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成长过程中影响因素:<br>家庭教育占75%<br>学校教育占20%<br>社会教育占5%<br>2.李镇西: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和父母有直接关联。 二、为什么开展家庭教育?<br>1、学校教育是有限度的。<br>2、孩子成长中父母的作用不可取代。<br>3、让父母承担起应尽责任。<br>4、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br>教育不当--------一般水平 后进生减少5倍左右<br>一般水平--------较好水平 优等生增加3倍左右。<br>5,教师应具备:<br>学科教育素养:指导孩子;<br>家庭教育素养:指导家长。<br>(二)打通学生的任督二脉<br>走进学生心灵;<br>凝聚学生家长: {教育就活了 }<br>三、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化<br>1、课程需要:体系化、条理化、序列化<br>2、序列化是这个年级所要经历的<br>3、入学适应课:<br>a幼小衔接; b小升初 c初升高<br> 教师一定要讲给家长;入学适应:(2周到一个月)<br>2、工作目标:<br>更新家长教育观念;端正家长教养态度;<br>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改善家长教育能力。<br>(三)专业化内容:<br>1、了解相应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社会适应要求。<br>2、把握相应年龄段孩子的养育和家教特点。<br>3、能够指导家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br>4、造就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br>3岁前,电子产品影响孩子视知觉。<br>(四)实践研究:<br>重点、难点、热点:<br>现实性与科学性相结合;<br>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结合;<br>目的性与实践性相结合;<br>研究课题,研究计划<br>分层实施、成果落实。<br>1、调查家长关注度:了解家长的困惑、矛盾点<br>课题:切口要小。<br> 如:读书习惯:为什么要培养?怎么培养?<br>2、新时代、新挑战、新问题<br>a调查孩子写完作业后,看电视、手机时间(每天、周六、周日)<br>b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什么?<br>c怎么改变这种情况?<br>3--6岁,每天看电视少于10分钟<br>6---10岁,看电视少于30分钟。<br>10岁以上,看电视不超过一小时。<br>(五)新课堂模式:<br>漫画课堂:影视课堂;心理辅导课堂;焦点热议课堂;<br>生活感悟课堂;主题系列课堂;必修选修课堂;<br>家长互助课堂;角色课堂(爸爸课;妈妈课)亲子课堂<br>四、成长是什么?<br>成长是自我蜕变、逐步完善;是离开原来的位置;<br>1、谁是你的重要他人?<br>重要他人: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心理学中有一个“依恋理论”,说的为一个人早年时的重要他人,通常指养育孩子的父母或者替代父母,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br>2、贴标签:会影响孩子一生<br>3、重要他人评价-----孩子自我评价-----如何看世界---------如何看他人<br>4、思考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br>(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br>从最近的目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