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八段锦(丁丽玲教学)

一木一水

<h1><font color="#ed2308"><b>易筋经(丁丽玲教学)(1-9):</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易筋经(丁丽玲教学)10-12:</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健身气功 易经筋 国体版(带口令音乐):</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八段锦(丁丽玲教学)预备势-4:</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八段锦(丁丽玲教学)5-8:</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八段锦(丁丽玲整套演练):</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八段锦VS易筋经》问答,以下文章来源于导引子 ,作者丁丽玲:</b></font></h1> <font color="#ed2308">首先,能简单介绍一下八段锦和易筋经各自优势和适宜场景吗?</font><br> 自我感觉八段锦非常有助于身体阳气生发,经脉畅通,且习练门槛比较低,感觉易筋经嘛对身体要求更高一些,需要练习着筋骨已经比较柔长了才好,之前练过几次,后面几个动作我至今都很难实现,准备先跟着观摩,未来等身体更上一层楼之后再练个骨正筋柔。我觉得这(条)可能代表了很多朋友的心声。<br> <font color="#ed2308">下面这个,老师请问易筋经和八段锦练习是否有先后顺序?</font><br> 这个,八段锦仅仅会动作也没啥用吧?我只会动作。恭喜您嘞您会动作,有的朋友连动作都不会,要知道一年易气,两年易血……九年易形哎,外在的形体动作它不是那么好练的。你里边儿啥样?外面就容易表现出啥样,里边的功能啊技能啊它的状况什么样,外边就容易练出什么样的状态,这个啊,这个咱们下次专门讲。<br> 还有,站桩时为何胸口发紧?这可能也是很多朋友的体会,咱们下次说这个吧。<br> 今天呢,我们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八段锦VS易筋经,我想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呢,可能是基于两点。<br>第一好奇心,八段锦和易筋经,这两者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呀,都经过了这种大几百年上千年的传承,都各自带着包浆来的,那么它们的区别特点又是什么呢?<br> 还有一点呢,就是可能是基于时间上的考虑,我的时间很宝贵,时间有限,这两套可能每套练完都得十几二十几分钟,那么我怎么能够把这种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取到它这个事半功倍的效果。<br> 首先呢,咱们来说易筋经,它最早的是一部武学养生著作,它是本书,它里面介绍的这种导引养气呀、武术练功的很多方法。易筋经功法,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易筋经功法,在之前叫易筋经十二式,它是在清代的版本中增加进去的。<br> 就是这个易筋经十二式,它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最受大众欢迎的。那么给大家呢也有一点建议啊,我们在学习这种传统文化经典的时候呢,你要去看它的流传和这种传承,它是不是经过了这种时间上的打磨,经过了数代人的筛选,一波一波筛出来的。比方说这个从5万首唐诗中筛选出来的唐诗三百首,你去背吧,你去用吧,它永远是掐尖儿的,就是好的那个东西。<br>所以说我们这个导引术也一样,比如说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诸病源侯论等等你去学吧,它就是掐尖儿出来的,从这种上千种或者更多的导引方法中筛选出来的。<br> 那么八段锦和易筋经,它们两个都是最具有这种古导引特色的,就有这种古版本特色的,它从传承的时候就有这种图谱口诀练法,所以在后来的变化中呢,它有主线,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两者呢,具有这种古导引的最普遍的特点,引体令柔,导气令和,三调合一,就是身息心三者合一;练脊柱、练脏腑、练经络,这两者呢都是练的身心合一的力量。<br> 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嗯,我给它稍微梳理比喻了一下。<br> 八段锦呢,它更注重势正方圆、马步居多。你去看吧,横平竖直,猛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该上的上,该下的下,是大开大合,比方说人家这个,调理脾胃须单举,上下;两手托天理三焦,上下;两手攀足固肾腰也是,俯身也是上下,方方正正。它即便是旋转,也是规规矩矩的,比方说这个摇头摆尾去心火,这里面的转动尾闾,也是顺时针、逆时针OK就这么转,很正,就是它给你的感觉,它通过这种势正方圆的这种架势的特点呢,来调理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从而达到内壮脏腑,固本培元的目的,这是它功法的一个特色。<br> 那么易筋经呢,易筋经就更注重这种脊柱的旋转屈伸,以及它深层筋膜的、它周围深层筋膜的牵拉导引,它这种侧屈拧转呐、节节蠕动啊,从不同角度对脊柱的这种以及它周围循行经脉的导引牵拉呀,它很小巧很细致,就是方向呢曲遛拐弯的。<br> 你比方说,它的九鬼拔马刀,就是下盘固定,脊柱呢像扭麻花一样向下向后,然后呢又向右向左,这样去旋转屈伸,就是你正着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没练到的,我这边都能给你照顾到,这是它的特点。再比如它的掉尾式,掉尾式在之前的版本中它又叫工尾式,工呢就是技巧的意思。<br> 所以说这两个功法呢,我想呢,有一个比喻呢,就是用园林来有一个比喻,我也没想到其他更好的。<br> 八段锦呢,就更像是这种北京的天坛,哇,你一看它就是气势恢宏,一看就是皇家园林的范儿,特别有气势,就是尤其是很多人在一起练功的时候气势恢宏的感觉。那么易筋经,它就更像是苏州园林,它的每一条路径每一个窗户每一棵树,悠悠的往里走,这个路进来站到这儿,又是一个柳暗花明,它总能给你不同的那种工匠构造的、很精巧的感觉。<br> 那么它们两者呢,又在细节上的是相互补充的,那你八段锦多马步定式,哦我易筋经就有三盘落地,这种高低起伏相互为用,养宜马步活桩。那你八段锦俯身攀足,大开大合,上下起落,那我就卧虎扑食,椎体小关节那我给它有序的导引牵拉。所以说他们两个呢,可以说是相得益彰。<br> 那怎么练呢?如果时间充足可以热身站桩之后,先练八段锦再练易筋经。如果时间确实有限,那就一三五八段锦,二四六易筋经,也可以呢八段锦精选出几招,易筋经选出几招,精益求精更适合你自己。<br> 嗯,我为什么给大家介绍完八段锦又介绍易筋经呢?如果你们喜欢感兴趣,我们将来呢,在五禽戏六字诀诸病源侯论中的一些组合方法,包括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比如清代大医生方开编撰的延年九转法等等就陆续的介绍给大家。因为呢,这么做是为了让你有一个技能储备,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你得先有米呀,你要写文章你得先识字啊,就是你得先有方法的储备,你才能够梳理出更适合你自己的方案,或者叫现在比较流行的处方运动处方等等,你才能够去梳理出来,去辨别出来,然后去加以应用。 <h1><font color="#167efb"><b>以上资料源自网络</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