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18日,在吴我造、涂海、叶明乾等与现永安居住五处的其他(她)工友,经过较长时间辛苦筹备和认真的组织,曾经的“福建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第五工程处”(以后简称“煤建五处”)的部分员工,在分别长达40几年到20几年的不等时间之后,200余位“煤建人”于2019年5月17日在永安“燕江大厦”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煤建五处”的沿革</b></p><p class="ql-block">“煤建五处”是福建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下属的“矿建处”,是煤炭基建里矿建项目的专业队伍。始建于1976年4月,开始的单位名称“福建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三队”,简称“403”队。到1979年,正式改建为“福建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第五工程处”,该处下设3个常设矿建队(在矿建后期工地全面展开会战时,高达6个矿建队进场),1个机电维修队,机关,劳服公司,内设“子弟小学”和“幼儿园”,最多人时,参加建设的职工可达1000余人,职工家属总数最高峰时,近达2000余人。全处职工约60%来自福建省,其余职工来自安微、山东、河北、黑龙江、江苏、广东等省。是一个标准“五湖四海”大家庭。</p><p class="ql-block">“煤建五处”始建于1976年至1994年(大概)十八年的时间里,曾建成“斑竹坑煤矿”、“半罗山煤矿”,承建了“王庄煤矿”未成(该矿因地质恶劣停建)。</p><p class="ql-block">煤建五处的兴衰与福建煤炭工发展和调整过程息息相关,起始于“扭转北煤南运”时期,撤编于改革开放煤炭基建市场开放期,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相应时期的历史产物。</p><p class="ql-block">煤建五处撤消后,除达到退休的员工和自行调离的职工外,剩余职工分别分流到“半罗山矿”、“龙岩北山矿”、“苏邦矿”、“牛栏山矿”。</p><p class="ql-block">(沿革有和实际情况不吻合的,按官方发布的资料为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煤建五处的点滴记忆(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煤建五处初期的政治氛围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1、贯彻落实毛主席提出“扭转北煤南运”号召,发展福建的煤炭工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2、我们的学习标杆是“学大庆,赶开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3、弘扬的精神“特别能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4、党委是对全处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5、有设置专门思想政治工作科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6、阶级斗争是全党的政治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煤建五处时期点滴记忆(二)报酬分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1、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当时五处最高的工资级别是6级工。我当时工资是二级工,每月工资是36元,加上2元的粮差补贴,合计是38元。</span></p><p class="ql-block">2、粮油、猪肉、布匹供应是按国家规定,按人头定量供应。煤炭是重工业,当时井下掘进工的每月粮食定额是55斤,其它工种是45斤。</p><p class="ql-block">我有过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卖了10斤粮票给民工,他给了我5元钱,我当时觉得很划算。</p><p class="ql-block">3、当时的猪肉是由食堂统一购囬,然后按照人头发给内部的肉票,在食堂就歺时,必须凭内部的肉票,食堂才能供应煮熟的猪肉。由于国家供应的猪肉非常有限,我们经常把一个月的肉票集中购回,以解“嘴馋”。所以,每月的后面时间就没有肉吃了。</p><p class="ql-block">那个时期,到食堂买饭菜,能碰到食堂比较熟悉的在窗口售饭菜的工友,能要到一两瓢羹的肉汤那就欢天喜地了,那怕能要到一点菜汤也挺高兴的。</p><p class="ql-block">4、逢年过节,食堂会组织安排加歺,菜谱是“老三篇”,红烧肉、炸巴浪鱼、肉片汤,主食是馒头或炒粉,人手一份票。食堂开饭了,每个职工提着蓝子,拿着盆、碗将加歺的饭菜提到各自想去的地方。有小家庭囬家聚餐,单身汉的三、五人合在一起,买上酒,来一场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大山里的节日气氛还是很浓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