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缘,我遇到了他》

梦溪Gxh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奇缘,我遇到了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缘分,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走是幸福。缘分很奇妙,有缘总会相会,我的婚姻就是天赐的金玉良缘。当年我心中择偶的基本标准有三条:一是思想进步,是党员;二是人品好,要稳重;三是文化高,有学历,当然长相和家庭条件也要考虑,但不作为主要条件,人为主。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周围年龄相仿的姐妹找的对象大部分是知青、转业兵、老乡、同学(中小学的同学),别人给我也介绍过对象,但我含笑答:“你歇会吧”。我找的对象揭晓后,许多人都认为我们俩是老乡、同学,我们也是经常含笑而答“是吗?”。所以我们是怎样走到一起成为夫妻的是许多人的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我非常感谢三级团组织推荐和三级党组织批准,我被选为团省委委员,我的婚姻也应该算组织给“定”的了,我的婚姻是“团缘”也是“奇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1973年4月,我刚参加工作一年零八个月,分配到XX著名的标杆队一年零三个月时,被任命为队付指导员,选为团支部书记 。因为我们队是著名的标杆队,上级团组织分配给我们队一个省团代会代表名额和团省委委员候选人名额,队党支部推荐了我。1973年7月在省第五次团代会上当选了团省委委员时我刚刚20周岁,我小小年纪给我这么高荣誉,我只有埋头苦干,不辜负党团组织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我和他相遇了。 1973年12月29日团省委举办第一期委员学习班,时间三个月,提高委员发挥作用能力。整个学习班分工业委员班和农业委员班。我是工业委员班,他是农业委员班,我们两个班大多数活动是在一起,只是讨论时分开。大家朝夕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论工业来的,还是农业战线的,还有几位专职团地委、团县委书记(副书记),大家真像一个学校学生那样,气氛非常热烈融洽。在这个委员学习班上我和他相遇相识了,他是省里有名的“学大寨典型”XX大队会计、团总支书记,而且是中学入党的学生党员,真是凤毛麟角,一开班时大家就记住了他。他也很积极参与班上的活动,要开联欢会了,他领着我们几位年龄小些的排练“我们走在大路上”舞蹈,我出板报他也会在一旁“指手画脚”…,留给大家的印象他非常积极向上。我的年龄相比小点 ,职务低些,阅历浅些 ,我常常静静地听大家讲。后来问他对我的印象,他说你很低调、谦和、有才,他只看了我出的板报,就下了结论,我好得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第二次握手。按规定,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全委会。1974年我们俩都没请假,参加了会议。得知他被推荐上了大学,学的是化工机械专业,我工作的企业有部分石化产业,我在会议空隙时向他介绍了一些石化方面的情况。因学习班上的20多人有许多人工作有变化,又都留下了通讯地址。会后,我给他寄了封信和有关石化设备的资料,但均被退回,不知道什么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有缘再相逢。1975年又是一年一次的全委会,我们又见面了,相互问候。会议期间,我和他不是一个小组的没多聊天。会后,当年办委员学习班时,团省委组织部的赵庆春是办班的负责人,他要结婚了,我们参会的学习班学员,听到消息后,大家商量要送他一个纪念品,并委托我和他去办这件事。我们俩那天是从北方大厦走路去的秋林百货公司,一路闲聊,也星星点点聊了聊学习工作、学校企业、家庭情况等。我借机问了他,我给你寄的学习资料看了吗?他说没有接到啊,并问我地址怎么写的,原来我把学校的地址写错了。一次贺喜,让我们喜出望外,使我们未失良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雁去鱼来续缘。 回到单位后,我给他寄了一套绘图学习用具和当时杂志刊登我们队的照片,当然照片中有我。他的同学看到杂志后和他开玩笑:“人家是给你寄照片呢。”我当时真没有插柳的意思,真人都见过,还用寄照片。我们开始了学员间的书信来往,互相介绍学习工作情况和见闻 ,这样大致一年左右时间,鸿雁传书各自2-3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不约而同携手人生。1976年10月份的一天,我在指挥部礼堂开会,会议是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我因参加了上级会议,会上我开了小差给他回信。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暮然“回想”,他的条件完全符合我择偶的标准,特别是第三条,很难觅。一是老五届大学生,(指1961—1965年入学,1966—1970年毕业的五届大学生,人数大约百万。)年龄大而且都有家室。二是工农兵学员(指1970—1976年大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招收了94万人。),这批人在我们基层很少很少。他,我们年龄相当;党员,人上进;品行正 ,人很稳重 。我在给他一般性的这封回信中,放出了一颗信号弹,探他虚实,而且用铅笔写的 ,你如有意可结缘,你若无意但若秋风。七天后接到了他用毛笔认真写的一封回信,信的正文第一句话是:“你信中的想法,是我与你不约而同的想法。”我们的婚姻就是这样结良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2020年8月于凤凰城</b></p><p class="ql-block"><br></p>