评价。</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校开展了一二年级以“七彩测评促成长,乐学奋发展风采”为主题的期中综合素质测评活动。我们摒弃了单科知识能力单一维度的考试,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能等各学科素养融入生动、轻松的游戏闯关情境中,把知识能力与实践运用相结合,通过快乐闯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p> 德育工作 <p class="ql-block"> 我们确定德育管理的目标是:重细节,抓养成,培养合格小公民。学校的德育理念是“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学会学习,从学会思考开始;学会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学会礼貌,从学会敲门开始;学会文雅,从学会走路开始;学会生存,从学会自护开始;学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学会自律,从学会守纪开始”,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养成教育行为习惯上的“与众不同”,努力培养文雅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针对各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效率,踏实抓好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夯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寓德育于活动之中。</p><p class="ql-block">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有效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起民俗文化之根。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p> <p class="ql-block"> 学校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抓好每周一节的主题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节约粮食》、《校园安全主题班会》、《预防近视》、《劳动最光荣》、《安全法治教育》等</span>主题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课程开设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p><p class="ql-block">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p><p class="ql-block"> 每学期开学前由教导处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准备。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p><p class="ql-block"> 2.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p><p class="ql-block">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落实工作,做到课时标准不增不减,执行规定不打折扣。同时教导处统一把握教学进度,每天有专人检查老师上课和课表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占用音体美、书法、科学等课程的现象存在,做好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p><p class="ql-block"> 3.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按要求开足体育课,同时每天上午30分钟大课间,下午三节课后安排30分钟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跳绳、健身操、篮球等项目的训练,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p><p class="ql-block"> 4.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 校本课程建设的理念是:开好国家课程,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课程设计“以生为本”,爱生如子,建立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体系:树德、启智、健体、育美、勤劳。学校初步具备了德育少队常规教育课程、正在完善改进养成教育及家长学校课程,建立了各种兴趣课程,校本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p> 取得的成绩 <p class="ql-block"> 1.被评为2018年未央区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316工程”优秀学校,总分1000分,我校获得940分,校长被考核为优秀校长。</p><p class="ql-block"> 2.2019年6月,在区第六届MS-EEPO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四个团队获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p><p class="ql-block"> 3.2019年,学校被评为区级“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优秀组织单位。</p><p class="ql-block"> 4.2020年9月,学校课改知行队被评为经开区优秀教学团队。</p><p class="ql-block"> 5.多项省市区课题结题,期中10余项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200余人次荣获国家、省市区优秀论文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