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读书】 说“命”

路飞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说“命”</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论语》核心概念之六</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程 翔</div> <h5></h5><h1> 在《论语》一书中,如果挑选一个最富有魅力,最令人遐思,又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概念的话,我首推“命”。因为每次读到这个概念,我总要思考孔子所表达的含义,并与自身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命”,甚而至于傻乎乎地想一想中国的“命”、地球的“命”。哈哈……哈哈!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估计,不只我这样想,大概很多人会这样想。</h1><h1> “命”在《论语》中出现了21次,试举几个:</h1> 1.为命,裨谌草创之。《宪问》<br> 2.陪臣执国命。《季氏》<br> 3.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先进》<br> 4.见危致命。《子张》<br> 5.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br> 6.五十而知天命。《为政》<br> 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br> 8.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br> 9.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h1> 以上“命”皆出自孔子之口,其含义不完全相同,有的很好理解。比如“为命,裨谌草创之”,指的是国家政令,“陪臣执国命”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指的是寿命。“见危致命”指的是生命。这些都好理解。<br>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就不太好理解了。伯牛是个好人,却得了难以治愈的病,哎呀!——命不好!这里的“命”指的是命运。提到“命运”二字,就不容易说清楚了。 我们不妨先看看冯友兰先生在《论命运》一文中是怎么说的:<br></h1><h5> 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某人今年中了特种奖券,是他今年的“运”好,但是他的“命”好不好,还不一定,因为他将来如何尚不得而知。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h5> 冯先生讲得颇有道理,他从短期与长期、少数与多数的比例上讲“运”和“命”的好与不好,似乎有一个函数关系。这启发了我,还可以从轻重上来讲命运。伯牛得了难治的病,离世了,这个不幸太重了;尽管在他一生中只有一次这样的不幸,也足以称得上运不好,命也不好。 <h1> 《论语》中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死生有命”,是子夏说的,应该是听他的老师孔子说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很差,很多疾病不能治愈,平均寿命很短,像孔子活到73岁就算高寿了。现在不同了,过去的很多疾病现在不算什么了,人的寿命普遍提高。科学发展到今天,据说已经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生命基因来延长寿命,青年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愿望也许不久就会实现。由此观之,单从生老病死、寿命长短的角度看,人类的确具有战胜命运的能力。这是人类伟大的地方。<br> “五十而知天命”,理解难度就更大了。“天命”是什么?“命”怎么会与“天”挂上钩呢?孔子为何到了五十岁才知天命呢?四十岁就不能知么?哎呀,我说不清,还是看看傅佩荣先生怎么说的吧,他是一位哲学家。傅佩荣先生在《译解论语》中写道:<br></h1><h5> 知天命:领悟自己身负使命,必须设法完成。这种使命来源是天,所以称为天命。孔子的天命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从事政教活动,使天下回归正道;二是努力择善固执,使自己走向至善;三是了解命运无奈,只能尽力而为。</h5> <h1><p> 傅佩荣先生的话消除了我对“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一句理解上的疑惑。再看看另一位哲学家李泽厚怎么说。他在《论语今读》中写道:</p></h1><h5> 知天命,似可解释到五十岁,自己对这偶然性的一生,算是有了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同,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另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这是个体对人类总体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才无可逃脱和推卸……生活在无可计量的偶然性中,却决不失其主宰。这才叫“知天命”。</h5> 两位哲学家的解说给我很大启发,印证了我几十年前就形成的一个观点:人活着,就是在相对中追求一点绝对。 <h1> “天”,在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多次出现,比如《尚书》《诗经》《周易》等都有。四百年前,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读到这些天呀帝呀的时候,大为惊喜,认为儒家学说与《圣经》是相通的,来中国传播福音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利玛窦第一次将《论语》翻译成拉丁文介绍给西方读者,把“天”翻译成“上帝”。这样,中西文化实现了惊奇的交流。其实,孔子心中的“天”绝不是《圣经》中那个“上帝”。《圣经》认为,世间万物皆由上帝创造、安排,人是上帝的臣民,要绝对忠诚于上帝。而在孔子心目中,固然要“畏天命”,但那个“天”只是个虚设的倾诉对象而已,是一个符号。</h1> <h1> 读《论语》,我感觉到孔子有一种不屈服于“天命”的性格。孔子说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这种精神感动着我,使我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种扼住命运咽喉的抗争精神是相通的。印度《五卷书》中也有“把命运打倒吧,要尽上自己的力量做人应该做的事情!”孟子说“天作孽,犹可违”,荀子说“人定胜天”,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些人都有一种使命感,有责任担当的自觉。这是《论语》中“命”这个概念最值得人们深思和继承的精华!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也就明白了《论语》最后一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的深刻含义。</h1> <h1> 我的思维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想到了“命”的另一个问题。《论语》中孔子评价子路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得其死然”。(《先进》)这话很难听,就是说子路不得好死。南宫适用这话评价过羿和奡,大概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子路的结局如何呢?不幸被孔子言中,被人剁成肉酱,死得很惨。孔子听说后,饭都吃不下,叫人立刻把厨房的肉食倒掉。<br> 在孔子看来,子路有一种“命”控制着自己,最终死于非命。夏代有穷国国君羿夺太康王位,被其臣寒浞所杀;奡是寒浞的儿子,穷兵黩武,后为少康所杀。南宫适认为二人也有一种“命”控制着他们,死于非命是必然的。<br> 这是人性弱点导致的。孟子说“人作孽,不可活”,这是最应该警惕的。人性的弱点会葬送自己。人的失败,往往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自己的弱点造成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还是值得读一读的,李希贵校长竟然读了27遍!一位教育家,一定把改造人性弱点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h1> <h1> 据说猫有九条命。这是夸张而已。人有几条命呢?我觉得有三条:身体意义上的命,道德意义上的命,还有政治意义上的命。身体意义上的命要交给医学,交给养生。道德意义上的命大概就是孔子讲的历史使命。政治意义上的命,是指人的政治操守和治理功绩,非常重要。不同的人,其命各不相同,从而演绎成丰富多彩的人生命运。<br> 我还想到了国家的命,地球的命。对于地球的命,我有些悲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不起那么多“大炮仗”祸害!为了让地球的命更长久一些,我呼吁各国政治家都来读一读《论语》。 <br> 哈哈……哈哈!——请各位读者原谅我这些奇谈怪论。<br><br></h1><h5> 2021年8月7日于六心斋</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