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时代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做诗歌创作的人,都应该经历过这样一种困惑:我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我相信即使留言里充满赞誉,这个疑问也不可避免。因为我们应该能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不如我们的诗,粉丝和点赞却往往超过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即使杜甫也存在这样的疑问。这个问题应该是伴随诗人一生的问题。只有被这个问题不断困扰的人,才会勇攀诗歌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思索这个问题,至少我得到一些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你的诗肯定不会太好。这些标准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你有没有读过一千首以上的古今中外好诗。我是指现代诗。没有做过这个工作的人,你肯定写不出好诗。</p><p class="ql-block"> 第二,你有没有了解过诗歌的创作理论。如果没有理论支撑,八成写不出好诗。</p><p class="ql-block"> 第三,你有没有练笔写过一千首诗,我相信这条基本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条是理想,不必马上达到)。</p><p class="ql-block"> 但是你知道吗?李白和杜甫都是写诗过一千首的人,而他们都只有几十首诗能够让大众铭记。所以我们怎么能随便拿出一首诗就沾沾自喜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时代,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浮躁的毛病,诗歌世界更是这样。而反过来,我们现在的时代,诗歌世界最浮躁。假如商业世界,有一家浮躁的企业,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而诗歌就不是,浮躁的人和用苦功的人,很难看出差距,而且说不定浮躁的人,因为会刷赞,粉丝那一栏里,还多几个粉丝呢!</p><p class="ql-block"> 但是诗歌的世界,时间是真正的读者。不论多久,时间终究会把好诗翻出来,把烂诗沉下去。所以诗人必须也只应该对时间负责。你如果当下魅俗,转身就会被淘汰。</p><p class="ql-block"> 诗歌比赛终究只是一场比赛,一个诗人是否能够长久立世,靠的是绝对过硬的作品,我们是骗不过时间的。</p><p class="ql-block"> 再过一百年,时间将淘汰掉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诗歌。那些浪费生命到处转发群的人、到处刷赞的人,你只能给自己带来一时的愉悦,有那个时间陪陪家人不好吗?平庸而不自知的转发诗的行为,是一种恶,一个觉悟者,绝不会去行这种无知的小恶。</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真的想写出一首好诗,去下定决心,读一千首好诗吧,建立或者去阅读一套诗歌理论然后根据自己的实践去修正它,再根据这个理论去写一千首诗。如果没有这些步骤,就只能停留在平庸或者平庸以下的水平上。诗歌的世界虽然盛传天才,但是从来没有天才。不信去问问李白、杜甫、苏轼,哪一位不是博览古今的学问大家。我们又怎么可能不学习而超过他们。</p><p class="ql-block"> 也许看完上述文字,你会焦虑:写诗怎么这么麻烦。但是看完这些文字,一个真正爱诗的人,一定会庆幸:怎么下苦功就能写出好诗吗?当然!只要你功夫下得对,下得够。</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们的时代,又有几个人愿意下真功夫呢!这种困惑正是时代的困惑,一个浮躁的时代是否能够等来一位厚重的诗人?我斗胆,在正式点评前,代表时代发此一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夏日情思》点评</p><p class="ql-block">《夏日情思》这首诗,作者用梅子黄时雨、古巷青石板、油纸伞、乌篷船等等一系列意象,营造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烟雨图。</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层意境。</p><p class="ql-block">这样一幅画(诗的背后)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你”和“我”的惺惺相惜的故事。这个故事比较婉约,两个人似乎是在不同的时空(又或者一个在现实,一个在画中),却相互“在意”或者惺惺相惜。这种若有若无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就是隐在文字背后的第二层意境。</p><p class="ql-block">诗的最后两段,有两处清新脱俗的诗句,比如:不敢踩着月光问桥边红药;煮一壶蝉声。踩月光、煮蝉声,都是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大概也只有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能够很自然地这样写。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通感”,是现代诗里比较高级的修辞手法。诗人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传达了他不落俗套的品味和诗歌技艺。</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三重境界。</p><p class="ql-block">写诗歌的人就像战场上的将军,也许他全靠直觉,但是无形中暗合了很多诗理,因为诗理本来就是从诗歌里总结出来的。</p><p class="ql-block">而评诗的人,就像是军师,军事必须懂诗理,如果军师不懂诗理,瞎评,就会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当代诗人,一首诗能写出三层境界的实属不易。以上是这首诗歌基于文字的三重境界。</p><p class="ql-block">下面我评一下韵律。</p><p class="ql-block">诗歌的韵律是中国古诗特别强调的元素。所以说无韵不成诗。而进入现代诗的阶段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太在乎韵律了,这是诗歌没落的根本原因。所有参赛选手可以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诗,是否有注意韵律。没有韵律,连一段顺口溜、打油诗都不如,更何况是参加诗歌比赛。</p><p class="ql-block">当然了顺口溜和打油诗,没有诗歌的境界,在诗歌领域是应该受到严厉谴责的。这次大赛,这种“诗”也不少。我相信每一个写诗的人,都是爱诗的,爱诗就要写正诗:既有诗歌境界又有韵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诗,诗人在韵脚上,是下了功夫的,比如:记、意、谜、立、笔、你、犀、里、去。这就比绝大多数诗胜过一筹。</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欠缺的是韵脚的分布和语言本身的律动(律动就是读诗的时候,诗歌语言的跳动感)。韵律的最高境界是读完诗后,仅靠韵律就可以让读者接受到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当然,这个有点难度,而且可遇不可求,但是是我们所有诗歌创作者应该追求的境界。</p><p class="ql-block">评完韵律,再评一下配乐和配图。</p><p class="ql-block">这是美篇所独有的。</p><p class="ql-block">你在任何一个平台写诗,都不可能靠配乐和配图协助读者理解你的诗,只有在美篇。</p><p class="ql-block">但是这次比赛大多数参赛老师都选择了通俗歌曲。诗歌,是一种高于通俗歌曲的境界的文字表达形式,如果配一首通俗歌曲,就像给一个气质型美女穿了一身旧棉袄,还不如不配乐。</p><p class="ql-block">配图也是,本来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片,让读者赏心悦目,并且更容易理解诗歌本身的美。可是很多选手选择的配图,给自己的诗还减了分。</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配乐和配图还算与诗歌意境相符。但是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尤其是配乐,这首音乐某种程度上,给这首诗减了分。也就是背景音乐并没有诗歌的境界高。这个需要一些积累,希望诗人和读这篇诗评的人,能够一起重视这点,多欣赏高雅的音乐,本身就是提高诗歌水平、自身境界的一种途经。</p><p class="ql-block">写这篇诗评前,我专门去作者的美篇空间了解一下作者和他的其他作品。诗人的另外两首诗:《夕阳笼白衣》《一梦付云烟》,我也很喜欢。给大家推荐一下。</p><p class="ql-block">作者是一位古诗词功底很深的诗人,而且应该说为人低调,除了美篇的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的认证外,没有把其他头衔和荣誉挂出来,尽管深入看他的文章时发现他有不少荣誉。</p><p class="ql-block">一个好的诗人,就应该这样靠作品立世,诗歌已经在下面,何必再放一堆所谓的荣誉。所以这里我要为这首诗的作者的境界鼓个掌,个人境界与诗歌境界是匹配的。</p><p class="ql-block">不过,最后再赘述一点建议:诗人的诗歌过于倚重传统诗词的意象和境界。现代诗,还有很多个“面”,传统诗词只是其中很窄的一个面,而且特别容易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另外,诗歌所能够表达的感情也有很多种类,古典诗词的感情并不代表全部。白话文基础上的现代诗有着更丰富的表现力,否则民国先贤也不会倡导白话文和白话诗了。</p><p class="ql-block">希望诗人能够走出这个舒适区,写出更加丰富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于是欢喜》点评</p><p class="ql-block">作为诗人,给诗歌起一个好名字,绝对是必要的而且也是一项技能。很难想象一个美女叫如花,而不失分的。本次比赛的大多数诗的名称,都缺少辨识度,很少有诗的名字具有一望即知是佳作的气质。还好有这首《于是欢喜》。</p><p class="ql-block">虽然不知道作者性别和年龄,但是这首诗有一种邻家女孩小倾诉心事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为了写好诗评,我翻阅了作者大概10多首诗!作者是一位成长中的诗人,这首《于是欢喜》应该是作者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首诗。另外有一首《日子在夏风夏雨中一页页翻去》也值得读一下。</p><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这首诗的写作基础和《夏日情思》正好相反。《夏日情思》那首诗依靠意象传达情感,更加婉约含蓄,需要一遍遍读,一遍遍挖掘。《于是欢喜》这首诗是直抒胸臆的手法。“欢喜”和“漫山遍野的香甜,深情”就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整首诗的语句,都在指向这里,让人读了以后,有一种浓浓的甜蜜感(虽然我是个中年男人,但是依旧可以接受到这种传达)。但是在这种欢喜、甜蜜的情感主线之下,埋着少女的一点心事(一条辅线),可以从:神经被触碰、时光被折叠、蜻蜓与萤漫过四季、醇厚了许久的往事、初夏酿的青梅酒显然还有点儿酸等语句中看出来。但是这些语句与诗歌的总体调性,是无缝连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这首诗的文字,至少传达了两重情感,表面的欢喜、甜蜜和背后的酸酸的心事。在一首情感诗中,将两重相反的情感,相融在一个作品中,给人一种被纯真与美好纠缠不清的心事感。而且传达很准确,应该被表扬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中有三处运用到这种语句:</p><p class="ql-block">1、只是……只是……</p><p class="ql-block">只是被神经轻轻触碰了一下,只是</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瞬间,回味了那温柔的目光。</p><p class="ql-block">2、夏天……夏天……</p><p class="ql-block">夏天的蜻蜓夏天的萤,漫过、四季。</p><p class="ql-block">3、于是……于是……</p><p class="ql-block">于是欢喜,于是把念念不忘的言语,</p><p class="ql-block">一股脑儿倒进酒里,斟满酒杯。</p><p class="ql-block">我查了查,也没有办法说清这是什么修辞手法,知之为知之,欢迎哪位老师指出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处“只是……只是……”被置于开头,一下就把人拉入到了诗歌的情感意境中。第二处“夏天……夏天……”不是很明显,但是过渡了一下(这个修辞应该可以叫回环吧,和1、3并不一样)。第三处“于是……于是……”置于倒数第二段,是掀起了高潮,诗人的酒酸到了自己,也酸到了读者。(1、3的修辞也许是重叠吧!回头我再好好研究一下修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以上不一定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我读作者的其他作品的时候,也发现作者比较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很多诗歌触动人,也有可能是作者的情感,正好碰到了作者擅长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天作之合,评论者只是追加一个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可以指导以后的写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歌,当然也有一些争议之处</p><p class="ql-block">第一,比较明显的应该是语句的罗列和排布,有点像散文。我读作者其他的诗的时候,也发现过这种问题,甚至有直接用散文的语言来写的诗。建议作者要向着诗歌语言的方向继续提升,读者也不要认为这是正确的道路。当然诗人有权利这样排布,我只是以一个评委的身份,表达一下观点:这种方式不提倡。</p><p class="ql-block">第二,关于韵律</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没有明确的韵脚。这是与《夏日情思》相比,明显的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但是这首诗有语言上的律动。</p><p class="ql-block">韵律,最明显的是韵脚,然后是语言的律动,这些都需要靠一些技巧才能够让语言给人以跳动、滑落的感受,让读者接受到来自韵律的情感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需要被大脑处理就可以被感知的)。这首诗中有一些长短句的运用,让语言有一种滑落感,比如:</p><p class="ql-block">有清远的笛声,轻盈……</p><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香甜,深情……</p><p class="ql-block">包括上面罗列的“只是……,只是……”等,也都有让语句跳动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当然,没有韵脚,这些韵律都逊色了。</p><p class="ql-block">希望大家引以为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配图与配乐:</p><p class="ql-block">诗歌的配图是一个加分项,青色以底色的配图,能够反映诗歌的整体情感和色调。而且很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歌的配乐,选择了一首流行歌曲,很大程度上,遮盖了诗歌的魅力。当然,这首音乐选择跟诗歌的调性很配。但是也不得不说,它确实微微的拉低了诗歌的高度。</p><p class="ql-block">我读了作者的其他诗的时候,发现大多诗都是这个配乐。音乐与诗歌是孪生兄弟,如果音乐的鉴赏力上不去,诗歌也会困在一定高度上不去。</p><p class="ql-block">对于作者本人,我有以下建议:</p><p class="ql-block">第一,本次能够从比赛中脱颖而出,既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同时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今后,还希望继续全面提升自己的诗歌水平。</p><p class="ql-block">第二,我在读作者其他诗的时候,发现语言运用有时很随意,就是偶尔会甩出一句大白话。诗歌是书面语言,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大白话,自己过了瘾,但是挥霍了一篇好诗。大白话不是不能有,而是要深思熟虑。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古代,这也是白话,但是它经过了处理,就更加美。一定要注意。</p><p class="ql-block">第三,就是上面列过的,语言排布的问题。诗歌是分段文字,应该有一个更像诗歌的断句。当然,这点上我不做特别强烈的建议,只要能够真正博采众长,然后选择和坚持一个自己的风格,也未必不可以。</p><p class="ql-block">第四,在这首诗中,看到很多关于时间的描写。我不知道作者的年龄,做一些这样的思考,挺好的。可以随着年龄或者阅历或者写作经验的增长,继续拓展一些有深度的思考的话题和元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后记</p><p class="ql-block">很感谢美篇给我这次机会,成为大赛评委之一。</p><p class="ql-block">首先说一句公道话:美篇APP是我见过的国内APP里后台服务最好的(不知道有没有持同样观点的诗友)。</p><p class="ql-block">第二,这次大赛是非常公正的。当然了,世界上的事情,很难让每一个人都满意。就像本次比赛的第三名,我怎么也想不通,他怎么成为第三名的(后来这位作者看了我的“刻薄”评论,私信跟我聊了聊,他自己也很意外。我看了他的其他诗,觉得他很努力、很真诚。特此说明,对作者本人没有任何意见,而且充满好感)。但是这确实是公平竞赛的结果,所以我们也只能尊重结果。但是我也必须公允地给予他那首诗一个“平庸”的评价(我的评论详见《荷塘月色》评论区)。好在美篇活动组织的老师支持评委们的公允评价,也非常感谢作者本人的谅解。我觉得更佩服的是作者的人品,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好诗人的。</p><p class="ql-block">后期我会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所思,再写一个复盘思考(包含活动的流程、赛制设置建议),帮助活动组织的老师们把下一次比赛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也感谢这么多老师参与,希望以后有更多、更优秀的老师们参与。也欢迎大家来和我一起探讨诗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